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友发眼盲心不盲 孝老爱亲 脱贫路上不掉队

时间:2019-12-25 19:45:2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吴丽

微信图片_20191225194637.jpg

他敢于直面人生不幸,勇敢挑战自我,用智慧和汗水追求梦想;他身残志坚、孝老爱亲,自立自强、执着进取,脱贫路上不掉队;他用自己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书写出一幅幅感人画卷。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东川区汤丹镇江西村下山小组视力障碍残疾人、脱贫光荣户张友发不等不靠、身残志坚、眼盲心不盲、与健全人一样种地、养殖,依靠双手自力更生、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225194735.jpg

所谓“人生之路”,不同的人感受着不同的心境。有了目标,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便是人生的意义。这位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眼里曾是一个干不了重活、累活的残疾“废人”,然而,他身残志不残,依靠种地、催肥饲养牲口养活了自己年迈的老母,活出了别样的精彩;告别了长期居住的土坯房,住上了新砖房,成为当地朝着梦想努力奔跑的“脱贫追梦人”。他就是家住汤丹镇江西村下山小组、身患视力障碍的残疾人脱贫光荣户----张友发。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正常和平静,可谁能想到这一举一动均出自于一个从小因患眼疾无钱医治,导致三岁双目失明的盲人身上。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盲人,在脱贫攻坚中不仅没有拖国家的后腿,相反他不等不靠、身残志坚、眼盲心不盲、与健全人一样种地、养殖,依靠勤劳双手自力更生、增加收入,脱贫路上不掉队,不给国家添负担,如期实现脱贫出列。

时光追溯到33年前,张友发降生在一个母亲先天耳聋、身患残疾,仅有父亲身体还算健全的贫困家庭,孩子的到来本该让这对夫妇有了盼头,可随着张友发一天天长大,三岁却患上了罕见的眼病,因无钱医治,眼睛便从此失去了光明。在家帮不了父母干农活的他,反而需要家人时时照看,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给本是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低矮、阴暗、潮湿的土坯房,伴着身患残疾耳聋的年迈老母亲,加之父亲离世,自己眼盲,家中缺乏壮劳力,家里可谓一贫如洗,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养家的重担无疑落在了双目失明的张友发身上。精准扶贫的“春风”唤醒了张友发脱贫的强烈愿望,张友发一家积极响应国家帮扶政策,参与农村危房改造,自建了60 平米的新房,搬进了新家,自己也报名参加了区里开办的残疾人保健按摩技能培训班,想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外出务工贴补家用。身为一名视力障碍残疾人触觉及其灵敏、精力极为集中,张友发在培训中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曾被多家按摩店挽留务工。可现实却是如此矛盾,一方面是能留在城里干自己擅长的按摩师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年近八旬的老母亲需要自己照顾,经过多方斟酌、考虑后,张友发毅然决然放弃了城里的安稳生活,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汤丹江西村悉心照顾家中年迈残疾的老母亲,尽儿子孝道,这一切被村民们看在眼里,都称他为“大孝子”。

汤丹镇江西村山高坡陡、缺水,且土地贫瘠。发展种植靠天吃饭,难度大。如何赚钱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双目失明的张友发心里明白:虽说自己身残,眼睛看不见,但志不能残,自己身为男人不能倒下,为了年迈的母亲,也为了自己,得活出个模样儿来,脱贫路上得靠自己,他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于是,他心里盘算着,8亩多田地适时按节令播种,二半山区种植玉米、洋芋,即可贮藏粮食养殖牲口,还能喂食鸡群,增加收入。眼睛看不见怎么办,他就利用家里唯一饲养的一匹马作为自己的眼睛,每天揪着马尾巴到地里耕作。起初凭着自身坚强毅力,张友发种植玉米、洋芋8亩多,他所种植的玉米、洋芋从不请邻里帮忙,全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技能就可栽种、采收,做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一个盲人,竟然能种地?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张友发就能做到在黑暗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摸出了一片亮丽的天空,创造出了一个快乐的世界。冬日农田里,张友发正为田地翻土整墒,手法娴熟,在外人看来,他就跟常人没什么两样。看着张友发清理过的田块有模有样,若大的田块,他甚至能够清楚地说出地块的位置。提及干农活,张友发算得上是个奇人。他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就是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自己是个盲人,晚上干活不需要点灯,干活就和白天一样,可以比别人干得多。张友发种地干活的艰辛着实让乡村邻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村民都说:看着张友发种地这么难,有时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常常会用张友发来做例子,每当娃娃不想读书,干活偷懒,他们就会说你看看人家张友发,眼睛瞎了都照样拼命的干活,你这有手有脚的难道还不如人家?

微信图片_20191225194740.jpg

虽说自己是贫困户,但不能什么都要依靠政府,自己努力实干挣钱,花着才硬气。种庄稼收益低,得想个法子增加收入才行,张友发心想,发展牲畜催肥养殖或许是条路子。于是农闲之余,利用赶街天买回牛、羊或马,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卖出去赚一点中间差价。张友发说:自己每天早、中、晚都要准时切料喂食牲口,眼睛看不见,就自己摸索着做。通过听声音来辨别牲口的远近,在自家场院里还能估摸道路状况、远近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情况。这样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了,眼睛看不见,自己还有手和脚可以做事。就这样,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不甘的心,一年下来,张友发靠催肥饲养牲口赚钱贴补家用。也有了一些积蓄,生活也慢慢有了好转。虽然身残,志却不残!眼盲,心却不盲!他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汗水,创造了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张友发凭借多年牲口催肥养殖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不但把牲口养得健壮、很少生病,而且他喂的牛羊肉质好,不愁卖。

彻底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张友发一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新家,配齐了家具,买来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采访中记者好奇地问及张友发,既然双目失明,无法看电视,为何还要花钱买电视机,张友发告诉记者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党和政府对老百姓那么好,我虽然看不见电视,但我也想要听听党中央的政策,所以买个电视回来,主要是要听新闻和政策"。更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张友发自己完全凭着自身感觉学会了洗衣机的使用,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居然能摸着使用全触屏的洗衣机。张友发脱贫了,他感触颇深,他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踏实。现在自己信心很足,准备过完年多买几头牲畜催肥养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赚更多钱,把日子过好,孝敬好自己年迈母亲,让老人幸福安享晚年。 

张友发这位坚强的农村残疾人,不等不靠,身残志坚、孝老爱亲,自立自强,凭借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挺起脱贫精神脊梁,自力更生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扛起一家生活重担,不给国家添负担,脱贫路上不掉队。以“榜样”力量引领、激发东川当地群众内生动力,扬新风正气、革陈风陋习,摒弃“等靠要”思想,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他坚强脱贫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感召着身边更多山区群众奋发向上。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在“乡村振兴”大道上携手共建美丽新农村。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脱贫榜样    

张友发眼盲心不盲 孝老爱亲 脱贫路上不掉队

时间:2019-12-25 19:45:2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吴丽

微信图片_20191225194637.jpg

他敢于直面人生不幸,勇敢挑战自我,用智慧和汗水追求梦想;他身残志坚、孝老爱亲,自立自强、执着进取,脱贫路上不掉队;他用自己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书写出一幅幅感人画卷。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东川区汤丹镇江西村下山小组视力障碍残疾人、脱贫光荣户张友发不等不靠、身残志坚、眼盲心不盲、与健全人一样种地、养殖,依靠双手自力更生、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225194735.jpg

所谓“人生之路”,不同的人感受着不同的心境。有了目标,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便是人生的意义。这位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眼里曾是一个干不了重活、累活的残疾“废人”,然而,他身残志不残,依靠种地、催肥饲养牲口养活了自己年迈的老母,活出了别样的精彩;告别了长期居住的土坯房,住上了新砖房,成为当地朝着梦想努力奔跑的“脱贫追梦人”。他就是家住汤丹镇江西村下山小组、身患视力障碍的残疾人脱贫光荣户----张友发。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正常和平静,可谁能想到这一举一动均出自于一个从小因患眼疾无钱医治,导致三岁双目失明的盲人身上。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盲人,在脱贫攻坚中不仅没有拖国家的后腿,相反他不等不靠、身残志坚、眼盲心不盲、与健全人一样种地、养殖,依靠勤劳双手自力更生、增加收入,脱贫路上不掉队,不给国家添负担,如期实现脱贫出列。

时光追溯到33年前,张友发降生在一个母亲先天耳聋、身患残疾,仅有父亲身体还算健全的贫困家庭,孩子的到来本该让这对夫妇有了盼头,可随着张友发一天天长大,三岁却患上了罕见的眼病,因无钱医治,眼睛便从此失去了光明。在家帮不了父母干农活的他,反而需要家人时时照看,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给本是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低矮、阴暗、潮湿的土坯房,伴着身患残疾耳聋的年迈老母亲,加之父亲离世,自己眼盲,家中缺乏壮劳力,家里可谓一贫如洗,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养家的重担无疑落在了双目失明的张友发身上。精准扶贫的“春风”唤醒了张友发脱贫的强烈愿望,张友发一家积极响应国家帮扶政策,参与农村危房改造,自建了60 平米的新房,搬进了新家,自己也报名参加了区里开办的残疾人保健按摩技能培训班,想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外出务工贴补家用。身为一名视力障碍残疾人触觉及其灵敏、精力极为集中,张友发在培训中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曾被多家按摩店挽留务工。可现实却是如此矛盾,一方面是能留在城里干自己擅长的按摩师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年近八旬的老母亲需要自己照顾,经过多方斟酌、考虑后,张友发毅然决然放弃了城里的安稳生活,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汤丹江西村悉心照顾家中年迈残疾的老母亲,尽儿子孝道,这一切被村民们看在眼里,都称他为“大孝子”。

汤丹镇江西村山高坡陡、缺水,且土地贫瘠。发展种植靠天吃饭,难度大。如何赚钱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双目失明的张友发心里明白:虽说自己身残,眼睛看不见,但志不能残,自己身为男人不能倒下,为了年迈的母亲,也为了自己,得活出个模样儿来,脱贫路上得靠自己,他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于是,他心里盘算着,8亩多田地适时按节令播种,二半山区种植玉米、洋芋,即可贮藏粮食养殖牲口,还能喂食鸡群,增加收入。眼睛看不见怎么办,他就利用家里唯一饲养的一匹马作为自己的眼睛,每天揪着马尾巴到地里耕作。起初凭着自身坚强毅力,张友发种植玉米、洋芋8亩多,他所种植的玉米、洋芋从不请邻里帮忙,全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技能就可栽种、采收,做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一个盲人,竟然能种地?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张友发就能做到在黑暗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摸出了一片亮丽的天空,创造出了一个快乐的世界。冬日农田里,张友发正为田地翻土整墒,手法娴熟,在外人看来,他就跟常人没什么两样。看着张友发清理过的田块有模有样,若大的田块,他甚至能够清楚地说出地块的位置。提及干农活,张友发算得上是个奇人。他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就是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自己是个盲人,晚上干活不需要点灯,干活就和白天一样,可以比别人干得多。张友发种地干活的艰辛着实让乡村邻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村民都说:看着张友发种地这么难,有时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常常会用张友发来做例子,每当娃娃不想读书,干活偷懒,他们就会说你看看人家张友发,眼睛瞎了都照样拼命的干活,你这有手有脚的难道还不如人家?

微信图片_20191225194740.jpg

虽说自己是贫困户,但不能什么都要依靠政府,自己努力实干挣钱,花着才硬气。种庄稼收益低,得想个法子增加收入才行,张友发心想,发展牲畜催肥养殖或许是条路子。于是农闲之余,利用赶街天买回牛、羊或马,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卖出去赚一点中间差价。张友发说:自己每天早、中、晚都要准时切料喂食牲口,眼睛看不见,就自己摸索着做。通过听声音来辨别牲口的远近,在自家场院里还能估摸道路状况、远近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情况。这样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了,眼睛看不见,自己还有手和脚可以做事。就这样,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不甘的心,一年下来,张友发靠催肥饲养牲口赚钱贴补家用。也有了一些积蓄,生活也慢慢有了好转。虽然身残,志却不残!眼盲,心却不盲!他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汗水,创造了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张友发凭借多年牲口催肥养殖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不但把牲口养得健壮、很少生病,而且他喂的牛羊肉质好,不愁卖。

彻底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张友发一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新家,配齐了家具,买来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采访中记者好奇地问及张友发,既然双目失明,无法看电视,为何还要花钱买电视机,张友发告诉记者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党和政府对老百姓那么好,我虽然看不见电视,但我也想要听听党中央的政策,所以买个电视回来,主要是要听新闻和政策"。更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张友发自己完全凭着自身感觉学会了洗衣机的使用,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居然能摸着使用全触屏的洗衣机。张友发脱贫了,他感触颇深,他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踏实。现在自己信心很足,准备过完年多买几头牲畜催肥养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赚更多钱,把日子过好,孝敬好自己年迈母亲,让老人幸福安享晚年。 

张友发这位坚强的农村残疾人,不等不靠,身残志坚、孝老爱亲,自立自强,凭借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挺起脱贫精神脊梁,自力更生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扛起一家生活重担,不给国家添负担,脱贫路上不掉队。以“榜样”力量引领、激发东川当地群众内生动力,扬新风正气、革陈风陋习,摒弃“等靠要”思想,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他坚强脱贫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感召着身边更多山区群众奋发向上。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在“乡村振兴”大道上携手共建美丽新农村。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