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书记李伟用生命谱写“战役长歌”

时间:2020-05-01 23:19:4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丰兴汉 张东林 张朝甫

“再也看不到李书记了!”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贫困户刘道卿话未出口,先红了眼眶。距离4月18日已经过去10天了,李湾村的老少仍然沉浸在悲伤之中。

贫困户口中的李书记,名叫李伟,是唐河县财政局非税局的副局长,3年前到李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4月18日下午,正忙着准备全县“出彩第一书记”观摩的他突然发病,宝贵的生命定格在54岁。

带着妻子在村里安“家”

三年前,因李湾村原第一书记年龄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过重,唐河县财政局党委考虑更换第一书记人选。李伟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重担。

作出这个决定,他曾经经历过一番纠结挣扎:老母亲快80岁了,医药不断,两个兄弟在外打工,看护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妻子赵丽患类风湿关节炎和心脏病,速效救心丸没离过身,根本干不了活儿。

即便这样,处事稳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李伟还是扛下了这份责任。于是,家在县城的姐姐成了老母亲的依靠,妻子则成为他的“扶贫伴侣”,跟着驻了村。

李湾村的“贫”首先贫在没有村部。村里开会,不是在村会计刘道玺家里,就是在村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驻村扶贫,吃住就成了难题。没办法,夫妻俩和工作队员们吃住随机,打起了“游击战”。饿了,有时不想麻烦群众,就带点东西趴在车后备箱上兑付两口;住了,就随便找个住室凑合一下。

要甩掉穷帽子,首先要摘了软弱涣散村的标签,让干部群众有个“支部之家”。后来,县里实施“两个一千万”党建扶持计划,李湾村获得扶持资金7万元,经多方筹措,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同心超市、卫生室等功能齐全的新村部,同心超市还是全县首批5个超市之一。其中李伟争取到了15万元资金,解决了村部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并为村部配齐了办公设施。

村干部万敏说,第一书记的1万元年度办公经费,李伟一分没用到自己身上,给村部配了3台电脑、2台打印机这些必备“家具”。

4月19日,走进李湾村部,夫妻俩的住室和厨房还保留着整洁有序的样子,厨房内没吃完的粮食和蔬菜静静地躺在角落里。 “驻村工作要求是‘五天四夜’,李书记和嫂子基本不回去,偶尔回去看看,周一一大早就回来。回来之前,嫂子先买好粮食和菜,从来不让我们操心。”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长谢长飞说,“嫂子在这儿像一家人一样,帮我们做饭,做得最好的是捞面条。”

驻村工作队员杜晨讲,驻村三年,李伟请了两次假,两次都是妻子住院,其中一次在郑州住了20多天。住院期间,他也没忘了李湾的“家事”,打电话不放心,还抽空回村督促。

民情日志里的“不了情”

“2019年11月7日:上午10时许,局领导来到了村部,我赶紧赶了回来,递交了幸福大院基础建设所需资金的报告,局领导现场办公,当场批复了33万元。我暗自下定决心,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回去。”.......

在李伟的办公室兼卧室的办公桌上,3本笔记本放在中间的抽屉里。抽出一本,是2019年的驻村日志,每一天的工作情况都有详实的记录。

“人不离本,本不离车,车上还有两本。”谢长飞说,“他有这个习惯,当天干了啥,贫困户想的啥、需要啥,有啥诉求,有啥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每天晚上睡前的‘必修课’。”

整理档卡资料,写民情记笔记,李伟都亲力亲为。三年下来,从不戴眼镜到戴上500度的老花镜,两鬓的白发染染都遮不住,凌晨两点钟睡是常态。

李伟常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贫困户人人都有。要想早脱贫真脱贫,就得下真力下真功。

村里的贫困户,每个月走访一遍,政策逐项逐户落实,就连吃饭的间隙,也要端着碗串串村部边上的贫困户,讲政策拉家常。走在村里,群众谁见谁拉着到家里吃饭,盲人李发克走路得用棍拉着,但一听到李伟的脚步声,就能认出他来。

户容户貌代表着贫困户的精神风貌,李伟从打扫庭院开始,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风貌。刘德长因爱人患精神病致贫,家里卫生差,连续上了多次“红黑榜”的黑榜,李伟和驻村队员带着扫帚开着车,多次到家里扫地,直到他养成了每天洒扫庭院的习惯,面貌焕然一新。

李伟和支部书记刘大坡,备了专车拉刘德长的妻子去看病,现在其妻子已经能指挥着干些洗衣做饭的家务了。刘德长至今还记得李伟说的话:“病人治好了,就不会再穷了。”

今年71岁的脱贫户李发乾,爱人杨全荣患直肠癌,从2017年到2019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等地住院18次,花了17万多元,李伟为他们落实医疗保障政策,个人只花了4万多元。现在老两口一年收入2万多,过上了舒坦日子。得知李伟去世的消息,老人顿时泣不成声:“不是因为政策好,李书记操心,我也没啥干劲了,想脱贫就是做梦。”

贫困户胡城一,家里没劳力,孙女有病,住着土坯青砖房,眼看就要散架了,李伟为她落实危房改造资金20000元,总共花了70000元,新盖了三间平房。胡城一逢人便说:“现在终于像个人家了。”

村幸福大院是唐河县建的最早、条件较好的养老院。院长李玉丰说,院内有52间房,由于李书记上心,和村里一起申请资金,让村里29位老年人住进去了,每周都要去院里看看大家,可真是掉到“福窝”里啦。

不但要让大家有所医、有房住、有所养,还要让他们有好路、有好水。村里6个自然村,现在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就连村民家里的水龙头都是统一装配的,这一项,他协调了130多万元的资金。村里修村道,李伟给局里打报告,仅水泥沙石的运费就解决了30多万元......

如今的李湾村,从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呈现出一派和美和谐的全新气象。

脱贫产业次第花开

“在李书记的帮扶下,我在家里养牛种地,老婆在厂里打工挣钱。现在靠两条腿走路,早就脱贫啦!”

村民李玉长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眼里开始有了光彩。除了公益岗、低保、扶贫粮仓分红等政策性收入,还有养牛种地和务工收入,一家4口人的收入能达到40000元,远远超出了脱贫线。

村支部书记刘大坡说,现在到了决战脱贫的紧要关头,李书记反复给我商量,一定要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让大家兜里挣到钱,面上挣到光,挺起腰杆奔小康。主要是做好扶贫粮仓、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三篇文章,让村里有钱办事,群众有活挣钱。

李伟和村班子一起,支持配合总投资3620万元、占地115亩的扶贫粮仓项目落地开花,既有效解决贫困户卖粮难问题,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增加收入,而且从2017年到2019年,村里凡是为扶贫粮仓贴息贷款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不低于3000元,其他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5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

在李伟勾画的扶贫产业构架里,镇村招商引资项目——河南澳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一期已建成6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一座,各种设备已安装到位,正满负荷生产。其中,他向上级争取了150万元的入股资金,每年可为集体增收5到10万元。

“这些产业预计今年为84户贫困户实现收入91.17万元,人均收入4955元,这与李伟书记的用心工作、务实重干密不可分!”据大河屯镇党委书记韩学军介绍,截至2019年底,李湾村建档立卡户84户184人,已脱贫81户177人,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喜看麦田千层浪,转眼又到丰收时。李湾村,这片李伟用心血和生命浸润过的土地,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作者单位:中共唐河县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书记李伟用生命谱写“战役长歌”

时间:2020-05-01 23:19:4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丰兴汉 张东林 张朝甫

“再也看不到李书记了!”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贫困户刘道卿话未出口,先红了眼眶。距离4月18日已经过去10天了,李湾村的老少仍然沉浸在悲伤之中。

贫困户口中的李书记,名叫李伟,是唐河县财政局非税局的副局长,3年前到李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4月18日下午,正忙着准备全县“出彩第一书记”观摩的他突然发病,宝贵的生命定格在54岁。

带着妻子在村里安“家”

三年前,因李湾村原第一书记年龄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过重,唐河县财政局党委考虑更换第一书记人选。李伟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重担。

作出这个决定,他曾经经历过一番纠结挣扎:老母亲快80岁了,医药不断,两个兄弟在外打工,看护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妻子赵丽患类风湿关节炎和心脏病,速效救心丸没离过身,根本干不了活儿。

即便这样,处事稳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李伟还是扛下了这份责任。于是,家在县城的姐姐成了老母亲的依靠,妻子则成为他的“扶贫伴侣”,跟着驻了村。

李湾村的“贫”首先贫在没有村部。村里开会,不是在村会计刘道玺家里,就是在村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驻村扶贫,吃住就成了难题。没办法,夫妻俩和工作队员们吃住随机,打起了“游击战”。饿了,有时不想麻烦群众,就带点东西趴在车后备箱上兑付两口;住了,就随便找个住室凑合一下。

要甩掉穷帽子,首先要摘了软弱涣散村的标签,让干部群众有个“支部之家”。后来,县里实施“两个一千万”党建扶持计划,李湾村获得扶持资金7万元,经多方筹措,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同心超市、卫生室等功能齐全的新村部,同心超市还是全县首批5个超市之一。其中李伟争取到了15万元资金,解决了村部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并为村部配齐了办公设施。

村干部万敏说,第一书记的1万元年度办公经费,李伟一分没用到自己身上,给村部配了3台电脑、2台打印机这些必备“家具”。

4月19日,走进李湾村部,夫妻俩的住室和厨房还保留着整洁有序的样子,厨房内没吃完的粮食和蔬菜静静地躺在角落里。 “驻村工作要求是‘五天四夜’,李书记和嫂子基本不回去,偶尔回去看看,周一一大早就回来。回来之前,嫂子先买好粮食和菜,从来不让我们操心。”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长谢长飞说,“嫂子在这儿像一家人一样,帮我们做饭,做得最好的是捞面条。”

驻村工作队员杜晨讲,驻村三年,李伟请了两次假,两次都是妻子住院,其中一次在郑州住了20多天。住院期间,他也没忘了李湾的“家事”,打电话不放心,还抽空回村督促。

民情日志里的“不了情”

“2019年11月7日:上午10时许,局领导来到了村部,我赶紧赶了回来,递交了幸福大院基础建设所需资金的报告,局领导现场办公,当场批复了33万元。我暗自下定决心,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回去。”.......

在李伟的办公室兼卧室的办公桌上,3本笔记本放在中间的抽屉里。抽出一本,是2019年的驻村日志,每一天的工作情况都有详实的记录。

“人不离本,本不离车,车上还有两本。”谢长飞说,“他有这个习惯,当天干了啥,贫困户想的啥、需要啥,有啥诉求,有啥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每天晚上睡前的‘必修课’。”

整理档卡资料,写民情记笔记,李伟都亲力亲为。三年下来,从不戴眼镜到戴上500度的老花镜,两鬓的白发染染都遮不住,凌晨两点钟睡是常态。

李伟常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贫困户人人都有。要想早脱贫真脱贫,就得下真力下真功。

村里的贫困户,每个月走访一遍,政策逐项逐户落实,就连吃饭的间隙,也要端着碗串串村部边上的贫困户,讲政策拉家常。走在村里,群众谁见谁拉着到家里吃饭,盲人李发克走路得用棍拉着,但一听到李伟的脚步声,就能认出他来。

户容户貌代表着贫困户的精神风貌,李伟从打扫庭院开始,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风貌。刘德长因爱人患精神病致贫,家里卫生差,连续上了多次“红黑榜”的黑榜,李伟和驻村队员带着扫帚开着车,多次到家里扫地,直到他养成了每天洒扫庭院的习惯,面貌焕然一新。

李伟和支部书记刘大坡,备了专车拉刘德长的妻子去看病,现在其妻子已经能指挥着干些洗衣做饭的家务了。刘德长至今还记得李伟说的话:“病人治好了,就不会再穷了。”

今年71岁的脱贫户李发乾,爱人杨全荣患直肠癌,从2017年到2019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等地住院18次,花了17万多元,李伟为他们落实医疗保障政策,个人只花了4万多元。现在老两口一年收入2万多,过上了舒坦日子。得知李伟去世的消息,老人顿时泣不成声:“不是因为政策好,李书记操心,我也没啥干劲了,想脱贫就是做梦。”

贫困户胡城一,家里没劳力,孙女有病,住着土坯青砖房,眼看就要散架了,李伟为她落实危房改造资金20000元,总共花了70000元,新盖了三间平房。胡城一逢人便说:“现在终于像个人家了。”

村幸福大院是唐河县建的最早、条件较好的养老院。院长李玉丰说,院内有52间房,由于李书记上心,和村里一起申请资金,让村里29位老年人住进去了,每周都要去院里看看大家,可真是掉到“福窝”里啦。

不但要让大家有所医、有房住、有所养,还要让他们有好路、有好水。村里6个自然村,现在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就连村民家里的水龙头都是统一装配的,这一项,他协调了130多万元的资金。村里修村道,李伟给局里打报告,仅水泥沙石的运费就解决了30多万元......

如今的李湾村,从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呈现出一派和美和谐的全新气象。

脱贫产业次第花开

“在李书记的帮扶下,我在家里养牛种地,老婆在厂里打工挣钱。现在靠两条腿走路,早就脱贫啦!”

村民李玉长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眼里开始有了光彩。除了公益岗、低保、扶贫粮仓分红等政策性收入,还有养牛种地和务工收入,一家4口人的收入能达到40000元,远远超出了脱贫线。

村支部书记刘大坡说,现在到了决战脱贫的紧要关头,李书记反复给我商量,一定要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让大家兜里挣到钱,面上挣到光,挺起腰杆奔小康。主要是做好扶贫粮仓、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三篇文章,让村里有钱办事,群众有活挣钱。

李伟和村班子一起,支持配合总投资3620万元、占地115亩的扶贫粮仓项目落地开花,既有效解决贫困户卖粮难问题,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增加收入,而且从2017年到2019年,村里凡是为扶贫粮仓贴息贷款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不低于3000元,其他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5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

在李伟勾画的扶贫产业构架里,镇村招商引资项目——河南澳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一期已建成6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一座,各种设备已安装到位,正满负荷生产。其中,他向上级争取了150万元的入股资金,每年可为集体增收5到10万元。

“这些产业预计今年为84户贫困户实现收入91.17万元,人均收入4955元,这与李伟书记的用心工作、务实重干密不可分!”据大河屯镇党委书记韩学军介绍,截至2019年底,李湾村建档立卡户84户184人,已脱贫81户177人,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喜看麦田千层浪,转眼又到丰收时。李湾村,这片李伟用心血和生命浸润过的土地,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作者单位:中共唐河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