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一线的“五心书记”胡小明 ——记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先锋人物”

时间:2019-10-29 09:12:3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院静

胡小明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派驻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扎根高原,履职尽责,带领干部群众奋发作为,被当地彝族同胞亲切的称呼为尽心、用心、热心、爱心、操心的“五心书记”。

不摘穷帽誓不还

“村上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脱贫摘帽奔小康还有差距,我不能走!”今年2月,扶贫干部胡小明作出了一个让家人和同事都意外的决定——在两年驻村期满后,选择继续扎根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里,是四川大凉山深处最为偏远的山村,却也是胡小明最为牵挂的地方。

2016年2月,在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江油发电厂任职的胡小明主动请缨,响应中央脱贫攻坚号召,选择到深度贫困彝区挂职。“到最艰苦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两年多来,胡小明不计个人得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博作村的干部群众改变观念、发展生产,使这里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今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助力四川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徐福顺就各中央企业对四川省及凉山州的脱贫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包括胡小明在内的优秀扶贫干部提出表扬。胡小明先后荣获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凉山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奉献奖等殊荣。

筑底强基 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进村的道路牛羊粪便随处可见,柴草农具杂乱堆放;田野坡地光秃秃一片,没有冬种的任何迹象;一群满脸污泥的孩子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位不速之客。”2016年3月,胡小明第一次走进博作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火热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

博作村是布拖县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面积33.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860米,落差达300米以上。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受制于不便的交通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全村223户1077人中有近半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且全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村里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村里越是落后,胡小明深感肩上的担子越重。到任之后,他在四川能源公司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然而一开始很多村民对他这个挂职第一书记并不买账,认为这个挂职第一书记肯定待不了多久就要走人。

语言的障碍和生活的不适,没有难倒汉区来的70后扶贫干部胡小明。为了尽快摸清村情,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走访了所有的农户,甚至因爬坡上坎造成膝关节损伤,但他没有吭一声。后来从自行车、电瓶车换成自家的小汽车,他换了几茬交通工具,为的只是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三年来,胡小明真抓实干,尽心尽力地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贫困户精准识别、安全住房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村民技术培训等等无不渗透。在他的努力下,博作村获捐太阳能热水器79套、爱心文具书籍600套、爱心衣物1000套,部分村民还拥有了电磁炉、方桌、洗衣机、电饭煲、电视机等生活用品。

但与改善居住、道路、生活条件相比,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要更加困难。两年来,胡小明仅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展“五洗”(洗手、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宣传活动就达18次。

筑底强基,凝聚民心。通过狠抓“四好创建”和宣传教育工作,如今的博作村党支部已经成为一支讲团结、能战斗的基层坚实堡垒,带领村民有效改变了不信科学信“毕摩”(巫师)等陈规陋习,使群众逐步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点滴改变,不仅来源于扶贫干部将先进的理念带进去,还在于他们带领村组干部走出去。胡小明先后组织多批干部群众到成都、重庆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产业模式、种植养殖方式和销售渠道,进一步开阔视野,培养信心,打破“夹皮沟里无发展”的思想禁锢,有效增强贫困彝族同胞向往美好生活、努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每天清晨,从觉撒乡博作老呷幼儿园里传出的阵阵读书声,是这个小山村里最动听的声音。这个由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幼儿园,建筑面积140平方米,2016年9月10日开工,于当年底竣工,考虑到博作村村域跨度大、路途远,之后又增建了一所幼儿园。目前,全村幼儿入园率达到100%。

幼儿园的兴办,为彝族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帮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这些,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由于当地薄弱的教育基础,在劝学这件事上,胡小明可是没少费心思,与包村干部一起入村入组劝返逃学在家的孩子,成为驻村之初的经常功课。

博作村四组阿力结日之子阿力大户经常逃课,胡小明入户7次,反复与家长沟通,讲解教育的重要性,最终与家长达成了共识;五组特黑菲鬼家女儿辍学后被他多次劝返入学,目前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二组贫困户黑惹社日家初二学生黑惹拉贵辍学打工,在与家长、本人和用工方多次协调下,胡小明通过微信转账800元路费,使其得以复学。

“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能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因为有在教育扶贫上的清醒认识,让胡小明不忍心看到一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而辍学。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尽己所能,胡小明通过积极与布拖县教育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利用国家能源集团帮扶资金精准实施觉撒乡“一村一幼”建设,在全乡新建和改建各两所幼儿园,2017年春季解决了全乡3至6周岁300余名幼儿入园问题。

在教育这件事上,胡小明还有更为长远的考虑。他还设想通过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全村营造遵师重教的氛围,让博作更多的孩子能受到高等教育,以经济杠杆带动村民各种思想意识的改变,摈弃成规陋习,缩短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时间。他期望博作村能走在布拖县乡村发展的前列,教育虽然见效慢,但却是最根本的。

如今的博作村,在村委会、在田间地头、在集居点,到处都有农民夜校的影子,花椒、李子科学种植,牛羊猪鱼科学养殖,“防艾禁毒”宣传,尊老爱幼、厚养薄葬、嫁女不卖女、关爱妇幼健康等都纳入了农民夜校宣讲范畴。同时,利用影视设备入组放映各类宣传片、爱国电影,宣讲党的政策,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深受群众喜爱,一批“倡树新风,感恩奋进”的四好示范户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党的政策关怀下,经过一代接着一代人的执着攻坚,这个大凉山深处的彝族村落,在胡小明任期内终于迎来了质的飞跃——老百姓吃得好了,住得好了,观念变了,笑容多了。“看到群众眼神中那种由衷的感激和喜悦,这就够了,工作没有白做,努力没有白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记者看到,胡小明的眼睛含着情不自禁的泪花。

发展产业 栽下致富“摇钱树”

想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捐赠和爱心只能解决一时之忧,激发内生动力,找到一条持续增收的途径,才是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使命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让胡小明在摸索适合博作村发展的路子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各类种植、养殖群成为了胡小明与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途径。为了让村民了解养殖经验和市场信息,他建立了“博作村养殖交流群”,将收集的大量信息发布到群里供与村民分享。

在充分考察调研后,2017年,胡小明多方筹集资金并带领村干部引进花椒苗23000株,全村户均发放100株,今年少量花椒树已挂果,明年将进入丰产期。通过一年发展,博作村已重点培养出6至10户花椒种植大户,他们将作为榜样带动全村花椒基础产业的壮大。积极争取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支持,解决了村黑牛养殖合作社15万元的资金缺口,助力博作村集体经济发展。

老支书苏呷次拉在博作村属于文化底子优、思想意识高、内生动力强的极少数。经过深入的思想工作,老支书在胡小明的“鼓动”帮助下,不仅原有的细甲鱼养殖更加成熟,而且试养成功600只土鸡,通过改建圈舍转变养殖方式,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如今家里的40头西门达尔牛和40头布拖黑猪长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

苏呷次拉很快成为全村致富能人,带动了其他规模化家庭牧场的发展,在布拖县率先实现了村级牛、羊、猪、鱼、鸡养殖全覆盖,通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与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并举,开创了集体经济发展与能人带头大户示范并重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全村产业发展找准了路子,发展家庭农场迈开了步子,推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打开了口子。

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胡小明在集团挂职县、乡扶贫干部的指导和共同努力下,利用国家能源集团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实施博作村综合环境治理项目,打造出集三级水帘瀑布观光休闲鱼池、驳岸绿化、廊道烧烤餐饮、小规模漂流、廉政休闲体育广场等于一体的“博作幸福美丽新村”,与初兴的博作村测克山万亩索玛花海旅游相得益彰。通过环境治理、产业提升,为真正实现彝族同胞“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奠定了基础。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在博作村1000多个日夜坚守,胡小明能喊得出每个彝族同胞家庭户主的名字,他对村情、组情、户情如数家珍……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帮扶楷模    

脱贫一线的“五心书记”胡小明 ——记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先锋人物”

时间:2019-10-29 09:12:3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院静

胡小明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派驻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扎根高原,履职尽责,带领干部群众奋发作为,被当地彝族同胞亲切的称呼为尽心、用心、热心、爱心、操心的“五心书记”。

不摘穷帽誓不还

“村上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脱贫摘帽奔小康还有差距,我不能走!”今年2月,扶贫干部胡小明作出了一个让家人和同事都意外的决定——在两年驻村期满后,选择继续扎根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里,是四川大凉山深处最为偏远的山村,却也是胡小明最为牵挂的地方。

2016年2月,在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江油发电厂任职的胡小明主动请缨,响应中央脱贫攻坚号召,选择到深度贫困彝区挂职。“到最艰苦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两年多来,胡小明不计个人得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博作村的干部群众改变观念、发展生产,使这里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今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助力四川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徐福顺就各中央企业对四川省及凉山州的脱贫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包括胡小明在内的优秀扶贫干部提出表扬。胡小明先后荣获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凉山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奉献奖等殊荣。

筑底强基 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进村的道路牛羊粪便随处可见,柴草农具杂乱堆放;田野坡地光秃秃一片,没有冬种的任何迹象;一群满脸污泥的孩子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位不速之客。”2016年3月,胡小明第一次走进博作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火热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

博作村是布拖县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面积33.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860米,落差达300米以上。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受制于不便的交通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全村223户1077人中有近半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且全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村里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村里越是落后,胡小明深感肩上的担子越重。到任之后,他在四川能源公司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然而一开始很多村民对他这个挂职第一书记并不买账,认为这个挂职第一书记肯定待不了多久就要走人。

语言的障碍和生活的不适,没有难倒汉区来的70后扶贫干部胡小明。为了尽快摸清村情,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走访了所有的农户,甚至因爬坡上坎造成膝关节损伤,但他没有吭一声。后来从自行车、电瓶车换成自家的小汽车,他换了几茬交通工具,为的只是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三年来,胡小明真抓实干,尽心尽力地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贫困户精准识别、安全住房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村民技术培训等等无不渗透。在他的努力下,博作村获捐太阳能热水器79套、爱心文具书籍600套、爱心衣物1000套,部分村民还拥有了电磁炉、方桌、洗衣机、电饭煲、电视机等生活用品。

但与改善居住、道路、生活条件相比,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要更加困难。两年来,胡小明仅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展“五洗”(洗手、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宣传活动就达18次。

筑底强基,凝聚民心。通过狠抓“四好创建”和宣传教育工作,如今的博作村党支部已经成为一支讲团结、能战斗的基层坚实堡垒,带领村民有效改变了不信科学信“毕摩”(巫师)等陈规陋习,使群众逐步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点滴改变,不仅来源于扶贫干部将先进的理念带进去,还在于他们带领村组干部走出去。胡小明先后组织多批干部群众到成都、重庆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产业模式、种植养殖方式和销售渠道,进一步开阔视野,培养信心,打破“夹皮沟里无发展”的思想禁锢,有效增强贫困彝族同胞向往美好生活、努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每天清晨,从觉撒乡博作老呷幼儿园里传出的阵阵读书声,是这个小山村里最动听的声音。这个由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幼儿园,建筑面积140平方米,2016年9月10日开工,于当年底竣工,考虑到博作村村域跨度大、路途远,之后又增建了一所幼儿园。目前,全村幼儿入园率达到100%。

幼儿园的兴办,为彝族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帮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这些,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由于当地薄弱的教育基础,在劝学这件事上,胡小明可是没少费心思,与包村干部一起入村入组劝返逃学在家的孩子,成为驻村之初的经常功课。

博作村四组阿力结日之子阿力大户经常逃课,胡小明入户7次,反复与家长沟通,讲解教育的重要性,最终与家长达成了共识;五组特黑菲鬼家女儿辍学后被他多次劝返入学,目前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二组贫困户黑惹社日家初二学生黑惹拉贵辍学打工,在与家长、本人和用工方多次协调下,胡小明通过微信转账800元路费,使其得以复学。

“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能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因为有在教育扶贫上的清醒认识,让胡小明不忍心看到一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而辍学。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尽己所能,胡小明通过积极与布拖县教育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利用国家能源集团帮扶资金精准实施觉撒乡“一村一幼”建设,在全乡新建和改建各两所幼儿园,2017年春季解决了全乡3至6周岁300余名幼儿入园问题。

在教育这件事上,胡小明还有更为长远的考虑。他还设想通过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全村营造遵师重教的氛围,让博作更多的孩子能受到高等教育,以经济杠杆带动村民各种思想意识的改变,摈弃成规陋习,缩短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时间。他期望博作村能走在布拖县乡村发展的前列,教育虽然见效慢,但却是最根本的。

如今的博作村,在村委会、在田间地头、在集居点,到处都有农民夜校的影子,花椒、李子科学种植,牛羊猪鱼科学养殖,“防艾禁毒”宣传,尊老爱幼、厚养薄葬、嫁女不卖女、关爱妇幼健康等都纳入了农民夜校宣讲范畴。同时,利用影视设备入组放映各类宣传片、爱国电影,宣讲党的政策,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深受群众喜爱,一批“倡树新风,感恩奋进”的四好示范户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党的政策关怀下,经过一代接着一代人的执着攻坚,这个大凉山深处的彝族村落,在胡小明任期内终于迎来了质的飞跃——老百姓吃得好了,住得好了,观念变了,笑容多了。“看到群众眼神中那种由衷的感激和喜悦,这就够了,工作没有白做,努力没有白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记者看到,胡小明的眼睛含着情不自禁的泪花。

发展产业 栽下致富“摇钱树”

想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捐赠和爱心只能解决一时之忧,激发内生动力,找到一条持续增收的途径,才是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使命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让胡小明在摸索适合博作村发展的路子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各类种植、养殖群成为了胡小明与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途径。为了让村民了解养殖经验和市场信息,他建立了“博作村养殖交流群”,将收集的大量信息发布到群里供与村民分享。

在充分考察调研后,2017年,胡小明多方筹集资金并带领村干部引进花椒苗23000株,全村户均发放100株,今年少量花椒树已挂果,明年将进入丰产期。通过一年发展,博作村已重点培养出6至10户花椒种植大户,他们将作为榜样带动全村花椒基础产业的壮大。积极争取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支持,解决了村黑牛养殖合作社15万元的资金缺口,助力博作村集体经济发展。

老支书苏呷次拉在博作村属于文化底子优、思想意识高、内生动力强的极少数。经过深入的思想工作,老支书在胡小明的“鼓动”帮助下,不仅原有的细甲鱼养殖更加成熟,而且试养成功600只土鸡,通过改建圈舍转变养殖方式,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如今家里的40头西门达尔牛和40头布拖黑猪长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

苏呷次拉很快成为全村致富能人,带动了其他规模化家庭牧场的发展,在布拖县率先实现了村级牛、羊、猪、鱼、鸡养殖全覆盖,通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与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并举,开创了集体经济发展与能人带头大户示范并重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全村产业发展找准了路子,发展家庭农场迈开了步子,推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打开了口子。

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胡小明在集团挂职县、乡扶贫干部的指导和共同努力下,利用国家能源集团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实施博作村综合环境治理项目,打造出集三级水帘瀑布观光休闲鱼池、驳岸绿化、廊道烧烤餐饮、小规模漂流、廉政休闲体育广场等于一体的“博作幸福美丽新村”,与初兴的博作村测克山万亩索玛花海旅游相得益彰。通过环境治理、产业提升,为真正实现彝族同胞“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奠定了基础。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在博作村1000多个日夜坚守,胡小明能喊得出每个彝族同胞家庭户主的名字,他对村情、组情、户情如数家珍……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