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怀远县做实做细兜底保障,深化巩固 脱贫成果

时间:2020-09-21 15:33:4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县民政局联合兰桥乡孤儿认定四方会谈.jpg

近年来,怀远县不断完善兜底保障制度体系,持续提高各类兜底保障水平,切实强化政策落实,有效做好兜底保障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资金和各项补贴达7.4亿元,其中2020年1-4月份共发放各类兜底保障资金和补贴0.8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四大模式”,攻克审批难点

一是“三合一”解决及时“办理难”。针对因家庭经济好转等原因取消低保的贫困户,逐户排查后有返贫风险的家庭,重新申办低保时优化精简入户调查照片、民主评议、公示、经济状况核对等环节或材料,只需提供家庭情况核查表、乡(镇)村意见、申请人个人声明等三种材料,即可予以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60余天,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

二是“四方会谈”解决材料“取证难”。针对个别家庭符合保障条件,但一些材料或证据短时间难以取得,由乡镇政府、扶贫站、民政所、村委会分别就当事群众的家庭情况作出说明,共同构成该户家庭的整体情况,上报审批,不再因个别材料缺失而影响审批时限。累计为36户困难家庭解决因子女外出打工或者相关票据丢失等原因导致低保一直未得到审批的问题。

三是“五人小组”解决失能“鉴定难”。对于需要进行体能鉴定的失能特困供养对象,由乡镇政府、民政所、中心卫生院、村委会、村民小组,组成五人鉴定组及时上门进行鉴定,鉴定后报备,即可及时发放护理补贴。累计上门鉴定特困供养人员72人,在敬老院集中鉴定112人。

四是“六方研判”解决跨区“调查难”。针对一些跨乡镇的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单独依靠一个乡镇、村难以准确调查,由县民政局牵头,扶贫局参与指导,相关乡镇分管同志,相关村干部,现场会商,共同研判当事人家庭人口、土地、病残、子女、住房等情况,作出是否符合条件的结论。如:荆山镇周某夫妻子女分散在荆山镇石山村、常坟镇王巷村居住生活,低保办理出现调查困难,用此方式得到妥善解决。

二、强化“四个衔接”,促进保障精准

一是标准衔接“兜底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始终高于扶贫标准。2016年以来,连续5次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318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7920元,农村特困人员由每人每年360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8910元,较好托起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是对象衔接“防遗漏”。民政部门、扶贫部门根据各自审核结果及识别程序,结果交叉互认,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分别纳入低保或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以村为单位,对所辖区域内困难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排查登记台帐。对因病、因学支出型贫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因户制宜将符合保障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防止“漏保”。全县共排查村(居)382个,排查困难群众5.6万余户12.9万余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3271人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政策衔接“不断档”。加强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严格低保政策规定,明确操作规程。在脱贫攻坚期内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个月的渐退期、其他群众6个月的渐退期;对于脱贫后家庭因病、因灾、因其他紧急意外情况发生的困难,进行临时救助;持续推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改革,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失能人员作为供养重点;建立孤儿保障动态管理机制,调整各类孤儿救助费用至每人每月1050元。

四是管理衔接“提质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近3年被取消低保家庭、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上报低保未审批家庭分别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利用日常走访和年度常规复核,主动发现家庭变化,及时告知政策,针对性地提供帮扶。积极发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作用,统筹使用各类政策,畅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

三、补齐“四项短板”,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补齐基层队伍建设短板。全面实施村居网格化管理,贫困家庭全部纳入网格,村居全部配备民政委员。县政府安排资金1300余万元,建立村级民政协理员制度,从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中为村居配备360名民政协理员,解决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不足问题。

二是补齐保障失能失智对象医养短板。规范医养结合,设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配备床位100张,通过社会购买服务招聘护理人员14名,集中收住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供养对象。目前,已入住65人的饮食、医疗、护理全程由专人负责。

三是补齐乡镇敬老院照护短板。在乡镇中心敬老院集中连片划出护理区,护理区设立护理站,规范房间基本设施,明确护理对象和护理责任人,将集中供养机构统筹使用的护理补贴使用好,服务到人。

四是补齐特困孤儿救助短板。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兜底救助特困孤儿,县社会福利中心单设儿童福利中心,共收养孤儿32人,其中15名都有不同程度肢残及智障。为保障他们的生活、学习、康复,配备标准间、学习娱乐功能房,日常护理已涵盖新入院孤儿照护、哺乳期婴儿喂养、儿童日常护理、失能儿童护理、患病儿童护理、上学儿童照看、儿童特色教育等,提升了孤儿的生活品质。

(安徽怀远县扶贫开发局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社会扶贫、案例    

怀远县做实做细兜底保障,深化巩固 脱贫成果

时间:2020-09-21 15:33:4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县民政局联合兰桥乡孤儿认定四方会谈.jpg

近年来,怀远县不断完善兜底保障制度体系,持续提高各类兜底保障水平,切实强化政策落实,有效做好兜底保障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资金和各项补贴达7.4亿元,其中2020年1-4月份共发放各类兜底保障资金和补贴0.8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四大模式”,攻克审批难点

一是“三合一”解决及时“办理难”。针对因家庭经济好转等原因取消低保的贫困户,逐户排查后有返贫风险的家庭,重新申办低保时优化精简入户调查照片、民主评议、公示、经济状况核对等环节或材料,只需提供家庭情况核查表、乡(镇)村意见、申请人个人声明等三种材料,即可予以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60余天,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

二是“四方会谈”解决材料“取证难”。针对个别家庭符合保障条件,但一些材料或证据短时间难以取得,由乡镇政府、扶贫站、民政所、村委会分别就当事群众的家庭情况作出说明,共同构成该户家庭的整体情况,上报审批,不再因个别材料缺失而影响审批时限。累计为36户困难家庭解决因子女外出打工或者相关票据丢失等原因导致低保一直未得到审批的问题。

三是“五人小组”解决失能“鉴定难”。对于需要进行体能鉴定的失能特困供养对象,由乡镇政府、民政所、中心卫生院、村委会、村民小组,组成五人鉴定组及时上门进行鉴定,鉴定后报备,即可及时发放护理补贴。累计上门鉴定特困供养人员72人,在敬老院集中鉴定112人。

四是“六方研判”解决跨区“调查难”。针对一些跨乡镇的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单独依靠一个乡镇、村难以准确调查,由县民政局牵头,扶贫局参与指导,相关乡镇分管同志,相关村干部,现场会商,共同研判当事人家庭人口、土地、病残、子女、住房等情况,作出是否符合条件的结论。如:荆山镇周某夫妻子女分散在荆山镇石山村、常坟镇王巷村居住生活,低保办理出现调查困难,用此方式得到妥善解决。

二、强化“四个衔接”,促进保障精准

一是标准衔接“兜底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始终高于扶贫标准。2016年以来,连续5次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318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7920元,农村特困人员由每人每年360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8910元,较好托起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是对象衔接“防遗漏”。民政部门、扶贫部门根据各自审核结果及识别程序,结果交叉互认,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分别纳入低保或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以村为单位,对所辖区域内困难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排查登记台帐。对因病、因学支出型贫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因户制宜将符合保障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防止“漏保”。全县共排查村(居)382个,排查困难群众5.6万余户12.9万余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3271人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政策衔接“不断档”。加强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严格低保政策规定,明确操作规程。在脱贫攻坚期内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个月的渐退期、其他群众6个月的渐退期;对于脱贫后家庭因病、因灾、因其他紧急意外情况发生的困难,进行临时救助;持续推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改革,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失能人员作为供养重点;建立孤儿保障动态管理机制,调整各类孤儿救助费用至每人每月1050元。

四是管理衔接“提质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近3年被取消低保家庭、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上报低保未审批家庭分别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利用日常走访和年度常规复核,主动发现家庭变化,及时告知政策,针对性地提供帮扶。积极发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作用,统筹使用各类政策,畅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

三、补齐“四项短板”,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补齐基层队伍建设短板。全面实施村居网格化管理,贫困家庭全部纳入网格,村居全部配备民政委员。县政府安排资金1300余万元,建立村级民政协理员制度,从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中为村居配备360名民政协理员,解决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不足问题。

二是补齐保障失能失智对象医养短板。规范医养结合,设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配备床位100张,通过社会购买服务招聘护理人员14名,集中收住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供养对象。目前,已入住65人的饮食、医疗、护理全程由专人负责。

三是补齐乡镇敬老院照护短板。在乡镇中心敬老院集中连片划出护理区,护理区设立护理站,规范房间基本设施,明确护理对象和护理责任人,将集中供养机构统筹使用的护理补贴使用好,服务到人。

四是补齐特困孤儿救助短板。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兜底救助特困孤儿,县社会福利中心单设儿童福利中心,共收养孤儿32人,其中15名都有不同程度肢残及智障。为保障他们的生活、学习、康复,配备标准间、学习娱乐功能房,日常护理已涵盖新入院孤儿照护、哺乳期婴儿喂养、儿童日常护理、失能儿童护理、患病儿童护理、上学儿童照看、儿童特色教育等,提升了孤儿的生活品质。

(安徽怀远县扶贫开发局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