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北内丘:传承李保国精神 开创扶贫新模式

时间:2020-08-19 17:36:2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河北内丘县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生前为之奋斗的地方。他35年如一日,把课堂搬进山沟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带动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同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近年来,内丘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深入传承李保国同志精神,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产业,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0.6万亩,苹果产业年产值近17亿元,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让果树变成“摇钱树”、荒山变成“花果山”、科技变成“金钥匙”。

一、聚焦机制创新传承李保国精神,果树变成“摇钱树”

李保国同志曾说过:“一个富民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近年来,内丘县以扶贫龙头企业富岗公司为依托,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支撑,并依托苹果产业,在股份合作、土地流转、订单帮扶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创新探索出产业扶贫的三种带动机制。

(一)“龙头企业+入股”机制。将扶贫资金入股到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入股分红,由政府全程监督管理,明确企业对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收益分配责任,变“资金到户”为“股权到户”“效益到户”。近几年,内丘县在富岗公司、百果庄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20家扶贫龙头企业累计投入5135.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带动了7496户、15750人稳定脱贫。

(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机制。内丘县充分发挥富岗公司、果美林业、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富岗公司在全县35个贫困村建立了万亩连销基地,与1481户贫困户签订产销合同,严格落实富岗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对于基地达到公司收购标准的苹果,富岗公司等龙头企业给予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统一品牌进行销售,1481户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从此走上致富路。

(三)“土地流转+入股+打工”机制。内丘县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手中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到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太行深山区的内丘县侯家庄乡,荒山流转费由以前的每亩300元上涨到1650元,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鼓励和吸收贫困户长年到企业或合作社打工,每年到侯家庄乡苹果园季节打工农民有3000多人,获得工资性收入2400余万元。

二、聚焦模式创新传承李保国精神,荒山变成“花果山”

李保国同志创造的凝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使内丘县西部山区的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太行山140万亩荒山由秃变绿。他亲手打造的“富岗模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内丘县坚持“深学、细照、笃行”,传承发扬李保国同志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治山经验,涌现出一批“杨双牛式”的致富带头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一)探索一套治山经验。内丘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鼓励山区因村制宜探索不同的荒山治理模式,总结推广岗底村的治山经验,创造出“五统一分”(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经营)治山经验和“五分一统”(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利责任,分级独立核算、统一品牌销售)管山、管树模式,既有效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又增加了抗风险能力。

(二)选准一批致富带头人。“山秃、人穷、观念旧”是上世纪80年代岗底村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模杨双牛同志1984年任村支部书记后,将分到各家各户荒山收回集体统一治理,高标准治理荒山8000亩,栽植苹果、板栗、核桃、柿子等经济林木20多万株,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聚宝盆”,带领岗底村甩掉了“穷帽子”。实践证明,打造金山银山花果山,需要有一批“杨双牛”式的“领头羊”,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近年来,内丘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精准选拔一批致富“领头羊”,实行“1+10”联户帮带机制,开展“一对一”帮扶。截止目前,全县致富带头人227名,与3754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带动1200余名贫困户稳定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560多万元。

(三)开辟一条致富之路。内丘县按照“一产做强、二产做特、三产做优”的发展路径,不断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一产夯基础,依托李保国教授制定的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因地制宜培育出富岗1号、富岗2号、富岗3号等多个优质品种,并在全域推广。二产塑特色,围绕苹果深度发掘市场潜力,不断延伸苹果产业链,由过去单一的苹果种植,演变为果品加工、储运营销、技术信息服务齐头并进的综合产业体系。三产创增收。积极推进苹果产业与 “旅游+”“电商+”“共享+”新业态的融合,果园观光、苹果采摘等一大批苹果融合经济新亮点“因果而兴”,农户“因果而富”。2019年,岗底村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纯收入4万元,走出了一条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的脱贫致富路,扶持带动周边2万果农增收致富。

三、聚焦组织创新传承李保国精神,科技变成“金钥匙”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是李保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保国同志把苹果生产管理过程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轨道,创新形成果农通俗易懂的128道生产工序,成为全国唯一的富士苹果生产和质量标准,打造了“富岗”苹果品牌,让曾经光疯长不挂果的“黑蛋子”变成了一个极品果儿卖出100元的天价“金苹果”,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富岗”牌苹果先后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99’昆明世博会银奖、2008奥运专供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有了李保国同志的“手把手”传帮带,岗地村产生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现如今岗地村已有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农工证书。内丘县传承李保国精神,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讲好一个“故事”。科技是扶贫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内丘县把“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的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编写成128个接地气、通俗易懂的科普故事,以课堂讲座、现场讲解、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贫困群众近1万人次,辐射带动太行山区苹果种植60多万亩。

(二)成立一支技术服务队。内丘县在县、乡两级成立专家团队,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负责扶贫产业技术到项目到户指导。弘扬李保国精神,传承李保国遗志,成立由65名职业农民参加的“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开展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手册2万多份,接受果农技术咨询8000多人次。

(三)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内丘县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通过办好农民夜校、“新时代讲习所”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近年来,借助邢台农校“送教下乡”活动,送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读了中专,365名读了大专,先后培养职业农民528名,其中300名是贫困户,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技术中坚力量。邢台农校对岗底村208名农民进行技能培训,191名果农分别获得国家农业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果树初、中级工证书,5名果农获得高级工,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地方声音    
部委省市

河北内丘:传承李保国精神 开创扶贫新模式

时间:2020-08-19 17:36:2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河北内丘县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生前为之奋斗的地方。他35年如一日,把课堂搬进山沟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带动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同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近年来,内丘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深入传承李保国同志精神,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产业,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0.6万亩,苹果产业年产值近17亿元,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让果树变成“摇钱树”、荒山变成“花果山”、科技变成“金钥匙”。

一、聚焦机制创新传承李保国精神,果树变成“摇钱树”

李保国同志曾说过:“一个富民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近年来,内丘县以扶贫龙头企业富岗公司为依托,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支撑,并依托苹果产业,在股份合作、土地流转、订单帮扶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创新探索出产业扶贫的三种带动机制。

(一)“龙头企业+入股”机制。将扶贫资金入股到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入股分红,由政府全程监督管理,明确企业对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收益分配责任,变“资金到户”为“股权到户”“效益到户”。近几年,内丘县在富岗公司、百果庄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20家扶贫龙头企业累计投入5135.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带动了7496户、15750人稳定脱贫。

(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机制。内丘县充分发挥富岗公司、果美林业、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富岗公司在全县35个贫困村建立了万亩连销基地,与1481户贫困户签订产销合同,严格落实富岗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对于基地达到公司收购标准的苹果,富岗公司等龙头企业给予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统一品牌进行销售,1481户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从此走上致富路。

(三)“土地流转+入股+打工”机制。内丘县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手中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到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太行深山区的内丘县侯家庄乡,荒山流转费由以前的每亩300元上涨到1650元,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鼓励和吸收贫困户长年到企业或合作社打工,每年到侯家庄乡苹果园季节打工农民有3000多人,获得工资性收入2400余万元。

二、聚焦模式创新传承李保国精神,荒山变成“花果山”

李保国同志创造的凝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使内丘县西部山区的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太行山140万亩荒山由秃变绿。他亲手打造的“富岗模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内丘县坚持“深学、细照、笃行”,传承发扬李保国同志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治山经验,涌现出一批“杨双牛式”的致富带头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一)探索一套治山经验。内丘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鼓励山区因村制宜探索不同的荒山治理模式,总结推广岗底村的治山经验,创造出“五统一分”(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经营)治山经验和“五分一统”(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利责任,分级独立核算、统一品牌销售)管山、管树模式,既有效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又增加了抗风险能力。

(二)选准一批致富带头人。“山秃、人穷、观念旧”是上世纪80年代岗底村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模杨双牛同志1984年任村支部书记后,将分到各家各户荒山收回集体统一治理,高标准治理荒山8000亩,栽植苹果、板栗、核桃、柿子等经济林木20多万株,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聚宝盆”,带领岗底村甩掉了“穷帽子”。实践证明,打造金山银山花果山,需要有一批“杨双牛”式的“领头羊”,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近年来,内丘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精准选拔一批致富“领头羊”,实行“1+10”联户帮带机制,开展“一对一”帮扶。截止目前,全县致富带头人227名,与3754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带动1200余名贫困户稳定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560多万元。

(三)开辟一条致富之路。内丘县按照“一产做强、二产做特、三产做优”的发展路径,不断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一产夯基础,依托李保国教授制定的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因地制宜培育出富岗1号、富岗2号、富岗3号等多个优质品种,并在全域推广。二产塑特色,围绕苹果深度发掘市场潜力,不断延伸苹果产业链,由过去单一的苹果种植,演变为果品加工、储运营销、技术信息服务齐头并进的综合产业体系。三产创增收。积极推进苹果产业与 “旅游+”“电商+”“共享+”新业态的融合,果园观光、苹果采摘等一大批苹果融合经济新亮点“因果而兴”,农户“因果而富”。2019年,岗底村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纯收入4万元,走出了一条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的脱贫致富路,扶持带动周边2万果农增收致富。

三、聚焦组织创新传承李保国精神,科技变成“金钥匙”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是李保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保国同志把苹果生产管理过程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轨道,创新形成果农通俗易懂的128道生产工序,成为全国唯一的富士苹果生产和质量标准,打造了“富岗”苹果品牌,让曾经光疯长不挂果的“黑蛋子”变成了一个极品果儿卖出100元的天价“金苹果”,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富岗”牌苹果先后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99’昆明世博会银奖、2008奥运专供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有了李保国同志的“手把手”传帮带,岗地村产生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现如今岗地村已有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农工证书。内丘县传承李保国精神,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讲好一个“故事”。科技是扶贫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内丘县把“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的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编写成128个接地气、通俗易懂的科普故事,以课堂讲座、现场讲解、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贫困群众近1万人次,辐射带动太行山区苹果种植60多万亩。

(二)成立一支技术服务队。内丘县在县、乡两级成立专家团队,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负责扶贫产业技术到项目到户指导。弘扬李保国精神,传承李保国遗志,成立由65名职业农民参加的“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开展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手册2万多份,接受果农技术咨询8000多人次。

(三)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内丘县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通过办好农民夜校、“新时代讲习所”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近年来,借助邢台农校“送教下乡”活动,送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读了中专,365名读了大专,先后培养职业农民528名,其中300名是贫困户,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技术中坚力量。邢台农校对岗底村208名农民进行技能培训,191名果农分别获得国家农业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果树初、中级工证书,5名果农获得高级工,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