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探寻红土地的“秘密”:东川脱贫摘帽靠什么?

时间:2019-12-19 12:27:12来源:中国网作者:魏博

编者按:云南东川,一座以红色为底色的城市。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壮美的红土地和最璀璨的铜文化历史;然而,这里也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乌蒙山区,是昆明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进入新时代,在这方热土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脱贫故事,让东川的底色红得更加深沉与厚重。

中国网讯 (记者 魏博)2019,对东川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东川成功脱贫摘帽。在六年的时间里,贫困发生率从建档时的52.88%下降到0%,取得这样的扶贫成就,一个深度贫困的国家级贫困县靠的是什么?12月16日,记者随“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开创东川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踏上红土地,探寻东川高质量脱贫的“秘密”。

0109d83e-ba8d-411f-a5d2-26fadd2b0cdf_watermark.jpg

东川红土地(陈文高拍摄中共东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因地制宜的扶贫政策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东川区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主要矛盾,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

在东川区因民镇,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在青山绿水间拔地而起,一辆辆满载着欢笑的校车将放学的孩子们送回家……搬迁的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更过上了“好日子”。因民镇党委书记、移民新区书记雷云介绍,东川的易地搬迁是把支部建在楼栋上,以党建带动搬迁社区建设;将服务送到家门口,为搬迁群众就业、社保、就医、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统筹推进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确保了群众搬得出、有事做、能脱贫。

像因民镇这样,东川区涉及易地搬迁的共计8754户32227人,城镇化安置率达95.67%,成为云南省建设速度最快、城镇化安置率最高、后续保障最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dfb3ccc2-52f2-4d20-b1c9-a65bbe7ece59_watermark.jpg

因民镇易地搬迁安置房 (魏博 拍摄)

此外,东川区因地制宜推行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实施“5+3”产业到户扶贫增收计划,实现零产业村组“清零”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推进生态补偿巩固脱贫成效行动,生态补偿资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8057人;实施就业扶贫“六大行动”,三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395人次,开发安置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000个;在云南省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

甘洒热血的扶贫干部

在东川区脱贫攻坚展厅里,“云岭楷模”吴国良的事迹展播,让参观者动容落泪。吴国良扎根基层十一年,在扶贫的路上,用真情真心温暖了群众的心窝。2018年4月26日,在检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途中遭遇车祸,光荣牺牲,年仅3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他用实干担当诠释着党员的风采,用无私奉献成就着脱贫群众的幸福。

忠魂留青山,扶贫英雄吴国良的故事在东川广为流传,扶贫干部们把“告慰英灵,不负百姓”作为奋斗目标,甘洒热血,坚定不移地进行着他来不及完成的事业。

阿旺镇扶贫办主任肖云峰,先天性颈椎融合、脊柱变形,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转动头部、稳当行走,但他瘦弱的身体里却蕴藏着一股极具智慧的爆发力。他带领着扶贫战士冲锋陷阵,披肝沥胆,奉献着智慧与才干,用执着与坚韧书写着催人奋进的脱贫志。他提出的“点单式”产业扶贫方式,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家庭。

精准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吴国良、肖云峰是成千上万名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誓把庄严承诺镌刻在广袤的红土地上,无愧为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最可爱的人”。 

“我要脱贫”的广大群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有一对夫妻,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

李国秀出生时就没有双手,可家里的家务活、地里的农活样样不落,更令人赞叹的是,她用脚绣出的鞋垫精美、结实。张顺东幼时被电击伤,右手和双脚最终被截肢,留下一只健全的左手。他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向困难妥协过,积极养殖鸡鸭、生猪等,为幸福生活奋斗着。

203f34a2-3c98-4a0c-b6a2-2f04a60b50bc_watermark.jpg

李国秀用双脚绣出的鞋垫(魏博 拍摄)

在脱贫攻坚的小康路上,他们不等不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撑起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如今,在政府的补贴支持下,他们住进了新居,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在东川,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很多,李国秀夫妇的脱贫故事,激励着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之路上不断向前。

乡村振兴的创业人才

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脱贫成果才能得以巩固。为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回归,东川区在“引”上下功夫,在“留”上做文章,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创业平台,引导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助力脱贫攻坚。

在海拔2000米的岩头村,800亩冬桃即将进入丰产期,等候采摘。33岁的邵星文正在果园里忙碌着,这是他返乡创业的第五个年头了,曾经跑过运输的他,积极寻找拔“穷根”的新路子,从开远市引进了“中华冬桃2号”,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岩头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在东川返乡创业人才队伍中,有一位美丽的玛咔姑娘,三年前,她卖掉了自己在昆明市区的房子,结束了经营十年的原生态养生馆,回到家乡创办了民宿。2018年1月,玛咔姑娘与邵天稳又创建了千鼓彝寨,通过旅游扶贫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

a5f26907-2a28-4596-b34f-5512da9f7112_watermark.jpg

太阳谷千鼓彝寨 (中共东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太阳谷千鼓彝寨,一栋栋富有彝族风情的建筑映入眼帘,站在300米长的玻璃思乡桥上,眺望大峡谷,让人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之美。玛咔姑娘优美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洒满彝寨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每一位游客。然而,玛咔姑娘创业之路的努力和艰辛,却鲜为人知。记者了解到,她曾经一人孤守荒山,长达两年时间,而这份坚持与执着,源自她对这片红土地的热爱。

东西协作的扶贫赞歌

“从东海之滨到云岭之巅,从迪庆高原到金沙江畔,我们的扶贫故事在云南,汗水渗透红土留下永恒的诗篇……”一曲《云南扶贫故事》在网上热传,歌曲唱出了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唱出了东西协作扶贫的高尚情谊。歌曲由上海市普陀区援滇干部、昆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边慧夏和东川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杰云作词,青年葫芦丝、巴乌演奏家高兴国作曲。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加快东川经济跨越发展,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历史机遇。2019年,东川区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到位5040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1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上海市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各方累积捐款、捐物价值约1000万元。

上海普陀区为代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在给东川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观念的改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成了贫困群众最先接受的新思路。

记者手记

2019,东川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扶贫成绩“写”在了百姓的笑脸上,凝聚在扶贫干部的汗水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深根固柢,稳定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东川脱贫攻坚的步伐从未停歇,依然坚实有力地迈进在这片红土地上……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东川脱贫    
部委省市

探寻红土地的“秘密”:东川脱贫摘帽靠什么?

时间:2019-12-19 12:27: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魏博

编者按:云南东川,一座以红色为底色的城市。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壮美的红土地和最璀璨的铜文化历史;然而,这里也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乌蒙山区,是昆明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进入新时代,在这方热土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脱贫故事,让东川的底色红得更加深沉与厚重。

中国网讯 (记者 魏博)2019,对东川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东川成功脱贫摘帽。在六年的时间里,贫困发生率从建档时的52.88%下降到0%,取得这样的扶贫成就,一个深度贫困的国家级贫困县靠的是什么?12月16日,记者随“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开创东川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踏上红土地,探寻东川高质量脱贫的“秘密”。

0109d83e-ba8d-411f-a5d2-26fadd2b0cdf_watermark.jpg

东川红土地(陈文高拍摄中共东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因地制宜的扶贫政策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东川区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主要矛盾,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

在东川区因民镇,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在青山绿水间拔地而起,一辆辆满载着欢笑的校车将放学的孩子们送回家……搬迁的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更过上了“好日子”。因民镇党委书记、移民新区书记雷云介绍,东川的易地搬迁是把支部建在楼栋上,以党建带动搬迁社区建设;将服务送到家门口,为搬迁群众就业、社保、就医、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统筹推进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确保了群众搬得出、有事做、能脱贫。

像因民镇这样,东川区涉及易地搬迁的共计8754户32227人,城镇化安置率达95.67%,成为云南省建设速度最快、城镇化安置率最高、后续保障最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dfb3ccc2-52f2-4d20-b1c9-a65bbe7ece59_watermark.jpg

因民镇易地搬迁安置房 (魏博 拍摄)

此外,东川区因地制宜推行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实施“5+3”产业到户扶贫增收计划,实现零产业村组“清零”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推进生态补偿巩固脱贫成效行动,生态补偿资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8057人;实施就业扶贫“六大行动”,三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395人次,开发安置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000个;在云南省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

甘洒热血的扶贫干部

在东川区脱贫攻坚展厅里,“云岭楷模”吴国良的事迹展播,让参观者动容落泪。吴国良扎根基层十一年,在扶贫的路上,用真情真心温暖了群众的心窝。2018年4月26日,在检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途中遭遇车祸,光荣牺牲,年仅3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他用实干担当诠释着党员的风采,用无私奉献成就着脱贫群众的幸福。

忠魂留青山,扶贫英雄吴国良的故事在东川广为流传,扶贫干部们把“告慰英灵,不负百姓”作为奋斗目标,甘洒热血,坚定不移地进行着他来不及完成的事业。

阿旺镇扶贫办主任肖云峰,先天性颈椎融合、脊柱变形,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转动头部、稳当行走,但他瘦弱的身体里却蕴藏着一股极具智慧的爆发力。他带领着扶贫战士冲锋陷阵,披肝沥胆,奉献着智慧与才干,用执着与坚韧书写着催人奋进的脱贫志。他提出的“点单式”产业扶贫方式,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家庭。

精准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吴国良、肖云峰是成千上万名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誓把庄严承诺镌刻在广袤的红土地上,无愧为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最可爱的人”。 

“我要脱贫”的广大群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有一对夫妻,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

李国秀出生时就没有双手,可家里的家务活、地里的农活样样不落,更令人赞叹的是,她用脚绣出的鞋垫精美、结实。张顺东幼时被电击伤,右手和双脚最终被截肢,留下一只健全的左手。他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向困难妥协过,积极养殖鸡鸭、生猪等,为幸福生活奋斗着。

203f34a2-3c98-4a0c-b6a2-2f04a60b50bc_watermark.jpg

李国秀用双脚绣出的鞋垫(魏博 拍摄)

在脱贫攻坚的小康路上,他们不等不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撑起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如今,在政府的补贴支持下,他们住进了新居,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在东川,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很多,李国秀夫妇的脱贫故事,激励着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之路上不断向前。

乡村振兴的创业人才

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脱贫成果才能得以巩固。为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回归,东川区在“引”上下功夫,在“留”上做文章,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创业平台,引导激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助力脱贫攻坚。

在海拔2000米的岩头村,800亩冬桃即将进入丰产期,等候采摘。33岁的邵星文正在果园里忙碌着,这是他返乡创业的第五个年头了,曾经跑过运输的他,积极寻找拔“穷根”的新路子,从开远市引进了“中华冬桃2号”,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岩头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在东川返乡创业人才队伍中,有一位美丽的玛咔姑娘,三年前,她卖掉了自己在昆明市区的房子,结束了经营十年的原生态养生馆,回到家乡创办了民宿。2018年1月,玛咔姑娘与邵天稳又创建了千鼓彝寨,通过旅游扶贫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

a5f26907-2a28-4596-b34f-5512da9f7112_watermark.jpg

太阳谷千鼓彝寨 (中共东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太阳谷千鼓彝寨,一栋栋富有彝族风情的建筑映入眼帘,站在300米长的玻璃思乡桥上,眺望大峡谷,让人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之美。玛咔姑娘优美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洒满彝寨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每一位游客。然而,玛咔姑娘创业之路的努力和艰辛,却鲜为人知。记者了解到,她曾经一人孤守荒山,长达两年时间,而这份坚持与执着,源自她对这片红土地的热爱。

东西协作的扶贫赞歌

“从东海之滨到云岭之巅,从迪庆高原到金沙江畔,我们的扶贫故事在云南,汗水渗透红土留下永恒的诗篇……”一曲《云南扶贫故事》在网上热传,歌曲唱出了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唱出了东西协作扶贫的高尚情谊。歌曲由上海市普陀区援滇干部、昆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边慧夏和东川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杰云作词,青年葫芦丝、巴乌演奏家高兴国作曲。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加快东川经济跨越发展,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历史机遇。2019年,东川区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到位5040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1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上海市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各方累积捐款、捐物价值约1000万元。

上海普陀区为代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在给东川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观念的改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成了贫困群众最先接受的新思路。

记者手记

2019,东川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扶贫成绩“写”在了百姓的笑脸上,凝聚在扶贫干部的汗水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深根固柢,稳定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东川脱贫攻坚的步伐从未停歇,依然坚实有力地迈进在这片红土地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