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挥中医药特色,精准扶贫见实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汪浩工作纪实

时间:2019-03-12 10:51:0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67278e41cb3fe7d7958089566c5c7aba.jpg

按照山东省委选派办统一部署,2017年2月,汪浩带着家人的支持期盼,肩负组织的重托,再次走上第一书记工作岗位,来到他曾经帮扶过的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在彭楼镇郭北口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农村广阔天地,服务群众、建功立业,通过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结合帮包村实际和脱贫攻坚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基础,以村建为中心,以中医药帮扶为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

“望闻问切”,摸清村情民意

郭北口行政村位于鄄城县西南部,全村总面积2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830亩,人口近2000人。因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缺致富带头人,没有经济支柱产业,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导致了村庄的贫困落后。按照“五必访五必问”要求,汪浩先后走访贫困户134户,走访党员30余户,走访致富能手10余家,并且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村民广泛接触,了解情况。对帮包村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条件、种植作物、基础建设等各方面情况,对村里党员老化、党建弱化、生产力老龄化等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为帮包村制订发展规划蓝图提供第一手资料。带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赴济宁金乡县,滨州惠民县,鄄城县董口镇、彭楼镇等美丽乡村实地考察,学习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先进经验,擘画“华胥故里,人文郭北口”美丽乡村建设愿景。

“内扶外引”,提高党建水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农村,抓好党建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通过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党的惠民政策。组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图书馆党总支等到帮包村与村里党员干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五位教师被聘为帮包村“业余党校”指导教师,进一步提升了帮包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文明建设基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先后走访慰问帮包村老党员贫困户;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举办庆“七一”为模范党员授牌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党员队伍更加团结,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更多地体现,尤其在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转变,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了村庄健康向上发展。

“药到病除”,完善基础建设

村庄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帮包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更是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汪浩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帮包村落后面貌的重点工程来组织实施。通过走访入户,实地调研,召开村“两委”会商议,与镇党委政府对接,确定了村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程方案。长期以来,帮包村村委会大院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党员群众开会甚至一度在露天进行,严重影响了村级活动效率。汪浩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新址上建成两层440平米高规格村级办公场所,村里党员群众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活动场所,在满足村庄党员群众日常活动同时,村级党建水平和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有了显著提升。帮包村村内道路年久失修,没有基础排水设施,甚至没有一条东西贯通的主干道,为此汪浩带领村干部群众一起,征地、架桥、修路、修排水,共修建6条近2.5公里道路,新修下水道1.5公里,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为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了村级活动舞台,新建了两处800平米文化健身广场,村中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担经”队伍也终于有了排练和展现的场所。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完工,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投资钢架结构冬暖式大棚和新建省中药产业园厂房,按照年收益不低于10%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为贫困户真正脱贫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帮包村在现有标准下150户415人全部脱贫。

“医疗下乡”,推动健康扶贫

作为一名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扶贫是驻村帮扶的“第一资源”。汪浩在走访调研时发现,驻地医疗条件落后,村民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情况,特别是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严重,为此第一书记工作组发挥自身中医专长,定期坐诊镇卫生院,为村民免费义诊。随着义诊的逐步开展,前来就诊的村民越来越多,成为镇医院的一大亮点和第一书记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帮包村里有两户贫困家庭孩子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这让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汪浩和工作组一起上门为孩子针灸、推拿,缓解病痛。2019年春节伊始,汪浩专门为这两个孩子送去了轮椅和棉被,并鼓励他们要乐观自强,对生活充满希望。为提高当地中医诊疗水平,积极和当地县卫生等部门共同筹划“基础医疗实用技术培训班”,定期选派优秀医师分批次到学校两所附属医院学习,为当地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中医服务队。为推动健康扶贫,积极发挥学校和三所附属医院自身科技、人才和医疗服务优势,先后组织专家团队赴帮包村开展义诊活动,组织学生“三下乡”医疗服务队到贫困户家里义诊,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目前,为村民健康查体近2000人,诊病8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1400余份,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375份。

“对症下药”,助力科技帮扶

全国十七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就坐落在鄄城县彭楼镇,也是省内唯一取得中药饮片经营许可证的药材市场。市场周边的中草药种植规模大,但种植品种单一,缺乏专业技术支持,为此,积极联系学校药学院专家团队,多次赴现场进行中草药种植和鉴定技术的培训,为当地中草药种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组织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 “三下乡”学生到帮包村、药材市场和驻地药企开展中药材教学实训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农村基层、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具体的了解。推荐帮包村村办药企与中鲁医院等用药单位合作,扩大了企业市场知名度和产销量,在为帮包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帮包村内生动力的发展。成功申请专项资金535万元,协调三个帮包村流转土地1500余亩,规模种植牡丹、芍药、丹参、山药等道地药材,筹建了与之配套的中药材加工、晾晒、存储基地。该项目直接惠及农户500余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60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1500余个,为促进帮包村村民返乡就业提供保障。

“沁人心脾”,激发文化自信

乡村的文化底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就要充分发掘文化遗产,发扬历史传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凝魂育人。有华胥故里之称的郭北口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定期祭祀华胥的传统,承载着村民对华胥文化的精神寄托。汪浩先后组织菏泽市伏羲文化研究会,鄄城县史志办、文物局、文体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到村庄考察调研,召开筹建“华胥故里文化展览室”座谈会十余次,共同商讨“文化强村”事宜,一起研究对华胥文化历史的挖掘,筑牢村民与历史的精神关联。历时八个月时间,于2018年12月“华胥故里文化展览室”建成并对外开放,展室涵盖了华胥历史文化、村庄发展历程、乡村记忆老物件展示等三部分,让大家从不同侧面了解华胥、伏羲和女娲是怎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亘古长新的华夏文明,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该村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室的建成,也进一步扩大帮包村在驻地的文化影响,提高村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群众文化自信,振奋贫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两年帮扶路,一生驻村情’。与帮包村党员群众一起为脱贫攻坚奋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见证着村庄点点滴滴的蜕变,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和收获感。驻村工作看起来是我们在为老百姓服务,而实际上更多的是老百姓在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着我们,老百姓真正见证了第一书记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相信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村庄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村民的生活会更美好。” 第一书记汪浩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帮扶楷模    

发挥中医药特色,精准扶贫见实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汪浩工作纪实

时间:2019-03-12 10:51:0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67278e41cb3fe7d7958089566c5c7aba.jpg

按照山东省委选派办统一部署,2017年2月,汪浩带着家人的支持期盼,肩负组织的重托,再次走上第一书记工作岗位,来到他曾经帮扶过的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在彭楼镇郭北口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农村广阔天地,服务群众、建功立业,通过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结合帮包村实际和脱贫攻坚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基础,以村建为中心,以中医药帮扶为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

“望闻问切”,摸清村情民意

郭北口行政村位于鄄城县西南部,全村总面积2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830亩,人口近2000人。因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缺致富带头人,没有经济支柱产业,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导致了村庄的贫困落后。按照“五必访五必问”要求,汪浩先后走访贫困户134户,走访党员30余户,走访致富能手10余家,并且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村民广泛接触,了解情况。对帮包村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条件、种植作物、基础建设等各方面情况,对村里党员老化、党建弱化、生产力老龄化等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为帮包村制订发展规划蓝图提供第一手资料。带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赴济宁金乡县,滨州惠民县,鄄城县董口镇、彭楼镇等美丽乡村实地考察,学习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先进经验,擘画“华胥故里,人文郭北口”美丽乡村建设愿景。

“内扶外引”,提高党建水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农村,抓好党建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通过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党的惠民政策。组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图书馆党总支等到帮包村与村里党员干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五位教师被聘为帮包村“业余党校”指导教师,进一步提升了帮包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文明建设基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先后走访慰问帮包村老党员贫困户;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举办庆“七一”为模范党员授牌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党员队伍更加团结,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更多地体现,尤其在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转变,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了村庄健康向上发展。

“药到病除”,完善基础建设

村庄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帮包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更是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汪浩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帮包村落后面貌的重点工程来组织实施。通过走访入户,实地调研,召开村“两委”会商议,与镇党委政府对接,确定了村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程方案。长期以来,帮包村村委会大院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党员群众开会甚至一度在露天进行,严重影响了村级活动效率。汪浩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新址上建成两层440平米高规格村级办公场所,村里党员群众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活动场所,在满足村庄党员群众日常活动同时,村级党建水平和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有了显著提升。帮包村村内道路年久失修,没有基础排水设施,甚至没有一条东西贯通的主干道,为此汪浩带领村干部群众一起,征地、架桥、修路、修排水,共修建6条近2.5公里道路,新修下水道1.5公里,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为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了村级活动舞台,新建了两处800平米文化健身广场,村中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担经”队伍也终于有了排练和展现的场所。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完工,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投资钢架结构冬暖式大棚和新建省中药产业园厂房,按照年收益不低于10%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为贫困户真正脱贫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帮包村在现有标准下150户415人全部脱贫。

“医疗下乡”,推动健康扶贫

作为一名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扶贫是驻村帮扶的“第一资源”。汪浩在走访调研时发现,驻地医疗条件落后,村民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情况,特别是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严重,为此第一书记工作组发挥自身中医专长,定期坐诊镇卫生院,为村民免费义诊。随着义诊的逐步开展,前来就诊的村民越来越多,成为镇医院的一大亮点和第一书记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帮包村里有两户贫困家庭孩子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这让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汪浩和工作组一起上门为孩子针灸、推拿,缓解病痛。2019年春节伊始,汪浩专门为这两个孩子送去了轮椅和棉被,并鼓励他们要乐观自强,对生活充满希望。为提高当地中医诊疗水平,积极和当地县卫生等部门共同筹划“基础医疗实用技术培训班”,定期选派优秀医师分批次到学校两所附属医院学习,为当地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中医服务队。为推动健康扶贫,积极发挥学校和三所附属医院自身科技、人才和医疗服务优势,先后组织专家团队赴帮包村开展义诊活动,组织学生“三下乡”医疗服务队到贫困户家里义诊,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目前,为村民健康查体近2000人,诊病8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1400余份,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375份。

“对症下药”,助力科技帮扶

全国十七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就坐落在鄄城县彭楼镇,也是省内唯一取得中药饮片经营许可证的药材市场。市场周边的中草药种植规模大,但种植品种单一,缺乏专业技术支持,为此,积极联系学校药学院专家团队,多次赴现场进行中草药种植和鉴定技术的培训,为当地中草药种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组织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 “三下乡”学生到帮包村、药材市场和驻地药企开展中药材教学实训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农村基层、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具体的了解。推荐帮包村村办药企与中鲁医院等用药单位合作,扩大了企业市场知名度和产销量,在为帮包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帮包村内生动力的发展。成功申请专项资金535万元,协调三个帮包村流转土地1500余亩,规模种植牡丹、芍药、丹参、山药等道地药材,筹建了与之配套的中药材加工、晾晒、存储基地。该项目直接惠及农户500余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60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1500余个,为促进帮包村村民返乡就业提供保障。

“沁人心脾”,激发文化自信

乡村的文化底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就要充分发掘文化遗产,发扬历史传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凝魂育人。有华胥故里之称的郭北口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定期祭祀华胥的传统,承载着村民对华胥文化的精神寄托。汪浩先后组织菏泽市伏羲文化研究会,鄄城县史志办、文物局、文体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到村庄考察调研,召开筹建“华胥故里文化展览室”座谈会十余次,共同商讨“文化强村”事宜,一起研究对华胥文化历史的挖掘,筑牢村民与历史的精神关联。历时八个月时间,于2018年12月“华胥故里文化展览室”建成并对外开放,展室涵盖了华胥历史文化、村庄发展历程、乡村记忆老物件展示等三部分,让大家从不同侧面了解华胥、伏羲和女娲是怎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亘古长新的华夏文明,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该村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室的建成,也进一步扩大帮包村在驻地的文化影响,提高村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群众文化自信,振奋贫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两年帮扶路,一生驻村情’。与帮包村党员群众一起为脱贫攻坚奋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见证着村庄点点滴滴的蜕变,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和收获感。驻村工作看起来是我们在为老百姓服务,而实际上更多的是老百姓在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着我们,老百姓真正见证了第一书记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相信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村庄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村民的生活会更美好。” 第一书记汪浩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