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啊,别看他是个残疾人,比我们都有干劲呐,这样干,日子哪有过不好的?”这是村民谈起何光峰说得最多的话。
别人口中的何光峰家住安徽泗县屏山镇大李村。1963年出生的何光峰,在幼年便患上了结核性股骨头坏死,先后在医院做了八次手术。为了治病,这个家的积蓄已经被掏空了,何光峰也落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毛病。
2014年,村里把何光峰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的春风扑面而来,何光峰家享受了低保、残疾人补助、健康扶贫等政策。可是等着政策送上门,光拿补贴过日子,何光峰心里不踏实。他说:“各级领导都亲自到我家来了很多次,帮我出谋划策寻找致富门路,镇里也给我办了低保,我还有残疾生活补贴,可是我还想自己干点啥,争取早点脱贫,不辜负政府对我们家的关心。”
有了党和政府扶贫好政策,从小就是个“放羊娃”何光峰决定搞养殖,2016年,何光峰在村里的帮助下,借了两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在家养鸡鸭、养猪、养羊。鸡鸭鸣、羊咩咩,何光峰将“庭院经济”搞的红红火火,每天一大早,何光峰提着稻谷、青草走进了养鸭场,他熟练地向鸭鹏食盒填充稻谷,帮助鸭子清理鸭鹏,调节鸭鹏温度。据了解,何光峰家养的鸭都是生态鸭,生长周期6至8个月,体重能达到4斤至6斤,除了吃谷物、玉米等,还吃虫子、青草,他养的鸭子肉质鲜香、嫩滑、无腥味、软滑多汁,营养丰富。经过一年的早出晚归,何光峰挣得了“第一桶金”。当年年底,他家共出栏4万只鸭子,年收入近10万元。40多头猪,收入1.5万元。30多只羊,收入6000多元。一盘点,效益喜人呐,借了2万元贷款,“引来”了12万的收入,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小康户。
2017年何光峰家顺利脱贫,脱贫后的何光峰干劲更足了。脱贫不脱政策,2018年,何光峰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免息贷款了5万元。现在何光峰在涂山养殖小区建设高标准,符合环保要求的鸭棚,投入20万元左右,大规模养殖肉鸭,预计今年能出栏20余万只,利润能达到40万元,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要不是脱贫政策好,俺一个残疾人,怕是连吃上饭都难。自己富了不算富,现在俺家日子是好过了,俺要用养殖技术帮其他贫困户,一起过上好日子。”何光峰一脸认真地说。说干就干,何光峰将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家禽养殖技术,在贫困户圈舍、在自家养殖小区、在家里随时随地向其他村民传授养殖科技知识、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养殖业。
周围群众在养殖上有什么问题都愿意跟何光峰交流,他也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乡亲们。“作为一名贫困户,依靠党的扶贫政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还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是俺们脱贫致富路上的楷模。”村里的贫困户程先民激动的说道。贫困户程先民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对脱贫缺乏信心。在何光峰技术指导下,2017年,程先民一家通过发展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谈到以后的生活,程先民表示也很有信心,每天辛苦劳作,心里也十分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