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忻城:挪穷窝换穷业 大石山区“刨”出脱贫路

时间:2020-09-04 09:40:4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忻城县委宣传部

古时候,人们蜗居在大山深处的旧木房,饮水靠“望天”,石头缝里不出苗,熬尽汗水吃不饱;现如今,人们搬出大山安居新家园,水电路网一应俱全,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多种产业兴旺。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大石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恶劣环境令贫困群众行路、求学、问医、脱贫样样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挪穷窝换穷业挖穷根,在大石山区“刨”出了一条脱贫路。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搬”成了最根本的出路。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为此,忻城县从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三个方面细致谋划搬迁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20200904159918431518.jpg

搬得出:全力建设美丽新家园

动员工作是搬迁的前提。忻城县建立乡镇、挂点单位、帮扶干部三级责任体系,将动员搬迁责任落实到人,包干到户。同时,组织搬迁户代表参观各搬迁安置点,让群众实地了解安置点的区位优势、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树立搬迁安置的信心。

遂意乡增仰村地处大石山区核心地带,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贫困发生率高达77.1%。为了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忻城县对增仰村实施整村搬迁,斩断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之根”。

忻城县“十三五”期间建成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这是该县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为此,该县出台“十包责任制”(即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包旧房拆除、包社会保障),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落实一名县领导包点负责,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工地,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为鼓励群众尽快入住,提高入住率,忻城县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入住的群众,给予3000元奖励;凡搬迁入住的群众每户发放3000元的过渡生活费,以解决临时生活问题。

20200904159918441819.jpg

稳得住:办事有人理,困难有人解决

忻城县做好易地搬迁点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让搬迁户住得下,生活得好。成立“三会”组织,方便群众办事。在各安置点成立党支部,由党支部对安置点进行管理服务。目前,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已成立1个党总支部、10个党支部,设立2个社区组织,同步配齐村民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让搬迁群众办事有人理、困难有人解决。

2019年,忻城县引进物业公司对移民搬迁点光明小区、增仰小区、万景小区、薰衣草小区和思练鸿源小区统一进行管理和服务,提升搬迁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完善爱心超市、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学校、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搬迁群众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便捷的服务。

考虑到搬迁群众过去习惯种菜,忻城县在中心乡镇及县城搬迁安置点集中承租土地作为搬迁户菜园,财政补贴三年租金免费提供给搬迁户种植。截至2019底,全县“微菜园”共征地215.39亩,3630户分到了菜地。通过“微菜园”的劳动让搬迁群众有了归属感,找回了对乡土的寄托,更增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20200904159918437146.jpg

能致富:“量身造”扶贫车间

近年来,忻城县根据当地资源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务工需求,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建立了减贫带贫机制,推进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扶贫车间76家,带动就业3230人(其中贫困户767人、搬迁户238人),实现就业人员人均增收1800元/月。

通过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引资项目企业、返乡人才回乡创办的企业、粤桂扶贫协作项目企业等,在企业工厂内设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进工厂务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和零就业贫困家庭的就业难题,实现增收脱贫。对已获得认定的扶贫车间,由企业申请,经审核后为符合条件的11家企业发放带动就业补贴16.4万元,以此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为贫困人口就业创造更多岗位。

针对不便于外出或集中就业的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探索建立“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灵活就业提供机遇。“居家式”扶贫车间以手工加工业为主,公司通过按件计薪酬的方式,让贫困群众不仅可以到工厂就业,还可以进行家庭分散式代工。即由企业送订单下乡入户,统一配送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套机器和设备、统一上门回收,照顾家庭和工作挣钱两不误。“居家式”扶贫车间手工艺简单、易学,方便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在家工作。    

依托忻城县传统特色种养产业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推动贫困群众自主发展就业。通过委托村委运营和管理、企业与经济能人合作、群众集中自养、带动务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家庭收入。一是采取“龙头企业+村委”的经营模式,实行保底收益支付或首年定额支付,由龙头企业按项目总投入经费的8%或协议定额向村委支付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二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 忻城县委宣传部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广西忻城县、产业扶贫    
乡村发展

广西忻城:挪穷窝换穷业 大石山区“刨”出脱贫路

时间:2020-09-04 09:40:4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忻城县委宣传部

古时候,人们蜗居在大山深处的旧木房,饮水靠“望天”,石头缝里不出苗,熬尽汗水吃不饱;现如今,人们搬出大山安居新家园,水电路网一应俱全,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多种产业兴旺。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大石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恶劣环境令贫困群众行路、求学、问医、脱贫样样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挪穷窝换穷业挖穷根,在大石山区“刨”出了一条脱贫路。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搬”成了最根本的出路。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为此,忻城县从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三个方面细致谋划搬迁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20200904159918431518.jpg

搬得出:全力建设美丽新家园

动员工作是搬迁的前提。忻城县建立乡镇、挂点单位、帮扶干部三级责任体系,将动员搬迁责任落实到人,包干到户。同时,组织搬迁户代表参观各搬迁安置点,让群众实地了解安置点的区位优势、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树立搬迁安置的信心。

遂意乡增仰村地处大石山区核心地带,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贫困发生率高达77.1%。为了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忻城县对增仰村实施整村搬迁,斩断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之根”。

忻城县“十三五”期间建成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这是该县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为此,该县出台“十包责任制”(即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包旧房拆除、包社会保障),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落实一名县领导包点负责,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工地,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为鼓励群众尽快入住,提高入住率,忻城县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入住的群众,给予3000元奖励;凡搬迁入住的群众每户发放3000元的过渡生活费,以解决临时生活问题。

20200904159918441819.jpg

稳得住:办事有人理,困难有人解决

忻城县做好易地搬迁点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让搬迁户住得下,生活得好。成立“三会”组织,方便群众办事。在各安置点成立党支部,由党支部对安置点进行管理服务。目前,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已成立1个党总支部、10个党支部,设立2个社区组织,同步配齐村民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让搬迁群众办事有人理、困难有人解决。

2019年,忻城县引进物业公司对移民搬迁点光明小区、增仰小区、万景小区、薰衣草小区和思练鸿源小区统一进行管理和服务,提升搬迁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完善爱心超市、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学校、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搬迁群众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便捷的服务。

考虑到搬迁群众过去习惯种菜,忻城县在中心乡镇及县城搬迁安置点集中承租土地作为搬迁户菜园,财政补贴三年租金免费提供给搬迁户种植。截至2019底,全县“微菜园”共征地215.39亩,3630户分到了菜地。通过“微菜园”的劳动让搬迁群众有了归属感,找回了对乡土的寄托,更增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20200904159918437146.jpg

能致富:“量身造”扶贫车间

近年来,忻城县根据当地资源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务工需求,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建立了减贫带贫机制,推进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扶贫车间76家,带动就业3230人(其中贫困户767人、搬迁户238人),实现就业人员人均增收1800元/月。

通过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引资项目企业、返乡人才回乡创办的企业、粤桂扶贫协作项目企业等,在企业工厂内设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进工厂务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和零就业贫困家庭的就业难题,实现增收脱贫。对已获得认定的扶贫车间,由企业申请,经审核后为符合条件的11家企业发放带动就业补贴16.4万元,以此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为贫困人口就业创造更多岗位。

针对不便于外出或集中就业的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探索建立“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灵活就业提供机遇。“居家式”扶贫车间以手工加工业为主,公司通过按件计薪酬的方式,让贫困群众不仅可以到工厂就业,还可以进行家庭分散式代工。即由企业送订单下乡入户,统一配送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套机器和设备、统一上门回收,照顾家庭和工作挣钱两不误。“居家式”扶贫车间手工艺简单、易学,方便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在家工作。    

依托忻城县传统特色种养产业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推动贫困群众自主发展就业。通过委托村委运营和管理、企业与经济能人合作、群众集中自养、带动务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家庭收入。一是采取“龙头企业+村委”的经营模式,实行保底收益支付或首年定额支付,由龙头企业按项目总投入经费的8%或协议定额向村委支付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二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 忻城县委宣传部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