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田学恒:我的朗溪扶贫岁月

时间:2020-07-06 10:17:2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田学恒

QQ截图20200706101946.jpg

美丽的朗溪打洞溪村寨

很早我就有个念头,等静下心来,一定要写点文字,记录我亲历扶贫的事,因为这段岁月,在我的心路历程里是终生难忘的。 

转岗扶贫挑重担

2016年4月,我离开从事近十年的乡村医生的工作,考上乡镇副职,被分配到永顺县朗溪乡任副乡长。

朗溪乡,以前我没去过,地名也从未听说,离县城110千米,一条5米宽的公路通向外界,有80多道弯,全在山里穿行,不是老司机开车,进来还真有点“心虚”,车行要将近3小时。

党委书记杨志找我谈话时说:“你从没参与过乡镇综合工作,乡镇工作主要就是同群众打交道。你从基层单位出来,应该有群众经验,现在还是副乡长提名人选,11月份换届选举成功才名正言顺;跟着巧主席吧,先熟悉工作、干部和群众。”就这样,我跟着群众经验丰富的巧主席(乡人大主席)工作了半年。换届成功后,分配工作时就接管了精准扶贫,重担肩负至今。 

QQ截图20200706102012.jpg

修通天路把梦圆

要想富先修路,是朗溪老百姓最渴求的愿望。王木村有4个自然寨,2个寨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锅锅垴”山麓,常年云雾缭绕,另外两个寨位于200多米高坡下的“龙门口”,下面全是古香古色的民居。

90年代以前,王木村上下没有道路可通,只有挂在悬崖峭壁上几百米的悬梯和藤索连通,堪称“玩杂技”似的交通,没有特殊情况很少有人外出,山下寨中几十年未出过村的老人比比皆是。

2011年老支书刘吉林带领全村人,花了4年时间从悬崖上硬是“锉”出了一条5.7公里的“天路”;感人的修路事迹还被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刘老书记也成了“感动永顺十佳人物”。 

路通了,大家欢欣鼓舞。2019年,县住建局又协调好项目,为这条毛路铺上了水泥。“终于看见天了,感谢共产党啊”!镇溪寨80多岁的“老宋头”坐在古树下的石登上,抬眼望着“亮闪闪的天路”喃喃自语。

楠木村村落沿“明溪河”两岸分布,1400多人。通村路只到村部,三分之二的群众住在下游,没有道路,只能从河中穿行,遇到雨季,对岸和下游的老百姓只能待在家中,无法出行。村支部书记张静是2017年选举上来的返乡大学生,当时只有28岁。张书记和县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急在心里,他们找单位、跑项目,几年申报项目,落实资金。2019年沿河而下两岸的水泥路贯通,大小7座桥连通了两岸,大明溪风光不再是“孤芳自赏”了。楠木村老百姓个个给年轻的张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整改清退真艰难

朗溪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山多地少,有近40%的贫困户因缺土地、缺技术致贫,识别上因为没有硬指标是比较难分辩的。2017年,全县开展精准识别集中整改,要彻底清退建档立卡中的“四类人员”,严格把握“六个精准”,这是矛盾最大、难度最大的工作。

我当时驻村的一个寨子,80%的家庭都姓邓,基本上是一支血脉下来的,只有几户外姓人家。2014年邓发云父子三户,村民小组评议都评了上来,但是石有生家两个老人带着一个精神残疾儿子评议得票很少。当时村委会民主评议时,因为老邓的小儿子一对年轻夫妇带一个小孩,就把这一户取消了。老邓大为光火,一年多来反复在村委会“控诉”不按评议定对象。集中整改时他又来村里“闹”,有时甚至恶语相加,还扬言要去上访。

我和第一书记张朝邦多次上门做他工作,老邓得理不饶人,丝毫不让。我们苦口婆心的解释政策,甚至是“讲好话”,最后老邓自知“歪歪理”站不住脚,几乎是“被迫”接受,发了一通脾气,算是平息下来了。

整改期间,我的电话成了热线,“田乡长,他们家有存款,你们不查吗?”“他们家买了房子评上了,为什么我就评不上? ”办公室也成了闹市,来来往往,热闹之极。

白天全乡30多名干部全部派出去,一天一个村,一户户再核实,晚上杨志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碰头会,一户户再研究、讨论,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理顺建档立卡对象,一直保持至今。

在黄洞村开展工作的时候,让我记忆最深刻是80多岁的老党员谢茂财,出了名的“倔老谢”找到村委说:“向书记,我是党员,我的家庭条件不是最差的,四五个孩子还养不到我老就白养了。你们把贫困户指标给其他条件更差的人吧。”第一书记向奇林对他说:“老谢,感谢你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是我们做的,村里会有公平结论的。”老谢也没说什么回头走了,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 

选准产业长发展

2018年3月,杨志书记调至其他乡镇,新履职的乡党委书记谭仕腾,在乡镇工作多年,刚上任就说:“基础设施县委县政府会综合考虑,我们只需要据实上报。如何才能长久发展、保证脱贫成果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只有发展好自己的产业才不枉执政一方。”

经过多次考察、调研、论证,确定将“青钱柳”特色茶叶作为当家产业。“青钱柳”在朗溪被称为“神茶”,有醒神明目、降低三高、强身健体的功效,老百姓一直都有饮用的习惯,这在全县乃至全州仅此一地有,并且有一棵号称“中华母本”的千年树王,一直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2018年底,朗溪乡种下了近1000亩“青钱柳”茶叶,由湘西州农科所作技术后盾,引进了一家企业共同开发。建立了种植基地,建设了加工厂。把所有的贫困户都入股到产业中来,由合作社与企业负责经营,让实惠覆盖到所有贫困户。新栽下的树苗摇曳生姿,焕发活力,加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像交响曲一样奏出脱贫的乐章。 QQ截图20200706102202.jpg

要想富起来,关键靠自己的双手。40出头的贫困户曹仕旺大哥,20多岁外出务工,勤劳肯干,用心钻研,很快小有成就,找了一位漂亮媳妇,还生下可爱的女儿。可媳妇嫌弃朗溪偏远,穷乡僻壤、生活艰苦,刚生下女儿就撇下这个家走了。剩下襁褓中的孩子和近80岁的父母,曹大哥无奈,只能放弃外面的机会回家照顾老小,创业致富。

2012年以来曹仕旺做过生意,种过魔芋,养过鱼虾,把积蓄都亏得差不多了。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他自己觉得无地自容,羞于见人,但从未向村里、乡里“哭过穷”。

2015年他到各地考察、学习,借了贷款种了五亩“七叶一枝花”和20多亩猕猴桃,现在渐渐从贫困的“泥潭”中爬了出来。我问他“哥,再找个媳妇吧,既可以和你一起创业,还能帮助你照顾家庭啊。”曹大哥说,“我自己现在才看到点亮光,不能害人家和我一起吃亏,再说我原来困难时左邻右舍都帮助过我,我要和大家一起把事业搞起来,再想这件事,还是专心做事吧,分心了怕事就做不成了。”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寨子成立了“互助五兴”小组,他为组长,养了十多亩稻花鱼、种了30多亩的猕猴桃。 

解放思想新家园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不仅仅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是与保守的思想作斗争。朗溪乡共有22个寨子属于搬迁区域,在落实搬迁政策时,有许多贫困户不愿意搬出,搬出来后不愿意拆旧房。湘西人有着“发财不离老屋场”传统思想,老辈人历尽艰辛建造了房子,搬离了“老屋场”,现在要拆了老房子,他们非常抵触,工作很被动。

从2016年9月开始,通过村组会议、上门入户、动员亲友、利用微信群多渠道的宣传政策,打消这些人的顾虑,解放他们的思想。

阮宗善家在非常偏僻的一个寨子,房子是60年代建造的木房,在几米高的土坎边上。儿子长年在外务工,儿媳妇一直不太愿意回老家,非常想搬出去。这个寨子就是搬迁区域,老头子一直不愿意搬,固守着这老屋,儿子拿他没办法,多次请求村里、乡里帮忙做工作。老头说:“我哪里也不去,你们要搬要拆,除非我死了。”真是无可奈何,旁边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儿子都想要放弃了,又害怕老人家“三病两痛”无人过问,就这样僵持了2年多。 

2018年,他儿子回家再次到村里要求帮忙做父亲的工作,村第一书记张小敏说“你带老人去搬迁安置房看看,兴许有效果。”第二天儿子便以“赶场”为由把两老人家带到了安置小区看,工作队也派人一起做老人家思想工作。老人家看到新建的楼房,旁边就是学校、医院,市场也不远,安置区内有服务中心,有超市商店,有工作人员24小时服务,搬迁过来的老人家在娱乐室娱乐,比在老家只能听到虫鸣鸟叫强多了。他默默地回头说:“回家吧,收拾东西搬过来。”儿子脸上乐开了花,回到老家,只请了3天假就把家搬了过来,住进新家,老人家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却时刻挂满着笑容。 

扶贫路上有酸甜

雄关漫道话扶贫,吾以温情献真心。我的爱人是一名护士,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2017年10月宫外孕,她一个人坐车转院至州医院。当时我还在村里开会,会议结束后我赶到州医院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了,我签了字才手术,术后在医院住了3天就被我接到了朗溪。

2018年3月,她又诊断出“乳腺肿块”,在长沙做了手术;加上2016年流产,接二连三的病痛,她挺不住了,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在家又不服药,当时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是家里的天啊,却庇护不了家人,我想退却了。

给爱人请了两个月病假,把她接到朗溪休养。近一个月时间,我们几乎把朗溪的村寨走遍,我们一起进村入户走访,填写资料,晚饭后我们沿着山路散步谈心,与山水为伴。回家的那天晚上,爱人对我说:“哎,你好好去干吧。为贫困群众谋幸福,既是使命,也是责任,你一点也不能马虎。你要保重好身体,事情忙完了记得早点休息。我要回去上班了,绝不拖你的后腿!”我热泪盈眶,紧紧抱住她,什么也没说。临走时她玩笑似的说:“千万不要给别人说我脑壳有问题。”我差点笑出了声。可爱的她又回来了,这一刻我才醒悟,原来家里还有半边天是她撑起来的,孩子、老人都丢给了她,她也要更加坚强起来。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家人的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要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

除了家人的爱,村民们对脱贫致富的渴望一直激励着我,大家高票选举我为副乡长,脱贫的重任必须扛在肩上。

2017年,“村支两委”换届,这一年真是不知什么是周末。没有假期,工作到半夜甚至通宵都是常态。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感动、有委屈,这才是我们的扶贫生活。

我们扶贫干部有句励志格言:“我有幸参加脱贫攻坚战,有责任和义务打好这场硬仗;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干部,平凡的扶贫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只是用脚踏实地的扶贫行动,让他们摆脱千年贫困,让大家都切实感受新时代温暖。人民群众的口碑与信任,让我拥有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湖南省永顺县扶贫办   罗奋飞整理)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田学恒:我的朗溪扶贫岁月

时间:2020-07-06 10:17:2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田学恒

QQ截图20200706101946.jpg

美丽的朗溪打洞溪村寨

很早我就有个念头,等静下心来,一定要写点文字,记录我亲历扶贫的事,因为这段岁月,在我的心路历程里是终生难忘的。 

转岗扶贫挑重担

2016年4月,我离开从事近十年的乡村医生的工作,考上乡镇副职,被分配到永顺县朗溪乡任副乡长。

朗溪乡,以前我没去过,地名也从未听说,离县城110千米,一条5米宽的公路通向外界,有80多道弯,全在山里穿行,不是老司机开车,进来还真有点“心虚”,车行要将近3小时。

党委书记杨志找我谈话时说:“你从没参与过乡镇综合工作,乡镇工作主要就是同群众打交道。你从基层单位出来,应该有群众经验,现在还是副乡长提名人选,11月份换届选举成功才名正言顺;跟着巧主席吧,先熟悉工作、干部和群众。”就这样,我跟着群众经验丰富的巧主席(乡人大主席)工作了半年。换届成功后,分配工作时就接管了精准扶贫,重担肩负至今。 

QQ截图20200706102012.jpg

修通天路把梦圆

要想富先修路,是朗溪老百姓最渴求的愿望。王木村有4个自然寨,2个寨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锅锅垴”山麓,常年云雾缭绕,另外两个寨位于200多米高坡下的“龙门口”,下面全是古香古色的民居。

90年代以前,王木村上下没有道路可通,只有挂在悬崖峭壁上几百米的悬梯和藤索连通,堪称“玩杂技”似的交通,没有特殊情况很少有人外出,山下寨中几十年未出过村的老人比比皆是。

2011年老支书刘吉林带领全村人,花了4年时间从悬崖上硬是“锉”出了一条5.7公里的“天路”;感人的修路事迹还被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刘老书记也成了“感动永顺十佳人物”。 

路通了,大家欢欣鼓舞。2019年,县住建局又协调好项目,为这条毛路铺上了水泥。“终于看见天了,感谢共产党啊”!镇溪寨80多岁的“老宋头”坐在古树下的石登上,抬眼望着“亮闪闪的天路”喃喃自语。

楠木村村落沿“明溪河”两岸分布,1400多人。通村路只到村部,三分之二的群众住在下游,没有道路,只能从河中穿行,遇到雨季,对岸和下游的老百姓只能待在家中,无法出行。村支部书记张静是2017年选举上来的返乡大学生,当时只有28岁。张书记和县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急在心里,他们找单位、跑项目,几年申报项目,落实资金。2019年沿河而下两岸的水泥路贯通,大小7座桥连通了两岸,大明溪风光不再是“孤芳自赏”了。楠木村老百姓个个给年轻的张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整改清退真艰难

朗溪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山多地少,有近40%的贫困户因缺土地、缺技术致贫,识别上因为没有硬指标是比较难分辩的。2017年,全县开展精准识别集中整改,要彻底清退建档立卡中的“四类人员”,严格把握“六个精准”,这是矛盾最大、难度最大的工作。

我当时驻村的一个寨子,80%的家庭都姓邓,基本上是一支血脉下来的,只有几户外姓人家。2014年邓发云父子三户,村民小组评议都评了上来,但是石有生家两个老人带着一个精神残疾儿子评议得票很少。当时村委会民主评议时,因为老邓的小儿子一对年轻夫妇带一个小孩,就把这一户取消了。老邓大为光火,一年多来反复在村委会“控诉”不按评议定对象。集中整改时他又来村里“闹”,有时甚至恶语相加,还扬言要去上访。

我和第一书记张朝邦多次上门做他工作,老邓得理不饶人,丝毫不让。我们苦口婆心的解释政策,甚至是“讲好话”,最后老邓自知“歪歪理”站不住脚,几乎是“被迫”接受,发了一通脾气,算是平息下来了。

整改期间,我的电话成了热线,“田乡长,他们家有存款,你们不查吗?”“他们家买了房子评上了,为什么我就评不上? ”办公室也成了闹市,来来往往,热闹之极。

白天全乡30多名干部全部派出去,一天一个村,一户户再核实,晚上杨志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碰头会,一户户再研究、讨论,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理顺建档立卡对象,一直保持至今。

在黄洞村开展工作的时候,让我记忆最深刻是80多岁的老党员谢茂财,出了名的“倔老谢”找到村委说:“向书记,我是党员,我的家庭条件不是最差的,四五个孩子还养不到我老就白养了。你们把贫困户指标给其他条件更差的人吧。”第一书记向奇林对他说:“老谢,感谢你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是我们做的,村里会有公平结论的。”老谢也没说什么回头走了,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 

选准产业长发展

2018年3月,杨志书记调至其他乡镇,新履职的乡党委书记谭仕腾,在乡镇工作多年,刚上任就说:“基础设施县委县政府会综合考虑,我们只需要据实上报。如何才能长久发展、保证脱贫成果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只有发展好自己的产业才不枉执政一方。”

经过多次考察、调研、论证,确定将“青钱柳”特色茶叶作为当家产业。“青钱柳”在朗溪被称为“神茶”,有醒神明目、降低三高、强身健体的功效,老百姓一直都有饮用的习惯,这在全县乃至全州仅此一地有,并且有一棵号称“中华母本”的千年树王,一直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2018年底,朗溪乡种下了近1000亩“青钱柳”茶叶,由湘西州农科所作技术后盾,引进了一家企业共同开发。建立了种植基地,建设了加工厂。把所有的贫困户都入股到产业中来,由合作社与企业负责经营,让实惠覆盖到所有贫困户。新栽下的树苗摇曳生姿,焕发活力,加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像交响曲一样奏出脱贫的乐章。 QQ截图20200706102202.jpg

要想富起来,关键靠自己的双手。40出头的贫困户曹仕旺大哥,20多岁外出务工,勤劳肯干,用心钻研,很快小有成就,找了一位漂亮媳妇,还生下可爱的女儿。可媳妇嫌弃朗溪偏远,穷乡僻壤、生活艰苦,刚生下女儿就撇下这个家走了。剩下襁褓中的孩子和近80岁的父母,曹大哥无奈,只能放弃外面的机会回家照顾老小,创业致富。

2012年以来曹仕旺做过生意,种过魔芋,养过鱼虾,把积蓄都亏得差不多了。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他自己觉得无地自容,羞于见人,但从未向村里、乡里“哭过穷”。

2015年他到各地考察、学习,借了贷款种了五亩“七叶一枝花”和20多亩猕猴桃,现在渐渐从贫困的“泥潭”中爬了出来。我问他“哥,再找个媳妇吧,既可以和你一起创业,还能帮助你照顾家庭啊。”曹大哥说,“我自己现在才看到点亮光,不能害人家和我一起吃亏,再说我原来困难时左邻右舍都帮助过我,我要和大家一起把事业搞起来,再想这件事,还是专心做事吧,分心了怕事就做不成了。”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寨子成立了“互助五兴”小组,他为组长,养了十多亩稻花鱼、种了30多亩的猕猴桃。 

解放思想新家园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不仅仅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是与保守的思想作斗争。朗溪乡共有22个寨子属于搬迁区域,在落实搬迁政策时,有许多贫困户不愿意搬出,搬出来后不愿意拆旧房。湘西人有着“发财不离老屋场”传统思想,老辈人历尽艰辛建造了房子,搬离了“老屋场”,现在要拆了老房子,他们非常抵触,工作很被动。

从2016年9月开始,通过村组会议、上门入户、动员亲友、利用微信群多渠道的宣传政策,打消这些人的顾虑,解放他们的思想。

阮宗善家在非常偏僻的一个寨子,房子是60年代建造的木房,在几米高的土坎边上。儿子长年在外务工,儿媳妇一直不太愿意回老家,非常想搬出去。这个寨子就是搬迁区域,老头子一直不愿意搬,固守着这老屋,儿子拿他没办法,多次请求村里、乡里帮忙做工作。老头说:“我哪里也不去,你们要搬要拆,除非我死了。”真是无可奈何,旁边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儿子都想要放弃了,又害怕老人家“三病两痛”无人过问,就这样僵持了2年多。 

2018年,他儿子回家再次到村里要求帮忙做父亲的工作,村第一书记张小敏说“你带老人去搬迁安置房看看,兴许有效果。”第二天儿子便以“赶场”为由把两老人家带到了安置小区看,工作队也派人一起做老人家思想工作。老人家看到新建的楼房,旁边就是学校、医院,市场也不远,安置区内有服务中心,有超市商店,有工作人员24小时服务,搬迁过来的老人家在娱乐室娱乐,比在老家只能听到虫鸣鸟叫强多了。他默默地回头说:“回家吧,收拾东西搬过来。”儿子脸上乐开了花,回到老家,只请了3天假就把家搬了过来,住进新家,老人家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却时刻挂满着笑容。 

扶贫路上有酸甜

雄关漫道话扶贫,吾以温情献真心。我的爱人是一名护士,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2017年10月宫外孕,她一个人坐车转院至州医院。当时我还在村里开会,会议结束后我赶到州医院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了,我签了字才手术,术后在医院住了3天就被我接到了朗溪。

2018年3月,她又诊断出“乳腺肿块”,在长沙做了手术;加上2016年流产,接二连三的病痛,她挺不住了,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在家又不服药,当时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是家里的天啊,却庇护不了家人,我想退却了。

给爱人请了两个月病假,把她接到朗溪休养。近一个月时间,我们几乎把朗溪的村寨走遍,我们一起进村入户走访,填写资料,晚饭后我们沿着山路散步谈心,与山水为伴。回家的那天晚上,爱人对我说:“哎,你好好去干吧。为贫困群众谋幸福,既是使命,也是责任,你一点也不能马虎。你要保重好身体,事情忙完了记得早点休息。我要回去上班了,绝不拖你的后腿!”我热泪盈眶,紧紧抱住她,什么也没说。临走时她玩笑似的说:“千万不要给别人说我脑壳有问题。”我差点笑出了声。可爱的她又回来了,这一刻我才醒悟,原来家里还有半边天是她撑起来的,孩子、老人都丢给了她,她也要更加坚强起来。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家人的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要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

除了家人的爱,村民们对脱贫致富的渴望一直激励着我,大家高票选举我为副乡长,脱贫的重任必须扛在肩上。

2017年,“村支两委”换届,这一年真是不知什么是周末。没有假期,工作到半夜甚至通宵都是常态。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感动、有委屈,这才是我们的扶贫生活。

我们扶贫干部有句励志格言:“我有幸参加脱贫攻坚战,有责任和义务打好这场硬仗;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干部,平凡的扶贫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只是用脚踏实地的扶贫行动,让他们摆脱千年贫困,让大家都切实感受新时代温暖。人民群众的口碑与信任,让我拥有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湖南省永顺县扶贫办   罗奋飞整理)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