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北故城:企业动起来,群众富起来

时间:2019-03-15 15:35:1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物流装卸队.jpg

2018年,河北省故城县积极落实“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有关要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户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助推村企共建,引导131家民营企业与142个贫困对开展定点帮扶,实现村集体、贫困户与企业的互惠共赢。

摸实情、搭平台,实现村企精准对接

一是掌握实情、精细谋划。深入企业和贫困村走访调研,充分了解分析贫村企户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面对贫困村集体收入少;贫困户想就业缺少门路;企业想参与脱贫攻坚回报社会,但缺少相关信息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搭建平台,畅通村企户联络,建立村企利益链接机制。经过多轮次讨论研究,并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出台了《故城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村企共建工作小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有效确保《方案》符合村企户意愿,具有较强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

二是积极动员,全面发动。县工商联向企业发布脱贫攻坚倡议书,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和自愿参与、助力脱贫的原则,动员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县级领导按照包联企业分工,逐个入走访动员,引导全县民营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帮扶。

三是村企联姻,互促共建。举办故城县“百企帮百村”行动助推村企共建座谈会,142个贫困村与有帮扶意愿的131家企业面对面商谈帮扶事宜,按照自觉自愿原则动员企业与贫困村自行结合,确保142个贫困村均与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结对帮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促成。

严督促、强保障,确保帮扶高效持续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企业帮扶有动力。按照“企业帮扶、企业受益”的原则,实施更大力度的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差别化激励政策,在符合政策前提下,适当加大激励政策力度,特别是对产业化扶贫项目,向帮扶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按照工业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不同分类,把专项资金申请、政策减免贴息、信用等级评定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农业、发改等职能部门集中梳理和调整各级出台的优惠和激励政策,让企业及时享受。

二是及时协调沟通,确保企业帮扶更顺畅。全县成立村企共建工作小组,负责村企共建的推动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服务保障具体工作事宜。通过小组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实现多部门精准扶贫联动,跟进服务“百企帮百村”助力村企共建工作,全力配合企业开展定点帮扶。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向小组办公室反馈,由小组办公室负责第一时间协调、指导、督促各职能部门优先办理,坚决做到早办快办、一次办结。2018年全年,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近300个。

三是全程跟进督导,确保企业帮扶深细全。各县级领导干部按分包乡镇落实包联责任,牵头负责所包乡镇贫困村与帮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工作,谋划思路,统筹协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每月调度一次县级领导干部,专题汇报“村企共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全县通报。各乡镇日常工作进展情况由包乡镇县级领导干部具体负责调度督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跟踪调研,每月发布一次企业帮扶情况通报。

重引导、促联动,实现三方互惠共赢

“百企帮百村”行动助力村企共建扎实开展,村户实现了稳定增收、生活环境改善;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赢得荣誉,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了自我价值突破;政府探索了推动“百企帮百村”行动模式,积累了脱贫攻坚经验,加快推进了脱贫攻坚步伐。

一是“村企合作+场地租赁”实现村增收。村集体通过与企业签订招工代理协议,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为企业介绍务工人员获得中介收益,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通过村集体介绍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租赁村内闲置场地,用于物资存放或建设扶贫车间,并向村集体支付租赁费用。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保洁岗位支出,作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途径,既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收益,也提升村内环境面貌。

二是“扶贫车间+扶贫中转站”带动户增收。企业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租赁村内闲置校舍、厂房,建设扶贫车间,将适合分散生产的工序移至乡村,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建设扶贫车间12个,带动就业305人,其中贫困人口74人,月收入600—1500元。

三是“产业带动+链条融入”实现自我“造血”。企业将生产经营中的部分环节,向周边贫困村分配,通过产业带动,让贫困群众融入到企业经营链条,增强“造血”功能。康弘牧业结合奶牛生产需要大量青贮玉米的实际情况,与周边6个乡镇30多个村签订青贮玉米收购订单,实现农民增收。

四是“技能培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帮扶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实际,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为有意愿有特长的贫困户安排专业培训,力求让贫困群众掌握工作技能。2018年各帮扶企业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0多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掌握一项工作技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破除“等靠要”思想,实现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说明:以上材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扶贫案例,社会扶贫    
乡村发展

河北故城:企业动起来,群众富起来

时间:2019-03-15 15:35:1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物流装卸队.jpg

2018年,河北省故城县积极落实“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有关要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户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助推村企共建,引导131家民营企业与142个贫困对开展定点帮扶,实现村集体、贫困户与企业的互惠共赢。

摸实情、搭平台,实现村企精准对接

一是掌握实情、精细谋划。深入企业和贫困村走访调研,充分了解分析贫村企户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面对贫困村集体收入少;贫困户想就业缺少门路;企业想参与脱贫攻坚回报社会,但缺少相关信息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搭建平台,畅通村企户联络,建立村企利益链接机制。经过多轮次讨论研究,并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出台了《故城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村企共建工作小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有效确保《方案》符合村企户意愿,具有较强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

二是积极动员,全面发动。县工商联向企业发布脱贫攻坚倡议书,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和自愿参与、助力脱贫的原则,动员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县级领导按照包联企业分工,逐个入走访动员,引导全县民营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帮扶。

三是村企联姻,互促共建。举办故城县“百企帮百村”行动助推村企共建座谈会,142个贫困村与有帮扶意愿的131家企业面对面商谈帮扶事宜,按照自觉自愿原则动员企业与贫困村自行结合,确保142个贫困村均与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结对帮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促成。

严督促、强保障,确保帮扶高效持续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企业帮扶有动力。按照“企业帮扶、企业受益”的原则,实施更大力度的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差别化激励政策,在符合政策前提下,适当加大激励政策力度,特别是对产业化扶贫项目,向帮扶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按照工业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不同分类,把专项资金申请、政策减免贴息、信用等级评定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农业、发改等职能部门集中梳理和调整各级出台的优惠和激励政策,让企业及时享受。

二是及时协调沟通,确保企业帮扶更顺畅。全县成立村企共建工作小组,负责村企共建的推动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服务保障具体工作事宜。通过小组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实现多部门精准扶贫联动,跟进服务“百企帮百村”助力村企共建工作,全力配合企业开展定点帮扶。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向小组办公室反馈,由小组办公室负责第一时间协调、指导、督促各职能部门优先办理,坚决做到早办快办、一次办结。2018年全年,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近300个。

三是全程跟进督导,确保企业帮扶深细全。各县级领导干部按分包乡镇落实包联责任,牵头负责所包乡镇贫困村与帮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工作,谋划思路,统筹协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每月调度一次县级领导干部,专题汇报“村企共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全县通报。各乡镇日常工作进展情况由包乡镇县级领导干部具体负责调度督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跟踪调研,每月发布一次企业帮扶情况通报。

重引导、促联动,实现三方互惠共赢

“百企帮百村”行动助力村企共建扎实开展,村户实现了稳定增收、生活环境改善;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赢得荣誉,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了自我价值突破;政府探索了推动“百企帮百村”行动模式,积累了脱贫攻坚经验,加快推进了脱贫攻坚步伐。

一是“村企合作+场地租赁”实现村增收。村集体通过与企业签订招工代理协议,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为企业介绍务工人员获得中介收益,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通过村集体介绍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租赁村内闲置场地,用于物资存放或建设扶贫车间,并向村集体支付租赁费用。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保洁岗位支出,作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途径,既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收益,也提升村内环境面貌。

二是“扶贫车间+扶贫中转站”带动户增收。企业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租赁村内闲置校舍、厂房,建设扶贫车间,将适合分散生产的工序移至乡村,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建设扶贫车间12个,带动就业305人,其中贫困人口74人,月收入600—1500元。

三是“产业带动+链条融入”实现自我“造血”。企业将生产经营中的部分环节,向周边贫困村分配,通过产业带动,让贫困群众融入到企业经营链条,增强“造血”功能。康弘牧业结合奶牛生产需要大量青贮玉米的实际情况,与周边6个乡镇30多个村签订青贮玉米收购订单,实现农民增收。

四是“技能培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帮扶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实际,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为有意愿有特长的贫困户安排专业培训,力求让贫困群众掌握工作技能。2018年各帮扶企业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0多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掌握一项工作技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破除“等靠要”思想,实现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说明:以上材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