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真心解民困 实干助脱贫

时间:2019-05-23 10:58: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本刊记者 张峰

QQ图片20190523135636.jpg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住着土坯房,迷茫无方向。”这曾是广东省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南雄市出发,经过40公里的崎岖山路,便到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葛坪村。葛坪村位于粤北山区,占地3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小组,共有村民632户2364人,其中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51户144人,贫困发生率为6.1%。2016年以前,葛坪村无任何主导产业,绝大部分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村里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空白,交通问题突出,贫困户因病、因残、因智障致贫情况占比较高,是南雄市贫困程度最深的相对贫困村之一。

2016年,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定点帮扶葛坪村,并派办公室副主任谢云峰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副主任科员张晨,分别担任葛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自筹资金683.7万元,开展帮扶项目30余个,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葛坪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掀开了葛坪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

“原村委会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危房。村里只有一条外出的主干道。遇到下雨天去镇上开会,要穿着水鞋走一个多小时,到了镇上再换鞋。路实在太难走啦!”回忆起以前,葛坪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文书朱德标有着很多的感慨。

如今的葛坪村,村委会搬进了新建的楼房,有了公共服务站、文化站和村民活动广场。每个村民组都通了水泥路,装上了路灯。正在修建的另外3条出村主干道,将为群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定点帮扶以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围绕制约葛坪村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难题,倾力帮扶,努力补短板,全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自筹100余万元,征地3400平方米,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化站、村民活动广场);自筹配套资金130万元帮扶开展6.5公里1米路面扩宽及20余公里乡村道路硬底化配套建设;安排配套资金20余万元为19个村小组安装路灯120盏,在村内9个主要路口安装监控,实现村庄亮化全覆盖;投入21万元为学校安装自来水,配套维修教学设施;完成塔下、坦坪、葛坪3个村民小组整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组织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及村民自建房施工,稳步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争取水利等行业部门约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对葛坪村高标准农田水渠三面光及中小河流治理,改善了村民耕作条件。

“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做的好事!”朱德标说。

谋脱贫,精心发展产业

“我志愿加入葛坪经济专业合作社,遵守合作社章程,响应合作社号召,在合作社组织下,积极种植优质仙草和良种柑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认真学习农业专业技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本领,带头致富,为打造‘一村一品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葛坪而不懈奋斗。”回忆起带头种植仙草的那段日子,曾担任葛坪村支书的巫景阳对自己的誓言记忆犹新。

仙草是一种中药,清暑解热,也是很多凉茶类饮品的主要原料。在2014年前后,葛坪村村干部也曾经鼓励村民种植仙草,但由于不懂技术,费时费力,加之后来销售也出了问题,最终未能种植成功。

因未挣到钱,村民种植仙草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于是,我们便带着村干部一户一户走访,逐户讲解葛坪有什么、村民应该种什么、本单位有什么优势,特别在种什么、谁来种、什么时候种、怎么种四个方面向村民讲清讲透,在明确提供技术和保障销路的前提下,村民的顾虑才逐渐消除。”谢云峰说。

在摸清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和意愿后,工作队先到大学请教专家,然后又联系了企业,再对葛坪村的土壤和水源进行检测,最终确定了种植仙草脱贫致富,并帮助村里成立南雄市葛坪中草药种植专业合社,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了造血式帮扶。

“2017年,我们动员村民种植仙草518亩,增收约150万元,单项产业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余元。2018年和2019年,我们村种植仙草均超过了1000亩。”张晨介绍说。

此外,工作队还着眼当地适宜种植柑桔的优势,在合作社框架下,按照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组织8户贫困户开展优质柑桔种植,打造500亩柑桔示范种植基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采取“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的模式开展林下特色养殖,每年养殖胡须鸡4000只,村民增收约40万元。

山顶柑桔戴帽,山腰土鸡飞跑,山下仙草环抱……葛坪村的产业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QQ图片20190523135653.jpg

强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种什么养什么,太累了,山上有竹子,没钱砍几棵就行了。”这是进村之初,工作队经常听到的村民的口头禅。

“虽然帮助村里找到了适合发展的产业,但是如果脱贫攻坚中贫困户只是充当‘看客’,帮扶单位演‘单簧’,那这样的脱贫不可能长久。”谢云峰说。

为调动贫困户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工作队多次采取登门拜访、座谈交心、工作请教等形式积极融入当地环境。为争取当地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配合,工作队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开辟宣传栏,搭建产业宣传牌,召开党员大会、扶贫对象座谈会、任务通报会等形式,宣讲政策及产业帮扶规划措施,让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精准扶贫政策,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刘照发是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之一。他大年初一不走亲访友、不喝酒聊天,而是一大早就去果园施肥的事被村民广为称赞。

刘照发,家有三口人,妻子患肺癌,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在韶关市读书。长期以来,刘照发一家就靠两亩薄田、低保金、打零工和出售毛竹为生。2016年,刘照发被评为低保贫困户。

“我们了解到刘照发家的情况后,多次到他家走访,鼓励其树立生产生活的信心,并通过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扶贫、走访慰问等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帮扶。”张晨介绍说。

记者到刘照发家走访时,已近中午时分,大部分人家都在吃午饭或休息,而刘照发正在喂鸡。虽然全家只有一个劳动力,但刘照发发展生产致富的热情很高涨:养了160多只鸡外,种植了14亩柑桔和1亩仙草。2018年,刘照发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万元,基本还清了借债,并实现脱贫。

如今的葛坪村,村民“等”“要”的思想没了,贫困群众的主观意识已经从“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

壮集体,确保群众利益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葛坪村很早就开始了尝试,但收益并不明显。村集体服务群众、引领群众也成了一句空话。

1987年,葛坪村以村集体的名义从信用社贷款20万元兴建了水电站,本打算用上网电费慢慢偿还。但1991年,一场泥石流冲垮了电站。村里没钱修复,又欠着贷款,无奈之下只好将水电站经营权抵押给信用社,直至2024年。信用社在跟村里协商后,又将电站经营权转包给个人,每年给葛坪村1.3万元的承包费。这1.3万元是葛坪村当时全部的集体收入。

近年来,随着电站效益的转好,加之脱贫攻坚的需要,村里一直想把水电站经营权收回,但苦于没钱,难以启动。

“我们了解到水电站情况,认为这是保障葛坪发展的重要收入来源。多次找承包人协商,希望提高承包费,为葛坪争取多一点的收入,都未成功。”谢云峰说。

在协商过程中,谢云峰了解到,承包人居然把电站法人更改了,将葛坪村水电站变成了个人的电站。这是一种非法占有集体资产的行为。抓住这一问题,工作队经多方协调并自筹资金90余万元彻底收回了村集体水电站经营管理权、升级改造了300千瓦机组及附属设施。

2017年3月,外包了近20年的小水电站经营权重新回到村委会手里,每年可为村里贡献18万-20万元的收入。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队又自筹资金110万元建设光伏电站,每年可为葛坪村带来8.8万元的纯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彻底扭转了“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被动局面,让葛坪村的发展真正有了底气。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定点扶贫    
乡村发展

真心解民困 实干助脱贫

时间:2019-05-23 10:58: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本刊记者 张峰

QQ图片20190523135636.jpg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住着土坯房,迷茫无方向。”这曾是广东省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南雄市出发,经过40公里的崎岖山路,便到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葛坪村。葛坪村位于粤北山区,占地3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小组,共有村民632户2364人,其中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51户144人,贫困发生率为6.1%。2016年以前,葛坪村无任何主导产业,绝大部分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村里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空白,交通问题突出,贫困户因病、因残、因智障致贫情况占比较高,是南雄市贫困程度最深的相对贫困村之一。

2016年,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定点帮扶葛坪村,并派办公室副主任谢云峰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副主任科员张晨,分别担任葛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自筹资金683.7万元,开展帮扶项目30余个,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葛坪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掀开了葛坪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

“原村委会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危房。村里只有一条外出的主干道。遇到下雨天去镇上开会,要穿着水鞋走一个多小时,到了镇上再换鞋。路实在太难走啦!”回忆起以前,葛坪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文书朱德标有着很多的感慨。

如今的葛坪村,村委会搬进了新建的楼房,有了公共服务站、文化站和村民活动广场。每个村民组都通了水泥路,装上了路灯。正在修建的另外3条出村主干道,将为群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定点帮扶以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围绕制约葛坪村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难题,倾力帮扶,努力补短板,全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自筹100余万元,征地3400平方米,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化站、村民活动广场);自筹配套资金130万元帮扶开展6.5公里1米路面扩宽及20余公里乡村道路硬底化配套建设;安排配套资金20余万元为19个村小组安装路灯120盏,在村内9个主要路口安装监控,实现村庄亮化全覆盖;投入21万元为学校安装自来水,配套维修教学设施;完成塔下、坦坪、葛坪3个村民小组整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组织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及村民自建房施工,稳步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争取水利等行业部门约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对葛坪村高标准农田水渠三面光及中小河流治理,改善了村民耕作条件。

“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做的好事!”朱德标说。

谋脱贫,精心发展产业

“我志愿加入葛坪经济专业合作社,遵守合作社章程,响应合作社号召,在合作社组织下,积极种植优质仙草和良种柑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认真学习农业专业技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本领,带头致富,为打造‘一村一品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葛坪而不懈奋斗。”回忆起带头种植仙草的那段日子,曾担任葛坪村支书的巫景阳对自己的誓言记忆犹新。

仙草是一种中药,清暑解热,也是很多凉茶类饮品的主要原料。在2014年前后,葛坪村村干部也曾经鼓励村民种植仙草,但由于不懂技术,费时费力,加之后来销售也出了问题,最终未能种植成功。

因未挣到钱,村民种植仙草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于是,我们便带着村干部一户一户走访,逐户讲解葛坪有什么、村民应该种什么、本单位有什么优势,特别在种什么、谁来种、什么时候种、怎么种四个方面向村民讲清讲透,在明确提供技术和保障销路的前提下,村民的顾虑才逐渐消除。”谢云峰说。

在摸清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和意愿后,工作队先到大学请教专家,然后又联系了企业,再对葛坪村的土壤和水源进行检测,最终确定了种植仙草脱贫致富,并帮助村里成立南雄市葛坪中草药种植专业合社,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了造血式帮扶。

“2017年,我们动员村民种植仙草518亩,增收约150万元,单项产业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余元。2018年和2019年,我们村种植仙草均超过了1000亩。”张晨介绍说。

此外,工作队还着眼当地适宜种植柑桔的优势,在合作社框架下,按照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组织8户贫困户开展优质柑桔种植,打造500亩柑桔示范种植基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采取“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的模式开展林下特色养殖,每年养殖胡须鸡4000只,村民增收约40万元。

山顶柑桔戴帽,山腰土鸡飞跑,山下仙草环抱……葛坪村的产业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QQ图片20190523135653.jpg

强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种什么养什么,太累了,山上有竹子,没钱砍几棵就行了。”这是进村之初,工作队经常听到的村民的口头禅。

“虽然帮助村里找到了适合发展的产业,但是如果脱贫攻坚中贫困户只是充当‘看客’,帮扶单位演‘单簧’,那这样的脱贫不可能长久。”谢云峰说。

为调动贫困户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工作队多次采取登门拜访、座谈交心、工作请教等形式积极融入当地环境。为争取当地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配合,工作队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开辟宣传栏,搭建产业宣传牌,召开党员大会、扶贫对象座谈会、任务通报会等形式,宣讲政策及产业帮扶规划措施,让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精准扶贫政策,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刘照发是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之一。他大年初一不走亲访友、不喝酒聊天,而是一大早就去果园施肥的事被村民广为称赞。

刘照发,家有三口人,妻子患肺癌,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在韶关市读书。长期以来,刘照发一家就靠两亩薄田、低保金、打零工和出售毛竹为生。2016年,刘照发被评为低保贫困户。

“我们了解到刘照发家的情况后,多次到他家走访,鼓励其树立生产生活的信心,并通过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扶贫、走访慰问等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帮扶。”张晨介绍说。

记者到刘照发家走访时,已近中午时分,大部分人家都在吃午饭或休息,而刘照发正在喂鸡。虽然全家只有一个劳动力,但刘照发发展生产致富的热情很高涨:养了160多只鸡外,种植了14亩柑桔和1亩仙草。2018年,刘照发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万元,基本还清了借债,并实现脱贫。

如今的葛坪村,村民“等”“要”的思想没了,贫困群众的主观意识已经从“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

壮集体,确保群众利益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葛坪村很早就开始了尝试,但收益并不明显。村集体服务群众、引领群众也成了一句空话。

1987年,葛坪村以村集体的名义从信用社贷款20万元兴建了水电站,本打算用上网电费慢慢偿还。但1991年,一场泥石流冲垮了电站。村里没钱修复,又欠着贷款,无奈之下只好将水电站经营权抵押给信用社,直至2024年。信用社在跟村里协商后,又将电站经营权转包给个人,每年给葛坪村1.3万元的承包费。这1.3万元是葛坪村当时全部的集体收入。

近年来,随着电站效益的转好,加之脱贫攻坚的需要,村里一直想把水电站经营权收回,但苦于没钱,难以启动。

“我们了解到水电站情况,认为这是保障葛坪发展的重要收入来源。多次找承包人协商,希望提高承包费,为葛坪争取多一点的收入,都未成功。”谢云峰说。

在协商过程中,谢云峰了解到,承包人居然把电站法人更改了,将葛坪村水电站变成了个人的电站。这是一种非法占有集体资产的行为。抓住这一问题,工作队经多方协调并自筹资金90余万元彻底收回了村集体水电站经营管理权、升级改造了300千瓦机组及附属设施。

2017年3月,外包了近20年的小水电站经营权重新回到村委会手里,每年可为村里贡献18万-20万元的收入。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队又自筹资金110万元建设光伏电站,每年可为葛坪村带来8.8万元的纯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彻底扭转了“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被动局面,让葛坪村的发展真正有了底气。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