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不忘初心“担使命” 甘做脱贫“攻坚兵”

时间:2019-10-08 14:12:3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圣宇 彭超

——记青龙镇发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潘仁荣

 图片1.png

4年又2个月,从53岁到57岁,不图名、不为利、不言悔,不忘初心“担使命” ,甘做脱贫“攻坚兵”。他就是奉节县总工会驻青龙镇发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潘仁荣。

全面走访 做谋划“设计师”

潘仁荣曾担任乡长、镇党委书记、县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2012年退居二线。2015年7月,他又一次回到农村,从驻村工作队员干起,大半年后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领导送我一句话:再回农村又何妨,发挥余热干一场。” 他还清晰记得当初县总工会主席找自己谈话时情景,“我已经‘闲’下来三年,也应去‘忙’上个三年。”

“现在看来要超过5年,那时人到五十九,转眼就退休。” 潘仁荣嘿嘿一笑,浓眉下面一双小眼睛格外柔和。

他在脱贫攻坚战场“赢”得并不轻松。一条小河、两面山坡、三村合并。发祥村幅员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620米至1200米,距离县城80公里,9个社988户34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72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植业。

潘仁荣走遍家家户户、沟沟坎坎、边边角角,通过摸底调查,制定脱贫攻坚规划,谋划脱贫致富门路,坚持以事和人顺民心,建阵地、夯基础、抓建设、兴产业、办实事、融真情、谱新篇,为156户农户进行房屋改造,全面消除危房。

迁建村便民服务中心600平方米,让干部服务群众有阵地、村民办事不再难;新修文化广场300平方米,使老百姓从事文化娱乐活动有场所。

特别是新修村便民服务中心获得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因为它终于告别“偏僻”,移到“中心”;离开“狭窄屋”,迎来“宽敞房”,近700万元资金凝聚县总工会和潘仁荣太多心血。

新发展蚕桑1500余亩,一年养蚕800张,产值180余万元,在家户均增收3000余元;种植中药材300亩,培育养殖专业大户8户,组建农业公司2个,带动贫困户28户,就地解决劳动力务工45人,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1260人,一年增收3000余万元,同时修建光伏发电项目一个。

截止2018年底,139户540人成功摘掉“贫困帽”。

争取资金  做建设“攻坚兵”

发祥村在2015年前没有一寸泥结石路和水泥路,现整治泥结石路33公里、硬化道路28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9公里,村民出门就见公路终成现实。

多年来,发祥村不仅农田灌溉无保障,而且人畜饮水也相当困难,如今修建集中供水3处、分散供水26处,实现农户安全饮水户户通。

与此同时,增加变电器两台,电力增容750千伏安, 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再不是难题;一百兆宽带进村入户,手机网络全覆盖,网络电视400户,建成与外界沟通“高速路”。

争取市级集中安置点1处,总投资1264万元,搬迁安置贫困户20户,随迁28户。

这个安置点建设特别重要,其随迁户就来自“牛场”滑坡地带村民,可谓“一举两得”。“从摸排、规划、迁坟、动员、安置等,都是由潘书记亲自操作。”村主任彭昌学深有感触。

2019年5月28日,发祥村集中安置点居民集中入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明珠在现场看到潘仁荣与大家有说有笑、搬东搬西,她心里不禁涌上一股暖流——争取这个市级示范安置点可不容易,也许老潘不是“布局人”,但绝对是一位“操盘手”,并且不打丝毫折扣。

“一条河两面坡”地貌特征,将原发祥村和云相村村民阻隔,他们把这种现状戏称为“两地分居”。遇上下雨天、河水上涨时,7、8、9社学生上学极为不便,只能绕道而行。

2017年12月,发云桥建成,村民叫“连心桥”,长48米、宽6米,总投资97万元。为确保民生工程质量,潘仁荣隔三差五深入工地,常对工人们喊:“不偷工、保质量、系大事!”他还卷腿撸袖,同工人们一干就是一整天。

“从此村民出行方便,交流频繁,学生上学不再绕道,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党支部书记吴吉胜脸上露出“秋收万颗子”一般喜悦。

目前发祥村通讯、交通、饮水等民生工程大量投入使用,村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俯下身来  做群众“贴心人”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扶贫工作既是初心也是责任。潘仁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带着初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走进群众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7社村民张兴权在外务工,家庭条件不差,其母虽年届八旬,但总闲不下来,每年还要喂养半张蚕,尽管儿子坚决反对。潘仁荣每次到家走访,老人都要叮嘱他“保密”。潘仁荣一边同老人话家常,一边帮忙喂蚕。他也请老人家“保密”,其场景就像一对“母子”情深剧。

3社贫困户高天润身患重病,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在外务工。潘仁荣经常提着礼物,或上门或去医院看望,嘘寒问暖。驻村工作队员俞晓波、张远兵自然也成为这家“常客”。

1社贫困户涂德坤属边远吊散户,生活条件艰苦,房子破损严重,村支两委多次动员其改造或者搬迁,但涂德坤思想守旧,两者都不愿意,有人说他是一块“老顽石”。

潘仁荣单独做工作,涂德坤终于答应改造老房子。但等潘仁荣把建筑材料拉来时,涂德坤却又突然“变卦”。

工作还得继续。市级示范安置点争取到位后,潘仁荣抓住契机,以“贴钱不过一万、划拨土地一分、条件优越十倍”相劝,涂德坤被其诚心、耐心和决心所感动,最终同意搬迁。

2019年9月16日,当我们在发祥村安置点见到涂德坤时,他正准备到田间“鼓捣”。说到潘仁荣,他只用一句话就把气氛推高起来:“我是被潘书记硬拉到这儿享福来哒!”

而自己呢?2018年11月28日16时许,县总工会一批帮扶干部临走时对潘仁荣说:“潘主席,你这两个星期都泡在村里,今天就随我们一起回趟家吧,顺便到医院看一下老父亲。”

潘仁荣面露愧色,但随即摆手:“走不脱哟!”因为当晚9点钟还要前往2社召开院坝会。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潘仁荣正在吃面条,突接父亲去世噩耗。就这样,他未能见到老父最后一面,也成为其内心永恒的痛。(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扶贫攻坚办)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脱贫攻坚    

不忘初心“担使命” 甘做脱贫“攻坚兵”

时间:2019-10-08 14:12:3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圣宇 彭超

——记青龙镇发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潘仁荣

 图片1.png

4年又2个月,从53岁到57岁,不图名、不为利、不言悔,不忘初心“担使命” ,甘做脱贫“攻坚兵”。他就是奉节县总工会驻青龙镇发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潘仁荣。

全面走访 做谋划“设计师”

潘仁荣曾担任乡长、镇党委书记、县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2012年退居二线。2015年7月,他又一次回到农村,从驻村工作队员干起,大半年后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领导送我一句话:再回农村又何妨,发挥余热干一场。” 他还清晰记得当初县总工会主席找自己谈话时情景,“我已经‘闲’下来三年,也应去‘忙’上个三年。”

“现在看来要超过5年,那时人到五十九,转眼就退休。” 潘仁荣嘿嘿一笑,浓眉下面一双小眼睛格外柔和。

他在脱贫攻坚战场“赢”得并不轻松。一条小河、两面山坡、三村合并。发祥村幅员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620米至1200米,距离县城80公里,9个社988户34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72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植业。

潘仁荣走遍家家户户、沟沟坎坎、边边角角,通过摸底调查,制定脱贫攻坚规划,谋划脱贫致富门路,坚持以事和人顺民心,建阵地、夯基础、抓建设、兴产业、办实事、融真情、谱新篇,为156户农户进行房屋改造,全面消除危房。

迁建村便民服务中心600平方米,让干部服务群众有阵地、村民办事不再难;新修文化广场300平方米,使老百姓从事文化娱乐活动有场所。

特别是新修村便民服务中心获得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因为它终于告别“偏僻”,移到“中心”;离开“狭窄屋”,迎来“宽敞房”,近700万元资金凝聚县总工会和潘仁荣太多心血。

新发展蚕桑1500余亩,一年养蚕800张,产值180余万元,在家户均增收3000余元;种植中药材300亩,培育养殖专业大户8户,组建农业公司2个,带动贫困户28户,就地解决劳动力务工45人,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1260人,一年增收3000余万元,同时修建光伏发电项目一个。

截止2018年底,139户540人成功摘掉“贫困帽”。

争取资金  做建设“攻坚兵”

发祥村在2015年前没有一寸泥结石路和水泥路,现整治泥结石路33公里、硬化道路28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9公里,村民出门就见公路终成现实。

多年来,发祥村不仅农田灌溉无保障,而且人畜饮水也相当困难,如今修建集中供水3处、分散供水26处,实现农户安全饮水户户通。

与此同时,增加变电器两台,电力增容750千伏安, 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再不是难题;一百兆宽带进村入户,手机网络全覆盖,网络电视400户,建成与外界沟通“高速路”。

争取市级集中安置点1处,总投资1264万元,搬迁安置贫困户20户,随迁28户。

这个安置点建设特别重要,其随迁户就来自“牛场”滑坡地带村民,可谓“一举两得”。“从摸排、规划、迁坟、动员、安置等,都是由潘书记亲自操作。”村主任彭昌学深有感触。

2019年5月28日,发祥村集中安置点居民集中入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明珠在现场看到潘仁荣与大家有说有笑、搬东搬西,她心里不禁涌上一股暖流——争取这个市级示范安置点可不容易,也许老潘不是“布局人”,但绝对是一位“操盘手”,并且不打丝毫折扣。

“一条河两面坡”地貌特征,将原发祥村和云相村村民阻隔,他们把这种现状戏称为“两地分居”。遇上下雨天、河水上涨时,7、8、9社学生上学极为不便,只能绕道而行。

2017年12月,发云桥建成,村民叫“连心桥”,长48米、宽6米,总投资97万元。为确保民生工程质量,潘仁荣隔三差五深入工地,常对工人们喊:“不偷工、保质量、系大事!”他还卷腿撸袖,同工人们一干就是一整天。

“从此村民出行方便,交流频繁,学生上学不再绕道,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党支部书记吴吉胜脸上露出“秋收万颗子”一般喜悦。

目前发祥村通讯、交通、饮水等民生工程大量投入使用,村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俯下身来  做群众“贴心人”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扶贫工作既是初心也是责任。潘仁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带着初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走进群众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7社村民张兴权在外务工,家庭条件不差,其母虽年届八旬,但总闲不下来,每年还要喂养半张蚕,尽管儿子坚决反对。潘仁荣每次到家走访,老人都要叮嘱他“保密”。潘仁荣一边同老人话家常,一边帮忙喂蚕。他也请老人家“保密”,其场景就像一对“母子”情深剧。

3社贫困户高天润身患重病,妻子在家务农,儿子在外务工。潘仁荣经常提着礼物,或上门或去医院看望,嘘寒问暖。驻村工作队员俞晓波、张远兵自然也成为这家“常客”。

1社贫困户涂德坤属边远吊散户,生活条件艰苦,房子破损严重,村支两委多次动员其改造或者搬迁,但涂德坤思想守旧,两者都不愿意,有人说他是一块“老顽石”。

潘仁荣单独做工作,涂德坤终于答应改造老房子。但等潘仁荣把建筑材料拉来时,涂德坤却又突然“变卦”。

工作还得继续。市级示范安置点争取到位后,潘仁荣抓住契机,以“贴钱不过一万、划拨土地一分、条件优越十倍”相劝,涂德坤被其诚心、耐心和决心所感动,最终同意搬迁。

2019年9月16日,当我们在发祥村安置点见到涂德坤时,他正准备到田间“鼓捣”。说到潘仁荣,他只用一句话就把气氛推高起来:“我是被潘书记硬拉到这儿享福来哒!”

而自己呢?2018年11月28日16时许,县总工会一批帮扶干部临走时对潘仁荣说:“潘主席,你这两个星期都泡在村里,今天就随我们一起回趟家吧,顺便到医院看一下老父亲。”

潘仁荣面露愧色,但随即摆手:“走不脱哟!”因为当晚9点钟还要前往2社召开院坝会。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潘仁荣正在吃面条,突接父亲去世噩耗。就这样,他未能见到老父最后一面,也成为其内心永恒的痛。(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扶贫攻坚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