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舞台

时间:2020-09-11 15:06:0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扶贫车间运时通制衣车间.JPG

2019年以来,昭通市彝良县在东部地区的帮助下,在扶贫车间建设中探索出了依托“主导产业+生产服务+易地搬迁+东西扶贫协作”的厂房式、地头式、互助式扶贫车间发展模式,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难题,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也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劳动致富光荣脱贫,成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一、“小”车间的大概况

彝良县立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缺乏稳定增收产业的实际,依靠现有土地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政府+企业+卡户”的方式,将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把工作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保障了易地搬迁人员就业问题。2019年,全35318.9㎡,共投入东西协作市级财政资金2822.45万元,占东西协作2019年市级财政资金的71%。目前,四个扶贫车间均已建成。

(一)洛旺乡竹笋加工扶贫车间。车间总用地11608.9县在建扶贫车间共四个,分别是洛旺乡竹笋加工扶贫车间、荞山镇集镇安置点扶贫车间、奎香乡奎阳安置点扶贫车间、发界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总规模达㎡,总投资363.745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197.45万元,其他部门整合资金166.295万元。竹笋加工厂建成后,用于竹笋加工包装。覆盖联合村小河坝安置点建档立卡户345户1109人。

(二)荞山镇集镇安置点扶贫车间。车间新建深加工厂,添置相关设施设备,项目建设用地约10000㎡,总投资184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184万元。主要建设魔芋深加工厂区与交易中心,配套建设入口广场、停车场、接待区、员工食堂等设施。覆盖集镇安置点建档立卡户232户843人。

(三)奎香乡奎阳安置点扶贫车间。项目总用地2450㎡,总投资245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245万元。覆盖奎香乡奎阳安置点建档立卡户319户1444人。

(四)发界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260㎡,总投资2196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2196万元。该项目由彝良县搬迁安置局作为业主建设,项目建成后引进国内外各中大型品牌企业、劳动密集型生产厂家入驻扶贫车间项目,通过出租的形式吸引企业入驻,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覆盖发界易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586户2338人。

二、“小”车间的大效益

(一)经济效益。扶贫车间建成后,将覆盖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共1482户5734人,很大程度改善了安置点搬迁农户的后续产业薄弱的状况,为后续建设和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项目建设为今后易地扶贫搬迁多渠道后续帮扶提供可复制的新样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产业是实现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探索一条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社会效益。通过扶贫车间建设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搬迁农户的经济收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一是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扶贫车间的建设让贫困地区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扶贫车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当地人口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能找到适宜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其稳定脱贫。三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后,促使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改变单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生态效益。通过扶贫车间的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有很好的保护及防范作用,对山区农田、耕地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积极促进实施区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小”车间的大感悟

(一)政府统筹是根本。一是在规划布局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贫困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二是在资源配置上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做好“三通一平”等基础配套工作;三是在技能培训上要对贫困群众进行精准培训,为扶贫车间定向提供急需的产业工人;四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对建扶贫车间的企业进行倾斜,帮助企业增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

(二)市场引导是方向。扶贫车间能否切实发挥作用、持续见效,关键是要有成熟的企业、产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如此扶贫车间才能持续长久地运营下去。要坚决杜绝头脑发热,盲目投资、跟风建设,切实避免扶贫车间“昙花一现”。

(三)产业基础是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在当地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产业链上建设扶贫车间,更具有生命力、更接地气、更符合贫困群众需求,既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又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如建立在全县竹笋、魔芋等产业上的扶贫车间都比较成功。

(四)规范管理是保障。规范管理是扶贫车间有序运行、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把企业审核准入关、环境保护关,注重引进产品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甘于为脱贫事业贡献力量的企业。督促扶贫车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公开工种、岗位、计件等工资标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防范风险是底线。遵循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规律,尽可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把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既要避免不顾实际、一哄而上、造成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也要防范部分企业把精力和心思只放在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上,放松产业经营,忽视带动贫困户的倾向。一旦出现“烂尾”车间,不但不能发挥带动效应,还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昭通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东西协作、定点扶贫    
乡村发展

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舞台

时间:2020-09-11 15:06:0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扶贫车间运时通制衣车间.JPG

2019年以来,昭通市彝良县在东部地区的帮助下,在扶贫车间建设中探索出了依托“主导产业+生产服务+易地搬迁+东西扶贫协作”的厂房式、地头式、互助式扶贫车间发展模式,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难题,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也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劳动致富光荣脱贫,成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一、“小”车间的大概况

彝良县立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缺乏稳定增收产业的实际,依靠现有土地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政府+企业+卡户”的方式,将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把工作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保障了易地搬迁人员就业问题。2019年,全35318.9㎡,共投入东西协作市级财政资金2822.45万元,占东西协作2019年市级财政资金的71%。目前,四个扶贫车间均已建成。

(一)洛旺乡竹笋加工扶贫车间。车间总用地11608.9县在建扶贫车间共四个,分别是洛旺乡竹笋加工扶贫车间、荞山镇集镇安置点扶贫车间、奎香乡奎阳安置点扶贫车间、发界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总规模达㎡,总投资363.745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197.45万元,其他部门整合资金166.295万元。竹笋加工厂建成后,用于竹笋加工包装。覆盖联合村小河坝安置点建档立卡户345户1109人。

(二)荞山镇集镇安置点扶贫车间。车间新建深加工厂,添置相关设施设备,项目建设用地约10000㎡,总投资184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184万元。主要建设魔芋深加工厂区与交易中心,配套建设入口广场、停车场、接待区、员工食堂等设施。覆盖集镇安置点建档立卡户232户843人。

(三)奎香乡奎阳安置点扶贫车间。项目总用地2450㎡,总投资245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245万元。覆盖奎香乡奎阳安置点建档立卡户319户1444人。

(四)发界易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260㎡,总投资2196万元,其中:东西扶贫协作资金2196万元。该项目由彝良县搬迁安置局作为业主建设,项目建成后引进国内外各中大型品牌企业、劳动密集型生产厂家入驻扶贫车间项目,通过出租的形式吸引企业入驻,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覆盖发界易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586户2338人。

二、“小”车间的大效益

(一)经济效益。扶贫车间建成后,将覆盖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共1482户5734人,很大程度改善了安置点搬迁农户的后续产业薄弱的状况,为后续建设和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项目建设为今后易地扶贫搬迁多渠道后续帮扶提供可复制的新样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产业是实现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探索一条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二)社会效益。通过扶贫车间建设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搬迁农户的经济收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一是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扶贫车间的建设让贫困地区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扶贫车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当地人口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能找到适宜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其稳定脱贫。三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后,促使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改变单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生态效益。通过扶贫车间的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有很好的保护及防范作用,对山区农田、耕地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积极促进实施区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小”车间的大感悟

(一)政府统筹是根本。一是在规划布局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贫困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二是在资源配置上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做好“三通一平”等基础配套工作;三是在技能培训上要对贫困群众进行精准培训,为扶贫车间定向提供急需的产业工人;四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对建扶贫车间的企业进行倾斜,帮助企业增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

(二)市场引导是方向。扶贫车间能否切实发挥作用、持续见效,关键是要有成熟的企业、产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如此扶贫车间才能持续长久地运营下去。要坚决杜绝头脑发热,盲目投资、跟风建设,切实避免扶贫车间“昙花一现”。

(三)产业基础是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在当地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产业链上建设扶贫车间,更具有生命力、更接地气、更符合贫困群众需求,既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又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如建立在全县竹笋、魔芋等产业上的扶贫车间都比较成功。

(四)规范管理是保障。规范管理是扶贫车间有序运行、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把企业审核准入关、环境保护关,注重引进产品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甘于为脱贫事业贡献力量的企业。督促扶贫车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公开工种、岗位、计件等工资标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防范风险是底线。遵循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规律,尽可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把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既要避免不顾实际、一哄而上、造成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也要防范部分企业把精力和心思只放在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上,放松产业经营,忽视带动贫困户的倾向。一旦出现“烂尾”车间,不但不能发挥带动效应,还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昭通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