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牢记中原嘱托 用大爱书写援疆情怀—河南周口教师毕雪静援疆纪实

时间:2019-11-04 12:30:3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永光

远离周口,到陌生的新疆工作,既有离家的孤寂、气候的不适应,还有新工作带来的压力,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坚持。

微信图片_20191104123626.jpg

自河南省2011年教育系统实施援疆支教计划以来,周口市一大批教师忠诚使命、无私奉献,把大爱和智慧灌注在祖国的边关大漠,诠释了新时代周口教师“心系民族教育、寸草报洒春晖”的质朴情怀。毕雪静就是河南省首批万人援疆支教中的一员,她为了圆教育梦想,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边疆,毅然奔赴万里边疆,播撒炙热的教育情怀,用行动诠释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责任和担当。

舍弃小家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支教边疆

2018年7月底,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语文老师毕雪静,为响应河南省援疆万人援疆支教计划积极报名参加,起初,家人都不支持,一是离家太远,回来一趟不容易,二是她年龄大了,怕在那里身体吃不消,她努力说服家人,终于于8月30日与其他124名援疆教师来到哈密,毕雪静被分配到市一中,担任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开始了她的援疆支教工作。

入疆之初,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怕支教老师不适应,不断对他们走访关心,问寒问暖。生活上,不仅高标准解决老师们住的问题,还给与生活补贴,逢年过节组织活动,看望慰问,让他们在数千里之外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工作上,学校领导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的办公环境,对老师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和充分信任,把最好的班让他们带班任教,还成立名师工作室,组织跟岗研修,和本地老师师徒结对,让支教老师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通过理论学习她提高了认识,同时感到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认识到了支边的重要性。

因为学校领导的信任和关心,毕雪静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她把课堂作为平台,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把每节课作为研究的起点,按照先适应学情,点亮课堂,再走进学生心里,书写她的援疆大爱情怀。教书育人需要爱心与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烈火。这也是毕雪静老师28年任教生涯中的心得体会。 

作为支教老师,毕雪静也积极同老师和学生加强沟通,尽快的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尽管有些学生顽皮,还把她气哭过,但他们都非常单纯善良,从心底里明白毕雪静老师对他们的真心实意。面对学生们求知的眼睛和家长寄予的厚望,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让毕雪静深知“三尺讲台,务求无私奉献。牢记初心,定当砥砺前行。”她发誓一定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爱援疆、用智援疆。

毕雪静在支教的生活中,不但和老师结下了友谊,也和学生们结下了很深厚的感情。毕雪静说“可以说我们同事之情,师生之情,已经不仅仅单单的是友谊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有已经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学生们每周末回家都会把家里的葡萄干、杏干、枣和妈妈做的糕点带过来给我吃,还有的学生过生日会请我去他家玩。”毕雪静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师对她也非常友好和热情,“巴哈尔古丽老师第一次见面就热情拥抱我,好像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妹妹;玛丽亚木老师和我初次见面时,见我在院里看树上的核桃,就拉着我的手要给我摘,还说:“毕老师,我要代表哈密的孩子感谢您,感谢您不远万里来到哈密帮助我们,这核桃就该请你们吃。我在遥远的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踏实。”前一分钟还是笑声朗朗的毕雪静,说着说着眼就湿润了,在交谈中,她说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感谢”和“感动”。

微信图片_20191104123630.jpg

关爱学生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在毕雪静28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一直秉持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向学生传授“爱与美”。她说:“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课堂,是我的最爱,即使不能长成天山雪松的高大,至少也要有沙漠胡杨的坚强。”面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面对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毕雪静鼓励自己要充满信心,支教工作,不能光有一份爱心,还要有耐心,更多的是要有一份责任。

“要让学生在最快时间内喜欢上语文,提高成绩,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我这个老师。”毕雪静说,她决定先从阅读和写作着手,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日记,抄写读书时遇到的好句子,她给学生日记写的批语,多是为学生开导、解悟,有时批语甚至比日记内容还多,有的学生看到批语后又以日记的形式跟老师互动交流。

 来到市一中后,毕雪静与新入职的司艳茹老师结对子,对其进行教学上的帮扶。为了尽可能提高司艳茹老师的教学水平,解答司艳茹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就当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她指引方向。她说,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多读书,书卷气才是一个语文老师该有的样子。在毕静的建议下,司艳茹养成了读书及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的习惯。司艳茹也勤奋好学,她会挤出时间多听毕雪静的课。“毕老师让我不光听她的课,其他老师的课也要听,学习不同老师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司艳茹说。

“和学生互动特别好,教态自然,填空的问题设置得也好,但讲课尽量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重点把问题讲透彻。”这是她对本校教师司艳茹的一堂语文汇报课的点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在自身努力和毕雪静的帮助下,司艳茹在教学上成长很快,不仅很快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不到一年就当上了高二年级的班主任,还在今年4月哈密市教有局举办的2019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哈密的支教经历让我想起诗人汪国真写的一句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毕雪静说,她已年过半百,是支教让她重新燃起了教书育人的激情,她来到哈密后坚持写日志,记录那些欢笑、感动的日子,有苦、有乐、有爱,更多的是无怨、无悔、无憾……这是一种家国情怀。在这片有着戈壁和草原的苍茫大地上,她以笃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忱用心耕耘着。寂静的夜晚,大美新疆又成为毕老师笔下舞动的灵感,用爱书写援疆新的篇章,截至目前她已经写了20多万字。“既然来了,就要收获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这段执教经历一定会让我终生难忘。”毕雪静说。

微信图片_20191104123621.jpg

春华秋实,在教书育人和援疆支教的道路上,她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她是河南援疆名师工作室成员,是首批跟岗研修指导老师,同时还获得“三八红旗手”和 “优秀教师”称号。

这些荣誉,凝聚着一位人民教师无私的爱,承载着河南援疆教师的深情厚谊,饱含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秋天,学校准备成立一个传统文化的社团,得知她是中华诗词学会成员,就把这个工作交给她,她知道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同时她也很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分享给这里的学生。做海报,定学员,拟讲稿,她忙得不亦乐乎。

在大西北这块土地上,毕雪静无愧于河南人民的嘱托,无愧援疆教师的称号,无愧于内心。她用开朗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去谱写属于自己生命和人生的辉煌乐章!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牢记中原嘱托 用大爱书写援疆情怀—河南周口教师毕雪静援疆纪实

时间:2019-11-04 12:30:3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永光

远离周口,到陌生的新疆工作,既有离家的孤寂、气候的不适应,还有新工作带来的压力,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坚持。

微信图片_20191104123626.jpg

自河南省2011年教育系统实施援疆支教计划以来,周口市一大批教师忠诚使命、无私奉献,把大爱和智慧灌注在祖国的边关大漠,诠释了新时代周口教师“心系民族教育、寸草报洒春晖”的质朴情怀。毕雪静就是河南省首批万人援疆支教中的一员,她为了圆教育梦想,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边疆,毅然奔赴万里边疆,播撒炙热的教育情怀,用行动诠释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责任和担当。

舍弃小家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支教边疆

2018年7月底,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语文老师毕雪静,为响应河南省援疆万人援疆支教计划积极报名参加,起初,家人都不支持,一是离家太远,回来一趟不容易,二是她年龄大了,怕在那里身体吃不消,她努力说服家人,终于于8月30日与其他124名援疆教师来到哈密,毕雪静被分配到市一中,担任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开始了她的援疆支教工作。

入疆之初,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怕支教老师不适应,不断对他们走访关心,问寒问暖。生活上,不仅高标准解决老师们住的问题,还给与生活补贴,逢年过节组织活动,看望慰问,让他们在数千里之外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工作上,学校领导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的办公环境,对老师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和充分信任,把最好的班让他们带班任教,还成立名师工作室,组织跟岗研修,和本地老师师徒结对,让支教老师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通过理论学习她提高了认识,同时感到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认识到了支边的重要性。

因为学校领导的信任和关心,毕雪静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她把课堂作为平台,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把每节课作为研究的起点,按照先适应学情,点亮课堂,再走进学生心里,书写她的援疆大爱情怀。教书育人需要爱心与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烈火。这也是毕雪静老师28年任教生涯中的心得体会。 

作为支教老师,毕雪静也积极同老师和学生加强沟通,尽快的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尽管有些学生顽皮,还把她气哭过,但他们都非常单纯善良,从心底里明白毕雪静老师对他们的真心实意。面对学生们求知的眼睛和家长寄予的厚望,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让毕雪静深知“三尺讲台,务求无私奉献。牢记初心,定当砥砺前行。”她发誓一定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爱援疆、用智援疆。

毕雪静在支教的生活中,不但和老师结下了友谊,也和学生们结下了很深厚的感情。毕雪静说“可以说我们同事之情,师生之情,已经不仅仅单单的是友谊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有已经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学生们每周末回家都会把家里的葡萄干、杏干、枣和妈妈做的糕点带过来给我吃,还有的学生过生日会请我去他家玩。”毕雪静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师对她也非常友好和热情,“巴哈尔古丽老师第一次见面就热情拥抱我,好像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妹妹;玛丽亚木老师和我初次见面时,见我在院里看树上的核桃,就拉着我的手要给我摘,还说:“毕老师,我要代表哈密的孩子感谢您,感谢您不远万里来到哈密帮助我们,这核桃就该请你们吃。我在遥远的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踏实。”前一分钟还是笑声朗朗的毕雪静,说着说着眼就湿润了,在交谈中,她说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感谢”和“感动”。

微信图片_20191104123630.jpg

关爱学生言传身教   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在毕雪静28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一直秉持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向学生传授“爱与美”。她说:“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课堂,是我的最爱,即使不能长成天山雪松的高大,至少也要有沙漠胡杨的坚强。”面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面对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毕雪静鼓励自己要充满信心,支教工作,不能光有一份爱心,还要有耐心,更多的是要有一份责任。

“要让学生在最快时间内喜欢上语文,提高成绩,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我这个老师。”毕雪静说,她决定先从阅读和写作着手,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日记,抄写读书时遇到的好句子,她给学生日记写的批语,多是为学生开导、解悟,有时批语甚至比日记内容还多,有的学生看到批语后又以日记的形式跟老师互动交流。

 来到市一中后,毕雪静与新入职的司艳茹老师结对子,对其进行教学上的帮扶。为了尽可能提高司艳茹老师的教学水平,解答司艳茹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就当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她指引方向。她说,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多读书,书卷气才是一个语文老师该有的样子。在毕静的建议下,司艳茹养成了读书及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的习惯。司艳茹也勤奋好学,她会挤出时间多听毕雪静的课。“毕老师让我不光听她的课,其他老师的课也要听,学习不同老师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司艳茹说。

“和学生互动特别好,教态自然,填空的问题设置得也好,但讲课尽量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重点把问题讲透彻。”这是她对本校教师司艳茹的一堂语文汇报课的点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在自身努力和毕雪静的帮助下,司艳茹在教学上成长很快,不仅很快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不到一年就当上了高二年级的班主任,还在今年4月哈密市教有局举办的2019年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哈密的支教经历让我想起诗人汪国真写的一句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毕雪静说,她已年过半百,是支教让她重新燃起了教书育人的激情,她来到哈密后坚持写日志,记录那些欢笑、感动的日子,有苦、有乐、有爱,更多的是无怨、无悔、无憾……这是一种家国情怀。在这片有着戈壁和草原的苍茫大地上,她以笃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忱用心耕耘着。寂静的夜晚,大美新疆又成为毕老师笔下舞动的灵感,用爱书写援疆新的篇章,截至目前她已经写了20多万字。“既然来了,就要收获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这段执教经历一定会让我终生难忘。”毕雪静说。

微信图片_20191104123621.jpg

春华秋实,在教书育人和援疆支教的道路上,她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她是河南援疆名师工作室成员,是首批跟岗研修指导老师,同时还获得“三八红旗手”和 “优秀教师”称号。

这些荣誉,凝聚着一位人民教师无私的爱,承载着河南援疆教师的深情厚谊,饱含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秋天,学校准备成立一个传统文化的社团,得知她是中华诗词学会成员,就把这个工作交给她,她知道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同时她也很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分享给这里的学生。做海报,定学员,拟讲稿,她忙得不亦乐乎。

在大西北这块土地上,毕雪静无愧于河南人民的嘱托,无愧援疆教师的称号,无愧于内心。她用开朗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去谱写属于自己生命和人生的辉煌乐章!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