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彭阳:誓让荒山变金山

时间:2020-10-07 18:13:5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本刊记者 王万亮

001.jpg

蔚蓝的天空点缀着软绵绵的白色云朵;层层叠叠的梯田如穿云碧梯,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成片的林木苍翠欲滴,描绘出了群山间最美的底色。驱车行驶在宁夏彭阳县蜿蜒的山路间,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发之景,与记者想象中的西海固反差极大。

更难能可贵的是,彭阳县郁郁葱葱的林海还是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绿色银行”。多年来,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以生态为基石,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誓把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在一代又一代彭阳人的持续努力和共同建设下,如今,一幅山绿与民富双赢的画卷正在彭阳壮丽铺展。

荒山披绿装,植绿护林又增收

“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天上无飞鸟,地上沙子跑。”这是彭阳县1983年建县之初的真实写照。与这句当年时兴的顺口溜形成印证的是一个更为刺眼的数字——“3%”,这是1983年彭阳县的整体森林覆盖率。

现在,这里完全变了样。一座座荒山秃岭已披上浓郁的绿装,全县林木累计保存面积203.8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28.5%,真正实现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

山野巨变源于一代代彭阳人的接续奋战。

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在陡峭山坡上种树分外艰难。彭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志涛介绍,要在坡上挖出宽80厘米、深80厘米的坑,边挖边筑高50厘米、顶宽40厘米的埂,再回填坑里,使田面宽2米。用这个“8854”法,彭阳人有效拦截了雨水,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至今,整个彭阳这样的人工坑全部连起来,能绕赤道3圈半。

“2017年以来,彭阳累计新增造林72万亩,贫困户已成为造林护林的‘生力军’。”高志涛表示,这些年,彭阳县每年都有30多个造林小队活跃在植绿一线,可带动30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增收2万多元。

彭阳县白岔村的贫困群众赵国浩便尝到了造林的甜头。50岁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打工,这几年每年他都参加当地的造林专班,造林季每天都能挣100多元,真正实现了顾家打工两不误。瞅着远远近近的青山,他不禁感慨:“是这青山帮我脱了贫呀!”

护林是百姓参与生态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

“这地方种树不容易,不管多忙,都得把乡亲们种下的树看护好。”彭阳县白岔村护林员梁国臣每天都会巡山两次,一次是早晨6—7点钟,一次是中午11点左右。作为他辛勤付出的回报,每年都有1万元的生态护林费,足可满足老两口平日的吃穿用度,帮助他们很好地实现稳定脱贫。

像梁国臣一样,白岔村共有11人因护林就近就业。而在彭阳全县,目前共有护林员1430多人。此外,借势生态建设,彭阳还发展苗木种植3万亩,带动200多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粒粒“脱贫果”,香飘千万里

初秋,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山野间果香四溢,满树满枝皆是红彤彤的苹果。这也是彭阳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

“这些都是百姓的‘脱贫果’‘致富果’。去年丰收节期间,每天入园参观者有上万人,仅3天时间苹果园便售出苹果2710箱,合3万多斤。”望着眼前整片的苹果林,红河镇党委书记郑小义一脸自豪。他介绍,现在红河村共有果园1000亩,通过土地流转惠及红河村108户村民,还可带动附近300多人参与季节性用工。每亩种植果树138棵,初果期每棵树可挂果30斤左右,盛果期每亩可产苹果约4吨。

说到兴起处,郑小义还帮村民算了一笔收入账——“以红河村西头的500亩果园为例,以前种玉米,遇上好年景,全部500亩地的纯收入也只有20多万元。现在,公司流转土地种果树,每亩地流转费500元,这就是25万元;而且园区还有大量季节性用工,截至今年7月初,这500亩地的用工工资就多达60万元,其中仅给苹果套袋一项务工费就有20万元。”

事实上,随着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彭阳县林果产业不断壮大,彭阳县的“脱贫果”种类亦日益增多。红梅杏便是其中翘楚。

彭阳红梅杏果皮阳面呈红色,阴面呈黄色,果肉细腻多汁、酸甜可口。如今,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彭阳红梅杏正在托起越来越多家庭脱贫奔小康的新希望。

目前,彭阳县共发展林果产业53.2万亩,先后打造百亩以上经济林示范园15个,培育庭院经济林大户200余户。全县林果产业带动近万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散户种植等实现增收。其中,全县发展红梅杏8万亩、苹果2万亩,产品畅销全国多地。此外,近年来彭阳还采取少量引种、多点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方式,积极发展花椒、大果榛子等147种新品种,示范推广适宜品种40种。

生态旅游兴,串起乡村扶贫产业链

置身青云湾梯田公园,山杏飘香、梯田如画、松涛阵阵,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彭阳县生态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彭阳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已打造10处生态景区,并着力打造出了“山花节”“梯田节”两张节会名片,摘得“中国最美旱作梯田”“中国最美田园”等金字招牌,吸引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在此建立美术研学、写生基地,每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可带动3000多贫困人口在景区务工,让3000多户农户依靠在景区及周边出售土特产沾了“旅游光”。此外,该县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全县发展起了40多家农家乐。

然而,彭阳县因生态而兴的产业还远不止此。

山桃枕、山桃靠背、艾草桃核枕……彭阳县白阳镇白岔村宁夏建茹文化产品展厅内,各式旅游产品琳琅满目。不远处,白岔村宁夏建茹扶贫车间内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来自白岔村及附近村庄的女工正在缝纫机旁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加工。

“公司旨在把文化创新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立足彭阳生态优势,以中药材、山核桃、荞麦等为原料,以刺绣、编织等民间传统工艺为素材,推出了近百种文化旅游产品,车间直接带动务工70多人,通过收购山桃、家庭手工作坊等可带动1000多户实现增收,其中2019年共收购山桃20多吨。”宁夏建茹文化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茹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千家万户,炕头经济’。”

“幸好有这份家门口上班的‘正式工’,让我更有信心撑起这个家!”正在车间务工的白岔村贫困户张韩芳告诉记者,她丈夫患有大病,目前仍在康复中。在扶贫车间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活,每天中午还能回趟家,既方便照顾病人、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工资。

“村庄美了,游客多了,山桃也值钱了。”白岔村贫困户梁国臣说,以前山桃挂在树上没人收;这些年,村里有了扶贫车间,山桃越来越值钱,去年他家10亩山桃共收了2000多斤,到现在还没舍得卖呢!

这是彭阳县依托生态旅游,立足将“产品变礼品”而发展起来的又一扶贫产业。目前,彭阳县已发展山桃、蜂蜜、艾草等旅游产品加工扶贫车间25家,带动2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此外,依托旅游产品市场,彭阳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蜂及种植中药材的力度,每年可提供总产值1.08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全县的生态富民路。

“今日山峁变平川,层层梯田如牡丹;不见昔日和尚头,美化山川万古流。”今朝,在彭阳脱贫攻坚战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转变为攻坚克难的不竭资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宁夏扶贫    
聚焦两会

彭阳:誓让荒山变金山

时间:2020-10-07 18:13:5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本刊记者 王万亮

001.jpg

蔚蓝的天空点缀着软绵绵的白色云朵;层层叠叠的梯田如穿云碧梯,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成片的林木苍翠欲滴,描绘出了群山间最美的底色。驱车行驶在宁夏彭阳县蜿蜒的山路间,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发之景,与记者想象中的西海固反差极大。

更难能可贵的是,彭阳县郁郁葱葱的林海还是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绿色银行”。多年来,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以生态为基石,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誓把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在一代又一代彭阳人的持续努力和共同建设下,如今,一幅山绿与民富双赢的画卷正在彭阳壮丽铺展。

荒山披绿装,植绿护林又增收

“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天上无飞鸟,地上沙子跑。”这是彭阳县1983年建县之初的真实写照。与这句当年时兴的顺口溜形成印证的是一个更为刺眼的数字——“3%”,这是1983年彭阳县的整体森林覆盖率。

现在,这里完全变了样。一座座荒山秃岭已披上浓郁的绿装,全县林木累计保存面积203.8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28.5%,真正实现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

山野巨变源于一代代彭阳人的接续奋战。

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在陡峭山坡上种树分外艰难。彭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志涛介绍,要在坡上挖出宽80厘米、深80厘米的坑,边挖边筑高50厘米、顶宽40厘米的埂,再回填坑里,使田面宽2米。用这个“8854”法,彭阳人有效拦截了雨水,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至今,整个彭阳这样的人工坑全部连起来,能绕赤道3圈半。

“2017年以来,彭阳累计新增造林72万亩,贫困户已成为造林护林的‘生力军’。”高志涛表示,这些年,彭阳县每年都有30多个造林小队活跃在植绿一线,可带动30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增收2万多元。

彭阳县白岔村的贫困群众赵国浩便尝到了造林的甜头。50岁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打工,这几年每年他都参加当地的造林专班,造林季每天都能挣100多元,真正实现了顾家打工两不误。瞅着远远近近的青山,他不禁感慨:“是这青山帮我脱了贫呀!”

护林是百姓参与生态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

“这地方种树不容易,不管多忙,都得把乡亲们种下的树看护好。”彭阳县白岔村护林员梁国臣每天都会巡山两次,一次是早晨6—7点钟,一次是中午11点左右。作为他辛勤付出的回报,每年都有1万元的生态护林费,足可满足老两口平日的吃穿用度,帮助他们很好地实现稳定脱贫。

像梁国臣一样,白岔村共有11人因护林就近就业。而在彭阳全县,目前共有护林员1430多人。此外,借势生态建设,彭阳还发展苗木种植3万亩,带动200多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粒粒“脱贫果”,香飘千万里

初秋,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山野间果香四溢,满树满枝皆是红彤彤的苹果。这也是彭阳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

“这些都是百姓的‘脱贫果’‘致富果’。去年丰收节期间,每天入园参观者有上万人,仅3天时间苹果园便售出苹果2710箱,合3万多斤。”望着眼前整片的苹果林,红河镇党委书记郑小义一脸自豪。他介绍,现在红河村共有果园1000亩,通过土地流转惠及红河村108户村民,还可带动附近300多人参与季节性用工。每亩种植果树138棵,初果期每棵树可挂果30斤左右,盛果期每亩可产苹果约4吨。

说到兴起处,郑小义还帮村民算了一笔收入账——“以红河村西头的500亩果园为例,以前种玉米,遇上好年景,全部500亩地的纯收入也只有20多万元。现在,公司流转土地种果树,每亩地流转费500元,这就是25万元;而且园区还有大量季节性用工,截至今年7月初,这500亩地的用工工资就多达60万元,其中仅给苹果套袋一项务工费就有20万元。”

事实上,随着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彭阳县林果产业不断壮大,彭阳县的“脱贫果”种类亦日益增多。红梅杏便是其中翘楚。

彭阳红梅杏果皮阳面呈红色,阴面呈黄色,果肉细腻多汁、酸甜可口。如今,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彭阳红梅杏正在托起越来越多家庭脱贫奔小康的新希望。

目前,彭阳县共发展林果产业53.2万亩,先后打造百亩以上经济林示范园15个,培育庭院经济林大户200余户。全县林果产业带动近万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散户种植等实现增收。其中,全县发展红梅杏8万亩、苹果2万亩,产品畅销全国多地。此外,近年来彭阳还采取少量引种、多点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方式,积极发展花椒、大果榛子等147种新品种,示范推广适宜品种40种。

生态旅游兴,串起乡村扶贫产业链

置身青云湾梯田公园,山杏飘香、梯田如画、松涛阵阵,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彭阳县生态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彭阳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已打造10处生态景区,并着力打造出了“山花节”“梯田节”两张节会名片,摘得“中国最美旱作梯田”“中国最美田园”等金字招牌,吸引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在此建立美术研学、写生基地,每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可带动3000多贫困人口在景区务工,让3000多户农户依靠在景区及周边出售土特产沾了“旅游光”。此外,该县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全县发展起了40多家农家乐。

然而,彭阳县因生态而兴的产业还远不止此。

山桃枕、山桃靠背、艾草桃核枕……彭阳县白阳镇白岔村宁夏建茹文化产品展厅内,各式旅游产品琳琅满目。不远处,白岔村宁夏建茹扶贫车间内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来自白岔村及附近村庄的女工正在缝纫机旁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加工。

“公司旨在把文化创新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立足彭阳生态优势,以中药材、山核桃、荞麦等为原料,以刺绣、编织等民间传统工艺为素材,推出了近百种文化旅游产品,车间直接带动务工70多人,通过收购山桃、家庭手工作坊等可带动1000多户实现增收,其中2019年共收购山桃20多吨。”宁夏建茹文化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茹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千家万户,炕头经济’。”

“幸好有这份家门口上班的‘正式工’,让我更有信心撑起这个家!”正在车间务工的白岔村贫困户张韩芳告诉记者,她丈夫患有大病,目前仍在康复中。在扶贫车间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活,每天中午还能回趟家,既方便照顾病人、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工资。

“村庄美了,游客多了,山桃也值钱了。”白岔村贫困户梁国臣说,以前山桃挂在树上没人收;这些年,村里有了扶贫车间,山桃越来越值钱,去年他家10亩山桃共收了2000多斤,到现在还没舍得卖呢!

这是彭阳县依托生态旅游,立足将“产品变礼品”而发展起来的又一扶贫产业。目前,彭阳县已发展山桃、蜂蜜、艾草等旅游产品加工扶贫车间25家,带动2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此外,依托旅游产品市场,彭阳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蜂及种植中药材的力度,每年可提供总产值1.08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全县的生态富民路。

“今日山峁变平川,层层梯田如牡丹;不见昔日和尚头,美化山川万古流。”今朝,在彭阳脱贫攻坚战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转变为攻坚克难的不竭资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