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殷殷扶贫志,拳拳为民心 ——记紫阳县挂职扶贫干部殷贵军

时间:2020-01-06 14:45: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在蒿坪镇王家河村走访贫困群众.png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2017年春夏之交,殷贵军带着组织的嘱托和领导的殷切期盼,从市人社局下派到深度贫困县紫阳,担任挂职扶贫副县长。当时他担任的是安康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长,特殊的岗位离不开他。但是面对组织的重托,他没有片刻思索,毅然作出决定——去紫阳扶贫!他知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最为牵挂的头等大事。自己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必须听党指挥、服从安排,坚决完成好组织交给自己的光荣使命!从机关单位到扶贫战场,他迅速转变角色、熟悉县情,以夙夜在公、尽心竭力的工作状态生动诠释了一名挂职扶贫干部的使命担当。在紫阳的日日夜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走遍万水千山、访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的精神,自我加压、勇挑重担,脚踏实地为实现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殚精竭虑,书写着他“爱恨交织”的动人诗篇。 

爱上这方山水,“恨”这里穷根深种 

紫阳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高山耸峙、绿水环抱,一步一景、风光秀美,再加上气候温润,又有甘冽的富硒茶、优美的民歌和丰富的美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初次“邂逅”紫阳的殷贵军“一见钟情”。生活在这样山水相依、宜居宜游的颐养圣地,紫阳人真是福气不浅。

然而,随着他对紫阳了解的逐步加深,对脱贫攻坚形势的认识愈加清晰,他心中炽热的火苗很快被冷峻的现实扑打得四散飘摇。紫阳不仅是全国的重点贫困县之一,还是陕西贫困程度最深重的县,也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致贫因素最复杂、返贫率最高的县。到2016年底,全县176个行政村中还有133个是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1627户136314人,贫困发生率32.1%,比全省平均返贫率高22.6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紧迫的时间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来到紫阳的第一天,殷贵军放下行囊就开始做调研。他主动向县委书记、县长及其他县级领导请教,向部门干部了解情况,深入到镇村走访贫困户,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座谈,到扶贫搬迁安置点了解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两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紫阳的山山沟沟,对县情和致贫原因了然于心。紫阳境内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这是基本县情,是贫困的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就是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除了耕种,没有别的劳动技能,脱贫的“造血功能”不足,很容易返贫。这也是穷根深种的主要原因。

了解得越深,“恨”得越深,内心也越沉重。怎么办?在入户调查时,殷贵军看到,很多贫困家庭四五十岁的青壮年劳动力赋闲在家,无事可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过去是在山西等地的小煤窑或铁矿里打工,2013年环保整顿,煤窑关闭,他们就没了别的出路。像这类闲置或半闲置的中年劳动力,全县居然有5万多人。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在全世界劳动力资源如此短缺的背景下,紫阳的劳力却在闲着受穷。这不是农民懒惰,而是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适应不了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殷贵军长期在人社系统工作,对人力资源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扶贫扶的是人。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潜能的资源,把这一资源利用好了,就激活了脱贫的内驱力;人的问题不解决,没有可持续性的创收能力,返贫就是必然。殷贵军意识到,这5万多闲置或半闲置的劳动力是贫困地区的宝贵资源,把这些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出来,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脱贫能量。

殷贵军的调研结论与县上主要领导形成了共识,他的想法得到了县领导班子成员的肯定和支持。殷贵军利用他过去在人社系统工作时积累的人脉资源优势,一方面到企业了解用工需求,签订定向用工合同;一方面整合技能培训配套资金,建设培训基地,制定配套政策,将技能培训、定向就业作为长效机制,建立在册贫困劳动力培训台账,确保在册适龄劳动力有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两年多来,全县举办修脚足疗技师培训289期,家政月嫂培训23期,特色烹饪培训35期,建筑劳务培训6期,职业茶农培训11期,累计培训2.9万人,其中修脚师专业培训2.3万人。紫阳独创的“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扶贫模式先后入选人社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中国扶贫扶智优秀案例,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100个减贫案例向全球发布。2019年4月25日,殷贵军作为这一模式的主要推动者,代表紫阳县在全国扶贫扶智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并接受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表彰。 

爱洒巴山汉水,“恨”自己分身乏术 

协管扶贫工作一年后,政府领导分工出现重大调整,殷贵军负责脱贫攻坚、技能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方面的工作,分管扶贫局、民政局(老龄办)、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扶贫开发公司、农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工作,联系中省市联县扶贫工作。尽管职责范围都关乎民生,核心内容都离不开扶贫脱贫,看似与他过去所做的工作没有什么两样,但这个分工表里“负责”“分管”“联系”三个关键词及其后面的职责范围却标刻着信任和责任的分量。

分工的变化让殷贵军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先前的“协管”到后来的“负责”与“分管”,既是组织的充分信任,更承载着全县十几万贫困群众的迫切希望。负责脱贫攻坚后,殷贵军对扶贫干部的要求更严了,在既定的督查办法、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过程管控,实行周例会、月交办、季考核。把管控周期缩短,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了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殷贵军提出,对照脱贫标准,实行蓝、黄、红三色三单管控办法,蓝色达标、黄色示警、红色否决。这一办法的实行,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

他在严格要求扶贫干部的同时,更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处处给干部立标杆、树榜样。在负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殷贵军还兼任了毛坝镇脱贫攻坚工作团的团长,承担了包联干沙、岔河两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任务。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负责人,平日里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自己包联的脱贫工作任务,只能抽出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去走访调研、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落实帮扶措施。尽管从紫阳回市区的家距离并不遥远,但他一个月顾不上回一次家,有时到省城开会,路过市区也没空回家看看。

在抓产业、就业、创业的同时,殷贵军对老弱病残群体的兜底保障更是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边缘”群体的保障工作快速推进、成效明显。全县5610名失能特困人员得到供养,13454人得到医疗求助。建成农村幸福院20栋,为2000多名五保户解决了安全住房,失能老人得到护理。残疾人“阳光增收计划”得到实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使160名残疾人走上自我创业之路。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使34名残疾青年就业。

尽管为老弱病残群体做了这么多事,但殷贵军依旧没有放手,还有一部分失能人员没有住上安全保障房,这是他当下最大的牵挂。他说,2019年之内一定要把养老公寓建起来,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起来。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殷贵军带着民政局领导到处筹集资金,争取支持。2018年春节前,他一边到各镇检查敬老院的扩建和改建进度,一边走村入户看望和慰问高龄老人,感冒高烧至39度,嗓子都哑了,也顾不上就医,以至于后来发展为肺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晚上拖着他去打针,但他没有时间,还是坚持白天下乡检查,晚上回来挂一次吊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春节放假,才回家继续治疗。

他常说,“手上这么多事,这么点小毛病扛一扛就过了。现在全县上下的干部任务都重,我更应该给他们带个好头啊!” 

爱着淳朴乡民,“恨”出脱贫大变化 

殷贵军出生在陕南山区,也是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对贫困家庭的生活处境感同身受。这让他对紫阳的贫困群众更多了几分切切深情。2017年10月,他到东木镇燎原村走访贫困户,看到王老太太患口腔癌,溃烂面已蔓延至脸部,他忍不住眼泪盈框,当即把随身仅有的1000元现金掏给老太太。回到县里,他直奔民政局,要求给王老太太解决临时生活救助和大病救助。在高滩镇朝阳村走访一位患肠癌晚期的村民,他又私人掏给1000元现金,还叮嘱镇领导尽快给病人申请大病救助。

像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殷贵军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他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改变了人们对“挂职就是镀金”“副职就是打酱油”“协管就是旁观”的看法,赢得了县领导班子及扶贫干部的信任,也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广泛好评。在紫阳,即使再偏远的小村落,只要提到“殷县长”, 总是会引发村民们争先恐后地点赞。“殷县长没得架子,像个老大哥。”“殷县长是个干实事的好县长!”

随着移民搬迁政策的逐步落实,一大批贫困群众告别了“穷山恶水”,搬到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新楼房。但是,没有就业配套的搬迁安置,只是让他们从一个穷窝挪到了另一个穷窝。只有“能致富”,才能搬得出、稳得住。

抓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既符合产业就业脱贫方向,又符合移民搬迁群众,特别是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现实需要。自2017年11月以来,在苏陕协作常州对口帮扶紫阳工作组、各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毛绒玩具产业率先在紫阳落地生根、快速成长。

如何进一步找准脱贫攻坚与产业扶贫的最佳结合点、由量变催生质变?殷贵军敏锐地意识到尤其是要牢牢扭住“新社区工厂”这个“牛鼻子”,重点在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健全企业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了产业发展初期基础薄弱、配套不足、要素短缺、收益偏低等问题,受到中省高度关注和肯定。

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县引进社区工厂和车间26家,解决了2000多贫困人口就业,其中中年妇女占90%,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那些不愿搬出老家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主动向镇政府申请搬迁。引进社区工厂的成功实践给全县扶贫安置计划的实施带来巨大的鼓舞,各镇各村的移民安置点纷纷效仿。殷贵军说,2019年全县将向各安置点引进或兴办工厂、车间60家,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

他常常在深夜给在省城和市区工作的同学、朋友、亲戚打电话,推介紫阳的富硒资源,动员他们到紫阳来投资扶贫,一次说服不了,就再次,再再次。他对扶贫工作的一片殷切之心打动了陕西省建工集团工会主席,打动了西安铁路局局长,也打动了西安某企业投资公司的老板,他们多次到殷贵军包联的毛坝镇干沙村、岔河村考察,投资为村上安装了路灯40多盏,蒲公英种植项目、老茶园改造项目在村上落地,既解决了贫困户就地就业问题,也为大山里的资源找到了出路。目前,殷贵军包联的两个深度贫困村的水、路、电、讯实现全覆盖,村办企业、专业合作社、互助基金会正热火朝天,乡村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殷贵军既是紫阳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指挥员,又是突击队,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又将他从毛坝镇调整到贫困发生率更高、减贫任务更重的向阳镇担任工作团团长,战场转移了,责任没有变,加之2019年紫阳要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作为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他深知肩上承担的责任有多重,然后在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前,他只是更加忘我的投入工作,将一天当做两天用,产业基地、项目工地、群众家中、矛盾现场,哪里有需要,他都会出现在哪里,现场办公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几乎每天工作都长达16小时以上,他把所有的困难都默默揣在心里,把责任和激情播撒在紫阳的山山岭岭,倾其所能、尽其所有帮助紫阳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县委坚强领导和殷贵军同志的积极推动下,截止2019年底,紫阳县1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3.83万户12.9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0.61%下降至1.27%,整县摘帽各项指标全面达标。2017年度,紫阳县荣获省、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双优秀”,2018年度获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全省良好等次和全市优秀等次,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党建促脱贫、新民风建设等一大批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受到中省肯定推广。

殷殷扶贫志,拳拳为民心。从当初与紫阳相遇的“怦然心动”,到“相知相伴”的“爱恨交织”,殷贵军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满腔真情和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谱写了一阙勤政为民的动人诗篇,用贫困群众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描绘了一幅打赢脱贫攻坚战、干群携手奔小康的美好画卷。(文章来源:紫阳县政府信息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驻村帮扶    

殷殷扶贫志,拳拳为民心 ——记紫阳县挂职扶贫干部殷贵军

时间:2020-01-06 14:45: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在蒿坪镇王家河村走访贫困群众.png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2017年春夏之交,殷贵军带着组织的嘱托和领导的殷切期盼,从市人社局下派到深度贫困县紫阳,担任挂职扶贫副县长。当时他担任的是安康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长,特殊的岗位离不开他。但是面对组织的重托,他没有片刻思索,毅然作出决定——去紫阳扶贫!他知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最为牵挂的头等大事。自己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必须听党指挥、服从安排,坚决完成好组织交给自己的光荣使命!从机关单位到扶贫战场,他迅速转变角色、熟悉县情,以夙夜在公、尽心竭力的工作状态生动诠释了一名挂职扶贫干部的使命担当。在紫阳的日日夜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走遍万水千山、访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的精神,自我加压、勇挑重担,脚踏实地为实现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殚精竭虑,书写着他“爱恨交织”的动人诗篇。 

爱上这方山水,“恨”这里穷根深种 

紫阳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高山耸峙、绿水环抱,一步一景、风光秀美,再加上气候温润,又有甘冽的富硒茶、优美的民歌和丰富的美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初次“邂逅”紫阳的殷贵军“一见钟情”。生活在这样山水相依、宜居宜游的颐养圣地,紫阳人真是福气不浅。

然而,随着他对紫阳了解的逐步加深,对脱贫攻坚形势的认识愈加清晰,他心中炽热的火苗很快被冷峻的现实扑打得四散飘摇。紫阳不仅是全国的重点贫困县之一,还是陕西贫困程度最深重的县,也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致贫因素最复杂、返贫率最高的县。到2016年底,全县176个行政村中还有133个是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1627户136314人,贫困发生率32.1%,比全省平均返贫率高22.6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紧迫的时间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来到紫阳的第一天,殷贵军放下行囊就开始做调研。他主动向县委书记、县长及其他县级领导请教,向部门干部了解情况,深入到镇村走访贫困户,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座谈,到扶贫搬迁安置点了解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两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紫阳的山山沟沟,对县情和致贫原因了然于心。紫阳境内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这是基本县情,是贫困的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就是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除了耕种,没有别的劳动技能,脱贫的“造血功能”不足,很容易返贫。这也是穷根深种的主要原因。

了解得越深,“恨”得越深,内心也越沉重。怎么办?在入户调查时,殷贵军看到,很多贫困家庭四五十岁的青壮年劳动力赋闲在家,无事可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过去是在山西等地的小煤窑或铁矿里打工,2013年环保整顿,煤窑关闭,他们就没了别的出路。像这类闲置或半闲置的中年劳动力,全县居然有5万多人。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在全世界劳动力资源如此短缺的背景下,紫阳的劳力却在闲着受穷。这不是农民懒惰,而是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适应不了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殷贵军长期在人社系统工作,对人力资源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扶贫扶的是人。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潜能的资源,把这一资源利用好了,就激活了脱贫的内驱力;人的问题不解决,没有可持续性的创收能力,返贫就是必然。殷贵军意识到,这5万多闲置或半闲置的劳动力是贫困地区的宝贵资源,把这些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出来,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脱贫能量。

殷贵军的调研结论与县上主要领导形成了共识,他的想法得到了县领导班子成员的肯定和支持。殷贵军利用他过去在人社系统工作时积累的人脉资源优势,一方面到企业了解用工需求,签订定向用工合同;一方面整合技能培训配套资金,建设培训基地,制定配套政策,将技能培训、定向就业作为长效机制,建立在册贫困劳动力培训台账,确保在册适龄劳动力有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两年多来,全县举办修脚足疗技师培训289期,家政月嫂培训23期,特色烹饪培训35期,建筑劳务培训6期,职业茶农培训11期,累计培训2.9万人,其中修脚师专业培训2.3万人。紫阳独创的“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扶贫模式先后入选人社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中国扶贫扶智优秀案例,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100个减贫案例向全球发布。2019年4月25日,殷贵军作为这一模式的主要推动者,代表紫阳县在全国扶贫扶智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并接受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表彰。 

爱洒巴山汉水,“恨”自己分身乏术 

协管扶贫工作一年后,政府领导分工出现重大调整,殷贵军负责脱贫攻坚、技能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方面的工作,分管扶贫局、民政局(老龄办)、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扶贫开发公司、农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工作,联系中省市联县扶贫工作。尽管职责范围都关乎民生,核心内容都离不开扶贫脱贫,看似与他过去所做的工作没有什么两样,但这个分工表里“负责”“分管”“联系”三个关键词及其后面的职责范围却标刻着信任和责任的分量。

分工的变化让殷贵军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先前的“协管”到后来的“负责”与“分管”,既是组织的充分信任,更承载着全县十几万贫困群众的迫切希望。负责脱贫攻坚后,殷贵军对扶贫干部的要求更严了,在既定的督查办法、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过程管控,实行周例会、月交办、季考核。把管控周期缩短,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了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殷贵军提出,对照脱贫标准,实行蓝、黄、红三色三单管控办法,蓝色达标、黄色示警、红色否决。这一办法的实行,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

他在严格要求扶贫干部的同时,更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处处给干部立标杆、树榜样。在负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殷贵军还兼任了毛坝镇脱贫攻坚工作团的团长,承担了包联干沙、岔河两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任务。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负责人,平日里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自己包联的脱贫工作任务,只能抽出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去走访调研、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落实帮扶措施。尽管从紫阳回市区的家距离并不遥远,但他一个月顾不上回一次家,有时到省城开会,路过市区也没空回家看看。

在抓产业、就业、创业的同时,殷贵军对老弱病残群体的兜底保障更是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边缘”群体的保障工作快速推进、成效明显。全县5610名失能特困人员得到供养,13454人得到医疗求助。建成农村幸福院20栋,为2000多名五保户解决了安全住房,失能老人得到护理。残疾人“阳光增收计划”得到实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使160名残疾人走上自我创业之路。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使34名残疾青年就业。

尽管为老弱病残群体做了这么多事,但殷贵军依旧没有放手,还有一部分失能人员没有住上安全保障房,这是他当下最大的牵挂。他说,2019年之内一定要把养老公寓建起来,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起来。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殷贵军带着民政局领导到处筹集资金,争取支持。2018年春节前,他一边到各镇检查敬老院的扩建和改建进度,一边走村入户看望和慰问高龄老人,感冒高烧至39度,嗓子都哑了,也顾不上就医,以至于后来发展为肺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晚上拖着他去打针,但他没有时间,还是坚持白天下乡检查,晚上回来挂一次吊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春节放假,才回家继续治疗。

他常说,“手上这么多事,这么点小毛病扛一扛就过了。现在全县上下的干部任务都重,我更应该给他们带个好头啊!” 

爱着淳朴乡民,“恨”出脱贫大变化 

殷贵军出生在陕南山区,也是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对贫困家庭的生活处境感同身受。这让他对紫阳的贫困群众更多了几分切切深情。2017年10月,他到东木镇燎原村走访贫困户,看到王老太太患口腔癌,溃烂面已蔓延至脸部,他忍不住眼泪盈框,当即把随身仅有的1000元现金掏给老太太。回到县里,他直奔民政局,要求给王老太太解决临时生活救助和大病救助。在高滩镇朝阳村走访一位患肠癌晚期的村民,他又私人掏给1000元现金,还叮嘱镇领导尽快给病人申请大病救助。

像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殷贵军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他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改变了人们对“挂职就是镀金”“副职就是打酱油”“协管就是旁观”的看法,赢得了县领导班子及扶贫干部的信任,也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广泛好评。在紫阳,即使再偏远的小村落,只要提到“殷县长”, 总是会引发村民们争先恐后地点赞。“殷县长没得架子,像个老大哥。”“殷县长是个干实事的好县长!”

随着移民搬迁政策的逐步落实,一大批贫困群众告别了“穷山恶水”,搬到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新楼房。但是,没有就业配套的搬迁安置,只是让他们从一个穷窝挪到了另一个穷窝。只有“能致富”,才能搬得出、稳得住。

抓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既符合产业就业脱贫方向,又符合移民搬迁群众,特别是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现实需要。自2017年11月以来,在苏陕协作常州对口帮扶紫阳工作组、各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毛绒玩具产业率先在紫阳落地生根、快速成长。

如何进一步找准脱贫攻坚与产业扶贫的最佳结合点、由量变催生质变?殷贵军敏锐地意识到尤其是要牢牢扭住“新社区工厂”这个“牛鼻子”,重点在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健全企业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了产业发展初期基础薄弱、配套不足、要素短缺、收益偏低等问题,受到中省高度关注和肯定。

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县引进社区工厂和车间26家,解决了2000多贫困人口就业,其中中年妇女占90%,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那些不愿搬出老家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主动向镇政府申请搬迁。引进社区工厂的成功实践给全县扶贫安置计划的实施带来巨大的鼓舞,各镇各村的移民安置点纷纷效仿。殷贵军说,2019年全县将向各安置点引进或兴办工厂、车间60家,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

他常常在深夜给在省城和市区工作的同学、朋友、亲戚打电话,推介紫阳的富硒资源,动员他们到紫阳来投资扶贫,一次说服不了,就再次,再再次。他对扶贫工作的一片殷切之心打动了陕西省建工集团工会主席,打动了西安铁路局局长,也打动了西安某企业投资公司的老板,他们多次到殷贵军包联的毛坝镇干沙村、岔河村考察,投资为村上安装了路灯40多盏,蒲公英种植项目、老茶园改造项目在村上落地,既解决了贫困户就地就业问题,也为大山里的资源找到了出路。目前,殷贵军包联的两个深度贫困村的水、路、电、讯实现全覆盖,村办企业、专业合作社、互助基金会正热火朝天,乡村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殷贵军既是紫阳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指挥员,又是突击队,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又将他从毛坝镇调整到贫困发生率更高、减贫任务更重的向阳镇担任工作团团长,战场转移了,责任没有变,加之2019年紫阳要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作为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他深知肩上承担的责任有多重,然后在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前,他只是更加忘我的投入工作,将一天当做两天用,产业基地、项目工地、群众家中、矛盾现场,哪里有需要,他都会出现在哪里,现场办公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几乎每天工作都长达16小时以上,他把所有的困难都默默揣在心里,把责任和激情播撒在紫阳的山山岭岭,倾其所能、尽其所有帮助紫阳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县委坚强领导和殷贵军同志的积极推动下,截止2019年底,紫阳县1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3.83万户12.9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0.61%下降至1.27%,整县摘帽各项指标全面达标。2017年度,紫阳县荣获省、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双优秀”,2018年度获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全省良好等次和全市优秀等次,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党建促脱贫、新民风建设等一大批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受到中省肯定推广。

殷殷扶贫志,拳拳为民心。从当初与紫阳相遇的“怦然心动”,到“相知相伴”的“爱恨交织”,殷贵军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满腔真情和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谱写了一阙勤政为民的动人诗篇,用贫困群众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描绘了一幅打赢脱贫攻坚战、干群携手奔小康的美好画卷。(文章来源:紫阳县政府信息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