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凤凰:“牛村”访牛

时间:2019-05-31 09:02:02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作者:朱永华

凤凰县禾库镇素有养牛的传统,养牛多,牛肉好。而今,那边的养牛户更“牛”了。怎么个“牛”法?县扶贫办的同志有意“打埋伏”:“去看看就知道了。”

5月5日,尽管下着雨,好奇心仍然驱动着记者前往凤凰县城40公里外的“西部重镇”禾库。

才出县城十多公里,就找到了上山的感觉:汽车一路爬坡攀升,道路两旁早已没了稻田和平地,郁郁葱葱的是各种叫不出名的树木。视线抬升处,便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车行至离县城30公里处,就到了禾库集镇。这是一片上万人的集中聚居区。县扶贫办的同志说,禾库镇辖区很大,绝大多数是苗民,很多人散居在偏远的村村寨寨。闭塞羁绊了人们的脚步,贫穷限制了当地苗民的想象。对于相当多的禾库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城市”,有些老人一辈子到过的“大地方”就是这里了。

再向西行,又上长坡。数公里的兜兜转转后,便是有名的“牛村”了。“牛村”有好多个,盘干村是其中之一。高高低低的沙土坎、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零零星星的石头房,构成了典型的湘西乡村画面。刚进村口,远处台地上一栋白顶的钢结构房子突兀而立。县扶贫办的同志笑着解开谜团:这是新式牛栏,也是这里的养牛人比以前更“牛”的地方。前年开始,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引进了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现在村民养牛的胆子更大了,连牛也住进了“洋房”。

村委会主任龙生付介绍,禾库镇远离城市,没有工业,但是空气清新、水草肥美,养出的牛是集市上的抢手货。盘干村人祖祖辈辈养牛,一家生计系于牛一身。当地人流传着一个说法:“一头牛管口粮,两头牛上学堂,三头牛进银行。”

到了“牛村”,当然要问牛。今年78岁的村民石留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儿子均为聋哑人。以往,每年喂养的一头牛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前年公司进入后,石留义卖了一头大牛,到手12000元,换了两头小的母牛。公司又给了两头小牛,现在他家有了4头牛。两头小牛当然不是完全“白送”,而是由他家喂养大后,公司收购时扣除小牛购买价,剩下的就是纯利润了。问起自养自卖和与公司合作哪个好,老人立马回答:“给公司好!以前牛生病,不知怎么搞。现在打个电话,公司就会派来兽医。把牛喂大后也不要找牛贩子了,由公司统一收购,省事又有保障。”

一幢建了一层的新房前,一位年过半百的汉子正在忙活。他叫龙书恩,留守老人,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他去年和老伴喂养了4头牛,两头卖给公司,赚了7000元,也因此开始建新房。今年,还是与公司合作,一下子增加到9头牛。“再卖几头牛,新屋差不多就可以盖成了。”谈到未来,龙书恩一脸兴奋。

在公司的带动下,盘干村的大多数养牛户都增加了养牛头数。村主任龙生付说,加入公司之后,大家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各家出人轮流看养,效率大大提高。“公司+农户”还有不少好处,如:公司给每头牛买了保险,一旦牛发病死亡,可以得到赔付。去年保险公司给全村赔付了近7万元。更重要的是,在公司组织下,禾库镇的优质黄牛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加工后的牛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精品牛肉卖到360元/公斤。

走访了几家养牛户,为什么没看到几头牛?村主任似乎看破了记者心思:村里的牛都是放养。要看牛,就要翻到对面山上,今天下雨了,上山不容易。

不见牛群,焉知虚实?一行人依山而上。半小时“摸爬滚打”之后,一幅别样的场景呈现在眼前:几百头清一色的黄牛三五成群,散布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或安静独处,或怡然踱步,或专注咀嚼。细雨过后,草木更显翠绿,空气中带着甜味。

一位领路的村民脸上不时漾出笑意。想来,只有他们,更能咂摸出不断变化中的生活的滋味吧。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社会扶贫    
部委省市

湖南凤凰:“牛村”访牛

时间:2019-05-31 09:02:02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朱永华

凤凰县禾库镇素有养牛的传统,养牛多,牛肉好。而今,那边的养牛户更“牛”了。怎么个“牛”法?县扶贫办的同志有意“打埋伏”:“去看看就知道了。”

5月5日,尽管下着雨,好奇心仍然驱动着记者前往凤凰县城40公里外的“西部重镇”禾库。

才出县城十多公里,就找到了上山的感觉:汽车一路爬坡攀升,道路两旁早已没了稻田和平地,郁郁葱葱的是各种叫不出名的树木。视线抬升处,便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车行至离县城30公里处,就到了禾库集镇。这是一片上万人的集中聚居区。县扶贫办的同志说,禾库镇辖区很大,绝大多数是苗民,很多人散居在偏远的村村寨寨。闭塞羁绊了人们的脚步,贫穷限制了当地苗民的想象。对于相当多的禾库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城市”,有些老人一辈子到过的“大地方”就是这里了。

再向西行,又上长坡。数公里的兜兜转转后,便是有名的“牛村”了。“牛村”有好多个,盘干村是其中之一。高高低低的沙土坎、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零零星星的石头房,构成了典型的湘西乡村画面。刚进村口,远处台地上一栋白顶的钢结构房子突兀而立。县扶贫办的同志笑着解开谜团:这是新式牛栏,也是这里的养牛人比以前更“牛”的地方。前年开始,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引进了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现在村民养牛的胆子更大了,连牛也住进了“洋房”。

村委会主任龙生付介绍,禾库镇远离城市,没有工业,但是空气清新、水草肥美,养出的牛是集市上的抢手货。盘干村人祖祖辈辈养牛,一家生计系于牛一身。当地人流传着一个说法:“一头牛管口粮,两头牛上学堂,三头牛进银行。”

到了“牛村”,当然要问牛。今年78岁的村民石留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儿子均为聋哑人。以往,每年喂养的一头牛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前年公司进入后,石留义卖了一头大牛,到手12000元,换了两头小的母牛。公司又给了两头小牛,现在他家有了4头牛。两头小牛当然不是完全“白送”,而是由他家喂养大后,公司收购时扣除小牛购买价,剩下的就是纯利润了。问起自养自卖和与公司合作哪个好,老人立马回答:“给公司好!以前牛生病,不知怎么搞。现在打个电话,公司就会派来兽医。把牛喂大后也不要找牛贩子了,由公司统一收购,省事又有保障。”

一幢建了一层的新房前,一位年过半百的汉子正在忙活。他叫龙书恩,留守老人,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他去年和老伴喂养了4头牛,两头卖给公司,赚了7000元,也因此开始建新房。今年,还是与公司合作,一下子增加到9头牛。“再卖几头牛,新屋差不多就可以盖成了。”谈到未来,龙书恩一脸兴奋。

在公司的带动下,盘干村的大多数养牛户都增加了养牛头数。村主任龙生付说,加入公司之后,大家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各家出人轮流看养,效率大大提高。“公司+农户”还有不少好处,如:公司给每头牛买了保险,一旦牛发病死亡,可以得到赔付。去年保险公司给全村赔付了近7万元。更重要的是,在公司组织下,禾库镇的优质黄牛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加工后的牛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精品牛肉卖到360元/公斤。

走访了几家养牛户,为什么没看到几头牛?村主任似乎看破了记者心思:村里的牛都是放养。要看牛,就要翻到对面山上,今天下雨了,上山不容易。

不见牛群,焉知虚实?一行人依山而上。半小时“摸爬滚打”之后,一幅别样的场景呈现在眼前:几百头清一色的黄牛三五成群,散布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或安静独处,或怡然踱步,或专注咀嚼。细雨过后,草木更显翠绿,空气中带着甜味。

一位领路的村民脸上不时漾出笑意。想来,只有他们,更能咂摸出不断变化中的生活的滋味吧。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