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郑贵章:坚守清贫工作作风过得硬的扶贫人

时间:2019-03-18 23:01:1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微信图片_20190320074354.jpg

郑贵章同志2009年10月任县扶贫办主任,在扶贫一线一干就是8年。在这8年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06万人,5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至1.62%;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4338元,增长到2016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1元,增长146%,2013至2016年连续四个年度荣获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一名。在扶贫战线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2016年11月16日,在村里检查督导工作时,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2017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作出批示。郑贵章先后荣获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扶贫开发工作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十大新闻人物”、“燕赵楷模”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2018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一是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思想品德过得硬。郑贵章同志始终把摘掉贫困帽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率先探索在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填补了多年来的乡村工作空档,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他还以自己特有的敏锐性和感知力,积极主动协助县委、政府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探索创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十天工作法、日报动态管理、微信调度、巡查督导等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极大激发了全县2400余名干部的投身扶贫一线的动力和活力。推行的“合同、合作、股份、劳务”四个联接扶贫模式(该模式全省推广),发展订单农业,拉动粮食生产和蔬菜深加工,开创了产业扶贫新模式。他还积极实践现代农业扶贫、旅游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家庭手工业扶贫、龙头带动扶贫等六大新型扶贫模式,培育发展箱包加工、藤椅编织、坐垫加工等手工加工专业村116个,辐射带动2.5万名农民增收2.6亿元。

二是事当第一,不容瑕疵,工作业绩过得硬。郑贵章同志是一个要好的人,也是个不服输的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逢红旗必扛,遇先进必争。2009年10月,郑贵章调任县扶贫办主任,刚上任几天全省通报2008年度行风评议结果,广平县扶贫办在社会服务类别中全省倒数第一。面对这一落后局面,郑贵章暗下决心,坚决甩掉落后“尾巴”。上任一年后,扶贫办在全县行风评议中获得第一。第三年,扶贫办再夺全县行风评议第一,全省扶贫系统名列第三,并在全省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2011年,广平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16年,广平又以全省同类县第一的高分通过脱贫退出的核查验收。

三是忠于本职,全身心奉献,工作作风过得硬。郑贵章同志立足本职,8年如一日,干工作不分昼夜,节假日很少休息。他有一个记工作周志的习惯,用一张A4纸记录本周的工作要事,办结后勾掉;没有办结的,累积到下周,并写明原因。周志一记就是8年,共有600多页,成为了郑贵章同志工作的真实写照。胜营镇马宋固村是郑贵章接手的第一批扶贫村,当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700元。为帮助村里群众摆脱贫困,他组织村干部及农户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设施果蔬种植。针对个别村民的迟疑,郑贵章向群众“打包票”,群众只管种植、管理,赚钱是群众的,赔钱他用工资顶。在他的带领下,马宋固村很快就建起30多座大棚。由于大多数群众都是第一次种植大棚,没有经验,郑贵章就三天两头到村指导,冬季下雪时还挨门挨户催促村民清扫棚上积雪。到2013年,马宋固村人均收入已达万元以上,彻底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四是高风亮节,一心为民,上下各界认可过得硬。在与郑贵章有过接触的群众眼里面,都认为他为人实在,乐于助人,特别是受到郑贵章帮助过的群众,都心存感激,念念不忘,听到他住院的消息,纷纷到医院看望,有的捐款捐物,有的带着自己大棚里种的水果、蔬菜,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全县机关干部心目中,他的威望很高,影响力也非常大,他的事情发生之后,在感到震惊惋惜的同时,也自发以他为标杆,掀起了向他学习的热潮。在省市扶贫系统,由于多年来广平扶贫工作的突出成绩,省市扶贫办领导每年都多次到广平调研指导工作,省市现场会在广平召开,推行的“合同、合作、股份、劳务”四个联接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

五是甘守清贫,清白正派,自身形象过得硬。郑贵章同志为人坦诚,坚持原则,所有扶贫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并邀请纪委、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过一起资金截流、扶贫款跑冒滴漏等问题。郑贵章同志坚守清贫,从不吃群众一口饭,从没拿过群众一分钱。上下班全是步行,从不用公车,也从不抽烟,从不多酒。他的妻子,直到退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加油工。他惟一消费的就是自己的身体,经常忘我工作,超负荷运转,才导致在村里检查督导工作时,脑干大面积出血,至今处于昏迷状态。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案例,最美人物    

郑贵章:坚守清贫工作作风过得硬的扶贫人

时间:2019-03-18 23:01:1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微信图片_20190320074354.jpg

郑贵章同志2009年10月任县扶贫办主任,在扶贫一线一干就是8年。在这8年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06万人,5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至1.62%;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4338元,增长到2016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1元,增长146%,2013至2016年连续四个年度荣获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一名。在扶贫战线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2016年11月16日,在村里检查督导工作时,突发脑干大面积出血,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2017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作出批示。郑贵章先后荣获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扶贫开发工作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十大新闻人物”、“燕赵楷模”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2018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一是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思想品德过得硬。郑贵章同志始终把摘掉贫困帽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率先探索在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填补了多年来的乡村工作空档,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他还以自己特有的敏锐性和感知力,积极主动协助县委、政府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探索创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十天工作法、日报动态管理、微信调度、巡查督导等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极大激发了全县2400余名干部的投身扶贫一线的动力和活力。推行的“合同、合作、股份、劳务”四个联接扶贫模式(该模式全省推广),发展订单农业,拉动粮食生产和蔬菜深加工,开创了产业扶贫新模式。他还积极实践现代农业扶贫、旅游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家庭手工业扶贫、龙头带动扶贫等六大新型扶贫模式,培育发展箱包加工、藤椅编织、坐垫加工等手工加工专业村116个,辐射带动2.5万名农民增收2.6亿元。

二是事当第一,不容瑕疵,工作业绩过得硬。郑贵章同志是一个要好的人,也是个不服输的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逢红旗必扛,遇先进必争。2009年10月,郑贵章调任县扶贫办主任,刚上任几天全省通报2008年度行风评议结果,广平县扶贫办在社会服务类别中全省倒数第一。面对这一落后局面,郑贵章暗下决心,坚决甩掉落后“尾巴”。上任一年后,扶贫办在全县行风评议中获得第一。第三年,扶贫办再夺全县行风评议第一,全省扶贫系统名列第三,并在全省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2011年,广平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16年,广平又以全省同类县第一的高分通过脱贫退出的核查验收。

三是忠于本职,全身心奉献,工作作风过得硬。郑贵章同志立足本职,8年如一日,干工作不分昼夜,节假日很少休息。他有一个记工作周志的习惯,用一张A4纸记录本周的工作要事,办结后勾掉;没有办结的,累积到下周,并写明原因。周志一记就是8年,共有600多页,成为了郑贵章同志工作的真实写照。胜营镇马宋固村是郑贵章接手的第一批扶贫村,当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700元。为帮助村里群众摆脱贫困,他组织村干部及农户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设施果蔬种植。针对个别村民的迟疑,郑贵章向群众“打包票”,群众只管种植、管理,赚钱是群众的,赔钱他用工资顶。在他的带领下,马宋固村很快就建起30多座大棚。由于大多数群众都是第一次种植大棚,没有经验,郑贵章就三天两头到村指导,冬季下雪时还挨门挨户催促村民清扫棚上积雪。到2013年,马宋固村人均收入已达万元以上,彻底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四是高风亮节,一心为民,上下各界认可过得硬。在与郑贵章有过接触的群众眼里面,都认为他为人实在,乐于助人,特别是受到郑贵章帮助过的群众,都心存感激,念念不忘,听到他住院的消息,纷纷到医院看望,有的捐款捐物,有的带着自己大棚里种的水果、蔬菜,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全县机关干部心目中,他的威望很高,影响力也非常大,他的事情发生之后,在感到震惊惋惜的同时,也自发以他为标杆,掀起了向他学习的热潮。在省市扶贫系统,由于多年来广平扶贫工作的突出成绩,省市扶贫办领导每年都多次到广平调研指导工作,省市现场会在广平召开,推行的“合同、合作、股份、劳务”四个联接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

五是甘守清贫,清白正派,自身形象过得硬。郑贵章同志为人坦诚,坚持原则,所有扶贫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并邀请纪委、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过一起资金截流、扶贫款跑冒滴漏等问题。郑贵章同志坚守清贫,从不吃群众一口饭,从没拿过群众一分钱。上下班全是步行,从不用公车,也从不抽烟,从不多酒。他的妻子,直到退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加油工。他惟一消费的就是自己的身体,经常忘我工作,超负荷运转,才导致在村里检查督导工作时,脑干大面积出血,至今处于昏迷状态。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