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永顺:司城村变形记

时间:2019-04-24 05:36:1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罗奋飞

图片4.png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首由清贡生彭施铎撰写的《竹枝词》,不仅仅脍炙人口,而且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老司城当年的繁华盛世,让来过司城村的人无比遐想。

来湘西,必去永顺,因为这里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去永顺的人,一定会去老司城,这里是彭氏土司八百年的古都。

从永顺县城出发,向东约19.5公里便可到达老司城遗址。老司城遗址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土司衙署遗址,是永顺土司历年施政的物态总汇,遗址所在的村也因此而得名司城村。

2015年老司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生活在这里的司城村人也逐渐被世人所关注。

 司城村有4个组,博射、联合、上河和司城,17个自然寨,总面积42平方公里,分别与连洞乡、抚字乡、麻岔乡、吊井乡接壤,是湘西自治州最大的行政村。

 司城村属于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03人,2018年整村脱贫。 

图片2.png

           徒难找到师难求的向老师

向盛福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司城村人,2002年退休后他开始专注于老司城的历史文化研究,2010年12月他的《老司城民间故事集》出版发行;2013年5月他的《溪州土司制度盛衰轶事》又面世读者。

他说自己从小在老司城长大,生在老司城,长在老司城,是听长辈们讲述老司城土司王故事长大的,一些生动形象的土司王故事一直在他的脑海里保存着,作为村里的笔杆子,如果说他没有把这些故事很好的宣传出去,就是他对不起长辈们的期望,就是愧对做一个真正的老司城人。

他对老司城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活着,他就会不间断宣传老司城文化,讲老司城故事,说优秀历史文化,唱土家族山歌。

2011年,二儿子媳妇尿毒症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严重透支,沉重的负担让向老师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有点着急,担心自己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心急如焚地在司城村寻找一些“徒弟”,想把自己整理的老司城文化传授出去,让他们这些老司城人也学会讲老司城、唱老司城。

他从周家湾到左街,再到喻家堡,除了魏明富、向世芹等几个碍于情面勉强同意的“徒弟”外,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他的“徒弟”来义务宣传老司城。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非常忧虑,他认为老司城本地人必须学会认识老司城和宣传老司城文化。

2012年,永顺县正式启动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向盛福老师是老司城本地人高度支持申遗工作的人之一,他曾多次在村民大会上表态,一定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带动更多的人来讲老司城、唱老司城,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申遗初期的司城村人,大多数人只有初中文化,根本谈不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对申遗是否成功也是半信半疑,尽管向盛福老师苦口婆心地动员司城村民参与老司城文化的宣传。

事与愿违,大家都忙于在考古工地上打工赚钱,每天做小工收入120元,文不文化与他们无关。即使到了晚上,也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向盛福老师义务举办的老司城文化培训班。

2015年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组建了老司城开发公司,根据申遗承诺的四原方针(原遗址、原文化、原生态、原住民),开始大范围向司城村民招收相关工作人员,在招收的条件中,对老司城文化了解是一个必备条件。

向盛福老师的门敲的人多了,很多司城村民争相而来,一些平时不关心老司城文化的人,一夜之间跑来要做他的“徒弟”。

他家厢房非常拥挤,坐不下众多“徒弟”,他家的堂屋就变成了临时课堂,县旅文局也送来了几十张课桌椅和黑板;培训班上座无虚席,有时还有临时站着的“旁听生”。

一些没有报到名的村民还责怪向盛福老师不给面子,不给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

司城村的游客多起来了,司城村民的老司城文化学习也活了起来,村民们白天搞服务,晚上搞学习;不仅仅学习老司城文化,还学习毛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哭嫁歌、咚咚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徒难找到师难求,向老师急坏了,乐坏了,也忙坏了;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司城村渐渐落地开花,学起来的司城村人也正从贫困走向富裕;文化兴则旅游兴,他们慢慢尝到了甜头,幸福的脸洋溢着对党和国家的满意…… 

图片3.png

从卖水到卖艺的“蛋客”

说起魏明富,在老司城没有不认识他的人,现在已经成了司城村的名人了;听村民说,不仅湖南卫视采访过魏明富,他还上过CCTV。本村人都习惯地管他叫“蛋客”,大概意思是以前是放养鸭子的,靠卖鸭蛋为生。

现在的“蛋客”魏明富是一名老司城公司的演职人员,还是司城村土家族毛古斯舞的传承人,每次重大演出毛古斯的领队,大家都认为,他在毛古斯里的角色表演得入木三分;不仅如此,“蛋客”表演吹木叶也是村里几乎没有对手的,他能随便找片树叶就可以吹出悦耳动听的歌。

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前,他因占据了老司城游道有利位置而从事着矿泉水的买卖。来老司城的游客大多会选择乘船而下,先去祖师殿,再沿松柏古道路拾级而上,辗转至周家湾,最后去遗址上参观。

从祖师殿到周家湾90%以上人都是选择步行折返,时上时下的2.5公里游道对陌生人来说走起来还是有些费力,步行至周家湾后,都会小憩一会儿再前行。

“蛋客”魏明富的家,正在路边的那栋精致小吊脚楼,便成了游客的不二选择,在他家二楼上观景休息两不误。

于是,“蛋客”魏明富家矿泉水销售也就成了一个几乎永恒的定律,坐下来休息的游客也不会光光的坐着,观景也好,休息也罢,矿泉水也不买瓶喝喝,总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

魏明富很有耐心地向游客解释,因为周家湾没有通公路,所有的矿泉水要靠骡马托运3里路,本来只能2元的矿泉水加上托运费,变成了现在的3元一瓶,还满脸微笑的请求游客理解。来过的游客从来没有什么异议,觉得完全可以接受,没有欺诈宰客。

他的矿泉水生意随着老司城申遗工作的推进而日趋兴隆,从简单的买矿泉水逐步演化成矿泉水、米豆腐、甜酒、烟等综合性小卖部了,而且生意越来越红火。

2015年老司城公司成立,面向司城村人招收文艺演职人员,“蛋客”魏明富和妻子商量了好久,最终决定去报名,除了他本人天资聪明外,还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更是向盛福老师带出来的高徒。

他让妻子去经营这个小卖部,尽管有些忙不过来,自己去当一个艺术团的演员工资收入远远低于经营小卖部,但他认为自己是司城村人,应该用行动来为村里做点事,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宣传老司城,让更多的游客来老司城玩得开心,只有把文化旅游做好,司城村人的脱贫致富才有盼头。

“蛋客”魏明富从卖水到一个演职人员,作为一个在老司城保护与利用工作推进过程中先富起来的村民,他心里面除了赚钱,还有对老司城的情感和责任,为老司城文化宣传“卖艺”,为司城村文化旅游脱贫做贡献,他愿意,他开心…… 

图片5.png

从单身到父亲的陈兴旺

 “旧时老司城,男人多单身。要做发财梦,打工早出门。”这首曾经民间传唱甚广的司城村民谣,无不说明司城村以前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艰苦,经济条件是多么的落后。

七年前的司城村是交通闭塞、水不洁、电不畅,再加上土壤贫瘠,老百姓一年到头几乎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里的女孩子绝大多数是选择远嫁他乡来改变命运,而男孩子长大除了外出打工可以挣点钱外,在家就是简单地糊日子,年复一年,因为找不到老婆而变成了“三逮村民”(白天逮鱼、下午逮酒、晚上逮牌)。

1973年出生的陈兴旺,曾经是司城村“三逮村民”之一,父亲去世较早,由母亲秦再香靠卖柴把他拉扯长大,无人外出务工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迫使他年少失学。

个性孤僻的他也曾外出务工,想挣点钱讨个老婆回来,没文化没口才没主意,也就没有找到发财的好机会。

三番五次的自信外出,又三番五次的失望而归,父亲给他取的这个名,四十多岁了还没有表现出任何“兴旺”迹象。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十八洞考察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几百里外的老司城也正在寻求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带领司城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陈兴旺家住老司城左街,是游客来老司城的必经之路,必然隐藏着巨大商机。

因考古发掘工作需要,他家在核心遗址区的田土被征收,怀揣突如其来的征地款,他和母亲将自家的房子进行了整修,并在家门外经营起小商品买卖,打起了先致富再讨老婆的主意。

比陈兴旺小15岁的彭延菊,本是来看看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司城,没想到在他家这次购物,就永远购进了家门。

看到41岁还单身一人的陈兴旺人忠厚老实,老司城旅游发展也正日渐兴旺,彭延菊动了芳心。

2015年11月,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一百多天,陈兴旺与彭延菊结了婚;2016年,陈兴旺当上了梦想已久的爸爸,还成为老司城公司的一名保安。

在陈兴旺心里,他是感激党和政府的,申遗成功和文化旅游扶贫让他终于有了家,有了孩子,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妻子也做着小买卖,从以前讨不到老婆的单身汉变成了过着幸福小日子的爸爸,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陈兴旺的梦在延伸,老司城的未来在延伸,中国梦也在延伸……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在旅游扶贫工程上,结合司城村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老司城公司经营管理,让司城村部分村民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从村民向公岗人员转变,结合老司城管理和运营,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包括保洁、安保等,全部从村民中择优录用,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二是村民向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人员转变,结合老司城旅游路线,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从事餐饮、住宿、旅游产品销售及其他相关服务,增加村民服务性收入。

三是村民向原生态表演艺术人员转变,老司城公司为丰富游客观赏内容,在周家湾开展土家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包括毛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哭嫁歌、咚咚喹、土家山歌等,从村民中选拔有相关素质的人员编入艺术团,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四是村民向租赁业主身份的转变,老司城公司统一对核心区相关房屋进行租赁,统一展示土家族特色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增加村民租赁性收入。

五是村民向电商转变,大力拓展老司城品牌效应,引导村民开展电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

六是村民向船工的转变,老司城公司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然后成为持证上岗船工,向游客提供司河游服务,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旅游扶贫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旅游精准扶贫则是精准扶贫背景之下与时俱进的产物。旅游精准扶贫将扶贫对象瞄准到户、到人,是对当前阶段扶贫要求的准确把握。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旅游精准扶贫强调贫困人口的参与和旅游发展受益,突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所做工作切实有效,有力推动了老司城村的精准脱贫。(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脱贫攻坚战指挥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脱贫故事    

湖南永顺:司城村变形记

时间:2019-04-24 05:36:1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罗奋飞

图片4.png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首由清贡生彭施铎撰写的《竹枝词》,不仅仅脍炙人口,而且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老司城当年的繁华盛世,让来过司城村的人无比遐想。

来湘西,必去永顺,因为这里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去永顺的人,一定会去老司城,这里是彭氏土司八百年的古都。

从永顺县城出发,向东约19.5公里便可到达老司城遗址。老司城遗址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土司衙署遗址,是永顺土司历年施政的物态总汇,遗址所在的村也因此而得名司城村。

2015年老司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生活在这里的司城村人也逐渐被世人所关注。

 司城村有4个组,博射、联合、上河和司城,17个自然寨,总面积42平方公里,分别与连洞乡、抚字乡、麻岔乡、吊井乡接壤,是湘西自治州最大的行政村。

 司城村属于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03人,2018年整村脱贫。 

图片2.png

           徒难找到师难求的向老师

向盛福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司城村人,2002年退休后他开始专注于老司城的历史文化研究,2010年12月他的《老司城民间故事集》出版发行;2013年5月他的《溪州土司制度盛衰轶事》又面世读者。

他说自己从小在老司城长大,生在老司城,长在老司城,是听长辈们讲述老司城土司王故事长大的,一些生动形象的土司王故事一直在他的脑海里保存着,作为村里的笔杆子,如果说他没有把这些故事很好的宣传出去,就是他对不起长辈们的期望,就是愧对做一个真正的老司城人。

他对老司城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活着,他就会不间断宣传老司城文化,讲老司城故事,说优秀历史文化,唱土家族山歌。

2011年,二儿子媳妇尿毒症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严重透支,沉重的负担让向老师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有点着急,担心自己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心急如焚地在司城村寻找一些“徒弟”,想把自己整理的老司城文化传授出去,让他们这些老司城人也学会讲老司城、唱老司城。

他从周家湾到左街,再到喻家堡,除了魏明富、向世芹等几个碍于情面勉强同意的“徒弟”外,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他的“徒弟”来义务宣传老司城。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非常忧虑,他认为老司城本地人必须学会认识老司城和宣传老司城文化。

2012年,永顺县正式启动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向盛福老师是老司城本地人高度支持申遗工作的人之一,他曾多次在村民大会上表态,一定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带动更多的人来讲老司城、唱老司城,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申遗初期的司城村人,大多数人只有初中文化,根本谈不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对申遗是否成功也是半信半疑,尽管向盛福老师苦口婆心地动员司城村民参与老司城文化的宣传。

事与愿违,大家都忙于在考古工地上打工赚钱,每天做小工收入120元,文不文化与他们无关。即使到了晚上,也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向盛福老师义务举办的老司城文化培训班。

2015年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组建了老司城开发公司,根据申遗承诺的四原方针(原遗址、原文化、原生态、原住民),开始大范围向司城村民招收相关工作人员,在招收的条件中,对老司城文化了解是一个必备条件。

向盛福老师的门敲的人多了,很多司城村民争相而来,一些平时不关心老司城文化的人,一夜之间跑来要做他的“徒弟”。

他家厢房非常拥挤,坐不下众多“徒弟”,他家的堂屋就变成了临时课堂,县旅文局也送来了几十张课桌椅和黑板;培训班上座无虚席,有时还有临时站着的“旁听生”。

一些没有报到名的村民还责怪向盛福老师不给面子,不给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

司城村的游客多起来了,司城村民的老司城文化学习也活了起来,村民们白天搞服务,晚上搞学习;不仅仅学习老司城文化,还学习毛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哭嫁歌、咚咚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徒难找到师难求,向老师急坏了,乐坏了,也忙坏了;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司城村渐渐落地开花,学起来的司城村人也正从贫困走向富裕;文化兴则旅游兴,他们慢慢尝到了甜头,幸福的脸洋溢着对党和国家的满意…… 

图片3.png

从卖水到卖艺的“蛋客”

说起魏明富,在老司城没有不认识他的人,现在已经成了司城村的名人了;听村民说,不仅湖南卫视采访过魏明富,他还上过CCTV。本村人都习惯地管他叫“蛋客”,大概意思是以前是放养鸭子的,靠卖鸭蛋为生。

现在的“蛋客”魏明富是一名老司城公司的演职人员,还是司城村土家族毛古斯舞的传承人,每次重大演出毛古斯的领队,大家都认为,他在毛古斯里的角色表演得入木三分;不仅如此,“蛋客”表演吹木叶也是村里几乎没有对手的,他能随便找片树叶就可以吹出悦耳动听的歌。

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前,他因占据了老司城游道有利位置而从事着矿泉水的买卖。来老司城的游客大多会选择乘船而下,先去祖师殿,再沿松柏古道路拾级而上,辗转至周家湾,最后去遗址上参观。

从祖师殿到周家湾90%以上人都是选择步行折返,时上时下的2.5公里游道对陌生人来说走起来还是有些费力,步行至周家湾后,都会小憩一会儿再前行。

“蛋客”魏明富的家,正在路边的那栋精致小吊脚楼,便成了游客的不二选择,在他家二楼上观景休息两不误。

于是,“蛋客”魏明富家矿泉水销售也就成了一个几乎永恒的定律,坐下来休息的游客也不会光光的坐着,观景也好,休息也罢,矿泉水也不买瓶喝喝,总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

魏明富很有耐心地向游客解释,因为周家湾没有通公路,所有的矿泉水要靠骡马托运3里路,本来只能2元的矿泉水加上托运费,变成了现在的3元一瓶,还满脸微笑的请求游客理解。来过的游客从来没有什么异议,觉得完全可以接受,没有欺诈宰客。

他的矿泉水生意随着老司城申遗工作的推进而日趋兴隆,从简单的买矿泉水逐步演化成矿泉水、米豆腐、甜酒、烟等综合性小卖部了,而且生意越来越红火。

2015年老司城公司成立,面向司城村人招收文艺演职人员,“蛋客”魏明富和妻子商量了好久,最终决定去报名,除了他本人天资聪明外,还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更是向盛福老师带出来的高徒。

他让妻子去经营这个小卖部,尽管有些忙不过来,自己去当一个艺术团的演员工资收入远远低于经营小卖部,但他认为自己是司城村人,应该用行动来为村里做点事,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宣传老司城,让更多的游客来老司城玩得开心,只有把文化旅游做好,司城村人的脱贫致富才有盼头。

“蛋客”魏明富从卖水到一个演职人员,作为一个在老司城保护与利用工作推进过程中先富起来的村民,他心里面除了赚钱,还有对老司城的情感和责任,为老司城文化宣传“卖艺”,为司城村文化旅游脱贫做贡献,他愿意,他开心…… 

图片5.png

从单身到父亲的陈兴旺

 “旧时老司城,男人多单身。要做发财梦,打工早出门。”这首曾经民间传唱甚广的司城村民谣,无不说明司城村以前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艰苦,经济条件是多么的落后。

七年前的司城村是交通闭塞、水不洁、电不畅,再加上土壤贫瘠,老百姓一年到头几乎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里的女孩子绝大多数是选择远嫁他乡来改变命运,而男孩子长大除了外出打工可以挣点钱外,在家就是简单地糊日子,年复一年,因为找不到老婆而变成了“三逮村民”(白天逮鱼、下午逮酒、晚上逮牌)。

1973年出生的陈兴旺,曾经是司城村“三逮村民”之一,父亲去世较早,由母亲秦再香靠卖柴把他拉扯长大,无人外出务工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迫使他年少失学。

个性孤僻的他也曾外出务工,想挣点钱讨个老婆回来,没文化没口才没主意,也就没有找到发财的好机会。

三番五次的自信外出,又三番五次的失望而归,父亲给他取的这个名,四十多岁了还没有表现出任何“兴旺”迹象。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十八洞考察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几百里外的老司城也正在寻求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来带领司城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陈兴旺家住老司城左街,是游客来老司城的必经之路,必然隐藏着巨大商机。

因考古发掘工作需要,他家在核心遗址区的田土被征收,怀揣突如其来的征地款,他和母亲将自家的房子进行了整修,并在家门外经营起小商品买卖,打起了先致富再讨老婆的主意。

比陈兴旺小15岁的彭延菊,本是来看看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司城,没想到在他家这次购物,就永远购进了家门。

看到41岁还单身一人的陈兴旺人忠厚老实,老司城旅游发展也正日渐兴旺,彭延菊动了芳心。

2015年11月,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一百多天,陈兴旺与彭延菊结了婚;2016年,陈兴旺当上了梦想已久的爸爸,还成为老司城公司的一名保安。

在陈兴旺心里,他是感激党和政府的,申遗成功和文化旅游扶贫让他终于有了家,有了孩子,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妻子也做着小买卖,从以前讨不到老婆的单身汉变成了过着幸福小日子的爸爸,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陈兴旺的梦在延伸,老司城的未来在延伸,中国梦也在延伸……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在旅游扶贫工程上,结合司城村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老司城公司经营管理,让司城村部分村民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从村民向公岗人员转变,结合老司城管理和运营,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包括保洁、安保等,全部从村民中择优录用,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二是村民向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人员转变,结合老司城旅游路线,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从事餐饮、住宿、旅游产品销售及其他相关服务,增加村民服务性收入。

三是村民向原生态表演艺术人员转变,老司城公司为丰富游客观赏内容,在周家湾开展土家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包括毛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哭嫁歌、咚咚喹、土家山歌等,从村民中选拔有相关素质的人员编入艺术团,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四是村民向租赁业主身份的转变,老司城公司统一对核心区相关房屋进行租赁,统一展示土家族特色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增加村民租赁性收入。

五是村民向电商转变,大力拓展老司城品牌效应,引导村民开展电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

六是村民向船工的转变,老司城公司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然后成为持证上岗船工,向游客提供司河游服务,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旅游扶贫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旅游精准扶贫则是精准扶贫背景之下与时俱进的产物。旅游精准扶贫将扶贫对象瞄准到户、到人,是对当前阶段扶贫要求的准确把握。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旅游精准扶贫强调贫困人口的参与和旅游发展受益,突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所做工作切实有效,有力推动了老司城村的精准脱贫。(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脱贫攻坚战指挥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