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巴中万寿村:小庭院谱写绿色减贫致富经

时间:2019-07-16 17:12:0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白鸽

图片1.png

巴中市观音井镇万寿村的土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442户1623人。由于地处秦巴山区,村内多山地和丘陵,土地肥力低,人均耕地面积不到3亩,且多为“斗笠田”、“蛙跳田”等。因此,万寿村多年来均为农业小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土坯房+传统农作物种植+泥土路”是其特有的标志。2013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21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3人,贫困发生率达19.6%。

2013年,成立不久的恩阳区提出了“打造全国脱贫示范村”、“争当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万寿村凭借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房基周围土地和水域空间,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种养业、园艺、家庭小作坊加工、农家乐、民宿、康养等的经济综合体,是对农村的闲置空间进行生产、景观、文化的绿色整合过程。庭院经济具有“不争地”、“不争人”、“不争肥”三大优势,正好解决了万寿村人均耕地少、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土地不肥的问题。同时,万寿村也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为庭院经济的绿色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地理位置上看,万寿村紧邻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距巴中恩阳机场仅13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入巴第一村”、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从自然资源上看,这里有风光秀丽的万寿山,有碧波浩渺的万寿湖,有天朗气清的宜居环境,有上千年的长寿文化。 

图片2.png

规划村庄闲置空间,发展绿色庭院经济

在发展庭院经济之前,万寿村内均为泥土路和土胚房,大量院落荒废且农户居住分散。为了打造产业绿色化的庭院经济,恩阳区政府邀请西安美术学院的团队对万寿村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整体设计,形成了“路环村,村环湖”的庭院观光景区。

恩阳区政府对万寿村的泥土路进行改造,建成了通村环线公路10.1公里,基本形成了外畅内达、出行便捷的村域交通路网。同时,恩阳区政府根据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和产村融合原则,对万寿村内的房屋进行了易地搬迁新居建设、旧房翻修和危房改造。新建设的3个聚居点使原分散在山中的171户农民均搬迁至庭院经济观光区周边,而观光区内原有农户的房屋则进行了维修改造和外观设计,维修改造费用来源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所有观光区内的房屋均以“泥土黄”作为底色,以重现土胚房原貌,突显民宿特色。在房屋改造后,每户农民的独立院落都拥有开阔的庭院和房前微田园,用于开展农家乐、庭院作坊等项目。对于庭院观光景区内的公共空间,万寿村将其用于建设村史馆、中医馆、休闲区、垂钓园、玫瑰园、绿色农业园和其他服务设施。庭院观光景区外围的土地则通过土地流转至引进的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七彩林业公司等,用于发展绿色果蔬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花卉林木种植业、农家乐、绿色民宿和绿色康养业等。

通过村庄空间规划和发展庭院经济,万寿村再次恢复了村庄的生产功能,同时实现了将其与村民生活生产方式、乡村生态景观和文化的有机结合。

吸引多元主体共治,构建立体庭院经济

万寿村庭院经济采取了“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万寿村集体合作社与引入的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棵松”)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由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种植品种及规模要求,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生产,公司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并负责产品的收购和运销。

三棵松投资打造了农家乐“张家大院”,并在庭院观景区中心的万寿湖中开辟了绿色生态鱼养殖区和绿色水稻种植区,在庭院观景区的周边建立了绿色花卉林木种植区、绿色果蔬种植区和绿色养殖区。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牛羊代养、园区务工等形式加入到三棵松庭院经济中,从而获得技术支持和发展经验。在三棵松的带领下,现已有许多农户利用自己的房子开办农家乐和民宿项目。此外,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万寿村集体合作社与三棵松分别出资100万和124万,共同成立了万寿村农机服务合作社,吸纳万寿村农户442户1623人(其中贫困户56户221人)入社,培训农机操作员27人(贫困户人口17人)。

为提升农户参与庭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万寿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按照股份量化机制将集体资源以股份的方式折算给农户,并向贫困户倾斜。万寿村与三棵松成立的农机合作社也按照“235”的收益再分配机制,将20%的股份分配给村集体,30%的股份分给贫困户,50%的股份分配一般农户。这样,农户的自身利益与万寿村庭院经济的发展紧紧链接在一起。

万寿村庭院经济在集体合作社和三棵松的带领下,通过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挖掘传统农业的潜力;发展院落作坊、庭院加工,激发农村工业的活力;发展农家民宿、休闲旅游,发挥效益农业的张力。三者构成的立体庭院经济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完全打通了产业的界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连接和延伸,是利用贫困地区绿色资源实现全产业链条要素融合的有效模式。

在绿色庭院经济的带动下,巴中万寿村于2016退出贫困序列;2017年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带动解决本地就业人员约2000人;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万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7.21万元。巴中万寿村的庭院经济充分利用了家庭劳动力、空闲庭院及自然资源,是一种“绿色微型家庭农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切实地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带动了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吸引人才返乡,为实现绿色减贫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为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故事    

巴中万寿村:小庭院谱写绿色减贫致富经

时间:2019-07-16 17:12:0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白鸽

图片1.png

巴中市观音井镇万寿村的土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442户1623人。由于地处秦巴山区,村内多山地和丘陵,土地肥力低,人均耕地面积不到3亩,且多为“斗笠田”、“蛙跳田”等。因此,万寿村多年来均为农业小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土坯房+传统农作物种植+泥土路”是其特有的标志。2013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21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3人,贫困发生率达19.6%。

2013年,成立不久的恩阳区提出了“打造全国脱贫示范村”、“争当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万寿村凭借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房基周围土地和水域空间,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种养业、园艺、家庭小作坊加工、农家乐、民宿、康养等的经济综合体,是对农村的闲置空间进行生产、景观、文化的绿色整合过程。庭院经济具有“不争地”、“不争人”、“不争肥”三大优势,正好解决了万寿村人均耕地少、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土地不肥的问题。同时,万寿村也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为庭院经济的绿色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地理位置上看,万寿村紧邻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距巴中恩阳机场仅13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入巴第一村”、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从自然资源上看,这里有风光秀丽的万寿山,有碧波浩渺的万寿湖,有天朗气清的宜居环境,有上千年的长寿文化。 

图片2.png

规划村庄闲置空间,发展绿色庭院经济

在发展庭院经济之前,万寿村内均为泥土路和土胚房,大量院落荒废且农户居住分散。为了打造产业绿色化的庭院经济,恩阳区政府邀请西安美术学院的团队对万寿村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整体设计,形成了“路环村,村环湖”的庭院观光景区。

恩阳区政府对万寿村的泥土路进行改造,建成了通村环线公路10.1公里,基本形成了外畅内达、出行便捷的村域交通路网。同时,恩阳区政府根据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和产村融合原则,对万寿村内的房屋进行了易地搬迁新居建设、旧房翻修和危房改造。新建设的3个聚居点使原分散在山中的171户农民均搬迁至庭院经济观光区周边,而观光区内原有农户的房屋则进行了维修改造和外观设计,维修改造费用来源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所有观光区内的房屋均以“泥土黄”作为底色,以重现土胚房原貌,突显民宿特色。在房屋改造后,每户农民的独立院落都拥有开阔的庭院和房前微田园,用于开展农家乐、庭院作坊等项目。对于庭院观光景区内的公共空间,万寿村将其用于建设村史馆、中医馆、休闲区、垂钓园、玫瑰园、绿色农业园和其他服务设施。庭院观光景区外围的土地则通过土地流转至引进的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七彩林业公司等,用于发展绿色果蔬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花卉林木种植业、农家乐、绿色民宿和绿色康养业等。

通过村庄空间规划和发展庭院经济,万寿村再次恢复了村庄的生产功能,同时实现了将其与村民生活生产方式、乡村生态景观和文化的有机结合。

吸引多元主体共治,构建立体庭院经济

万寿村庭院经济采取了“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万寿村集体合作社与引入的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棵松”)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由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种植品种及规模要求,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生产,公司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并负责产品的收购和运销。

三棵松投资打造了农家乐“张家大院”,并在庭院观景区中心的万寿湖中开辟了绿色生态鱼养殖区和绿色水稻种植区,在庭院观景区的周边建立了绿色花卉林木种植区、绿色果蔬种植区和绿色养殖区。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牛羊代养、园区务工等形式加入到三棵松庭院经济中,从而获得技术支持和发展经验。在三棵松的带领下,现已有许多农户利用自己的房子开办农家乐和民宿项目。此外,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万寿村集体合作社与三棵松分别出资100万和124万,共同成立了万寿村农机服务合作社,吸纳万寿村农户442户1623人(其中贫困户56户221人)入社,培训农机操作员27人(贫困户人口17人)。

为提升农户参与庭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万寿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按照股份量化机制将集体资源以股份的方式折算给农户,并向贫困户倾斜。万寿村与三棵松成立的农机合作社也按照“235”的收益再分配机制,将20%的股份分配给村集体,30%的股份分给贫困户,50%的股份分配一般农户。这样,农户的自身利益与万寿村庭院经济的发展紧紧链接在一起。

万寿村庭院经济在集体合作社和三棵松的带领下,通过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挖掘传统农业的潜力;发展院落作坊、庭院加工,激发农村工业的活力;发展农家民宿、休闲旅游,发挥效益农业的张力。三者构成的立体庭院经济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完全打通了产业的界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连接和延伸,是利用贫困地区绿色资源实现全产业链条要素融合的有效模式。

在绿色庭院经济的带动下,巴中万寿村于2016退出贫困序列;2017年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带动解决本地就业人员约2000人;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万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7.21万元。巴中万寿村的庭院经济充分利用了家庭劳动力、空闲庭院及自然资源,是一种“绿色微型家庭农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切实地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带动了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吸引人才返乡,为实现绿色减贫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为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