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家新业新气象新

时间:2019-11-14 10:17:2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俊 张妍 吴苏 陈道广

  ——陕西省紫阳县蒿坪镇易地扶贫搬迁全到位回望

紫阳县位于秦岭南部,大巴山北麓,古有“岩邑”之称。清代《紫阳县志》描述这里的地理环境为:“县境万山陡崖,绝少平地。”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实施移民搬迁是该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蒿坪镇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住房保障的做法和精神,是紫阳县乃至陕南地区的一个缩影。 微信图片_20191113174209_meitu_2.jpg

对紫阳县蒿坪镇来说,脱贫攻坚踩到鼓点上,也就站到了制胜点上。

6月22日、8月11日和9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就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决战”先后发表了三次电视讲话。蒿坪镇的步伐,始终与全市的脚步紧紧相随。9月28日,在第三次电视讲话发表前一天,蒿坪镇扶贫搬迁胜利收官,为“百日决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业新家新气象,重新出发新劲头。回望从2010年开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特别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局被彻底破解。蒿坪人现在不愁吃穿,只谋长远发展。从镇容村貌到思想理念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微信图片_20191114092625_meitu_5.jpg

1279户:搬的是家,更是念想

走进蒿坪集镇新区,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钻头穿过墙壁的尖吼声,水泥砂浆在搅拌机里的轰鸣声,都盖不住一个强有力的声音:9月26日凌晨之前装修完所有扶贫搬迁户的新家!

围绕这一目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尤其是临近脱贫攻坚尾声阶段,全镇镇村党员干部夜以继日,为贫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工作忙碌着。他们牺牲假期,放弃对家人的陪伴,全部驻守工地,只为全镇1279户贫困户能够如期住进新房。

9月25日晚上七点半,位于茨沟社区C区1单元的丁广兵家终于装修完毕,沙发、桌子、床等家具全部就位。看着新家,丁广兵17岁的女儿丁少鑫显得格外兴奋。以前,她和爸爸、奶奶在外面租房住,不方便不说,还总有漂泊无依之感。现在,政府给他们分的这套房子干净又宽敞,一家人总算可以安心了。

在丁广兵家,蒿坪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森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邱红,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不耽搁丁广兵务工挣钱,邱红主动承担起了装修房屋的重担,买家具、贴地板、刮仿瓷……他辗转在不同楼层,监督各家装修进度,催送家具电器,指挥布置格局,俨然一个总管家。

连续半个月,邱红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连轴转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出了问题,靠吃药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深陷下去的眼窝中,却是笑意盈盈。邱红说:“只要老百姓高兴,住上新房,我们不睡觉都行,这是一种责任。就像我们镇党委秦书记说的,老百姓从山上搬下来,还没有适应这个环境,也摸不着头脑。我们这些干部不去帮忙,谁来给他们帮忙?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耽误他们。”

加紧工期,明确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时间节点,让一切努力终于有了成果。9月28日,在蒿坪镇集中搬迁仪式上,1279户“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土坯房,搬进了崭新明亮的移民社区。预计到2020年6月底,集镇人口将由现在的2.5万人突破到3万人,蒿坪镇的城镇化率将提高14.3个百分点。 陕西省省长刘国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在蒿坪镇调研.jpg

100天:是监督员,更是服务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奔小康新生活”——对蒿坪镇党委、政府来说,努力的朝向不仅是让搬迁户如期入住这一个目标,而是围绕“百日决战”为群众共享新生活铺好前路。

蒿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项目,在规划伊始就完成了绿化、亮化、硬化及排污管道的铺设。为方便搬迁群众,社区配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酒店、超市、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从三岁小儿到耄耋老人,每位群众的实际需求都被纳入前期规划范畴之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保证工程质量,镇上对项目实行严格管理,聘请监理公司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确保进度和施工安全。被镇农管所包联干部彭旭东从恒口找来的贴砖师傅,私底下犯了嘀咕:“没见过这种的!工头看了户主看,户主看了镇上干部还要看。墙上瓷砖线有一点歪了他们都能揪出来,这镇干部装修自家房子,也没见这么仔细呀?”听到师傅们的抱怨,镇党委副书记胡先东哭笑不得:“从山上搬下来的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就只装修这一次,肯定要给他们弄好。地平、墙白、水通、灯亮,一个都不能差,必须得仔细。” 

100天时间里,镇干部的二十四小时被精准分配到每一刻。班子成员全部驻守工地、一线指挥、靠前作业。镇党委书记秦宗道带头,每天晚上还在督促施工企业抢工期、赶进度,全天候不间断交叉作业,坚持做到当天任务不完成,干部不睡觉,工人不撤离。

在坚守一线的紧密监督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量极大的入户道路硬化、管网铺设、水电入户、门窗安装等工作,为室内装修创造了环境、赢得了时间。镇村干部扭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采取超常规举措,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上演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

无论对镇域发展还是搬迁群众来说,这都是历史性的新起点。秦宗道表示:“扶贫搬迁不仅为了让群众有新房子住,与之配套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资源权益、兜底保障全都缺一不可。从我们镇级政府部门来说,必须从个体的微观需求上找准侧重点,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小康富民的目标。”

如今,茨沟社区、红旗社区的新住户,都渐渐适应了城镇生活。白天就近务工,老家有地的就回村里看看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傍晚则聚集在社区广场上,或聊聊家长里短,或跳跳舞健身,日子过得舒心而惬意。

微信图片_20191114092636.jpg

100%: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常态

对于镇党委、政府来说,搬下来住进社区只是一个开端,数百年都在山上从耕地里讨生活的农民下山之后怎么办?经济来源是啥?这都是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为了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该镇坚持“以业促搬”“先业后搬”原则,积极开辟就业渠道、引进社区工厂、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不断优化集镇原有的产业结构,加速三产融合,因地制宜为群众创造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与致富手段。

2018年底,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黄金村引进一家鞋面加工厂,为本地留守妇女提供了一个稳定增收的就业渠道。一大早,厂里的缝纫机器已经运转开来,二十余个年轻媳妇陆续来到厂里将布料加工成鞋面。巧手翻飞,做得快的一天可以加工上百双,计件结算,每个月她们平均都能拿到两千元左右的工资。

为了不耽搁她们接送孩子,工厂将上下班时间调整到与学校上下学的时间一致。负责厂里鞋面质检的衡忠意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把娃送去学校后就来这里,娃放学了我们就下班给娃做饭,两不耽误。”

围绕扶贫搬迁,蒿坪镇积极引进外来企业,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提供多项帮扶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创业,激发乡土活力,最终达到户均就业率100%的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蒿坪镇除了鞋面加工厂、毛绒玩具加工厂以外,还有一些创业者依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成为造血扶贫、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地方知名度的一股新势力。

微信图片_20191114092641.jpg

2018年,本地人汪德军在兴隆村五组投资700万元,成立了紫阳久旺生态农林养殖场。附近安置点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草料、销售饲料以及劳务用工,在养殖场里实现了增收致富。对于未来的发展,汪德军有着清晰的规划,三年之内发展到1000头牛以上的规模,同时成立一家屠宰场,规模扩大了,市场拓宽了,对人力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届时,将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与汪德军单一的养殖不同,另一家本土企业紫阳县神农富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生态种植、生态加工、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为主的农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在带动农户脱贫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成果,以园区所在的森林村为中心,附近安置点80%以上的农户都在该园区务工。2018年带动103户贫困户增收,长期务工260余人。产业的有力支撑和“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富了这方百姓。

从当前现状来看,蒿坪干部虽然受了累,蒿坪可没吃亏。在安置点附近陆续引进的企业和本土企业,让搬迁户成为有稳定收入的上班族,企业也因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各项税收优惠得以迅速壮大。镇域经济、企业效益和群众收益齐头并进,形成了惠民利企的良性循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易地搬迁    
部委省市

家新业新气象新

时间:2019-11-14 10:17:2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俊 张妍 吴苏 陈道广

  ——陕西省紫阳县蒿坪镇易地扶贫搬迁全到位回望

紫阳县位于秦岭南部,大巴山北麓,古有“岩邑”之称。清代《紫阳县志》描述这里的地理环境为:“县境万山陡崖,绝少平地。”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实施移民搬迁是该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蒿坪镇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住房保障的做法和精神,是紫阳县乃至陕南地区的一个缩影。 微信图片_20191113174209_meitu_2.jpg

对紫阳县蒿坪镇来说,脱贫攻坚踩到鼓点上,也就站到了制胜点上。

6月22日、8月11日和9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就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决战”先后发表了三次电视讲话。蒿坪镇的步伐,始终与全市的脚步紧紧相随。9月28日,在第三次电视讲话发表前一天,蒿坪镇扶贫搬迁胜利收官,为“百日决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业新家新气象,重新出发新劲头。回望从2010年开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特别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局被彻底破解。蒿坪人现在不愁吃穿,只谋长远发展。从镇容村貌到思想理念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微信图片_20191114092625_meitu_5.jpg

1279户:搬的是家,更是念想

走进蒿坪集镇新区,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钻头穿过墙壁的尖吼声,水泥砂浆在搅拌机里的轰鸣声,都盖不住一个强有力的声音:9月26日凌晨之前装修完所有扶贫搬迁户的新家!

围绕这一目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尤其是临近脱贫攻坚尾声阶段,全镇镇村党员干部夜以继日,为贫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工作忙碌着。他们牺牲假期,放弃对家人的陪伴,全部驻守工地,只为全镇1279户贫困户能够如期住进新房。

9月25日晚上七点半,位于茨沟社区C区1单元的丁广兵家终于装修完毕,沙发、桌子、床等家具全部就位。看着新家,丁广兵17岁的女儿丁少鑫显得格外兴奋。以前,她和爸爸、奶奶在外面租房住,不方便不说,还总有漂泊无依之感。现在,政府给他们分的这套房子干净又宽敞,一家人总算可以安心了。

在丁广兵家,蒿坪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森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邱红,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不耽搁丁广兵务工挣钱,邱红主动承担起了装修房屋的重担,买家具、贴地板、刮仿瓷……他辗转在不同楼层,监督各家装修进度,催送家具电器,指挥布置格局,俨然一个总管家。

连续半个月,邱红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连轴转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出了问题,靠吃药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深陷下去的眼窝中,却是笑意盈盈。邱红说:“只要老百姓高兴,住上新房,我们不睡觉都行,这是一种责任。就像我们镇党委秦书记说的,老百姓从山上搬下来,还没有适应这个环境,也摸不着头脑。我们这些干部不去帮忙,谁来给他们帮忙?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耽误他们。”

加紧工期,明确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时间节点,让一切努力终于有了成果。9月28日,在蒿坪镇集中搬迁仪式上,1279户“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土坯房,搬进了崭新明亮的移民社区。预计到2020年6月底,集镇人口将由现在的2.5万人突破到3万人,蒿坪镇的城镇化率将提高14.3个百分点。 陕西省省长刘国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在蒿坪镇调研.jpg

100天:是监督员,更是服务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奔小康新生活”——对蒿坪镇党委、政府来说,努力的朝向不仅是让搬迁户如期入住这一个目标,而是围绕“百日决战”为群众共享新生活铺好前路。

蒿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项目,在规划伊始就完成了绿化、亮化、硬化及排污管道的铺设。为方便搬迁群众,社区配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酒店、超市、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从三岁小儿到耄耋老人,每位群众的实际需求都被纳入前期规划范畴之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保证工程质量,镇上对项目实行严格管理,聘请监理公司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确保进度和施工安全。被镇农管所包联干部彭旭东从恒口找来的贴砖师傅,私底下犯了嘀咕:“没见过这种的!工头看了户主看,户主看了镇上干部还要看。墙上瓷砖线有一点歪了他们都能揪出来,这镇干部装修自家房子,也没见这么仔细呀?”听到师傅们的抱怨,镇党委副书记胡先东哭笑不得:“从山上搬下来的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就只装修这一次,肯定要给他们弄好。地平、墙白、水通、灯亮,一个都不能差,必须得仔细。” 

100天时间里,镇干部的二十四小时被精准分配到每一刻。班子成员全部驻守工地、一线指挥、靠前作业。镇党委书记秦宗道带头,每天晚上还在督促施工企业抢工期、赶进度,全天候不间断交叉作业,坚持做到当天任务不完成,干部不睡觉,工人不撤离。

在坚守一线的紧密监督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量极大的入户道路硬化、管网铺设、水电入户、门窗安装等工作,为室内装修创造了环境、赢得了时间。镇村干部扭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采取超常规举措,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上演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

无论对镇域发展还是搬迁群众来说,这都是历史性的新起点。秦宗道表示:“扶贫搬迁不仅为了让群众有新房子住,与之配套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资源权益、兜底保障全都缺一不可。从我们镇级政府部门来说,必须从个体的微观需求上找准侧重点,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小康富民的目标。”

如今,茨沟社区、红旗社区的新住户,都渐渐适应了城镇生活。白天就近务工,老家有地的就回村里看看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傍晚则聚集在社区广场上,或聊聊家长里短,或跳跳舞健身,日子过得舒心而惬意。

微信图片_20191114092636.jpg

100%: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常态

对于镇党委、政府来说,搬下来住进社区只是一个开端,数百年都在山上从耕地里讨生活的农民下山之后怎么办?经济来源是啥?这都是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为了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该镇坚持“以业促搬”“先业后搬”原则,积极开辟就业渠道、引进社区工厂、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不断优化集镇原有的产业结构,加速三产融合,因地制宜为群众创造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与致富手段。

2018年底,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黄金村引进一家鞋面加工厂,为本地留守妇女提供了一个稳定增收的就业渠道。一大早,厂里的缝纫机器已经运转开来,二十余个年轻媳妇陆续来到厂里将布料加工成鞋面。巧手翻飞,做得快的一天可以加工上百双,计件结算,每个月她们平均都能拿到两千元左右的工资。

为了不耽搁她们接送孩子,工厂将上下班时间调整到与学校上下学的时间一致。负责厂里鞋面质检的衡忠意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把娃送去学校后就来这里,娃放学了我们就下班给娃做饭,两不耽误。”

围绕扶贫搬迁,蒿坪镇积极引进外来企业,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提供多项帮扶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创业,激发乡土活力,最终达到户均就业率100%的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蒿坪镇除了鞋面加工厂、毛绒玩具加工厂以外,还有一些创业者依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成为造血扶贫、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地方知名度的一股新势力。

微信图片_20191114092641.jpg

2018年,本地人汪德军在兴隆村五组投资700万元,成立了紫阳久旺生态农林养殖场。附近安置点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草料、销售饲料以及劳务用工,在养殖场里实现了增收致富。对于未来的发展,汪德军有着清晰的规划,三年之内发展到1000头牛以上的规模,同时成立一家屠宰场,规模扩大了,市场拓宽了,对人力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届时,将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与汪德军单一的养殖不同,另一家本土企业紫阳县神农富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生态种植、生态加工、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为主的农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在带动农户脱贫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成果,以园区所在的森林村为中心,附近安置点80%以上的农户都在该园区务工。2018年带动103户贫困户增收,长期务工260余人。产业的有力支撑和“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富了这方百姓。

从当前现状来看,蒿坪干部虽然受了累,蒿坪可没吃亏。在安置点附近陆续引进的企业和本土企业,让搬迁户成为有稳定收入的上班族,企业也因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各项税收优惠得以迅速壮大。镇域经济、企业效益和群众收益齐头并进,形成了惠民利企的良性循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