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东川区“脱贫”先“脱病” “健康”奔“小康”

时间:2020-09-10 18:33:3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3.东川区健康扶贫医疗先锋队入村免费送医送药.jpg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广大农村,“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如何啃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块“硬骨头”,东川区聚焦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四个目标,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逐步探索完善出“四全四免”和“四重保障”等系列政策和措施,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健康”奔“小康”,为贫困地区健康扶贫贡献了“东川方案”。

一、背景情况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部,距昆明市区157公里,地处小江深大断裂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国土面积1858.79平方公里,辖6镇1街道1乡,148个村委会17个社区。东川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也是云南省确定的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末,东川区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8144户100985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就有25771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5.52%,涉及6000多个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直接成为挡在全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导致返贫的“导火索”。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担起兜底责任

一是统筹推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精准扶贫、分类施策,整合资源、筑牢网底”的思路,2016年4月东川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东川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区健康扶贫工作。二是强化责任。在东川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立健康扶贫分指挥部,各责任单位向指挥部递交完成任务军令状。把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区属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明确部门职责要求,全员参与健康扶贫工作。三是担起责任。在区级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东川区从2016年起由区政府筹集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设立健康扶贫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并根据资金使用结余情况每年进行补充,担起政府在健康扶贫中的兜底保障责任。截至目前,东川区安排落实健康扶贫区级专项资金3961.45万元,专项用于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和村卫生室标准化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化办公和诊疗设备配置。

(二)采取强有力举措,复杂事情简单办

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东川区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突破常规,采取强有力举措,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办,逐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健康扶贫措施和 “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及操作流程简单易行,确保了健康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人。

设立扶贫医院:在区内所有4家区级公立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老年病医院、区精神病院),所有8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和1家民营医院加挂“东川区扶贫医院(卫生院)”牌子,作为实施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区内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

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免收住院押金(预付款),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对健康扶贫救助后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仍难一次结清的可申请分期付款。

“一站式”结算: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出入院结算窗口专门开通“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管理服务端口,充分整合扶贫、人社、民政、卫健职能,负责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进行“一站式”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结算和救治信息数据管理。转诊区外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口出院后,持病情诊断证明、住院收费票据、有效身份证件、惠农卡(信用社银行卡)到区健康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卫健局)审核办理,救助资金由区卫健局统一转账到贫困人口提供的惠农卡银行账号。

“四全四免”。四全,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医保和大病保险全覆盖,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省、市、区财政统筹资金给予定额(180元/人/年)补助,确保参保率100%;所有病种全覆盖,在国家卫健委确定的45种重点疾病和48种次重点疾病的基础上,拓展为所有病种均享受健康扶贫救助;大病救助全覆盖,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民政“一站式”大病救助范围。四免,即:免交住院押金,贫困人口在区属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免交住院押金(预付款);免设医保起付线,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设起付线(200元);免费健康体检,贫困人口每年可免费到区属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接受一次总计费用284元的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包”服务;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切实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四重保障”。第一重:基本医疗保险。按照分级诊疗、转诊转院的规范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提高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合规医疗费用在一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达到95%,在二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区级医院)报销比例达到85%,在三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市级及省级医院)报销比例达到80%。第二重: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符合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超过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70%;超过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含25万元)的部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80%。贫困人口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起付线由原来的2万元降低为1万元,降低50%,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9.8万元提高到18.8万元。第三重:民政医疗救助。取消贫困人口民政医疗救助起付线,年度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第四重:政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在区内、区外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合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后,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90%的部分和28种疾病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80%的部分,由政府兜底保障给予救助,确保个人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不超过10%,28种疾病门诊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不超过20%;贫困人口年度内个人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自付累计超过东川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政府兜底保障给予救助。

(三)抓住问题关键,开展五大行动

健康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切实减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支出,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关键是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东川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始终抓住这一关键,开展五大行动,做实健康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精准识别行动,确保健康扶贫救助精准。东川区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与免费健康体检双推进工作机制,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工作要求,东川区以贫困人口重点人群为重点,由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21个团队,采取“1+1+1+N”模式(即1名区级医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乡村医生、N项优质服务),进村入户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优质的家签服务送到贫困人口家中。同时,专门为贫困人口制作了《东川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档案》,设计了包括三大项(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检查)29个小项的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包”(总计费用每人284元),安排健康扶贫专项资金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截至2020年2月,东川区累计组织出动医务人员8283人次,开展贫困人口疾病筛查168541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专项健康体检68433人,补助健康体检资金1202万元,并实行与公共卫生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双档案管理,全部建立贫困人口电子居民健康档案。

二是开展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救助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东川区统筹各级健康扶贫专项补助资金和区级健康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落实“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充分发挥健康扶贫的“兜底保障”作用,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有病得到及时救治。截至2020年2月29日,东川区累计对95168人次因病门诊治疗、64931人次因病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口实施了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累计补助健康扶贫救助(政府兜底保障)资金5965.85万元。全区建档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经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医疗救助后,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个人实际支出。

三是开展三级医疗机构网络和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建设行动,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东川区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向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倾斜的机遇,累计争取投入各级财政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加快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达二级甲等标准,所有8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标准,所有148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诊疗办公设备全部达标准化建设标准。在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均按照搬迁人口数量同步规划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配齐基本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就医便民利民。东川区在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引入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医学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项目,搭建东川区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实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东川乡镇(街道)卫生院、区老年病医院、区中医医院+N”远程互联互通,建立了5条远程会诊网络,让东川区贫困人口大病患者不出东川就可以免费享受到来自北京协和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专家、上海肺科专家及市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通过专家开展病例分析、传授临床经验、培训技术操作、讲解理论知识、通报最新疗法,达到“治一人、教十人”的 1+10 效果,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区”,让贫困人口得“实惠”医务人员学“技术”。

四是开展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东川区自2016年起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以来,通过采取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方式,由4家区级公立院和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直接托管所有8个乡镇卫生院,实行“十一”统一管理,建立“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切实提高了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2016年5月以来,东川区先后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朝阳区卫生计生委、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市普陀区签订了对口医疗帮扶协议,通过引入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提升区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截至2020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已累计派出八批援滇医疗专家团队40名专家到东川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派出78名各级医院骨干医生、106名骨干乡村医生、20名卫生院院长到北京朝阳区所属医疗机构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陀区所属医疗机构和上海市肺科医院全免费进修学习,“百名村医进京”被乡村医称赞为:“影响一个村医一生的培训”。在对口帮扶医院专家的传帮带下和人员的培训帮扶下,东川区、乡、村医疗技术人才成长迅速,医院诊疗能力得到提升。

五是开展贫困人口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让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大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把健康促进纳入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项目为载体,着力建设健康环境、普及健康生活,在每个村(社区)统一安装健康教育宣传栏,为全区贫困家庭专门制作发放了健康促进知识读本,在每个贫困家庭中统一张贴健康素养66条和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画,在有条件的村打造“健康文化”示范小广场,开展立体大宣传,通过高频率、广覆盖、无缝隙的宣传,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维护健康的良好氛围。2019年8月26日,东川区以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技术评估,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三批健康促进(县)区,东川区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卫健委全国推广。

(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拓展健康扶贫途径

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中,东川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东川健康扶贫工作在资金和医疗设备方面的支持。三年多来累计争取到北京永同昌集团、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会、云南医药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江南集团、上海市肺科医院、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及市级对口帮扶8家医疗机构等各级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捐赠东川区健康扶贫资金物资设备价值2225.45万元,缓解了东川区健康扶贫医疗救助资金压力,加快改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

(五)强化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东川区制定有《东川区健康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健康扶贫资金专户管理,通过登录《全国扶贫信息开发系统》严格审核健康扶贫救助对象资格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涉及现金补助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一律采取银行转账直接兑付到患者的方式支付;定期将享受到健康扶贫救助人员情况定期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不定期组织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杜绝“小病大治”、目录外用药等不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导贫困人口合理就医,严格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确保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的可持续性。

(六)创建健康扶贫三级台账,充分展现健康扶贫成果

在健康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东川区以户为单位做好“四个一”,即:发放一张“健康扶贫卡”;张贴一张“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画;制作一本《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服务手册》;建立一户一档健康扶贫档案。《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服务手册》实行纸质、电子双档案管理,每户一个二维码查询,用于完整记录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和贫困人口享受到的健康扶贫救助信息,把健康扶贫的成效和实惠让贫困人口“拿在手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精准反映健康扶贫工作成果,为脱贫攻坚退出考核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系统设计制作了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到村到户到统计台账、患大病人员救助管理统计台账、患长期慢性病人员救助管理统计台账、分年度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统计台账的健康扶贫工作台账一套,区、乡、村分级统计分级汇总,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反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情况。

(七)开展健康扶贫健康监测,严防新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

东川区为巩固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取得成果,制定了《东川区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由区卫生健康局每月对全区农村居民就医就诊数据和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新出现的患大病人员或累计个人自付费用较高人员,作为问题线索提交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采取综合保障措施,因人施策,确保新增患大病人员及时得到管理救助,个人医疗费用得到减轻,防止产生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

三、经验启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东川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牢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勇于探索、敢于突破,通过实施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健康”奔“小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未脱贫和返贫)从2016年的4303户13986人减少到2019年的128户350人, 减少了4175户13636人,并形成了以健康扶贫推动医疗卫生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东川区先后获得三个国家级奖项:2018年10月10日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2019年2月2日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8月26日,在69个试点县区中以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技术评估,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同步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也为深度贫困地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提高站位,把贫困人口健康放在首位是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思想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在东川脱贫攻坚工作中,区委、区政府自觉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最大的民生期盼。既然是人民群众最需要和期盼的就是我们脱贫攻坚努力的方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块骨头再硬,也要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把它啃下来。

(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敢突破是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行动保障。在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基本上都是些“老、大、难”,在解决问题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健康扶贫工作即是如此。一方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在现有医疗保障政策又难以解决。要破解难题,唯有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敢突破。东川区正是有这样的担当和勇气,从2016年起,在中央、省、市均尚未明确健康扶贫专项资金补助的情况下,敢闯敢干,在区级财力艰难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每年拿出1000万元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才逐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健康扶贫措施和“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

(三)统筹推进,要标本兼治才能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因病之所以会造成贫困和返贫,一方面是治疗疾病需要消耗大量的家庭收入,甚至背上负债;另一方面是减少家庭的劳力,造成家庭收入来源的减少。出台制定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政策,减少贫困人口就医个人费用支出,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只是治标,更要统筹推进让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措施。东川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开展“五大行动”,即有效治标,又建立起了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长效机制。

(四)融合发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让人民群众“健康”奔“小康”的健康基础。深度贫困县区健康扶贫工作异常艰巨,改变贫困群众就医观念,对自身健康的意识和管理尤为重要。东川区通过融合发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脱贫攻坚、融入生态环保、融入产业发展、融入项目建设、融入卫生创建,让健康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健康行为逐渐养成,健康品牌逐渐形成,夯实了人民群众“健康”奔“小康”的健康基础。

(昆明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健康扶贫、案例    
乡村发展

东川区“脱贫”先“脱病” “健康”奔“小康”

时间:2020-09-10 18:33:3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3.东川区健康扶贫医疗先锋队入村免费送医送药.jpg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广大农村,“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如何啃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块“硬骨头”,东川区聚焦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四个目标,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逐步探索完善出“四全四免”和“四重保障”等系列政策和措施,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健康”奔“小康”,为贫困地区健康扶贫贡献了“东川方案”。

一、背景情况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部,距昆明市区157公里,地处小江深大断裂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国土面积1858.79平方公里,辖6镇1街道1乡,148个村委会17个社区。东川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也是云南省确定的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末,东川区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8144户100985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就有25771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5.52%,涉及6000多个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直接成为挡在全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导致返贫的“导火索”。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担起兜底责任

一是统筹推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精准扶贫、分类施策,整合资源、筑牢网底”的思路,2016年4月东川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东川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专项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区健康扶贫工作。二是强化责任。在东川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立健康扶贫分指挥部,各责任单位向指挥部递交完成任务军令状。把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区属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明确部门职责要求,全员参与健康扶贫工作。三是担起责任。在区级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东川区从2016年起由区政府筹集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设立健康扶贫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并根据资金使用结余情况每年进行补充,担起政府在健康扶贫中的兜底保障责任。截至目前,东川区安排落实健康扶贫区级专项资金3961.45万元,专项用于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和村卫生室标准化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化办公和诊疗设备配置。

(二)采取强有力举措,复杂事情简单办

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东川区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突破常规,采取强有力举措,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办,逐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健康扶贫措施和 “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及操作流程简单易行,确保了健康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人。

设立扶贫医院:在区内所有4家区级公立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老年病医院、区精神病院),所有8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和1家民营医院加挂“东川区扶贫医院(卫生院)”牌子,作为实施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区内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

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免收住院押金(预付款),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对健康扶贫救助后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仍难一次结清的可申请分期付款。

“一站式”结算: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出入院结算窗口专门开通“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管理服务端口,充分整合扶贫、人社、民政、卫健职能,负责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进行“一站式”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结算和救治信息数据管理。转诊区外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口出院后,持病情诊断证明、住院收费票据、有效身份证件、惠农卡(信用社银行卡)到区健康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卫健局)审核办理,救助资金由区卫健局统一转账到贫困人口提供的惠农卡银行账号。

“四全四免”。四全,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医保和大病保险全覆盖,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省、市、区财政统筹资金给予定额(180元/人/年)补助,确保参保率100%;所有病种全覆盖,在国家卫健委确定的45种重点疾病和48种次重点疾病的基础上,拓展为所有病种均享受健康扶贫救助;大病救助全覆盖,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民政“一站式”大病救助范围。四免,即:免交住院押金,贫困人口在区属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免交住院押金(预付款);免设医保起付线,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设起付线(200元);免费健康体检,贫困人口每年可免费到区属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接受一次总计费用284元的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包”服务;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切实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四重保障”。第一重:基本医疗保险。按照分级诊疗、转诊转院的规范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提高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合规医疗费用在一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达到95%,在二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区级医院)报销比例达到85%,在三级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市级及省级医院)报销比例达到80%。第二重: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符合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超过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部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70%;超过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含25万元)的部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80%。贫困人口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起付线由原来的2万元降低为1万元,降低50%,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9.8万元提高到18.8万元。第三重:民政医疗救助。取消贫困人口民政医疗救助起付线,年度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第四重:政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在区内、区外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合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后,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90%的部分和28种疾病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80%的部分,由政府兜底保障给予救助,确保个人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不超过10%,28种疾病门诊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不超过20%;贫困人口年度内个人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自付累计超过东川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政府兜底保障给予救助。

(三)抓住问题关键,开展五大行动

健康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切实减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支出,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关键是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东川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始终抓住这一关键,开展五大行动,做实健康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精准识别行动,确保健康扶贫救助精准。东川区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与免费健康体检双推进工作机制,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工作要求,东川区以贫困人口重点人群为重点,由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21个团队,采取“1+1+1+N”模式(即1名区级医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乡村医生、N项优质服务),进村入户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优质的家签服务送到贫困人口家中。同时,专门为贫困人口制作了《东川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档案》,设计了包括三大项(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检查)29个小项的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包”(总计费用每人284元),安排健康扶贫专项资金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截至2020年2月,东川区累计组织出动医务人员8283人次,开展贫困人口疾病筛查168541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专项健康体检68433人,补助健康体检资金1202万元,并实行与公共卫生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双档案管理,全部建立贫困人口电子居民健康档案。

二是开展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救助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东川区统筹各级健康扶贫专项补助资金和区级健康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落实“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充分发挥健康扶贫的“兜底保障”作用,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有病得到及时救治。截至2020年2月29日,东川区累计对95168人次因病门诊治疗、64931人次因病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口实施了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累计补助健康扶贫救助(政府兜底保障)资金5965.85万元。全区建档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经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医疗救助后,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个人实际支出。

三是开展三级医疗机构网络和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建设行动,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东川区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向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倾斜的机遇,累计争取投入各级财政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加快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达二级甲等标准,所有8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标准,所有148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诊疗办公设备全部达标准化建设标准。在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均按照搬迁人口数量同步规划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配齐基本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就医便民利民。东川区在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引入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医学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项目,搭建东川区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实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东川乡镇(街道)卫生院、区老年病医院、区中医医院+N”远程互联互通,建立了5条远程会诊网络,让东川区贫困人口大病患者不出东川就可以免费享受到来自北京协和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专家、上海肺科专家及市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通过专家开展病例分析、传授临床经验、培训技术操作、讲解理论知识、通报最新疗法,达到“治一人、教十人”的 1+10 效果,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区”,让贫困人口得“实惠”医务人员学“技术”。

四是开展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东川区自2016年起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以来,通过采取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方式,由4家区级公立院和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直接托管所有8个乡镇卫生院,实行“十一”统一管理,建立“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切实提高了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2016年5月以来,东川区先后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朝阳区卫生计生委、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市普陀区签订了对口医疗帮扶协议,通过引入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提升区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截至2020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已累计派出八批援滇医疗专家团队40名专家到东川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派出78名各级医院骨干医生、106名骨干乡村医生、20名卫生院院长到北京朝阳区所属医疗机构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陀区所属医疗机构和上海市肺科医院全免费进修学习,“百名村医进京”被乡村医称赞为:“影响一个村医一生的培训”。在对口帮扶医院专家的传帮带下和人员的培训帮扶下,东川区、乡、村医疗技术人才成长迅速,医院诊疗能力得到提升。

五是开展贫困人口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让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大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把健康促进纳入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项目为载体,着力建设健康环境、普及健康生活,在每个村(社区)统一安装健康教育宣传栏,为全区贫困家庭专门制作发放了健康促进知识读本,在每个贫困家庭中统一张贴健康素养66条和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画,在有条件的村打造“健康文化”示范小广场,开展立体大宣传,通过高频率、广覆盖、无缝隙的宣传,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维护健康的良好氛围。2019年8月26日,东川区以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技术评估,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三批健康促进(县)区,东川区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卫健委全国推广。

(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拓展健康扶贫途径

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中,东川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东川健康扶贫工作在资金和医疗设备方面的支持。三年多来累计争取到北京永同昌集团、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会、云南医药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北京江南集团、上海市肺科医院、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及市级对口帮扶8家医疗机构等各级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捐赠东川区健康扶贫资金物资设备价值2225.45万元,缓解了东川区健康扶贫医疗救助资金压力,加快改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

(五)强化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东川区制定有《东川区健康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健康扶贫资金专户管理,通过登录《全国扶贫信息开发系统》严格审核健康扶贫救助对象资格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涉及现金补助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一律采取银行转账直接兑付到患者的方式支付;定期将享受到健康扶贫救助人员情况定期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不定期组织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杜绝“小病大治”、目录外用药等不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导贫困人口合理就医,严格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确保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的可持续性。

(六)创建健康扶贫三级台账,充分展现健康扶贫成果

在健康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东川区以户为单位做好“四个一”,即:发放一张“健康扶贫卡”;张贴一张“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画;制作一本《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服务手册》;建立一户一档健康扶贫档案。《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服务手册》实行纸质、电子双档案管理,每户一个二维码查询,用于完整记录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和贫困人口享受到的健康扶贫救助信息,把健康扶贫的成效和实惠让贫困人口“拿在手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精准反映健康扶贫工作成果,为脱贫攻坚退出考核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系统设计制作了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到村到户到统计台账、患大病人员救助管理统计台账、患长期慢性病人员救助管理统计台账、分年度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统计台账的健康扶贫工作台账一套,区、乡、村分级统计分级汇总,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反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情况。

(七)开展健康扶贫健康监测,严防新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

东川区为巩固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取得成果,制定了《东川区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由区卫生健康局每月对全区农村居民就医就诊数据和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新出现的患大病人员或累计个人自付费用较高人员,作为问题线索提交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采取综合保障措施,因人施策,确保新增患大病人员及时得到管理救助,个人医疗费用得到减轻,防止产生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

三、经验启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东川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牢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勇于探索、敢于突破,通过实施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健康”奔“小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未脱贫和返贫)从2016年的4303户13986人减少到2019年的128户350人, 减少了4175户13636人,并形成了以健康扶贫推动医疗卫生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东川区先后获得三个国家级奖项:2018年10月10日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2019年2月2日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8月26日,在69个试点县区中以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技术评估,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同步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也为深度贫困地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提高站位,把贫困人口健康放在首位是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思想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在东川脱贫攻坚工作中,区委、区政府自觉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最大的民生期盼。既然是人民群众最需要和期盼的就是我们脱贫攻坚努力的方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块骨头再硬,也要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把它啃下来。

(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敢突破是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行动保障。在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基本上都是些“老、大、难”,在解决问题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健康扶贫工作即是如此。一方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在现有医疗保障政策又难以解决。要破解难题,唯有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敢突破。东川区正是有这样的担当和勇气,从2016年起,在中央、省、市均尚未明确健康扶贫专项资金补助的情况下,敢闯敢干,在区级财力艰难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每年拿出1000万元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才逐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健康扶贫措施和“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

(三)统筹推进,要标本兼治才能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因病之所以会造成贫困和返贫,一方面是治疗疾病需要消耗大量的家庭收入,甚至背上负债;另一方面是减少家庭的劳力,造成家庭收入来源的减少。出台制定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政策,减少贫困人口就医个人费用支出,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只是治标,更要统筹推进让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措施。东川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开展“五大行动”,即有效治标,又建立起了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长效机制。

(四)融合发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让人民群众“健康”奔“小康”的健康基础。深度贫困县区健康扶贫工作异常艰巨,改变贫困群众就医观念,对自身健康的意识和管理尤为重要。东川区通过融合发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脱贫攻坚、融入生态环保、融入产业发展、融入项目建设、融入卫生创建,让健康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健康行为逐渐养成,健康品牌逐渐形成,夯实了人民群众“健康”奔“小康”的健康基础。

(昆明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