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区人”变“社区人” ——广西忻城县城南新区增仰小区居民新生活

时间:2020-07-24 18:23:0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杰 潘显高 罗静

QQ截图20200724182456.jpg

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曾住在广西忻城县遂意乡增仰村古肥屯的62岁的村民蓝金业感觉像做梦一般。他指着新房里的墙面说:“以前住在山区,房子是木屋,每逢下雨,总担心房子会倒。”

增仰村地处大石山核心地带,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石漠化严重,是当地有名的“穷窝窝”。

“增仰村有21个自然屯107户285人,土地只有416亩,土地中间多有石头,难以耕种,靠农业实现脱贫很困难。”谈起增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如宣感触很深,增仰村很多村屯不通路,基本是靠天喝水。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这是增仰村群众的一道“疤”。面对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窘境,要实现脱贫,“搬”成了最根本的出路。从2018年开始,忻城县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对增仰村实施整村搬迁,城南新区成为增仰村民的新家,群众住上了新楼房、过上了新生活。

QQ截图20200724182509.jpg

“我家现在住在县城,住的是楼房,三室两厅,还是县城的开发区。”蓝金业说,搬迁前,新房里的水、电、门窗等全部装好,买了床直接拎包入住,最近家里还进行了重新装修,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蓝金业家在5楼,站在阳台上,他指着前方不远处说:“我们现在住的小区叫增仰小区,周边的聚福新城、光明小区等住着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贫困户。小区附近还有学校、市场,从‘山区人’一下变成了‘社区人’,想想都很美。”

增仰村整村搬迁后,如何让群众放心地搬、安心地住?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扶贫车间”的引进,彻底解决了搬迁群众的担忧。 QQ截图20200724182523.jpg

班海桥正在忻城县信荣达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上班 

7月16日,在忻城县城南新区安置点的忻城县信荣达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200多名工人全力投入到电子配件的生产中。蓝金业的儿媳班海桥也在这里务工。“我老公在外地务工,父母身体不好,我在这里就近务工,既可以带小孩又可以照顾老人。”班海桥说,现在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班海桥说,因为家里劳动力少、人口多,政府还在社区安排了公益岗位,家人每个月不定期在小区门口执勤,一个月也有1000元钱的工资。

像班海桥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还有很多。从搬迁至今,增仰村的搬迁群众外出务工114人,其中贫困人口96人,大部分是在当地的“扶贫车间”务工。同时,针对家庭实际情况,还安排护林员2人、保洁员2人、公益性岗位12人、临时公益岗位8人,让搬迁家庭均有家人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积极对接人社等相关部门,多组织贫困群众进行生产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更多劳动技能,进一步拓宽就业面,朝致富目标迈进。”驻村第一书记肖如宣在谈到脱贫计划时如是说。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忻城县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点各项工作,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搬迁安置集中点,全力以赴做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贫困群众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让忻城县绝大多数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新发展。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资讯播报

“山区人”变“社区人” ——广西忻城县城南新区增仰小区居民新生活

时间:2020-07-24 18:23:0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杰 潘显高 罗静

QQ截图20200724182456.jpg

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曾住在广西忻城县遂意乡增仰村古肥屯的62岁的村民蓝金业感觉像做梦一般。他指着新房里的墙面说:“以前住在山区,房子是木屋,每逢下雨,总担心房子会倒。”

增仰村地处大石山核心地带,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石漠化严重,是当地有名的“穷窝窝”。

“增仰村有21个自然屯107户285人,土地只有416亩,土地中间多有石头,难以耕种,靠农业实现脱贫很困难。”谈起增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如宣感触很深,增仰村很多村屯不通路,基本是靠天喝水。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这是增仰村群众的一道“疤”。面对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的窘境,要实现脱贫,“搬”成了最根本的出路。从2018年开始,忻城县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对增仰村实施整村搬迁,城南新区成为增仰村民的新家,群众住上了新楼房、过上了新生活。

QQ截图20200724182509.jpg

“我家现在住在县城,住的是楼房,三室两厅,还是县城的开发区。”蓝金业说,搬迁前,新房里的水、电、门窗等全部装好,买了床直接拎包入住,最近家里还进行了重新装修,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蓝金业家在5楼,站在阳台上,他指着前方不远处说:“我们现在住的小区叫增仰小区,周边的聚福新城、光明小区等住着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贫困户。小区附近还有学校、市场,从‘山区人’一下变成了‘社区人’,想想都很美。”

增仰村整村搬迁后,如何让群众放心地搬、安心地住?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扶贫车间”的引进,彻底解决了搬迁群众的担忧。 QQ截图20200724182523.jpg

班海桥正在忻城县信荣达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上班 

7月16日,在忻城县城南新区安置点的忻城县信荣达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200多名工人全力投入到电子配件的生产中。蓝金业的儿媳班海桥也在这里务工。“我老公在外地务工,父母身体不好,我在这里就近务工,既可以带小孩又可以照顾老人。”班海桥说,现在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班海桥说,因为家里劳动力少、人口多,政府还在社区安排了公益岗位,家人每个月不定期在小区门口执勤,一个月也有1000元钱的工资。

像班海桥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还有很多。从搬迁至今,增仰村的搬迁群众外出务工114人,其中贫困人口96人,大部分是在当地的“扶贫车间”务工。同时,针对家庭实际情况,还安排护林员2人、保洁员2人、公益性岗位12人、临时公益岗位8人,让搬迁家庭均有家人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积极对接人社等相关部门,多组织贫困群众进行生产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更多劳动技能,进一步拓宽就业面,朝致富目标迈进。”驻村第一书记肖如宣在谈到脱贫计划时如是说。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忻城县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点各项工作,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搬迁安置集中点,全力以赴做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贫困群众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让忻城县绝大多数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新发展。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