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咸丰:红色苗乡走上绿色发展康庄大道

时间:2020-03-31 09:01:2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郑春丽 白荣生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小村乡抢抓精准扶贫机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27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村强镇示范项目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卫生乡镇”等一个个“国”字号招牌接踵而来,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茶叶.png

“茶业+”铺成致富路

3月25日上午,田坝村3组村民邹廷泽和妻子正采摘白茶,脸上绽开了笑容:“今年(鲜叶)价格虽然比去年低一点,但也有75元(每斤),黄茶、白茶和老茶叶一起5亩,今年40000元还是没问题。我家三年前脱贫,现在得奔小康了。”

小村乡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超75%,产业形态依然以农业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虽有茶叶作为主导产业,但产品单一、加工技术落后,半数农户依然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近年来,小村乡抢抓精准扶贫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稳定4.3万亩茶叶面积基础上,加大对老茶园改造力度,大力种植白茶、龙井、乌龙等名优新品种,实现了以有机茶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格局,推动“茶旅融合”,建成了万亩白茶科技生态示范园。与此同时,该乡出台扶持政策,对该乡的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两大”特色品牌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稳定红衣花生、鸡腿白术各6000亩的种植规模,先后建成了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专业合作社和加工厂。2019年,茶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0元,花生和白术产值超过6000万元。

同日上午,田坝村12组村民白方和正在种植花生,他说:“2亩花生如果保住去年15元的价格,最少也有6000元,1亩白术能卖2000元左右,加上茶叶收入35000元左右,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舒服的。”

在此基础上,小村乡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委托帮扶、订单农业、“互联网+”等多种联营合作模式,实现农企、农商、农超、农旅等方面对接,实现共同创收致富。全乡12个村均建成了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户入股茶叶基地1.2万亩,让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和分享“三产”融合红利。

乡长吴娟表示:“选准并发展好产业,是如期脱贫的关键。我们把富硒茶、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全乡2019年如期实现整体脱贫,今后主要是持续发展好三大主导产业及其衍生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提振乡村经济,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这三大产业成为全乡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钱袋子。”

ac66e064f0a62cb3042bf0e37bcae77.png

农旅融合催生新业态

3月25日中午,羊蹄村村民朱永辉正忙着为重庆前来参观茶园的游客准备午餐,他笑着说:“我2016年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一年差不多赚50000元左右。小村越来越漂亮,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旅游,作为土生土长的小村人,不仅心里特别舒服,而且还很自豪呢!”

28eaf5740eabbdc6ef0cc0e9833ee7e.png

小村乡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是鄂川边区根据地中心活动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最早核定的重点革命老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载入中共共产党党史和红二方面军战史。

针对如此丰富的红色资源,小村乡对辖区内的“红色家底”进行普查清理,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红军洞、大村会议旧址、韦家院子等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并将此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同时,加大对杆栏式建筑、苗族文化标志的苗塔及哭嫁、土家孝歌等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把清洁生产、清洁生活、生态宜居相结合,依托三大产业优势,统筹推进精准扶贫、茶旅融合、农旅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

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小村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三员”(保洁员、护林员、养护员)与“三长”(河长、路长、山长)相融合,提升基本服务功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文明生活,新建文化广场12个,院落文化广场32个。小村乡被命名为全州‘六城同创’示范乡镇,羊蹄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土地溪等3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目前,已成功打造小村土苗风情一条街和“蓝河十八弯”生态旅游线,“吊桥之乡”名动全国。2019年,全乡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红旅、茶旅的升温带动了农家乐的兴旺,全乡农家乐近30家、电商平台12家,“1+3”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旅游产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

乡党委书记田毅表示,“我们充分把握小村作为革命红土、文化厚土、绿色沃土、康养净土、开发热土的优势,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推进文化与产业、产业与旅游、传统与现代‘三大’融合,不仅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让我们找准了今后的发展路径,也推进了乡风文明和绿色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331090303.jpg

电气化苗乡更美丽

硒源山(湖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培高是恩施州人大代表,连续两年提交了茶叶加工“煤改电”的提案。下午16点,正忙着接听浙江客户订货电话,一笔价值16万元的白茶销售订单达成。他说:“通过两年的‘煤改电’制茶实践,不仅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而且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高端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最关键的是节能环保。”

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小村乡把“电气化+”与产业发展、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并走在了咸丰县乃至恩施州的前面。2015年开始,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配套激励,撬动企业技改扩能,使全乡25家茶企全部实现电制茶,建成白术电烤房。3家茶企获绿色食品认证,2个产品荣获“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硒源山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第八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产品金奖,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实施生产、生活能源‘煤改电’和‘柴改电’,倡导绿色生态、清洁生产、文明生活,不仅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进入寻常农家,就连电动三轮车和喷雾器、割草机、剪茶机等电气农具也是“黑毛猪儿家家有。”环保、清洁的电能占农村生产生活能源的九成以上。

2018年底,小村乡又在全县率先完成了乡村公交车“油改电”,使电气化覆盖了该乡的工业、农业、民生、教育、旅游、交通“六大领域”。3月25日清晨,蓝色的电动公交车行进在蓝河岸边的宽阔大道上,与对岸绿油油的茶园相互映衬,生机盎然。驾驶着开往咸丰县城的公交车司机周文学说:“电动(公交)环保无污染,成本也比燃油低多了,公里能耗成本不到3毛。”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国网恩施咸丰县供电公司投资金近5000万元,对小村乡配电网络实施改造,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的了可靠电力保障。该公司小村供电所所长丁泳说:“小村虽然偏僻,但电气化程度非常高,相对于其他乡镇,服务压力大得多,(供电)线路和设备无需说,大量电动农具的使用让安全用电压力大增,但我们会用心服务,确保群众用好电、安全用电。”

副乡长邹敬忠说起小村近几年的变化,感受颇深:“现在的小村,生活能源烧煤的已经绝迹,烧柴的不到百分之一。无论走到哪家农户,他们都会说同样的话,那就是:水没了可以挑、米没了可以上街买,要是电没了就什么都干不成了,煮饭、炒菜、生产,哪样离得开电?”

春阳下的小村,蓝河悠悠流淌,吊桥轻轻回荡,静谧美丽。绿油油的茶园里,茶农指尖挥舞,红黄点缀其间,如诗如画。( 摄影:白涛、李维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湖北咸丰:红色苗乡走上绿色发展康庄大道

时间:2020-03-31 09:01: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郑春丽 白荣生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小村乡抢抓精准扶贫机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27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村强镇示范项目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卫生乡镇”等一个个“国”字号招牌接踵而来,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茶叶.png

“茶业+”铺成致富路

3月25日上午,田坝村3组村民邹廷泽和妻子正采摘白茶,脸上绽开了笑容:“今年(鲜叶)价格虽然比去年低一点,但也有75元(每斤),黄茶、白茶和老茶叶一起5亩,今年40000元还是没问题。我家三年前脱贫,现在得奔小康了。”

小村乡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超75%,产业形态依然以农业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虽有茶叶作为主导产业,但产品单一、加工技术落后,半数农户依然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近年来,小村乡抢抓精准扶贫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稳定4.3万亩茶叶面积基础上,加大对老茶园改造力度,大力种植白茶、龙井、乌龙等名优新品种,实现了以有机茶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格局,推动“茶旅融合”,建成了万亩白茶科技生态示范园。与此同时,该乡出台扶持政策,对该乡的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两大”特色品牌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稳定红衣花生、鸡腿白术各6000亩的种植规模,先后建成了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专业合作社和加工厂。2019年,茶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0元,花生和白术产值超过6000万元。

同日上午,田坝村12组村民白方和正在种植花生,他说:“2亩花生如果保住去年15元的价格,最少也有6000元,1亩白术能卖2000元左右,加上茶叶收入35000元左右,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舒服的。”

在此基础上,小村乡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委托帮扶、订单农业、“互联网+”等多种联营合作模式,实现农企、农商、农超、农旅等方面对接,实现共同创收致富。全乡12个村均建成了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户入股茶叶基地1.2万亩,让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和分享“三产”融合红利。

乡长吴娟表示:“选准并发展好产业,是如期脱贫的关键。我们把富硒茶、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全乡2019年如期实现整体脱贫,今后主要是持续发展好三大主导产业及其衍生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和提振乡村经济,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这三大产业成为全乡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钱袋子。”

ac66e064f0a62cb3042bf0e37bcae77.png

农旅融合催生新业态

3月25日中午,羊蹄村村民朱永辉正忙着为重庆前来参观茶园的游客准备午餐,他笑着说:“我2016年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一年差不多赚50000元左右。小村越来越漂亮,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旅游,作为土生土长的小村人,不仅心里特别舒服,而且还很自豪呢!”

28eaf5740eabbdc6ef0cc0e9833ee7e.png

小村乡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是鄂川边区根据地中心活动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最早核定的重点革命老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载入中共共产党党史和红二方面军战史。

针对如此丰富的红色资源,小村乡对辖区内的“红色家底”进行普查清理,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红军洞、大村会议旧址、韦家院子等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并将此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同时,加大对杆栏式建筑、苗族文化标志的苗塔及哭嫁、土家孝歌等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把清洁生产、清洁生活、生态宜居相结合,依托三大产业优势,统筹推进精准扶贫、茶旅融合、农旅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

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小村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三员”(保洁员、护林员、养护员)与“三长”(河长、路长、山长)相融合,提升基本服务功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文明生活,新建文化广场12个,院落文化广场32个。小村乡被命名为全州‘六城同创’示范乡镇,羊蹄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土地溪等3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目前,已成功打造小村土苗风情一条街和“蓝河十八弯”生态旅游线,“吊桥之乡”名动全国。2019年,全乡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红旅、茶旅的升温带动了农家乐的兴旺,全乡农家乐近30家、电商平台12家,“1+3”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旅游产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

乡党委书记田毅表示,“我们充分把握小村作为革命红土、文化厚土、绿色沃土、康养净土、开发热土的优势,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推进文化与产业、产业与旅游、传统与现代‘三大’融合,不仅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让我们找准了今后的发展路径,也推进了乡风文明和绿色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331090303.jpg

电气化苗乡更美丽

硒源山(湖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培高是恩施州人大代表,连续两年提交了茶叶加工“煤改电”的提案。下午16点,正忙着接听浙江客户订货电话,一笔价值16万元的白茶销售订单达成。他说:“通过两年的‘煤改电’制茶实践,不仅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而且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高端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最关键的是节能环保。”

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小村乡把“电气化+”与产业发展、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并走在了咸丰县乃至恩施州的前面。2015年开始,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配套激励,撬动企业技改扩能,使全乡25家茶企全部实现电制茶,建成白术电烤房。3家茶企获绿色食品认证,2个产品荣获“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硒源山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第八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产品金奖,红衣米花生、鸡腿白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实施生产、生活能源‘煤改电’和‘柴改电’,倡导绿色生态、清洁生产、文明生活,不仅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进入寻常农家,就连电动三轮车和喷雾器、割草机、剪茶机等电气农具也是“黑毛猪儿家家有。”环保、清洁的电能占农村生产生活能源的九成以上。

2018年底,小村乡又在全县率先完成了乡村公交车“油改电”,使电气化覆盖了该乡的工业、农业、民生、教育、旅游、交通“六大领域”。3月25日清晨,蓝色的电动公交车行进在蓝河岸边的宽阔大道上,与对岸绿油油的茶园相互映衬,生机盎然。驾驶着开往咸丰县城的公交车司机周文学说:“电动(公交)环保无污染,成本也比燃油低多了,公里能耗成本不到3毛。”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国网恩施咸丰县供电公司投资金近5000万元,对小村乡配电网络实施改造,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的了可靠电力保障。该公司小村供电所所长丁泳说:“小村虽然偏僻,但电气化程度非常高,相对于其他乡镇,服务压力大得多,(供电)线路和设备无需说,大量电动农具的使用让安全用电压力大增,但我们会用心服务,确保群众用好电、安全用电。”

副乡长邹敬忠说起小村近几年的变化,感受颇深:“现在的小村,生活能源烧煤的已经绝迹,烧柴的不到百分之一。无论走到哪家农户,他们都会说同样的话,那就是:水没了可以挑、米没了可以上街买,要是电没了就什么都干不成了,煮饭、炒菜、生产,哪样离得开电?”

春阳下的小村,蓝河悠悠流淌,吊桥轻轻回荡,静谧美丽。绿油油的茶园里,茶农指尖挥舞,红黄点缀其间,如诗如画。( 摄影:白涛、李维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