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构建“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工作机制

时间:2020-03-11 16:56:0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陈晓东

2019年,河南省沈丘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摘帽县“两手抓”的重要指示,研究出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开展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普查,摸清“三类人群”底子,统筹落实帮扶措施,力争实现现行标准下未脱贫户如期脱贫不掉队、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户改变现状不致贫,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一个机制,动态监测“三类人群”

一是明确对象标准。针对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已脱贫人口和边缘群体返贫致贫风险高等问题,河南省沈丘县明确“1+3”标准(“1”即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3”即是住危房、家中有病人卧在床、赡养人能力不强),开展农户“三类人群”大普查,重点核查未脱贫户、已脱贫户有返贫风险人群、非贫困户中边缘户有致贫风险人群,精准界定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人员底子。

二是开展拉网式普查。22个乡镇(办事处)、93个县直帮扶单位、314个驻村工作队、10800余名帮扶责任人全员下沉,重点排查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残疾人户、重病户等边缘人群,逐户核实情况,逐户摸清致贫原因、家庭成员、收入来源、“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基本情况,全县共普查农户21.5万户82.7万人,入户普查率达到80%以上。全县共确定剩余未脱贫1084户3382人,脱贫监测户2134户7644人、边缘户 1088 户3888人,并建立县、乡、村三级台账清单。

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各帮扶人每月定期对“三类人群”进行走访,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全面监测“三类人群”生产生活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县、乡、村“三类人群”三级台账清单,做到有进有出。

开展两个专项帮扶,筑牢政策保障

一是开展分类帮扶。对“三类人群”中未脱贫户、有返贫风险户,主要由科级及以上干部或科级后备干部分包,每人分包1-2户,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乡科级正职干部要包1—2户断代户;对“三类人群”中有致贫风险户,主要由县直单位一般干部、行政村干部或有爱心的乡贤能人分包。二是开展政策兜底帮扶。对纳入台帐管理的“三类人群”,原则上整户纳入农村低保;残疾人的及时评定残疾等级,办理发放残疾证,落实好“两项”补贴制度;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等相应的报补政策,确保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三类人群”中有子女上学的,指定帮扶老师,加强关爱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业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对住房进行第三方评估鉴定,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今年全部改造完毕,不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由帮扶单位或乡镇(办事处)实行基本面改造,确保做到危房清零。

促进三个增收,提高发展能力

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发展产业增收、政策兜底,用好内力、借助外力,多措并举推动“三类人群”增加家庭收入。一是安置就业促工资性增收。对“三类人群”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引导外出打工、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行动不便、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和边缘户劳动力,通过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学校服务员、村级公益岗位,安置其实现转移就业,通过获得工资性收入促进稳定增收脱贫。二是金融扶贫促生产经营性增收。发挥小额扶贫贷款“造血”作用,对有产业发展能力、符合扶贫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的“三类人群”,发放户贷户用小额贴息贷款,引导自主发展食用菌、大棚果蔬、养鸡养羊等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对无产业发展能力、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三类人群”户,采取“抱团取暖、集中发展”模式,每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采取购买菌棒、肉牛、肉羊等生产要素,集中托管到种植养殖扶贫基地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带动增收脱贫。三是政策兜底促补贴性收入。对纳入台帐管理的“三类人群”中未脱贫户、有返贫风险户,全部调整到基地带贫或企业带贫范围,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企带企用金融扶贫带贫范围,确保每户至少有2项以上增收措施链接。

落实四个救助,兜住民生底线

一是保险救助。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等脱贫有困难、有返贫风险、有致贫风险的“三类人群”,向太平洋保险投保“防贫险”,每人保费120元。对因病、因灾等可能致贫、返贫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赔付遭受意外事故的保险金,确保不出现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2019全年无返贫贫困户。二是养老救助。对“三类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采取市场运作、政府资助、医养结合的形式,探索开展集中托养、医养结合试点,已定点2家医疗机构、托养人员55人。三是社会救助。引导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社会知名人士和在外沈丘籍成功人士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捐助活动,用捐款建立“沈丘县扶贫济困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三类人群”危房改造、基本面改造、生产生活救助、贫困学生资助、集中托养补助、社会助养补贴等。四是能人救助。各行政村动员实力强、有爱心、愿付出的乡贤能人,与本村1—3户“三类人群”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结成脱贫对子,通过帮助就业、引领产业、技术培训、困难救助等形式,实现结对帮扶户稳定增收脱贫。(作者系河南省沈丘县扶贫办主任)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脱贫成效    

构建“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工作机制

时间:2020-03-11 16:56:0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陈晓东

2019年,河南省沈丘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摘帽县“两手抓”的重要指示,研究出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开展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普查,摸清“三类人群”底子,统筹落实帮扶措施,力争实现现行标准下未脱贫户如期脱贫不掉队、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户改变现状不致贫,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一个机制,动态监测“三类人群”

一是明确对象标准。针对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已脱贫人口和边缘群体返贫致贫风险高等问题,河南省沈丘县明确“1+3”标准(“1”即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3”即是住危房、家中有病人卧在床、赡养人能力不强),开展农户“三类人群”大普查,重点核查未脱贫户、已脱贫户有返贫风险人群、非贫困户中边缘户有致贫风险人群,精准界定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人员底子。

二是开展拉网式普查。22个乡镇(办事处)、93个县直帮扶单位、314个驻村工作队、10800余名帮扶责任人全员下沉,重点排查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残疾人户、重病户等边缘人群,逐户核实情况,逐户摸清致贫原因、家庭成员、收入来源、“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基本情况,全县共普查农户21.5万户82.7万人,入户普查率达到80%以上。全县共确定剩余未脱贫1084户3382人,脱贫监测户2134户7644人、边缘户 1088 户3888人,并建立县、乡、村三级台账清单。

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各帮扶人每月定期对“三类人群”进行走访,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全面监测“三类人群”生产生活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县、乡、村“三类人群”三级台账清单,做到有进有出。

开展两个专项帮扶,筑牢政策保障

一是开展分类帮扶。对“三类人群”中未脱贫户、有返贫风险户,主要由科级及以上干部或科级后备干部分包,每人分包1-2户,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乡科级正职干部要包1—2户断代户;对“三类人群”中有致贫风险户,主要由县直单位一般干部、行政村干部或有爱心的乡贤能人分包。二是开展政策兜底帮扶。对纳入台帐管理的“三类人群”,原则上整户纳入农村低保;残疾人的及时评定残疾等级,办理发放残疾证,落实好“两项”补贴制度;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等相应的报补政策,确保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三类人群”中有子女上学的,指定帮扶老师,加强关爱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业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对住房进行第三方评估鉴定,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今年全部改造完毕,不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由帮扶单位或乡镇(办事处)实行基本面改造,确保做到危房清零。

促进三个增收,提高发展能力

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发展产业增收、政策兜底,用好内力、借助外力,多措并举推动“三类人群”增加家庭收入。一是安置就业促工资性增收。对“三类人群”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引导外出打工、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行动不便、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和边缘户劳动力,通过开发护林员、保洁员、学校服务员、村级公益岗位,安置其实现转移就业,通过获得工资性收入促进稳定增收脱贫。二是金融扶贫促生产经营性增收。发挥小额扶贫贷款“造血”作用,对有产业发展能力、符合扶贫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的“三类人群”,发放户贷户用小额贴息贷款,引导自主发展食用菌、大棚果蔬、养鸡养羊等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对无产业发展能力、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三类人群”户,采取“抱团取暖、集中发展”模式,每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采取购买菌棒、肉牛、肉羊等生产要素,集中托管到种植养殖扶贫基地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带动增收脱贫。三是政策兜底促补贴性收入。对纳入台帐管理的“三类人群”中未脱贫户、有返贫风险户,全部调整到基地带贫或企业带贫范围,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企带企用金融扶贫带贫范围,确保每户至少有2项以上增收措施链接。

落实四个救助,兜住民生底线

一是保险救助。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等脱贫有困难、有返贫风险、有致贫风险的“三类人群”,向太平洋保险投保“防贫险”,每人保费120元。对因病、因灾等可能致贫、返贫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赔付遭受意外事故的保险金,确保不出现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2019全年无返贫贫困户。二是养老救助。对“三类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采取市场运作、政府资助、医养结合的形式,探索开展集中托养、医养结合试点,已定点2家医疗机构、托养人员55人。三是社会救助。引导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社会知名人士和在外沈丘籍成功人士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捐助活动,用捐款建立“沈丘县扶贫济困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三类人群”危房改造、基本面改造、生产生活救助、贫困学生资助、集中托养补助、社会助养补贴等。四是能人救助。各行政村动员实力强、有爱心、愿付出的乡贤能人,与本村1—3户“三类人群”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结成脱贫对子,通过帮助就业、引领产业、技术培训、困难救助等形式,实现结对帮扶户稳定增收脱贫。(作者系河南省沈丘县扶贫办主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