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贫困村”蝶变“十强村”——安徽蒙城九里桥村统筹“三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时间:2020-06-10 19:01: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立成

九里桥村位于安徽蒙城西郊,村域面积7500亩,辖7个自然村,958户37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153人。2014年以前,九里桥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如何甩掉贫困帽子,让群众富起来、乡村美起来、集体强起来,成为九里桥村奔向小康之路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九里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不等不靠,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三资”统筹,坚持产业带动,坚持品牌突破,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19年实现经营性收入53万元,跃居蒙城县村集体经济十强村行列,获得通报表彰和10万元奖励,作为贫困村中首个“十强村”,实现了成功蝶变。

坚持党建引领

2014年以前,九里桥村村“两委”班子长期不健全,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没人抓、不会抓、不真抓的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发展不进反退,仅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村集体没钱干事,村级公益事业停滞不前,村民满意度不高。2014年以来,上级党委着力加强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扭住“牛鼻子”,补齐发展短板,帮扶单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连续两批选派帮扶干部,增强干部活力。近几年,九里桥村累计劝退4名年老体弱干部,吸收6名优秀青年进入村干部队伍,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5岁,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队伍,新发展党员5名,新培养中心支部委员3名,村干部队伍梯队化、年轻化、知识化,村“两委”班子发展愿望空前高涨,开拓进取精神明显提升。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选择、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重点事项,抓好民主集中制、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落实,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针对群众关心关注事项,及时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程度高了,群众意见小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日益密切,为干事创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村党总支也于2018年被亳州市委评为首批“五星基层党组织”。

统筹“三资”管理

集体经济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发展集体经济,就要摸清家底,资源在哪里,资产有哪些,资金从哪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持访退休干部、访党员群众、访经营大户、访关联部门,寻计问策,同时充分考虑九里桥村交通网络、土地属性、水利设施等发展要素,绘制九里桥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的规划蓝图,重点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引进资金投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资源开发离不开配套设施,九里桥村对外争取帮扶单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交通部门等支持,新建产业道路3条,疏浚沟渠3公里,新建桥涵9座,新建200kv变压器1座,旅游公厕3座,开通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对内争取群众支持,迁坟72座,帮助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近1000亩,创造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注重从制度层面盘活集体资产,确定资产出租的集体研究、公开招租、及时清缴效益机制,数次通过电视台字幕广告、网络公开招租等方式对外发包村集体仓储车间、蔬菜大棚等资产,最大程度提高资产效益。用好扶贫专项资金、扶优扶强资金等到村项目,与鲲鹏绿色农业、悦鑫粮食、优耘生态、孙腾安家庭农场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年增加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

突出产业带动

发展产业并围绕产业对接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是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优化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九里桥村紧临县城,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原有产业以小麦-玉米轮作的传统模式为主,零星有蔬菜瓜果种植,没有规模效益,没有带动作用,集体经济与产业经济各行其道。村集体痛定思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特色产业,从统一干部思想入手,每周一例会学习研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理论,并外出学习考察“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典型案例,数次赴浙江、江苏、山东、皖南、皖西等地观摩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政府、企业、农户(贫困户)、村集体四方共赢为目标,确定主导产业,明晰主攻方向,采取规模化、大棚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围绕产业配套需求、产业资金需求、产业发展链条等,陆续实施了仓储设施项目2个、产业提升项目1个、产业资金投入135万元,带动群众通过参与到大棚施工、田间管理、产品分拣等环节获得了劳务收入超过3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增长了50%以上,采取集体经济收入配套实施了农村公益项目,有效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调动贫困户用工1500人次以上,贫困户分红增收14.3万元,2019年7户14名贫困户脱贫,九里桥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0.13%,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2元,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获得了口碑。

实现“五化”同步

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办法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金科玉律。九里桥村从党建引领入手,强班子转观念,统筹“三资”管理,突出产业带动,支持集体经济和产业经济互通互促,实现了“五化”同步。一是产业载体企业化。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本土企业、引进社会资本,支持企业主体发展,弥补农户发展能力弱、风险承受力差的现实短板,近几年新到村注册企业3家,社会资金投入1500万元以上发展产业,村集体通过对企业参股分红方式、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每年获得稳定收益10.75万元。二是土地转型车间化。依托临近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优势,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村内各类大棚面积占土地面积近30%,村集体建造钢架大棚84座面向市场租赁,年增加集体收益7.6万元。三是产业配套园区化。学习工业园区发展经验,落实道路、供电、集中土地流转等配套服务,新建仓储车间、生产变压器等设施,支持企业申报实施产业提升项目,构建九里桥村特色的产业服务框架,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9万元。四是产品销售市场化。按照适销对路的原则引导企业主体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效益,村集体及村属企业帮助销售产品,参与销售分成,2019年帮助销售产品10万余元,取得销售净收益5301元。五是产品品牌统一化。确定“品牌与品质同步,产品与产业双促”的工作思路,以“九里农耕”为区域公共品牌,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证,由村属企业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授权,商标授权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00元。

截至2019年底,九里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达到11个,固定资产积累67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61万元,除光伏收益外,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预计2020年度将突破60万元。下一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将继续围绕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定位,用活资源、盘活资产,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稳定脱贫成效,探索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作者单位:安徽蒙城庄周街道办事处)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贫困村”蝶变“十强村”——安徽蒙城九里桥村统筹“三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时间:2020-06-10 19:01: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立成

九里桥村位于安徽蒙城西郊,村域面积7500亩,辖7个自然村,958户37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153人。2014年以前,九里桥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如何甩掉贫困帽子,让群众富起来、乡村美起来、集体强起来,成为九里桥村奔向小康之路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九里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不等不靠,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三资”统筹,坚持产业带动,坚持品牌突破,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19年实现经营性收入53万元,跃居蒙城县村集体经济十强村行列,获得通报表彰和10万元奖励,作为贫困村中首个“十强村”,实现了成功蝶变。

坚持党建引领

2014年以前,九里桥村村“两委”班子长期不健全,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没人抓、不会抓、不真抓的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发展不进反退,仅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村集体没钱干事,村级公益事业停滞不前,村民满意度不高。2014年以来,上级党委着力加强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扭住“牛鼻子”,补齐发展短板,帮扶单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连续两批选派帮扶干部,增强干部活力。近几年,九里桥村累计劝退4名年老体弱干部,吸收6名优秀青年进入村干部队伍,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5岁,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队伍,新发展党员5名,新培养中心支部委员3名,村干部队伍梯队化、年轻化、知识化,村“两委”班子发展愿望空前高涨,开拓进取精神明显提升。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选择、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重点事项,抓好民主集中制、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落实,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针对群众关心关注事项,及时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程度高了,群众意见小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日益密切,为干事创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村党总支也于2018年被亳州市委评为首批“五星基层党组织”。

统筹“三资”管理

集体经济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想发展集体经济,就要摸清家底,资源在哪里,资产有哪些,资金从哪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持访退休干部、访党员群众、访经营大户、访关联部门,寻计问策,同时充分考虑九里桥村交通网络、土地属性、水利设施等发展要素,绘制九里桥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的规划蓝图,重点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引进资金投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资源开发离不开配套设施,九里桥村对外争取帮扶单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交通部门等支持,新建产业道路3条,疏浚沟渠3公里,新建桥涵9座,新建200kv变压器1座,旅游公厕3座,开通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对内争取群众支持,迁坟72座,帮助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近1000亩,创造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注重从制度层面盘活集体资产,确定资产出租的集体研究、公开招租、及时清缴效益机制,数次通过电视台字幕广告、网络公开招租等方式对外发包村集体仓储车间、蔬菜大棚等资产,最大程度提高资产效益。用好扶贫专项资金、扶优扶强资金等到村项目,与鲲鹏绿色农业、悦鑫粮食、优耘生态、孙腾安家庭农场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年增加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

突出产业带动

发展产业并围绕产业对接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是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优化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九里桥村紧临县城,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原有产业以小麦-玉米轮作的传统模式为主,零星有蔬菜瓜果种植,没有规模效益,没有带动作用,集体经济与产业经济各行其道。村集体痛定思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特色产业,从统一干部思想入手,每周一例会学习研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理论,并外出学习考察“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典型案例,数次赴浙江、江苏、山东、皖南、皖西等地观摩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政府、企业、农户(贫困户)、村集体四方共赢为目标,确定主导产业,明晰主攻方向,采取规模化、大棚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围绕产业配套需求、产业资金需求、产业发展链条等,陆续实施了仓储设施项目2个、产业提升项目1个、产业资金投入135万元,带动群众通过参与到大棚施工、田间管理、产品分拣等环节获得了劳务收入超过3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增长了50%以上,采取集体经济收入配套实施了农村公益项目,有效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调动贫困户用工1500人次以上,贫困户分红增收14.3万元,2019年7户14名贫困户脱贫,九里桥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0.13%,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2元,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获得了口碑。

实现“五化”同步

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办法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金科玉律。九里桥村从党建引领入手,强班子转观念,统筹“三资”管理,突出产业带动,支持集体经济和产业经济互通互促,实现了“五化”同步。一是产业载体企业化。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本土企业、引进社会资本,支持企业主体发展,弥补农户发展能力弱、风险承受力差的现实短板,近几年新到村注册企业3家,社会资金投入1500万元以上发展产业,村集体通过对企业参股分红方式、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每年获得稳定收益10.75万元。二是土地转型车间化。依托临近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优势,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村内各类大棚面积占土地面积近30%,村集体建造钢架大棚84座面向市场租赁,年增加集体收益7.6万元。三是产业配套园区化。学习工业园区发展经验,落实道路、供电、集中土地流转等配套服务,新建仓储车间、生产变压器等设施,支持企业申报实施产业提升项目,构建九里桥村特色的产业服务框架,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9万元。四是产品销售市场化。按照适销对路的原则引导企业主体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效益,村集体及村属企业帮助销售产品,参与销售分成,2019年帮助销售产品10万余元,取得销售净收益5301元。五是产品品牌统一化。确定“品牌与品质同步,产品与产业双促”的工作思路,以“九里农耕”为区域公共品牌,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证,由村属企业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授权,商标授权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00元。

截至2019年底,九里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达到11个,固定资产积累67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61万元,除光伏收益外,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预计2020年度将突破60万元。下一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将继续围绕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定位,用活资源、盘活资产,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稳定脱贫成效,探索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作者单位:安徽蒙城庄周街道办事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