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徽界首邴集三和村:做好三道“选择题”走出一条新路子

时间:2020-05-23 15:51:5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孙占峰

安徽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帮扶的贫困村是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近几年在帮扶三和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做好了三道“选择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选择要资金还是要项目?

“经得起短期诱惑,才能谋得长远利益!”安徽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凌化矾说。

在派驻三和村之初,驻村工作队遇到了第一道选择题,是选择带着资金到村开展帮扶,还是先谋而后动,找准项目,持续投入获取长期支持?驻村工作队和三和村委会坚定的选择了后者——要项目。

发展什么项目,怎么带动贫困户发展,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能在贫困村出列上作出应有的贡献?驻村工作队带着三和村的两委干部、种植大户、经营能人,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到阜阳、合肥、亳州、江苏等地考察,确立了可行的发展项目。到阜阳京九丝绸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取得技术支持后,村集体流转土地207亩,发展桑树种植,建设10个养蚕大棚,带动2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在建光伏发电站之初,资金和建设用地的缺口困扰着三和村和驻村工作队。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106万资金缺口得到解决,在建站的建设用地上,驻村工作队给邴集乡党委政府汇报,获得鼎力支持。利用乡文化站楼顶、计生办楼顶,建设了一个8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利用三和村部的楼顶和空地,建设了一座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解决了建设用地缺口问题。目前建成的光伏发电站持续发挥扶贫作用,让271户贫困户每年都可以享受光伏发电收益。在收益分配上,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分配。

选择一劳永逸还是长远发展?

经过前期调研,三和村决定流转土地种植薄壳山核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唱戏就唱拿手戏,发展林业经济和我们驻村工作队专业对口,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三和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郭立友说。

从土地流转到选定苗木品种,从购进树苗到挖穴栽培,从林间管理到确定发展模式,驻村工作队和三和村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村集体360亩的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是种植好之后转包给个人管理“一劳永逸”,还是持续长远发展增强动能?驻村工作队又一次选择了后者。种植薄壳山核桃,不进行科学管理,肯定不行。不仅要防旱、防涝、防病虫害,还要净化林下杂草,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杂草清理结束、林下地块平整了,驻村工作队看准了中药材市场,经到亳州药材市场调研后,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芍药,采取林下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能。

“我们的理念是种中药,不是中‘毒药’,全部采取人工种植的办法,用土杂肥,不适用化肥,不喷洒除草剂,采取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保障药材的品质,控制农药残留,从而确保了产品的品质。”驻村工作队队长凌化矾介绍说。

选择让贫困户资金入股还是以劳代股?

“发展经济林,前三年往往是没有收益的,主要是做好投入,完成原始积累。目前主要的投入是土地流转费用和管理费用。2019年我们仅仅抗旱、浇水就花费了11万5千元左右。”驻村工作队队员樊丙玉说。

流转土地多、规模大、劳动力使用强度高,带来的就是劳务资金支出高。三和村党总支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采取“夜话”的形式,践行群众工作法,从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走访中,一个贫困户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天天去基地干杂活,还要找人记工,还不如把整块地分成若干小块,包给个人管理,等药材收成后,按比例分成。”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党总支书记黄连云介绍说。

这个建议太好了、太及时了,实际就是以劳代股的形式,即解决了劳务资金支出过大问题,还解决好了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问题,实施“包干”更提升了贫困户的积极性。“我负责的这2亩地,拔草等杂活都是我干,干的好不好,一眼都看出来了!以前都是一窝蜂的上工,有的没有责任心,光拔大草,小草不拔,也不知道谁干的。”黄古堆自然村的贫困户黄乾祥说:“我承包的2亩地,收成好了,我的收益也高了,真的给干自己的活一样!”

经过三和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地块,分成了26份,分配给有劳动能力的26户贫困户家庭管理,收益的60%就是属于贫困户,40%作为村集体收益。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三和村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保障了贫困村三和村2017年顺利出列。另外,依托三和村张忙中国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和薄壳山核桃,使得三和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0%。日前,安徽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发布公告,公示安徽省推荐的273个行政村作为国家森林乡村候选村,阜阳市仅有四家,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榜上有名。“国家森林乡村”将继邴集乡安徽省生态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界首市两区建设示范乡镇、中国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六张名片”之后,成为邴集乡“第七张名片”!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驻村帮扶    

安徽界首邴集三和村:做好三道“选择题”走出一条新路子

时间:2020-05-23 15:51:5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孙占峰

安徽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帮扶的贫困村是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近几年在帮扶三和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做好了三道“选择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选择要资金还是要项目?

“经得起短期诱惑,才能谋得长远利益!”安徽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凌化矾说。

在派驻三和村之初,驻村工作队遇到了第一道选择题,是选择带着资金到村开展帮扶,还是先谋而后动,找准项目,持续投入获取长期支持?驻村工作队和三和村委会坚定的选择了后者——要项目。

发展什么项目,怎么带动贫困户发展,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能在贫困村出列上作出应有的贡献?驻村工作队带着三和村的两委干部、种植大户、经营能人,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到阜阳、合肥、亳州、江苏等地考察,确立了可行的发展项目。到阜阳京九丝绸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取得技术支持后,村集体流转土地207亩,发展桑树种植,建设10个养蚕大棚,带动2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在建光伏发电站之初,资金和建设用地的缺口困扰着三和村和驻村工作队。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106万资金缺口得到解决,在建站的建设用地上,驻村工作队给邴集乡党委政府汇报,获得鼎力支持。利用乡文化站楼顶、计生办楼顶,建设了一个8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利用三和村部的楼顶和空地,建设了一座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解决了建设用地缺口问题。目前建成的光伏发电站持续发挥扶贫作用,让271户贫困户每年都可以享受光伏发电收益。在收益分配上,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分配。

选择一劳永逸还是长远发展?

经过前期调研,三和村决定流转土地种植薄壳山核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唱戏就唱拿手戏,发展林业经济和我们驻村工作队专业对口,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三和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郭立友说。

从土地流转到选定苗木品种,从购进树苗到挖穴栽培,从林间管理到确定发展模式,驻村工作队和三和村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村集体360亩的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是种植好之后转包给个人管理“一劳永逸”,还是持续长远发展增强动能?驻村工作队又一次选择了后者。种植薄壳山核桃,不进行科学管理,肯定不行。不仅要防旱、防涝、防病虫害,还要净化林下杂草,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杂草清理结束、林下地块平整了,驻村工作队看准了中药材市场,经到亳州药材市场调研后,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芍药,采取林下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能。

“我们的理念是种中药,不是中‘毒药’,全部采取人工种植的办法,用土杂肥,不适用化肥,不喷洒除草剂,采取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保障药材的品质,控制农药残留,从而确保了产品的品质。”驻村工作队队长凌化矾介绍说。

选择让贫困户资金入股还是以劳代股?

“发展经济林,前三年往往是没有收益的,主要是做好投入,完成原始积累。目前主要的投入是土地流转费用和管理费用。2019年我们仅仅抗旱、浇水就花费了11万5千元左右。”驻村工作队队员樊丙玉说。

流转土地多、规模大、劳动力使用强度高,带来的就是劳务资金支出高。三和村党总支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采取“夜话”的形式,践行群众工作法,从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走访中,一个贫困户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天天去基地干杂活,还要找人记工,还不如把整块地分成若干小块,包给个人管理,等药材收成后,按比例分成。”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党总支书记黄连云介绍说。

这个建议太好了、太及时了,实际就是以劳代股的形式,即解决了劳务资金支出过大问题,还解决好了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问题,实施“包干”更提升了贫困户的积极性。“我负责的这2亩地,拔草等杂活都是我干,干的好不好,一眼都看出来了!以前都是一窝蜂的上工,有的没有责任心,光拔大草,小草不拔,也不知道谁干的。”黄古堆自然村的贫困户黄乾祥说:“我承包的2亩地,收成好了,我的收益也高了,真的给干自己的活一样!”

经过三和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地块,分成了26份,分配给有劳动能力的26户贫困户家庭管理,收益的60%就是属于贫困户,40%作为村集体收益。

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三和村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保障了贫困村三和村2017年顺利出列。另外,依托三和村张忙中国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和薄壳山核桃,使得三和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0%。日前,安徽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发布公告,公示安徽省推荐的273个行政村作为国家森林乡村候选村,阜阳市仅有四家,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榜上有名。“国家森林乡村”将继邴集乡安徽省生态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界首市两区建设示范乡镇、中国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六张名片”之后,成为邴集乡“第七张名片”!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