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振兴行动

安徽休宁:“五四三”工作法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2020-02-26 12:48:5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为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休宁县转变思路,通过“五四三”工作法,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五个聚焦”持续推进产业扶贫

聚焦政策先行。在以前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休宁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奖励扶持办法》,对扶持对象、范围、补助标准等进一步修改完善,分别对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电商等22项产业发展、达标奖励补助标准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管理。聚焦特色发展。围绕“两茶一花一鱼”等主导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流口茶叶”“蓝田徽菊”“板桥泉水鱼”“白际山芋干”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小产区。如“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山泉流水养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板桥乡,今年来共投放约9000 斤鱼苗,其中在疫情防控期间投放鱼苗达到5000斤。按照市场价计算,仅泉水鱼养殖一项预计可为3个贫困村增加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共25万元,通过集体收益分红为贫困村13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

聚焦消费扶贫。针对贫困户农产品因疫情滞销情况,党员、干部等通过微信宣传等方式,销售笋干、野葛根粉、红薯粉丝、土鸡等农特产品50余万元,惠及800余户贫困户,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走近”到“走进”的质的变化。

聚焦农资保障。为全力保障农业春耕物资储备供应,全县共储备化肥1830吨、农膜169吨、农药105吨、各类农作物种子12.3万公斤,为农业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所需生产资料及时到位,生产不受影响。

聚焦技术服务。鼓励农业专家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百名农业专家服务贫困村活动”,聘请、选派了100余名农技专家、近百名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帮扶,指导贫困群众做好茶叶、菊花、中药材种植和泉水鱼养殖等特色种养业。

“四个注重”有序推进就业扶贫

注重就业扶贫基地有序复工。全县共有5个就业扶贫基地,截至2月20日,昌辉、金视界、新安源等3个已复工,共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2人。

注重扶贫车间创新复产。为避免集聚,该县2个就业扶贫车间分别通过错峰上班和将原材料带回家进行居家分散加工的方式,全面复工复产,共解决了 38名人员的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5名。

注重劳务协作积极推进。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工作,与主要劳务输出地浙江省等地企业开展“点对点”包车方式帮助我县外出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协助 4名贫困人口搭乘首趟复工专列赴杭就业。

注重招聘稳岗大力推进。通过网络、乡镇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6万余条,及时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通过线上发放“致全体返乡人员的一封信”1万余份提醒返乡劳动者做好个人安全检查、防护,引导他们就近就业。同时,对受外部环境或疫情影响面临生产经营暂时性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民营企业开展摸底,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目前已有360名贫困人口在县内实现就近就业,840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

“三个一不”扎实推进社保兜底扶贫

补助发放一分不少。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164户6281人(其中贫困人口1897户3174人)、特困供养人员1310人(其中贫困人口871人)、孤儿73人(其中贫困人口13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305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5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2321人(其中贫困人口894人),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24.51万元;受理审批40户临时救助申请,发放救助金9.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计0.8万元。

特殊帮扶一人不落。14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在驻守一线的同时,关心关怀贫困户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情况,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帮助1670余户贫困户购买生活、生产物资和药品等。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居)、联系村干部包组、村(居)组干部包户的三级干部包保机制,对全县570余名独居、空巢、留守的老年贫困人口加大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应急救助一刻不缓。针对县域境内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明确对辖区内可能出现困难的患者家庭,需要临时救助的,所属乡镇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紧急情况下,可特事特办,先救助后补材料手续予以救助。目前全县无贫困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安徽省休宁县扶贫开发局供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战疫情两不误    

安徽休宁:“五四三”工作法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2020-02-26 12:48:5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为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休宁县转变思路,通过“五四三”工作法,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五个聚焦”持续推进产业扶贫

聚焦政策先行。在以前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休宁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奖励扶持办法》,对扶持对象、范围、补助标准等进一步修改完善,分别对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电商等22项产业发展、达标奖励补助标准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管理。聚焦特色发展。围绕“两茶一花一鱼”等主导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流口茶叶”“蓝田徽菊”“板桥泉水鱼”“白际山芋干”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小产区。如“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山泉流水养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板桥乡,今年来共投放约9000 斤鱼苗,其中在疫情防控期间投放鱼苗达到5000斤。按照市场价计算,仅泉水鱼养殖一项预计可为3个贫困村增加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共25万元,通过集体收益分红为贫困村13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

聚焦消费扶贫。针对贫困户农产品因疫情滞销情况,党员、干部等通过微信宣传等方式,销售笋干、野葛根粉、红薯粉丝、土鸡等农特产品50余万元,惠及800余户贫困户,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走近”到“走进”的质的变化。

聚焦农资保障。为全力保障农业春耕物资储备供应,全县共储备化肥1830吨、农膜169吨、农药105吨、各类农作物种子12.3万公斤,为农业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所需生产资料及时到位,生产不受影响。

聚焦技术服务。鼓励农业专家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百名农业专家服务贫困村活动”,聘请、选派了100余名农技专家、近百名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帮扶,指导贫困群众做好茶叶、菊花、中药材种植和泉水鱼养殖等特色种养业。

“四个注重”有序推进就业扶贫

注重就业扶贫基地有序复工。全县共有5个就业扶贫基地,截至2月20日,昌辉、金视界、新安源等3个已复工,共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2人。

注重扶贫车间创新复产。为避免集聚,该县2个就业扶贫车间分别通过错峰上班和将原材料带回家进行居家分散加工的方式,全面复工复产,共解决了 38名人员的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5名。

注重劳务协作积极推进。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工作,与主要劳务输出地浙江省等地企业开展“点对点”包车方式帮助我县外出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协助 4名贫困人口搭乘首趟复工专列赴杭就业。

注重招聘稳岗大力推进。通过网络、乡镇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6万余条,及时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通过线上发放“致全体返乡人员的一封信”1万余份提醒返乡劳动者做好个人安全检查、防护,引导他们就近就业。同时,对受外部环境或疫情影响面临生产经营暂时性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民营企业开展摸底,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目前已有360名贫困人口在县内实现就近就业,840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

“三个一不”扎实推进社保兜底扶贫

补助发放一分不少。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164户6281人(其中贫困人口1897户3174人)、特困供养人员1310人(其中贫困人口871人)、孤儿73人(其中贫困人口13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305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5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2321人(其中贫困人口894人),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24.51万元;受理审批40户临时救助申请,发放救助金9.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计0.8万元。

特殊帮扶一人不落。14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在驻守一线的同时,关心关怀贫困户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情况,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帮助1670余户贫困户购买生活、生产物资和药品等。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居)、联系村干部包组、村(居)组干部包户的三级干部包保机制,对全县570余名独居、空巢、留守的老年贫困人口加大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应急救助一刻不缓。针对县域境内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明确对辖区内可能出现困难的患者家庭,需要临时救助的,所属乡镇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紧急情况下,可特事特办,先救助后补材料手续予以救助。目前全县无贫困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安徽省休宁县扶贫开发局供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