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禄劝县种下万亩高粱酿出脱贫酒香

时间:2020-09-05 22:15:3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很关键。禄劝县始终立足“乡有示范基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发展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扶贫、自主发展“四位一体”原则,落实“五个一”增收措施,探索农村多类经营模式、多种增收方式,积极发展“郎之汤”酒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酿脱贫生态型美酒,不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20200905159931592529.jpg

一、背景概况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的郊区县。地处滇中北部,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25°25′26°22′之间。县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最高海拔4247米,最低海拔746米。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村民居住分散,道路通达性较差,山高谷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交通不便。加之区域经济发展慢、贫困发生率高。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统筹,引来“活水”起欢歌。一是实地考察,积极寻找出路。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农民大县,是昆明地区的“大农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为主。但金沙江、普渡河沿岸河谷地带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由于土壤贫瘠、山高坡陡等原因,粮食作物种植难、主导产业不明显、群众增收压力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县委主要领导始终坚持“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带头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考察,多次会办协商、积极寻找出路。二是充分考量,定位酒业发展。立足见效快、带动广、可持续的目标,结合金沙江、普渡河沿岸气候地理条件,因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适宜在金沙江、普渡河沿岸种植,经过充分考量、比对分析,禄劝县委、县政府选定高粱酒业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金沙江、普渡河沿岸的支撑产业项目,积极引进贵州茅台酒生产工艺、人才和企业,注册云南郎之汤农业有限公司,推动群众种植高粱、发展酒业,夯实脱贫摘帽基础。三是主动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强化优惠政策引领,积极双向沟通对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给予企业厂房建设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水源供应、供地保障、用工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保障了酒厂项目快速落地。截至目前,已建成汤郎、则黑2个酒厂,马鹿塘酒厂正在建设中,建成酱香型高粱酒生产基地,计划建设红缨子高粱种植示范基地3个,总占地面积84105平方米,总投资达4610.98万元。

(二)厚植优势,定好“良策”保种植。一是创新种植模式。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严格按照高粱种植技术规程及时令节气,落实补助种子等惠农政策,采取育苗移栽和塘栽结合等方式推进高粱种植,并定期为广大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高粱产量质量,2019年以每亩2 kg种子的标准补助10000亩。同时,积极学习借鉴我县烤烟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采取“国投公司+村委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用生产烤烟的标准来生产优质高粱,将高粱种植做细做好。二是推广连片种植。按照“连片打造”与“沿线种植”相结合、“点上出彩”与“面上开花”相贯通的发展思路,在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踩点的基础上,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进一步明确专人摸底排查适合高粱种植、“郎之汤”酒业规模发展、方便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及群众种植意愿强烈区域,大力推广连片种植。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动汤郎、则黑、乌东德等9个适宜种植的乡镇种植高粱1.4万亩,覆盖46个村委会、293个村民小组、3308户农户992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25户4300人。通过三年的大力发展,让高粱产业成为了我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是力促保底收购。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督促公司主动与高粱种植所在地乡政府签订种植购销合同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实施,切实履行合同承诺,在农户按合同进行生产后,以6元/公斤的保底收购价从农户手中收购高粱进行精深加工、酿造美酒。截至目前,“郎之汤”高粱酒厂共实现高粱收购1800吨。

20200905159931598813.jpg

(三)着眼长远,理顺“机制”严管理。一是实施项目重组。该项目原实行股份制,有3个股东,其中,两个股东合计占股50%,另外一个股东占股50%,股份配比不合理,决策机制不完善,为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更加科学决策,有力促进酒厂产供销一体化,县委、县政府计划从股比折算、协议签订、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产接管、公司章程修订、工商登记办理以及新公司运营监管等方面,将云南郎之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县国投公司重组,重组后项目变为2个股东,其中,云南郎之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股49%,县国投公司占股51%,当前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中。二是推进农户培训。针对高粱种植产量质量不高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成立专门技术指导小组,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专家,加强农户绿色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培训,2018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技术培训1532人次,田间培训23场次。并在翠华镇实施高粱育苗移栽示范,在则黑乡实施塘播试验示范,推进田间观摩学习,集成了一套符合禄劝实际的高粱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引领模式,2019年示范地亩产达到200余公斤,亩均收入达1200余元,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有效带动群众高产种植。三是严格企业管理。强化质量管控,先后制定完善《子种质量检验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文件,并严格监督检查,对关键工艺操作点及时查找不足和问题,督促进行整改,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加工、储运管理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截至目前,2个酒厂年产量达800吨,第三个酒厂建成,预计能达1000吨;打造特色品牌,积极进行“郎之汤”酒商标注册和申报工作,加强品牌创建力度,并通过酒水免费试饮以及参加国内省市大型展销会等方式大力进行宣传,深化品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完善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开设实体销售店面2个,抢抓“云品入沪”“云品入京”机遇,紧扣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对口帮扶地区需求,强化与猪八戒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并通过北京大江大河公司销往台湾等地,不断推进“郎之汤”就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让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投资兴建起来的“郎之汤”酒业扶贫产业后继有力,让贫困户们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踏实。截至目前,企业上缴税费20余万元。

三、经验启示

带动群众,密切“联结”稳增收。一是突出种植稳增收。依托已成立的县新型农民协会,培育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并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方式,实现“帮着群众赚、带着群众富”的目标。2018、2019两年全县共种植高粱25609亩,实现户均收入3105元,与传统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相对比,原亩产值1000元,现种植高粱后亩产值达1200元,每亩实现增收200元。尤其是汤郎乡普莫村委会的禄劝河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1个村小组21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3户,于2018年种植高粱850亩,其中:建档立卡户301亩,实现增收68万元,户均增收达3105元。二是入股分红稳增收。通过入股合作社分红形式,把人均25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集中在一起,变过去的“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有效解决了扶贫项目资金“分散化”、扶贫项目选择“短视化”等问题,切实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截至目前,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79万元,让贫困户9116人入股合作社,分配收益121.95万元,入股农户每年人均分红250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三是就近务工稳增收。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强劳动力和因病因残的弱劳动力群体,鼓励支持他们该种时种,农闲时到酒厂务工,让群众在就近务工中获益。截至目前,汤郎乡、则黑乡2个酒厂共吸纳当地务工人员50人就业,共计月支付劳动报酬175000元,人均务工收入达3500余元。四是延伸链条稳增收。延伸酒业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向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免费供给发放酒糟,以降低养殖户成本、发展壮大养殖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共向2000余户贫困户免费提供酒糟1000余吨,为养殖户户均减少养殖成本450元,带动养殖户户均实现增收950元,有力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与提升,为决胜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昆明市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云南昆明禄劝县    

禄劝县种下万亩高粱酿出脱贫酒香

时间:2020-09-05 22:15:3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很关键。禄劝县始终立足“乡有示范基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发展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扶贫、自主发展“四位一体”原则,落实“五个一”增收措施,探索农村多类经营模式、多种增收方式,积极发展“郎之汤”酒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酿脱贫生态型美酒,不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20200905159931592529.jpg

一、背景概况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的郊区县。地处滇中北部,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25°25′26°22′之间。县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最高海拔4247米,最低海拔746米。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村民居住分散,道路通达性较差,山高谷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交通不便。加之区域经济发展慢、贫困发生率高。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统筹,引来“活水”起欢歌。一是实地考察,积极寻找出路。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农民大县,是昆明地区的“大农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为主。但金沙江、普渡河沿岸河谷地带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由于土壤贫瘠、山高坡陡等原因,粮食作物种植难、主导产业不明显、群众增收压力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县委主要领导始终坚持“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带头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考察,多次会办协商、积极寻找出路。二是充分考量,定位酒业发展。立足见效快、带动广、可持续的目标,结合金沙江、普渡河沿岸气候地理条件,因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适宜在金沙江、普渡河沿岸种植,经过充分考量、比对分析,禄劝县委、县政府选定高粱酒业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金沙江、普渡河沿岸的支撑产业项目,积极引进贵州茅台酒生产工艺、人才和企业,注册云南郎之汤农业有限公司,推动群众种植高粱、发展酒业,夯实脱贫摘帽基础。三是主动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强化优惠政策引领,积极双向沟通对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给予企业厂房建设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水源供应、供地保障、用工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保障了酒厂项目快速落地。截至目前,已建成汤郎、则黑2个酒厂,马鹿塘酒厂正在建设中,建成酱香型高粱酒生产基地,计划建设红缨子高粱种植示范基地3个,总占地面积84105平方米,总投资达4610.98万元。

(二)厚植优势,定好“良策”保种植。一是创新种植模式。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严格按照高粱种植技术规程及时令节气,落实补助种子等惠农政策,采取育苗移栽和塘栽结合等方式推进高粱种植,并定期为广大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高粱产量质量,2019年以每亩2 kg种子的标准补助10000亩。同时,积极学习借鉴我县烤烟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采取“国投公司+村委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用生产烤烟的标准来生产优质高粱,将高粱种植做细做好。二是推广连片种植。按照“连片打造”与“沿线种植”相结合、“点上出彩”与“面上开花”相贯通的发展思路,在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踩点的基础上,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进一步明确专人摸底排查适合高粱种植、“郎之汤”酒业规模发展、方便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及群众种植意愿强烈区域,大力推广连片种植。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动汤郎、则黑、乌东德等9个适宜种植的乡镇种植高粱1.4万亩,覆盖46个村委会、293个村民小组、3308户农户992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25户4300人。通过三年的大力发展,让高粱产业成为了我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是力促保底收购。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督促公司主动与高粱种植所在地乡政府签订种植购销合同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实施,切实履行合同承诺,在农户按合同进行生产后,以6元/公斤的保底收购价从农户手中收购高粱进行精深加工、酿造美酒。截至目前,“郎之汤”高粱酒厂共实现高粱收购1800吨。

20200905159931598813.jpg

(三)着眼长远,理顺“机制”严管理。一是实施项目重组。该项目原实行股份制,有3个股东,其中,两个股东合计占股50%,另外一个股东占股50%,股份配比不合理,决策机制不完善,为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更加科学决策,有力促进酒厂产供销一体化,县委、县政府计划从股比折算、协议签订、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产接管、公司章程修订、工商登记办理以及新公司运营监管等方面,将云南郎之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县国投公司重组,重组后项目变为2个股东,其中,云南郎之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股49%,县国投公司占股51%,当前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中。二是推进农户培训。针对高粱种植产量质量不高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成立专门技术指导小组,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专家,加强农户绿色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培训,2018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技术培训1532人次,田间培训23场次。并在翠华镇实施高粱育苗移栽示范,在则黑乡实施塘播试验示范,推进田间观摩学习,集成了一套符合禄劝实际的高粱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引领模式,2019年示范地亩产达到200余公斤,亩均收入达1200余元,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有效带动群众高产种植。三是严格企业管理。强化质量管控,先后制定完善《子种质量检验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文件,并严格监督检查,对关键工艺操作点及时查找不足和问题,督促进行整改,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加工、储运管理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截至目前,2个酒厂年产量达800吨,第三个酒厂建成,预计能达1000吨;打造特色品牌,积极进行“郎之汤”酒商标注册和申报工作,加强品牌创建力度,并通过酒水免费试饮以及参加国内省市大型展销会等方式大力进行宣传,深化品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完善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开设实体销售店面2个,抢抓“云品入沪”“云品入京”机遇,紧扣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对口帮扶地区需求,强化与猪八戒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并通过北京大江大河公司销往台湾等地,不断推进“郎之汤”就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让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投资兴建起来的“郎之汤”酒业扶贫产业后继有力,让贫困户们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踏实。截至目前,企业上缴税费20余万元。

三、经验启示

带动群众,密切“联结”稳增收。一是突出种植稳增收。依托已成立的县新型农民协会,培育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并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方式,实现“帮着群众赚、带着群众富”的目标。2018、2019两年全县共种植高粱25609亩,实现户均收入3105元,与传统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相对比,原亩产值1000元,现种植高粱后亩产值达1200元,每亩实现增收200元。尤其是汤郎乡普莫村委会的禄劝河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1个村小组21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3户,于2018年种植高粱850亩,其中:建档立卡户301亩,实现增收68万元,户均增收达3105元。二是入股分红稳增收。通过入股合作社分红形式,把人均25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集中在一起,变过去的“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有效解决了扶贫项目资金“分散化”、扶贫项目选择“短视化”等问题,切实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截至目前,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79万元,让贫困户9116人入股合作社,分配收益121.95万元,入股农户每年人均分红250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三是就近务工稳增收。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强劳动力和因病因残的弱劳动力群体,鼓励支持他们该种时种,农闲时到酒厂务工,让群众在就近务工中获益。截至目前,汤郎乡、则黑乡2个酒厂共吸纳当地务工人员50人就业,共计月支付劳动报酬175000元,人均务工收入达3500余元。四是延伸链条稳增收。延伸酒业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向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免费供给发放酒糟,以降低养殖户成本、发展壮大养殖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共向2000余户贫困户免费提供酒糟1000余吨,为养殖户户均减少养殖成本450元,带动养殖户户均实现增收950元,有力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与提升,为决胜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昆明市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