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分类引导“万千工程” 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时间:2020-09-04 19:09: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总面积为1473.4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97.0万。枞阳农业资源丰富,多数贫困户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因此,产业扶贫的立足点就在第一产业。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枞阳县坚持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道,按照精准到村到户原则和有产业、有参与、有收益、有支持的要求,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筑牢脱贫之基,夯实致富之本。

一、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枞阳农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传统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进程。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深入实施,2018925日,枞阳县出台《枞阳县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并主攻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六大特色种养业主导产业,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万”即每个主导产业达到万亩,“千”即每个主导产业达到千吨。市县财政安排6000万元,设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发展资金,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合作社就业等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计划到2020年,全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2万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秸秆收储能力达20万吨以上,实现带动贫困户3.4万户,做大做强贫困村、贫困户特色种养业。

六大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集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强力保障产业扶贫要素,白茶、蔬菜、花卉苗木、秸秆等高效益特色种植业和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等高效益特色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种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有力地促进农民脱贫增收。2019年,贫困户从事特色产业经营收入2335元,占年度贫困人口脱贫标准线的63.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今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15亿元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平均达到8.5万元。全县17家经营主体实施了“万千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六大产业逐步成为全县农业支柱性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目前,全县白茶面积2.467万亩,企业38家,5家经营主体实施的万千工程项目,辐射带动40个村近4800户贫困户增收和务工就业,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64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76人,每人年务工薪资收入6000余元;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白茶产业6户,发展种植面积42亩。设施蔬菜面积7.74万亩,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3家经营主体实施万千工程项目,辐射带动17个村1515户贫困户增收,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272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32人,每人年务工年薪收入超5000元,带动贫因户发展蔬菜8户。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1.2万亩,注册的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41家,1家经营主体实施万千工程项目,带动563户贫困户从事苗木产业的绳草编织,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2人,人均务工年薪收入10000余元,入股分红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8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村种植花1个,贫困户种植3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万亩,规模养殖单位104家,2家经营主体实施万千工程项目带动15个村1755户贫困户增收24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26人,每人年务工年薪收入超6000元,带动7户贫因户从事稻虾养殖,户增收近万元。1家经营主体实施的水产健康养殖万千工程已带动周边10个村1515户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6人,年务工年薪5000元,疫情期间销售3户贫困户养殖的鱼种1500多斤。新建秸秆收储中心9个,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8家,万千工程项目带动106村超1.3万户贫困户增收,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免费为50户贫困户实施秸秆离田。

二、主要做法

枞阳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组织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确保六大产业基地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带动千户以上贫困户。随着精准扶贫的脚步越走越实,枞阳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激活动力,推进产业扶贫

1、精准选择主导产业。立足于生态地理气候和产业基础,引导和扶持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做实基地、做强产业。各牵头单位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精准扶贫通盘考虑,创造条件让贫困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主导产业发展中来,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县脱贫指挥部下发《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带动村级合作社发展的通知》,要求项目实施主体与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居)连接发展产业。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统一技术服务的方式,努力破解贫困群众种养技术水平不高、销售不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制约瓶颈。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就业容量,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2名致富带头人或一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建立涵盖六大产业17家园区主体,带动193个村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

3、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制定《枞阳县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落实产业扶贫发展资金。明确规定全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238个村(居),每个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安排财政发展资金20万元;在脱贫攻坚期内,对带动5-30个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奖补,每带动1个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奖补2万元,最高奖补60万元。实施利益联结,项目实施主体要按合作资金8%以上比例分红;分红所得收入的20%作为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公益公积金,余下80%部分,按20%比例分配到村集体,80%比例分给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创新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1、采取土地流转+贫困户就业模式。万千工程实施主体采取农场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如施龙祥家庭农场流转承包稻田215亩,成功申报特色种养业万千工程项目,安排7个就业的贫困户年工资收入57870元。

2、采取订单包销+贫困户养殖模式。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并根据市场行情随行就市,市场价低于协议定价时按协议价格执行,确保养殖户利益,促进了全县产业化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枞阳县金江特种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养殖面积给贫困户从事稻小龙虾养殖,并包价收购贫因户生产的农产品,贫困户既掌握一门养殖技能,又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3、采取扶贫资金+贫困户分红模式。围绕六大产业,建立扶贫资金+村集体+贫困户利益联结,实行项目实施主体按合作资金8%以上比例分红。对万千工程实施主体进行规范发展,真正使经营主体成为群众参与、按劳取酬、入股分红的新型组织形式,成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栽体,形成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共同受益的红利式产业发展格局,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三)完善机制,确保规范种养

1、深化科技包村联户制度。推行科技特派员包村联户制度,选派93名科技特派员在所在地区培育12名技术骨干,开创脱贫队伍中工作新局面的主力军。

2、推行特色扶贫扶术服务。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枞阳县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县19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居)产业发展指导员、带贫主体责任人和实施特色种养项目的贫困户开展培训,每个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特色种养实用技术,达到人有一技之长要求,实行扶贫与扶智、扶业、扶技并举。组建44名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专家组,通过发放技术明白纸、产业扶贫菜单、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热情,让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3、开展电商精准技能培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全县193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安徽枞阳县、产业扶贫    
振兴行动
专题专栏
乡村发展

分类引导“万千工程” 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时间:2020-09-04 19:09: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总面积为1473.4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97.0万。枞阳农业资源丰富,多数贫困户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因此,产业扶贫的立足点就在第一产业。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枞阳县坚持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道,按照精准到村到户原则和有产业、有参与、有收益、有支持的要求,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筑牢脱贫之基,夯实致富之本。

一、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枞阳农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传统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进程。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深入实施,2018925日,枞阳县出台《枞阳县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并主攻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六大特色种养业主导产业,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万”即每个主导产业达到万亩,“千”即每个主导产业达到千吨。市县财政安排6000万元,设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发展资金,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合作社就业等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计划到2020年,全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2万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秸秆收储能力达20万吨以上,实现带动贫困户3.4万户,做大做强贫困村、贫困户特色种养业。

六大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集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强力保障产业扶贫要素,白茶、蔬菜、花卉苗木、秸秆等高效益特色种植业和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等高效益特色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种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有力地促进农民脱贫增收。2019年,贫困户从事特色产业经营收入2335元,占年度贫困人口脱贫标准线的63.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今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15亿元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平均达到8.5万元。全县17家经营主体实施了“万千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六大产业逐步成为全县农业支柱性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目前,全县白茶面积2.467万亩,企业38家,5家经营主体实施的万千工程项目,辐射带动40个村近4800户贫困户增收和务工就业,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64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76人,每人年务工薪资收入6000余元;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白茶产业6户,发展种植面积42亩。设施蔬菜面积7.74万亩,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3家经营主体实施万千工程项目,辐射带动17个村1515户贫困户增收,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272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32人,每人年务工年薪收入超5000元,带动贫因户发展蔬菜8户。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1.2万亩,注册的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41家,1家经营主体实施万千工程项目,带动563户贫困户从事苗木产业的绳草编织,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2人,人均务工年薪收入10000余元,入股分红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8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村种植花1个,贫困户种植3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万亩,规模养殖单位104家,2家经营主体实施万千工程项目带动15个村1755户贫困户增收24万元,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26人,每人年务工年薪收入超6000元,带动7户贫因户从事稻虾养殖,户增收近万元。1家经营主体实施的水产健康养殖万千工程已带动周边10个村1515户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6人,年务工年薪5000元,疫情期间销售3户贫困户养殖的鱼种1500多斤。新建秸秆收储中心9个,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8家,万千工程项目带动106村超1.3万户贫困户增收,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免费为50户贫困户实施秸秆离田。

二、主要做法

枞阳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组织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确保六大产业基地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带动千户以上贫困户。随着精准扶贫的脚步越走越实,枞阳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激活动力,推进产业扶贫

1、精准选择主导产业。立足于生态地理气候和产业基础,引导和扶持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做实基地、做强产业。各牵头单位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精准扶贫通盘考虑,创造条件让贫困户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主导产业发展中来,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县脱贫指挥部下发《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带动村级合作社发展的通知》,要求项目实施主体与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居)连接发展产业。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统一技术服务的方式,努力破解贫困群众种养技术水平不高、销售不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制约瓶颈。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就业容量,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2名致富带头人或一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建立涵盖六大产业17家园区主体,带动193个村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

3、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制定《枞阳县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落实产业扶贫发展资金。明确规定全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238个村(居),每个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安排财政发展资金20万元;在脱贫攻坚期内,对带动5-30个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奖补,每带动1个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奖补2万元,最高奖补60万元。实施利益联结,项目实施主体要按合作资金8%以上比例分红;分红所得收入的20%作为村(居)集体专业合作社公益公积金,余下80%部分,按20%比例分配到村集体,80%比例分给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创新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1、采取土地流转+贫困户就业模式。万千工程实施主体采取农场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如施龙祥家庭农场流转承包稻田215亩,成功申报特色种养业万千工程项目,安排7个就业的贫困户年工资收入57870元。

2、采取订单包销+贫困户养殖模式。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并根据市场行情随行就市,市场价低于协议定价时按协议价格执行,确保养殖户利益,促进了全县产业化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枞阳县金江特种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养殖面积给贫困户从事稻小龙虾养殖,并包价收购贫因户生产的农产品,贫困户既掌握一门养殖技能,又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3、采取扶贫资金+贫困户分红模式。围绕六大产业,建立扶贫资金+村集体+贫困户利益联结,实行项目实施主体按合作资金8%以上比例分红。对万千工程实施主体进行规范发展,真正使经营主体成为群众参与、按劳取酬、入股分红的新型组织形式,成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栽体,形成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共同受益的红利式产业发展格局,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三)完善机制,确保规范种养

1、深化科技包村联户制度。推行科技特派员包村联户制度,选派93名科技特派员在所在地区培育12名技术骨干,开创脱贫队伍中工作新局面的主力军。

2、推行特色扶贫扶术服务。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枞阳县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县19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居)产业发展指导员、带贫主体责任人和实施特色种养项目的贫困户开展培训,每个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特色种养实用技术,达到人有一技之长要求,实行扶贫与扶智、扶业、扶技并举。组建44名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专家组,通过发放技术明白纸、产业扶贫菜单、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热情,让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3、开展电商精准技能培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全县193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