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黄牛”书记拔“穷根” ——记国家能源集团扶贫干部张建国

时间:2020-07-10 14:36:0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詹光明

微信截图_20200710143748.png

清晨,朝阳从陕北高原的东方冉冉升起,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下张家山村随着太阳的升高逐渐苏醒了,此时,一辆客货车急匆匆地停在该村扶贫项目——黄牛养殖基地的门口。

从车上下来一位脸膛黝黑,年纪30岁左右的陕北汉子,他急匆匆地来到牛棚前,询问饲养员:“哪只牛吐白沫?”

“就是这只小花牛。”饲养员边指边说。

“县里的兽医来了吗?怎么说?”他继续追问。从他着急的脸色上,不难看出他对这几十头牛的重视程度。 

他就是国家能源集团榆神能源公司于2017年5月派驻到下张建山村的第一书记张建国。

下张建山村地处大山深处,聚齐了我国贫困村所有的致贫原因: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因愚致贫,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病致贫。

“穷”让下张家山村民为了争贫困户的资格大打出手,甚至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有年幼的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随父母上山捉蝎子不幸失足掉下山崖的事;有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独自居住的事……

这些事深深地刺痛了张建国。他从基础工作抓起,走遍了村里的犄角旮旯,调研了所有的村民,详细了解大家的脱贫愿望,建档立卡,让真正的贫困户“浮出水面”。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拔掉村民的“穷根”。

如何让村民们尽快脱贫?张建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曾经有某大学资助该村养蝎子,由于技术力量跟不上,村民在山坡上建的养蝎厂,很快就荒废了。后来又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帮助村民引进了扶贫项目,都因为在当地“水土不服”最后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看来产业扶贫必须符合实际,让老百姓真正感兴趣。只有百姓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才会积极参与。百姓参与脱贫,才是扶贫最终攻克难关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下张家山村由于历史原因,进村公路修到路口便再也没有向村子深处延伸。只有自然形成的一条宽窄不一的便道,把各家各户连接在一起,夏天扬尘乱飞,雨天泥泞不堪,雪天路湿打滑。

张建国也看到这条路给村民带来出行上的困难,便十几次向清涧县交通局反映情况,为这条村路争取来了75万元立项资金,将这条路全部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路硬化了,但村民的生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张建国在争取修路项目期间,他从榆林市发改委得知要为清涧县投资几个光伏电厂作为扶贫项目。

“这个电厂如果能把项目建到下张家山村,村民一定会长期收益。”张建国事后解释说。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发改委领导非常支持下张家山村的扶贫工作,把300千瓦的光伏电厂建在了下张家山村,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

2018年,张建国多方调研,和村民互相沟通,决定给村里建一座黄牛养殖基地,搞养殖业是村民的老行当,大部分村民多少都懂得养牛的技巧。

为此,他向榆神能源公司领导汇报项目后,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立即拨款223万元,为建设养牛场提供资金保障。有了资金后,建设征地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是牛场的选址,因该村属于大山沟壑地貌,缺乏平整的土地,这给牛场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一书记张建国带着村支书、驻村工作队,环绕村内各个山坡沟壑进行寻找牛场建设用地,最终勉强确定可以利用的一块向阳缓坡地建设牛厂。

但这是一位村民的私家草地。为了能顺利实施项目,第一书记组织村两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征地具体事宜,决定由村支书出面和村民协商土地占用事宜,但令人失望的是两次协商均已失败告终。

鉴于该村贫困人口多,当年脱贫任务重,张建国急的那几天直上火,嘴都起泡了。但他为了村民尽快脱贫,多次出面协商征地,还自己掏腰包请这位村民吃饭,晚上去他家里拉家常套近乎,帮他家扫院子,干农活。经过张建国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最终牛场建设用地事宜得到了解决。

2018年底,一座容纳100头牛的现代化养牛场伫立在下张家山村西头,村民们看着引进的50头优质黄牛,高兴地合不拢嘴。一来人参观牛厂,就念叨:“牛厂建成了,张书记却成了老黄牛”

黄牛养殖基地是下张建山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压舱石,也是张建国的命根子。记得牛厂建成不久,有天夜里一头黄牛下小牛,因天气寒冷,小牛出生后,便昏迷不醒,饲养员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张建国:“张书记,小牛仔可能活不成了。”

“什么?”张建国听了后,急匆匆下床穿好衣服,乘着夜色开车赶往牛厂。

当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天空中还飘着雪花。

张建国不顾个人安危,开车在陕北的大山深沟里,第一时间赶到了牛场,抱起刚出生的小牛犊就往屋里跑,询问了饲养员基本情况后,他用棉被裹好小牛犊,又吩咐饲养员给小牛灌热水。就这样用土办法,经过一夜的悉心照料,小牛犊脱离了生命危险。

养殖厂建成了,张建国也成了养殖厂的“常客”,他不走访村民的时候,成天就待在养殖厂,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黄牛”书记。

建养殖厂只是张建国到村里扶贫的一个项目,3年来,张建国共为村民新建水塔1座,结束了下张家山村祖祖辈辈靠山泉水饮用的历史。新建村卫生室两间,修建硬化了村文化广场,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1公里,硬化村环山公路18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积极协调争取榆林市发改委扶贫项目,最终在下张家山村立项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300千瓦光伏发电站,该项目每年为村民增加集体收入约20万元。每年为每个贫困户认购1000斤优质红枣,全村66户贫困户每户可实现收入3000多元。

如今的下张家山村,成为了陕西省榆林市即将脱贫摘帽的村镇之一。村民收入也由以前的年收入不足2000元,增长为现在的4000元,养殖厂作为下张家山村的支柱产业,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为村民带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黄牛”书记拔“穷根” ——记国家能源集团扶贫干部张建国

时间:2020-07-10 14:36:0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詹光明

微信截图_20200710143748.png

清晨,朝阳从陕北高原的东方冉冉升起,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下张家山村随着太阳的升高逐渐苏醒了,此时,一辆客货车急匆匆地停在该村扶贫项目——黄牛养殖基地的门口。

从车上下来一位脸膛黝黑,年纪30岁左右的陕北汉子,他急匆匆地来到牛棚前,询问饲养员:“哪只牛吐白沫?”

“就是这只小花牛。”饲养员边指边说。

“县里的兽医来了吗?怎么说?”他继续追问。从他着急的脸色上,不难看出他对这几十头牛的重视程度。 

他就是国家能源集团榆神能源公司于2017年5月派驻到下张建山村的第一书记张建国。

下张建山村地处大山深处,聚齐了我国贫困村所有的致贫原因: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因愚致贫,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病致贫。

“穷”让下张家山村民为了争贫困户的资格大打出手,甚至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有年幼的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随父母上山捉蝎子不幸失足掉下山崖的事;有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独自居住的事……

这些事深深地刺痛了张建国。他从基础工作抓起,走遍了村里的犄角旮旯,调研了所有的村民,详细了解大家的脱贫愿望,建档立卡,让真正的贫困户“浮出水面”。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拔掉村民的“穷根”。

如何让村民们尽快脱贫?张建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曾经有某大学资助该村养蝎子,由于技术力量跟不上,村民在山坡上建的养蝎厂,很快就荒废了。后来又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帮助村民引进了扶贫项目,都因为在当地“水土不服”最后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看来产业扶贫必须符合实际,让老百姓真正感兴趣。只有百姓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才会积极参与。百姓参与脱贫,才是扶贫最终攻克难关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下张家山村由于历史原因,进村公路修到路口便再也没有向村子深处延伸。只有自然形成的一条宽窄不一的便道,把各家各户连接在一起,夏天扬尘乱飞,雨天泥泞不堪,雪天路湿打滑。

张建国也看到这条路给村民带来出行上的困难,便十几次向清涧县交通局反映情况,为这条村路争取来了75万元立项资金,将这条路全部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路硬化了,但村民的生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张建国在争取修路项目期间,他从榆林市发改委得知要为清涧县投资几个光伏电厂作为扶贫项目。

“这个电厂如果能把项目建到下张家山村,村民一定会长期收益。”张建国事后解释说。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发改委领导非常支持下张家山村的扶贫工作,把300千瓦的光伏电厂建在了下张家山村,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

2018年,张建国多方调研,和村民互相沟通,决定给村里建一座黄牛养殖基地,搞养殖业是村民的老行当,大部分村民多少都懂得养牛的技巧。

为此,他向榆神能源公司领导汇报项目后,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立即拨款223万元,为建设养牛场提供资金保障。有了资金后,建设征地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是牛场的选址,因该村属于大山沟壑地貌,缺乏平整的土地,这给牛场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一书记张建国带着村支书、驻村工作队,环绕村内各个山坡沟壑进行寻找牛场建设用地,最终勉强确定可以利用的一块向阳缓坡地建设牛厂。

但这是一位村民的私家草地。为了能顺利实施项目,第一书记组织村两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征地具体事宜,决定由村支书出面和村民协商土地占用事宜,但令人失望的是两次协商均已失败告终。

鉴于该村贫困人口多,当年脱贫任务重,张建国急的那几天直上火,嘴都起泡了。但他为了村民尽快脱贫,多次出面协商征地,还自己掏腰包请这位村民吃饭,晚上去他家里拉家常套近乎,帮他家扫院子,干农活。经过张建国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最终牛场建设用地事宜得到了解决。

2018年底,一座容纳100头牛的现代化养牛场伫立在下张家山村西头,村民们看着引进的50头优质黄牛,高兴地合不拢嘴。一来人参观牛厂,就念叨:“牛厂建成了,张书记却成了老黄牛”

黄牛养殖基地是下张建山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压舱石,也是张建国的命根子。记得牛厂建成不久,有天夜里一头黄牛下小牛,因天气寒冷,小牛出生后,便昏迷不醒,饲养员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张建国:“张书记,小牛仔可能活不成了。”

“什么?”张建国听了后,急匆匆下床穿好衣服,乘着夜色开车赶往牛厂。

当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天空中还飘着雪花。

张建国不顾个人安危,开车在陕北的大山深沟里,第一时间赶到了牛场,抱起刚出生的小牛犊就往屋里跑,询问了饲养员基本情况后,他用棉被裹好小牛犊,又吩咐饲养员给小牛灌热水。就这样用土办法,经过一夜的悉心照料,小牛犊脱离了生命危险。

养殖厂建成了,张建国也成了养殖厂的“常客”,他不走访村民的时候,成天就待在养殖厂,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黄牛”书记。

建养殖厂只是张建国到村里扶贫的一个项目,3年来,张建国共为村民新建水塔1座,结束了下张家山村祖祖辈辈靠山泉水饮用的历史。新建村卫生室两间,修建硬化了村文化广场,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1公里,硬化村环山公路18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积极协调争取榆林市发改委扶贫项目,最终在下张家山村立项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300千瓦光伏发电站,该项目每年为村民增加集体收入约20万元。每年为每个贫困户认购1000斤优质红枣,全村66户贫困户每户可实现收入3000多元。

如今的下张家山村,成为了陕西省榆林市即将脱贫摘帽的村镇之一。村民收入也由以前的年收入不足2000元,增长为现在的4000元,养殖厂作为下张家山村的支柱产业,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为村民带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