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42岁的周素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仅能够摆脱贫困,还可以帮助其他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2010年,周素芹的丈夫被确诊尿毒症。劳动力丧失的同时,长期透析、用药给一家人的生活压上了重担。靠着耕种几亩地艰难度日,终日照顾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小学在读的孩子,周素芹陷入深深地绝望。周素芹告诉记者:“特别是孩子他爸走后,家里就剩俺娘俩的时候,真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2014年,周素芹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低保、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一项项暖心的扶贫政策将一家人拽出了贫困线,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然而各项靠补助维系的生活,却没能让周素芹真正看到希望。
“最初几次走访,周素芹整个人都是垮掉的状态,不与人沟通,话没说两句一准掉眼泪。”墩集镇镇长曹艳华回忆说。
2017年周素芹家发生了改变。“非遗”布鞋纳鞋底文化扶贫项目在泗县推开,40多个贫困村的2000多贫困人口借此增收,走上脱贫致富路。周素芹就是其中之一。
“天和鞋服将纳好的鞋底和鞋面送到家里来,我们按照要求将鞋底与鞋面细密地缝在一起,验收合格即可获取18元报酬。”周素芹告诉记者,一天下来,收入最高时可达150多元。就这样,一锤子接着一锤子地敲,一针接着一针地缝。2017年底,周素芹被授予“脱贫攻坚奋进奖”荣誉称号。
镇里要建居家就业培训实训基地,曹艳华第一时间推荐了周素芹。
“我能行吗?小学没毕业,又不爱与人打交道。”周素芹质疑过。
“怎么不行,我知道你聪明能干,而且你一定能干好!”
曹艳华的话掷地有声,给了周素芹十足的勇气,基地迅速挂牌运营。
“周素芹总是对我们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扶贫政策好,但想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在基地实现就业的贫困户陈美侠告诉笔者,是周素芹帮助了大家坚定了信心、学得了技术,并让30名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就近就业。
“妈,你做的事我都看到了,你能干我也和你一样,随你!”15岁正当叛逆的年纪里,儿子刘宗周对母亲有着说不出的贴心和尊敬。
周素芹说:“最初,绱鞋底、组织培训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我把这当作一项事业,做得好了才不辜负党的好政策,才能几十口子贫困户对我的信赖和认同。”
今年5月,新一轮的专业培训开课。“开班时一屋子人十好几人,大家聚精会神的听课、学手艺,我觉得自豪,也感觉肩上的压力更重了。”将培训的桌椅整齐的叠作两列,周素芹思考着如何实现“基地+贫困户”模式的最大效益。“与一家企业合作,一旦企业效益不加、外包减少,贫困户们将承担失业返贫风险,所以我们急需更多的合作渠道。”
“虽然目前正在摸索阶段,但我对培训实训基地的前景非常看好。寻求更多的合作企业,打造更丰富的产业链条,我们就可以为更多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甚至把外包发给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共同发展。我相信我一定能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富起来!”周素芹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