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 扶贫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 ——宁夏同心县“党建+扶贫车间”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2020-09-12 22:51:4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同心县扶贫办

引言: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

一、背景情况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 “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县穷民贫”是最大的县情,是典型的“老少贫”地区。同心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1个核心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县贫困村89个(深度贫困村1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636户103287人。同心县有良好的农业基础,羊绒、特色农产品门类齐全。为摆脱贫困,同心县利用其农业特色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迎合市场需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积极探索扶贫车间这一产业扶贫新模式,让易地扶贫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和贫困户到企业“上班”,让农民蝶变为“工人”,县委、县政府找到了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良方”。

20200912159992269462.jpg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同心县积极探索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机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鼓励引导县内工业园区及龙头企业中发展前景好、劳动密集型分散加工生产,适合到村建厂设点的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受益的项目,到乡镇、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走出一条企业车间驻村、贫困群众居家就业的新路子。在开设过程中,强化包抓责任、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层次,目前筹建扶贫车间23个,其中政府投资建设18个,企业自建5个。

通过实施“党建+扶贫车间”模式,同心县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23个扶贫车间已带动约2000名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创造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11月3日,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的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上,同心县扶贫车间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2018年12月,同心扶贫车间荣获“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奖。

20200912159992272272.jpg

二、主要做法

抓好扶贫车间建设,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举措。扶贫车间把车间建在家门口,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特别是贫困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的难题,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也解决了贫困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问题,实现了劳动致富、光荣脱贫,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党委统一领导,顶层谋划定好“主基调”。同心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集中安置搬迁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满怀深情,努力为搬迁群众寻找“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路径,将兴办扶贫车间作为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和承接产业转移、稳定易地搬迁、推动就业创业的有效举措,定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聚焦扶贫车间主题,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和产业扶贫、扶贫车间专题会,研究解决扶贫车间建设运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建设扶贫车间的相关文件,将其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家门口增收的重要任务,将建设扶贫车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协调人社、扶贫、工信、金融等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通过高位推动,规范建设,一批扶贫车间在同心县建成并正常有序运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到河南、福建、区内外、县内企业调研访问,与企业主座谈,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引导企业建设扶贫车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指导企业引进、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等工作,商讨接纳贫困群众到企业就业事项,让政府、企业形成共识,让企业敞开大门,吸纳贫困群众到企业上班,努力“消化”富余的贫困劳动力存量。组织人员到福建、河南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推进扶贫车间向规模化、规范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始终把有利于群众增加收入、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标准,研究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扶贫车间建设、运行、管理、使用具体办法,在实践中统一设计同心县扶贫车间标志、商标注册,重点打造民族特色服饰、食品、刺绣和纺织等优势品牌。在建设扶贫车间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投入,采取“企业出大部分、村委会出一部分、财政补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扶贫车间尽快落地开花,贫困人口尽快受益。

(二)部门通力协作,互惠共赢奏出“和弦音”。坚持互惠共赢和“引进来、扶上马、陪全程”理念,提供保姆式服务招商引企。按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车间就建设什么样的车间、企业有什么困难就全力以赴解决、企业有什么需求就想法设法予以满足”的思路,发改、扶贫、国土、水利、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通过提供厂房、流转土地、金融支持、落实政策、联合开展“带薪培训”、帮助增资扩产和配套水电暖路基础设施等方式筑巢引凤,吸引省内外帮扶企业入驻。引进宁夏慈善园区入园企业、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新丝陆宸德服饰有限公司、宁夏益德馨服饰有限公司,促成同心县扶贫产业园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河西镇同德村润德庄园等扶贫车间顺利落地,运营后将实现20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加强与中核集团、南京证券、中民投、吴忠仪表等帮扶企业和区市帮扶单位对接,积极协调县内外企业为扶贫车间提供订单,确保扶贫车间正常运转。提供扶贫车间“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费用由政府兜底,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且工作时间满1年以上的,县财政给予1500元补助。协调扶贫车间产品入驻县内和区内外各大超市、商超等销售平台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努力实现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群众得实惠、早脱贫的双赢效果。

(三)乡村具体落实,百花齐放演好“主角戏”。整体搬迁是脱贫的第一步,而移民搬迁后如何实现稳定就业,关系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长远生活。眼下,扶贫车间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是帮助贫困群众“能发展、可致富”的一大利器。同心县以“12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村扶贫车间建设全覆盖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就业岗位全覆盖”为目标,着力在形成一村一品、丰富产品种类、防止重复建设等方面求突破。在产业选择上,紧密结合各乡镇优势和产业特点,本着“就业门槛低、工作易上手”为原则,选择脱贫效果好、群众收益快,发展已有基础、群众普遍认可,前景可预期、未来成支柱的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统筹考虑交通、水电、学校等基础设施情况,灵活布局扶贫车间,既方便企业运营、降低成本,又方便群众办事、照顾家庭和子女。在生产模式上,积极探索“厂房式车间”模式,针对家务繁忙或身体残疾贫困户,重点动员全家参与、按件计薪,自由支配时间,激励多劳多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在产业链建设上,加强与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入驻企业在特色产业、健康食品研发、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合作,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扶贫车间产品推介力度,推进扶贫车间链条化、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建成的18处扶贫车间产品涵盖民族用品、服饰、食品和羊绒产业。

(四)党建带动引领,结对共建迈向“新征程”。推行“党建+”模式,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在车间建设上,由村党支部选派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党员担任扶贫车间副厂长,负责车间工人的培训、考勤、成品检验及运行管理工作,引导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引导留守妇女解放思想,努力通过劳动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产业扶贫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向扶贫产业有形覆盖;在帮扶指导上,发挥帮扶单位专业优势,增强推动产业扶贫聚合力,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建在扶贫车间、农村党员聚在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富在扶贫车间的目标;在政策宣传上,坚持基层组织先行,带动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组织和帮扶干部,合力宣传发动,通过“采取向群众讲清扶贫车间带来的好处,带群众参观扶贫车间的新鲜感受,请群众体验扶贫车间的劳动过程”方法吸引群众,着力培养就业贫困群众的“工人意识”,引导其向“产业工人”转变。同时,组织车间工人外出观摩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扶贫车间建设管理,培育集体经济,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带动脱贫和帮扶贫困户能力。积极充当进驻企业和群众的“润滑剂”,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架起企业与群众的连心桥,实现了抓党建与促脱贫的有机融合。

2016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宁夏考察期间,深入同心县同德移民村实地调研,对同德移民村“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 经验启示

从扶贫车间实践来看,扶贫车间到村的建设,解决了农村“挣钱顾家两难全”的难题,有效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现金收入,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主要启示如下:

(一)政府统筹是根本。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合理确定扶贫车间建设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易地移民搬迁贫困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和巩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一是在规划布局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贫困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二是在资源配置上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协调部分企业为到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群众解决交通、提供午餐、购买保险等服务,让贫困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留得住、有收入,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创造条件。三是在技能培训上要对贫困群众进行精准培训,为扶贫车间定向提供急需的产业工人,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为劳动力成功转移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就业能力。四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对建扶贫车间的企业进行倾斜,帮助企业增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

(二)市场引导是方向。扶贫车间能否切实发挥作用、持续见效,关键是要有成熟的企业、产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如此扶贫车间才能持续长久地运营下去。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地方政府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认认真真研究市场,盲目上马,一哄而上,结果就是产品滞销,企业经营困难,扶贫车间自然举步维艰。因此,要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扶贫功能,首先要端正扶贫态度,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优势,坚决杜绝头脑发热,盲目投资、跟风建设,切实避免扶贫车间“昙花一现”。其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让产品能生产出来,更要卖得出去。最后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让群众的技能技术水平和思想观念“水涨船高”,他们才能适应扶贫车间的发展需要。

(三)产业基础是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在当地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产业链上建设扶贫车间,更具有生命力、更接地气、更符合贫困群众需求,既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又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建立在我县的枸杞、羊绒、服饰产业上的扶贫车间都比较成功。比如立足同心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有机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优势,同心县将同德移民村作为建设扶贫车间试点村,打造“中国光彩事业扶贫慈善枸杞产业园”,累计种植有机枸杞14万亩。引进宁夏润德农林科技生物有限公司进行枸杞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响拳头产品,形成了“中国枸杞在宁夏,高端枸杞在同心”的发展格局。

(四)规范管理是保障。据了解,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出现闲置、停摆等问题,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规范管理是扶贫车间有序运行、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把企业审核准入关、环境保护关,注重引进产品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甘于为脱贫事业贡献力量的企业。高度重视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营,积极主动解决建设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扶贫车间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督促扶贫车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公开工种、岗位、计件等工资标准,落实好“五险一金”,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防范风险是底线。从前期调研情况看,扶贫车间并不是都运行良好,一些地方甚至成了人去楼空的摆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盲目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或者只是用扶贫补贴来吸引民间资本建扶贫车间,这样的急功近利,遍地开花,很容易招致失败;还有一些扶贫车间在项目的立项、评审方面缺乏考虑,不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和特点,不注重发挥本地的长处,技术上缺乏指导,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要遵循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规律,尽可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把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既要避免不顾实际、一哄而上、造成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也要防范部分企业把精力和心思只放在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上,放松产业经营,忽视带动贫困户的倾向。一旦出现“烂尾”车间,不但不能发挥带动效应,还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六)创新模式是重点。扶贫车间不应局限在生产加工车间一种方式,还应包括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多种方式,产业内容扩展到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个行业。目前同心县的18个扶贫车间的产品只涵盖了服饰、纺织和食品等门类,形式比较单一。在扶贫车间的认定上,只要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具有一定规模,企业能吸纳贫困劳动力,群众能就近就业,都应当认定为扶贫车间,落实相关优惠奖补等政策。扶贫车间要因地因情而建,避免不具备条件的“为建而建”。根据不同情况,除了建设厂房式的扶贫车间,还可发展居家式扶贫车间、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互联网+”式扶贫车间等不同形式,贫困户可以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服装剪线、吊牌穿线、纽扣装钉等工作带回家里加工,将缝纫机发放到农户家里,每天按件计酬,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

(宁夏扶贫开发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宁夏同心县、社会扶贫    

党建引领 扶贫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 ——宁夏同心县“党建+扶贫车间”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2020-09-12 22:51:4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同心县扶贫办

引言: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

一、背景情况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 “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县穷民贫”是最大的县情,是典型的“老少贫”地区。同心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1个核心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县贫困村89个(深度贫困村1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636户103287人。同心县有良好的农业基础,羊绒、特色农产品门类齐全。为摆脱贫困,同心县利用其农业特色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迎合市场需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积极探索扶贫车间这一产业扶贫新模式,让易地扶贫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和贫困户到企业“上班”,让农民蝶变为“工人”,县委、县政府找到了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良方”。

20200912159992269462.jpg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同心县积极探索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机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鼓励引导县内工业园区及龙头企业中发展前景好、劳动密集型分散加工生产,适合到村建厂设点的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受益的项目,到乡镇、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走出一条企业车间驻村、贫困群众居家就业的新路子。在开设过程中,强化包抓责任、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层次,目前筹建扶贫车间23个,其中政府投资建设18个,企业自建5个。

通过实施“党建+扶贫车间”模式,同心县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23个扶贫车间已带动约2000名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创造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11月3日,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的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上,同心县扶贫车间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2018年12月,同心扶贫车间荣获“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奖。

20200912159992272272.jpg

二、主要做法

抓好扶贫车间建设,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举措。扶贫车间把车间建在家门口,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特别是贫困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的难题,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也解决了贫困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的问题,实现了劳动致富、光荣脱贫,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党委统一领导,顶层谋划定好“主基调”。同心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集中安置搬迁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满怀深情,努力为搬迁群众寻找“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路径,将兴办扶贫车间作为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和承接产业转移、稳定易地搬迁、推动就业创业的有效举措,定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聚焦扶贫车间主题,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和产业扶贫、扶贫车间专题会,研究解决扶贫车间建设运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建设扶贫车间的相关文件,将其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家门口增收的重要任务,将建设扶贫车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协调人社、扶贫、工信、金融等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通过高位推动,规范建设,一批扶贫车间在同心县建成并正常有序运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到河南、福建、区内外、县内企业调研访问,与企业主座谈,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引导企业建设扶贫车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指导企业引进、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等工作,商讨接纳贫困群众到企业就业事项,让政府、企业形成共识,让企业敞开大门,吸纳贫困群众到企业上班,努力“消化”富余的贫困劳动力存量。组织人员到福建、河南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推进扶贫车间向规模化、规范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始终把有利于群众增加收入、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标准,研究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扶贫车间建设、运行、管理、使用具体办法,在实践中统一设计同心县扶贫车间标志、商标注册,重点打造民族特色服饰、食品、刺绣和纺织等优势品牌。在建设扶贫车间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投入,采取“企业出大部分、村委会出一部分、财政补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扶贫车间尽快落地开花,贫困人口尽快受益。

(二)部门通力协作,互惠共赢奏出“和弦音”。坚持互惠共赢和“引进来、扶上马、陪全程”理念,提供保姆式服务招商引企。按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车间就建设什么样的车间、企业有什么困难就全力以赴解决、企业有什么需求就想法设法予以满足”的思路,发改、扶贫、国土、水利、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通过提供厂房、流转土地、金融支持、落实政策、联合开展“带薪培训”、帮助增资扩产和配套水电暖路基础设施等方式筑巢引凤,吸引省内外帮扶企业入驻。引进宁夏慈善园区入园企业、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新丝陆宸德服饰有限公司、宁夏益德馨服饰有限公司,促成同心县扶贫产业园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河西镇同德村润德庄园等扶贫车间顺利落地,运营后将实现20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加强与中核集团、南京证券、中民投、吴忠仪表等帮扶企业和区市帮扶单位对接,积极协调县内外企业为扶贫车间提供订单,确保扶贫车间正常运转。提供扶贫车间“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费用由政府兜底,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且工作时间满1年以上的,县财政给予1500元补助。协调扶贫车间产品入驻县内和区内外各大超市、商超等销售平台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努力实现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群众得实惠、早脱贫的双赢效果。

(三)乡村具体落实,百花齐放演好“主角戏”。整体搬迁是脱贫的第一步,而移民搬迁后如何实现稳定就业,关系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长远生活。眼下,扶贫车间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是帮助贫困群众“能发展、可致富”的一大利器。同心县以“12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村扶贫车间建设全覆盖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就业岗位全覆盖”为目标,着力在形成一村一品、丰富产品种类、防止重复建设等方面求突破。在产业选择上,紧密结合各乡镇优势和产业特点,本着“就业门槛低、工作易上手”为原则,选择脱贫效果好、群众收益快,发展已有基础、群众普遍认可,前景可预期、未来成支柱的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统筹考虑交通、水电、学校等基础设施情况,灵活布局扶贫车间,既方便企业运营、降低成本,又方便群众办事、照顾家庭和子女。在生产模式上,积极探索“厂房式车间”模式,针对家务繁忙或身体残疾贫困户,重点动员全家参与、按件计薪,自由支配时间,激励多劳多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在产业链建设上,加强与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入驻企业在特色产业、健康食品研发、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合作,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扶贫车间产品推介力度,推进扶贫车间链条化、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建成的18处扶贫车间产品涵盖民族用品、服饰、食品和羊绒产业。

(四)党建带动引领,结对共建迈向“新征程”。推行“党建+”模式,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在车间建设上,由村党支部选派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党员担任扶贫车间副厂长,负责车间工人的培训、考勤、成品检验及运行管理工作,引导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引导留守妇女解放思想,努力通过劳动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产业扶贫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向扶贫产业有形覆盖;在帮扶指导上,发挥帮扶单位专业优势,增强推动产业扶贫聚合力,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建在扶贫车间、农村党员聚在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富在扶贫车间的目标;在政策宣传上,坚持基层组织先行,带动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组织和帮扶干部,合力宣传发动,通过“采取向群众讲清扶贫车间带来的好处,带群众参观扶贫车间的新鲜感受,请群众体验扶贫车间的劳动过程”方法吸引群众,着力培养就业贫困群众的“工人意识”,引导其向“产业工人”转变。同时,组织车间工人外出观摩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扶贫车间建设管理,培育集体经济,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带动脱贫和帮扶贫困户能力。积极充当进驻企业和群众的“润滑剂”,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架起企业与群众的连心桥,实现了抓党建与促脱贫的有机融合。

2016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宁夏考察期间,深入同心县同德移民村实地调研,对同德移民村“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 经验启示

从扶贫车间实践来看,扶贫车间到村的建设,解决了农村“挣钱顾家两难全”的难题,有效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现金收入,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主要启示如下:

(一)政府统筹是根本。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合理确定扶贫车间建设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易地移民搬迁贫困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和巩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一是在规划布局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贫困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二是在资源配置上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协调部分企业为到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群众解决交通、提供午餐、购买保险等服务,让贫困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留得住、有收入,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创造条件。三是在技能培训上要对贫困群众进行精准培训,为扶贫车间定向提供急需的产业工人,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为劳动力成功转移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就业能力。四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对建扶贫车间的企业进行倾斜,帮助企业增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

(二)市场引导是方向。扶贫车间能否切实发挥作用、持续见效,关键是要有成熟的企业、产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如此扶贫车间才能持续长久地运营下去。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地方政府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认认真真研究市场,盲目上马,一哄而上,结果就是产品滞销,企业经营困难,扶贫车间自然举步维艰。因此,要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扶贫功能,首先要端正扶贫态度,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优势,坚决杜绝头脑发热,盲目投资、跟风建设,切实避免扶贫车间“昙花一现”。其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让产品能生产出来,更要卖得出去。最后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让群众的技能技术水平和思想观念“水涨船高”,他们才能适应扶贫车间的发展需要。

(三)产业基础是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在当地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产业链上建设扶贫车间,更具有生命力、更接地气、更符合贫困群众需求,既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又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建立在我县的枸杞、羊绒、服饰产业上的扶贫车间都比较成功。比如立足同心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有机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优势,同心县将同德移民村作为建设扶贫车间试点村,打造“中国光彩事业扶贫慈善枸杞产业园”,累计种植有机枸杞14万亩。引进宁夏润德农林科技生物有限公司进行枸杞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响拳头产品,形成了“中国枸杞在宁夏,高端枸杞在同心”的发展格局。

(四)规范管理是保障。据了解,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出现闲置、停摆等问题,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规范管理是扶贫车间有序运行、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把企业审核准入关、环境保护关,注重引进产品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甘于为脱贫事业贡献力量的企业。高度重视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营,积极主动解决建设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扶贫车间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督促扶贫车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公开工种、岗位、计件等工资标准,落实好“五险一金”,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防范风险是底线。从前期调研情况看,扶贫车间并不是都运行良好,一些地方甚至成了人去楼空的摆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盲目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或者只是用扶贫补贴来吸引民间资本建扶贫车间,这样的急功近利,遍地开花,很容易招致失败;还有一些扶贫车间在项目的立项、评审方面缺乏考虑,不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和特点,不注重发挥本地的长处,技术上缺乏指导,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要遵循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规律,尽可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把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既要避免不顾实际、一哄而上、造成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也要防范部分企业把精力和心思只放在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上,放松产业经营,忽视带动贫困户的倾向。一旦出现“烂尾”车间,不但不能发挥带动效应,还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六)创新模式是重点。扶贫车间不应局限在生产加工车间一种方式,还应包括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多种方式,产业内容扩展到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个行业。目前同心县的18个扶贫车间的产品只涵盖了服饰、纺织和食品等门类,形式比较单一。在扶贫车间的认定上,只要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具有一定规模,企业能吸纳贫困劳动力,群众能就近就业,都应当认定为扶贫车间,落实相关优惠奖补等政策。扶贫车间要因地因情而建,避免不具备条件的“为建而建”。根据不同情况,除了建设厂房式的扶贫车间,还可发展居家式扶贫车间、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互联网+”式扶贫车间等不同形式,贫困户可以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服装剪线、吊牌穿线、纽扣装钉等工作带回家里加工,将缝纫机发放到农户家里,每天按件计酬,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

(宁夏扶贫开发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