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泓聚流润桃李 ——兴国县教育扶贫主要做法

时间:2020-09-11 19:17:0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P1490618.JPG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兴国县教育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尽锐出战,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减贫脱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举措。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以“抓细控辍保学、抓实学生资助、抓好学生营养餐”聚集三泓教育扶贫力量,朝着“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人成才,有效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目标大跨步前行。

一、控辍保学,在脚步丈量中,呼唤“游子”回归

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学校与政府部门双线落实控辍保学。跨省市劝返、进村入户劝返、通过亲戚朋友劝返、下发律师函等,积极开展辍学学生劝导返校工作,同时采取机关领导干部包片挂点、教师结对帮扶等形式,使控辍保学与送教上门工作全覆盖。实现了易辍生“摸得清、劝得回、融得进、学得好”,特教生“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的的良性发展态势。兴国县共有7000余名学校教师、乡镇领导、教科体局领导干部参与摸排劝返,有十余名校长驱车千里,分赴广东、浙江、福建等跨省劝返60余人,用真情感化、用脚步呼唤学生重返校园,回归课堂,掀起控辍保学的“劝学风暴”。

一期一摸底,确保就读路上“不漏一人”。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国办系统、学校“三本台账”比对,学籍和本乡(校)在校生花名册比对,户籍与学籍比对,以及逐一上户调查摸排等方式,将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信息摸查清楚;确保数据精确,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建立乡镇党政领导、乡镇干部、村干部、教科体局领导、学校行政干部、教师组成的“六对一”挂点联系对口劝学制度。

一人一策略,确保教育扶贫“不存盲区”。对劝返回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辍学学生,推行“生活上照顾、学业上帮扶、心理上关爱”,除落实资助政策外,学校实行兜底保障,解决其就学的一切费用,满足其在选课、选班、选校等方面的要求,全方位的帮扶政策,实现学生“留得住、学得进”;对升学无力的学生通过职业规划培训或就读中职学校,系统学习法律、实用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借助兴国县职业中专学校平台,并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对因病因残学生,全部推行教师定期送教上门,与县残联等部门携手,分类确定残疾类型,确定送教内容,确保全县315名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

二、学生资助,在精准施策中,助力寒门学子笑开颜

学生资助是实现教育扶贫的最精细化工作,对建档立卡户子女,其资助范围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阶段,兴国县教育扶贫工作从宏观处规划,从微观处着手,精准施策,做到了“应享尽享,应补尽补”。

实行“双负责制”确保精准资助。为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全覆盖,兴国县根据“国办、户籍、学籍三大系统”进行比对摸排,构建出“本县、本市外县、外市外省”学生资助“三本台账”,并细化两条保障线。一是从县教科体局到教师的“教育线”;二是从县扶贫办到帮扶干部“政府线”。通过两条保障线的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双负责制”,对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保障了学生资助的精准发放。

凝聚社会力量,助推特殊群体上好学。2012年9月开始,兴国县推行“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学生本人被纳入城、乡最低保生活保障待遇的红军直系后代及孤儿特困生为实施受助对象条件;大力开展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每年约有800多名中小学生得到科级干部的结对帮扶与关心资助。同时,兴国县推行开门办学,广泛吸纳社会资助为教育扶贫增添活力。

三、营养餐建设,在创新路径中,温润农村娃的心田

兴国县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推行“农村学生营养餐”+“菜篮子”+“产业扶贫基地”一体化建设,探索出“教育+精准扶贫”共建共管共享的新路子,“小餐桌”成为推动精准扶贫“大转盘”的不竭动力。

创新模式,让最偏远山区孩子也能享用“美味午餐”。兴国县创新探索实行营养餐“四统”模式,推动学生营养餐由“课间加餐”向“食堂供餐”、由“零星采购”向“集中供应”转变,即营养餐食材推行公司化运营,由中标企业统一采购食材,统一进行食材加工,统一进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保证了食材从源头上可追溯、运送中保持新鲜、到学生口中营养美味。

明厨亮灶,用监控“天网”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2019年,兴国县按照国家、省关于“明厨亮灶”工程相关要求,安排资金260万,为424所学生营养餐食堂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监管平台,将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切配烹饪、分餐留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透明化”,将食堂操作的每一道工序直接“亮晒”出来,接受社会的监督,让每一名学生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拓宽思路,把市场“菜篮子”与学生“餐桌子”无缝对接。兴国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学校于2016秋季年全面铺开“四统”服务,全县每天肉类约需5400公斤,蔬菜约需2万公斤,每周约需供应鸡蛋10万只,形成了稳定的食材市场需求。兴国县教育扶贫巧借力,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推动农企对接,打通教育扶贫高效快捷的“最后一公里”。

(江西兴国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教育扶贫、案例    
乡村发展

三泓聚流润桃李 ——兴国县教育扶贫主要做法

时间:2020-09-11 19:17:0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P1490618.JPG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兴国县教育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尽锐出战,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减贫脱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举措。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以“抓细控辍保学、抓实学生资助、抓好学生营养餐”聚集三泓教育扶贫力量,朝着“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人成才,有效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目标大跨步前行。

一、控辍保学,在脚步丈量中,呼唤“游子”回归

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学校与政府部门双线落实控辍保学。跨省市劝返、进村入户劝返、通过亲戚朋友劝返、下发律师函等,积极开展辍学学生劝导返校工作,同时采取机关领导干部包片挂点、教师结对帮扶等形式,使控辍保学与送教上门工作全覆盖。实现了易辍生“摸得清、劝得回、融得进、学得好”,特教生“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的的良性发展态势。兴国县共有7000余名学校教师、乡镇领导、教科体局领导干部参与摸排劝返,有十余名校长驱车千里,分赴广东、浙江、福建等跨省劝返60余人,用真情感化、用脚步呼唤学生重返校园,回归课堂,掀起控辍保学的“劝学风暴”。

一期一摸底,确保就读路上“不漏一人”。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国办系统、学校“三本台账”比对,学籍和本乡(校)在校生花名册比对,户籍与学籍比对,以及逐一上户调查摸排等方式,将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信息摸查清楚;确保数据精确,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建立乡镇党政领导、乡镇干部、村干部、教科体局领导、学校行政干部、教师组成的“六对一”挂点联系对口劝学制度。

一人一策略,确保教育扶贫“不存盲区”。对劝返回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辍学学生,推行“生活上照顾、学业上帮扶、心理上关爱”,除落实资助政策外,学校实行兜底保障,解决其就学的一切费用,满足其在选课、选班、选校等方面的要求,全方位的帮扶政策,实现学生“留得住、学得进”;对升学无力的学生通过职业规划培训或就读中职学校,系统学习法律、实用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借助兴国县职业中专学校平台,并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对因病因残学生,全部推行教师定期送教上门,与县残联等部门携手,分类确定残疾类型,确定送教内容,确保全县315名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

二、学生资助,在精准施策中,助力寒门学子笑开颜

学生资助是实现教育扶贫的最精细化工作,对建档立卡户子女,其资助范围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阶段,兴国县教育扶贫工作从宏观处规划,从微观处着手,精准施策,做到了“应享尽享,应补尽补”。

实行“双负责制”确保精准资助。为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全覆盖,兴国县根据“国办、户籍、学籍三大系统”进行比对摸排,构建出“本县、本市外县、外市外省”学生资助“三本台账”,并细化两条保障线。一是从县教科体局到教师的“教育线”;二是从县扶贫办到帮扶干部“政府线”。通过两条保障线的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双负责制”,对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保障了学生资助的精准发放。

凝聚社会力量,助推特殊群体上好学。2012年9月开始,兴国县推行“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学生本人被纳入城、乡最低保生活保障待遇的红军直系后代及孤儿特困生为实施受助对象条件;大力开展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每年约有800多名中小学生得到科级干部的结对帮扶与关心资助。同时,兴国县推行开门办学,广泛吸纳社会资助为教育扶贫增添活力。

三、营养餐建设,在创新路径中,温润农村娃的心田

兴国县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推行“农村学生营养餐”+“菜篮子”+“产业扶贫基地”一体化建设,探索出“教育+精准扶贫”共建共管共享的新路子,“小餐桌”成为推动精准扶贫“大转盘”的不竭动力。

创新模式,让最偏远山区孩子也能享用“美味午餐”。兴国县创新探索实行营养餐“四统”模式,推动学生营养餐由“课间加餐”向“食堂供餐”、由“零星采购”向“集中供应”转变,即营养餐食材推行公司化运营,由中标企业统一采购食材,统一进行食材加工,统一进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保证了食材从源头上可追溯、运送中保持新鲜、到学生口中营养美味。

明厨亮灶,用监控“天网”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2019年,兴国县按照国家、省关于“明厨亮灶”工程相关要求,安排资金260万,为424所学生营养餐食堂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监管平台,将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切配烹饪、分餐留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透明化”,将食堂操作的每一道工序直接“亮晒”出来,接受社会的监督,让每一名学生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拓宽思路,把市场“菜篮子”与学生“餐桌子”无缝对接。兴国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学校于2016秋季年全面铺开“四统”服务,全县每天肉类约需5400公斤,蔬菜约需2万公斤,每周约需供应鸡蛋10万只,形成了稳定的食材市场需求。兴国县教育扶贫巧借力,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推动农企对接,打通教育扶贫高效快捷的“最后一公里”。

(江西兴国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