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一朝脱贫为劳模,终生奋斗不停步(文字类一等奖)

时间:2020-10-14 12:50:45来源: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作者:王万才

我叫王万才,生于1964年12月,初中文化程度,是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15年度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在各级扶贫干部的精心帮扶下,我丢掉思想包袱,放下酒瓶,拿起锄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发展特色种植和加工业,成为全县脱贫最快的贫困户之一。在脱贫过程中,我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一些个人的感悟,陆续写下了几十篇脱贫日记,从一个贫困户角度记录脱贫攻坚的恢弘进程,以质朴的语言表达贫困户心声,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后,被评为“中原传媒好书”,这也是惟一一本农民作者书写的入选作品。各级领导和媒体记者朋友评价我说,从最初的甘穷安贫、缺少“精神之钙”,到后来勤思苦干、力拔“贫困之根”,再到现在热心公益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全国贫困户中出版脱贫日记的第一人,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志智双扶的一个成功典型。籍此,我先后获得了河南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河南省劳动模范、第二届(2018)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最美人物”奖等一系列荣誉。我个人认为,这短短几年的生动经历,就是中国扶贫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回首几年来走过的路,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就是“风景很好!”第二句是“感慨良多!”说起这一路看到的风景和心中的感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迎来了一片希望的田野,那一年,我在获得土地承包权的同时拿到了唐河县一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入学不到一个月,因为生病再加上向往陶渊明笔下“草盛豆苗稀”的诗酒田园生活,就毅然决然放弃学业回家种地去了。那时候的乡村虽然还很穷,耕作方式几乎还停留在古代,但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泥土是散发着芬芳的。那时候的我,整日盘桓于田间地头,“野风儿刮,露水儿搭,只在地里不在家”。那一年春节,我家门口的对联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那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横批是“乐在其中”!

按说读读书、种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还能过,可是天不作美,一个傻儿子的诞生把我的人生理想击得粉碎。孩子小的时候,虽说知道这病不太好治,但我和老伴心中仍抱着一线希望。直到有一天,一位神经内科的专家告诉我,这孩子的智力不但不能恢复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继续下降。事实不幸证实了医生的话,我和老伴彻底绝望。看着别人家和他同龄的孩子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在外打工求学,我和老伴就会感到自卑和沮丧。不知道有多少次,或参加喜庆宴会,或偶遇亲朋老友,每当别人乘着酒兴,兴高采烈地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出人头地、怎样事业有成时,我就总是趁人不注意悄悄退下,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以手抱头,黯然落泪;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我和老伴闷声而坐,相对无言……慢慢地,我在苦闷中贪上了饮酒,老伴在无奈中恋上了打牌,穷日子过一天算两晌,麻醉一会儿是一会儿,随他去吧! 2014年开春,穷得快揭不开锅了,我又到工地上去干了两天活儿,结果从脚手架上掉下来,锁子骨也断了,肋骨也断了三根,做完手术又住了一段医院,钱没挣着又落下一屁股债。混到这份上我觉得这辈子彻底失败,一点儿翻牌的机会都没有了。从那时起,我就抱定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指望着哪天一醉不醒,“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到了那时,也就彻底解脱了。从此,我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愣是把本该和美的生活过成了一地鸡毛。那时候,我的网名叫“老树西风”,微信签名是:“老牛拉破车,一路向天涯”。这网名和签名是我当时悲观心情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负担,就是无穷无尽的烦恼。我的心情也反映在了我所喜爱的对联中,那一年春节,我家门口的对联是“对春光且趁今朝有酒,悲白发休说来日方长”,横批是“得过且过”。另一副是“闹市红尘看猴戏,长峡幽谷听猿声”,横批是“心远地偏”。

也是我命不该绝,遇到了真贵人,赶上了好时代。2015年底,因为家有病人和动力不足,我被评定为贫困户。记得帮扶责任人——县直工委的郭有霞书记第一次来到我家,看到满屋满院的垃圾和随处乱滚的空酒瓶子时,郭书记惊呆了,她难以相信一个人家竟能邋遢到如此地步。在和我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她直言不讳地说:“王大哥,人很多时候就是活个精气神,只要你打起精神,再大的难事儿那都不是事儿。今天,咱就先从收拾你的小家开始!”郭书记撸起袖子把我的屋里屋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这件事还真让我有点儿措手不及,触动很大,等于无形中狠狠地将了我一军。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想我老王,也是七尺男儿,也算是读过诗书、懂得廉耻之人。不指望你治国平天下,你连个小家都撑不起,让人家一个弱女子从城里跑来给你抹桌子扫地,自尊何在?脸面何在?在郭书记的带动下,我爬起来,具有象征意义地把满院子空酒瓶扫地出门。从那天起,老王我真正变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就成了我的生活习惯,也是从那天起,我才又发现原来我的小家也挺可爱。

还是从那天起,老王我干活有劲了!郭书记和工作队又帮我谋划怎样发展、怎样挣钱。2016年春天,我在自有6亩土地的基础上,又转租6亩土地第一次尝试种植地膜西瓜,还在瓜地里套种了红薯,经过虚心求教和细心管理,加上当年瓜价比较好,6亩地光西瓜就卖了一万多块,这让我一下子就尝到了甜头。俗话说:“有懒人没赖地”,就看你干不干。过去我也种过瓜,由于缺少管理,地荒得能撵出狼来,好不容易结几个瓜蛋儿吧,个个在草丛里深藏不露,到地里找个瓜比寻宝都难。你看,同样的地,同样的作物,干和不干的结果就是不一样!从此以后,我就对种地特别上心,有事没事就往地里跑。说来也怪,过去的酒瘾不知不觉地也给跑没了,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咋着经营、咋着管理、咋着发家致富。

随着健康扶贫、粮仓扶贫、公益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扎堆儿滋润,我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2016年底,经过算账,我全家纯收入达到11800元,人均3900多元。2017年春节,我格调有点张扬地挥笔撰写了两副春联贴在自家门口,一副是“秋水半瓢邀月饮,春风十里荷锄归”,横批是“柳暗花明”。另一副是“和谐普世东风化雨,精准扶贫老树逢春”,横批是“渐至佳境”,来表达自己喜悦、感恩的心情。这对联中的“老树”,指的是我老王。只是,我的网名已经从“老树西风”改成了“老树逢春”,感觉我这棵垂死的老树真的遇到了春天,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重新又吐枝了、发芽了……

2017年,是帮扶力度更大的一年,也是我更加努力、立志脱贫的一年。那一年,我的帮扶人郭有霞书记一边到村里来扶贫,一边还要回去照顾九十多岁瘫痪在床的父亲,每天城里乡下来回跑,看着就非常辛苦,我做为帮扶对象觉得很内疚。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咱贫困户也没啥本事,唯一能够报答帮扶干部的就是早日脱贫。那一年,我种的十亩地膜花生又获丰收,年底一算账,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00元,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脱贫标准,我和老伴商量说:“你看啊!咱们有种植收入、公益岗收入,再加上全家低保、残疾人补贴、扶贫粮仓分红等这些政策保障,特别是慢性病免费诊疗和大病住院六次报销这些措施解除了咱的后顾之忧,咱还怕啥?我看咱完全可以脱贫了,贫困户的帽子戴着也不光彩。”老伴完全支持我的提议,于是我就第一个向村委和驻村工作队提出了脱贫请求。在我的示范和带动下,我村又有十几户收入比较好的贫困户向村里表达了脱贫意愿。经过工作队的严格核算和评估,确认我们这些户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收入来源长期稳定,符合脱贫条件。2017年12月,我领到了脱贫光荣证。那一年,我那副“半瓢秋水”加“十里春风”的对联被来村督导扶贫工作的时任县长周天龙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一眼,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得到了他的很多鼓励,我也开始受到了宣传部门和县扶贫办有关领导更多的关注,我的脱贫故事开始精彩起来;那一年,我全程观看了十九大直播,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想着受到的帮扶,看着自己和身边群众发生的变化,心中受到了震撼;那一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我一生中,生一个残疾儿子显然是不幸的,但又欣逢盛世,赶上了精准扶贫的时代大潮,却又是万幸的,相信所有的贫困户都深有同感。脱贫路上,我亲身体验和见证了一个个贫困家庭从绝望无助到振作奋发的转变过程,就想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让这些宝贵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此次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就更加留意扶贫工作中的点滴,遇到有意义的人和事赶紧记下来、写下来。两年时间,我陆续写下了数十篇脱贫日记。2018年1月31日,《南阳日报》整版发表了我的作品,圆了我年轻时的文学梦想,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这是我2018年春节得到的最珍贵的新年礼物,也是我另一种意义上的脱贫。那一年,我怀着感恩和感动写了两副对联,大门口写的是“疏竹几枝留月影,繁花满树报春晖”,横批是“东风浩荡”。堂屋门口写的是“浓墨芳菲扶贫大业千秋画,春潮澎湃追梦征程一路歌”,横批是“小康在望”。这时候,返老还童的我又把网名改成了“老树繁花”。我曾经说过:“老树还是那棵老树,只是不愿继续在西风中萧瑟,而是要在春天里成长”。没有想到的是,无意之间的三改网名,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的前世今生。

2018年3月,我被评为全县脱贫示范户。同年4月,在唐河县首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平生第一次披红戴花走上主席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劳动模范证书。  2018年6月,唐河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决定将我的脱贫日记交由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2018年8月,《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正式出版发行。因为选中的篇数不多,页数太少,编辑老师建议把我的对联添上充数,于是我就把过去几年和网友互动的对联选了一些附在书后,没想到竟然也有人喜欢。因为这本小书,我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并收获了不少荣誉。2018年10月,经过各级推荐和实地考察,我又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并在大会上作了《感党恩,提信心,小康路上大步奔》的典型发言,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的亲切接见。

在荣誉面前,我非常明白,也非常清醒,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结出的硕果,失去了这个大背景我将一事无成。我还明白,光环的背后是责任,回报社会、带动脱贫我义不容辞。浇树浇根,扶贫扶心,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针对少数贫困户还存在越扶越懒、不愿脱贫的现象,我们唐河县不失时机地举办了多场“志智双扶”典型事迹报告会,我作为脱贫代表现身说法,让大家明白——虽说我们是贫困户,但贫困户也有尊严,如果我们躺倒不干,人家就会戳我们的脊梁说政府花钱养了一帮懒汉;如果我们躺倒不干,政府即使给再多的钱也不能让我们真正脱贫,因为脱贫不光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所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为别的,一为自己争气,二为政府挣光。 

这两年,我尽可能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先后参加了省、市、县、乡组织的多个“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巡讲”报告团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讲团,作报告近百场,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鼓舞贫困乡亲的奋斗热情,用真诚朴实的话语教育引导群众如何感党恩、念党情、听党话、跟党走。

作为劳模,我不能光说不练。为了给大家鼓起干事创业的勇气,我于2018年秋季又盘起了豆腐锅,加工销售传统手工豆腐。虽然辛苦,但每天只要开工就有收入。于是就有人说:“看看老王,人家可是去过省城,见过大领导的人,还能静下心思做这吃苦受累的小生意,咱有啥理由东游西逛,坐等国家救济?干吧!不怕慢,就怕站,习主席不是说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借用习主席这句话,我为我的豆腐坊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奋斗出幸福也出豆腐”,下联是“前行看腰身更看精神”,横批是“劳动光荣”。从这点看,什么最美?还是劳动最美,劳动最光荣!

我在多次的报告会上告诉大家,“一朝脱贫为劳模,终生奋斗不停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了这句承诺,这几年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忙人。村里发展扶贫产业,我把自己的“王万才”豆腐品牌和市场客户无偿转让,并且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指导生产,对经营者提出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必须参与扶贫和带贫。目前,这家豆制品企业运营良好,有至少两户贫困群众因参与经营而稳定脱贫。唐河县书强红薯专业合作社是由我们王庄村的回乡青年李书强创办的,是王庄村扶贫产业项目的主体,在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和周边群众增收中贡献巨大。作为该合作社的副理事长,我负责种植技术方面的服务和推广,为了把科学的红薯种植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群众的真金白银,我就经常出现在贫困户的田间地头和培训课堂上,手把手地把所学的技术传授给大家,遇到自己不懂的,随时向农技部门专家请教,然后现学现卖,直到帮助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合作社带动下,如今王庄村大部分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达900多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000—6000元。看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效,我倍感自豪,还没等到2019年春节我就又写了一副对联:“河山美丽开新卷,使命光荣唱大风”!横批是:“青春不老”。

2019年7月,我光荣当选唐河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之后又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进行了宪法宣誓,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力。

过去每年春节我写对联往往被人耻笑,说我是抠门、穷酸,我只有摇头哀叹“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今,我这一身穷酸终于变成了有机酸,我们村也从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我提供的两副对联登上了矗立在村口的大牌楼,一副是:“脱贫路上,今日喜乘千里马;追梦途中,明朝更上一层楼。”另一副是:“和谐社会春光好,美丽乡村喜事多”,牌楼上方是四个醒目的大字“梦里王庄”。这座牌楼成了村口一道不错的风景,年轻人从这里路过,总喜欢停下来,摆个姿势留个影,然后发个朋友圈臭美一番。至于是不是因为我的对联,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次脱贫历程中,通过与众多扶贫干部的近距离接触,使我更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切身体会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党的十九大刚结束,经过深思熟虑,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够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很荣幸,党组织把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2020年春节,面对汹汹而来的新冠疫情,作为预备党员,我选择逆行而上、奋战一线。参加完鼠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演出,回到家中我就向村“两委”请战。疫情防控的两个多月里,我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在卡点值守、盘查,在村中宣传、走访。不仅如此,我还利用网络平台发表鼓舞民众斗志的诗歌散文若干篇,赞美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在微信朋友圈开设“普法小讲堂”,通过抗疫成效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广大群众加深对党的“四个自信”的认识。这一年,我家门口的对联是“千秋夙愿百年梦春山可望,一片初心两亩田幸福来袭”,横批是“国泰民安”。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九十九岁华诞,当天,党组织批准我成为正式党员,我在唐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众多新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我的心情就像那天的阳光一样明媚灿烂。那一天,我在心里默默地送给自己一副对联:上联是“新起点新征程莫道黄昏刚迈步”,下联是“大潮流大时代胸怀壮志再出发”,横批是:“不忘初心!”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我的脱贫故事,自我感觉真是精彩极了!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年3月6日,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话真是说到俺们这些脱贫群众的心窝里了。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我下定决心,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在带动示范的实践中,我将风雨无阻、继续前行。而且,我还要努力把我的脱贫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知道!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今,我和全国人民一道,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力奔跑,相信明年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美丽,我的脱贫故事也一定会更加出彩!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聚焦两会

一朝脱贫为劳模,终生奋斗不停步(文字类一等奖)

时间:2020-10-14 12:50:45

来源: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王万才

我叫王万才,生于1964年12月,初中文化程度,是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15年度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在各级扶贫干部的精心帮扶下,我丢掉思想包袱,放下酒瓶,拿起锄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发展特色种植和加工业,成为全县脱贫最快的贫困户之一。在脱贫过程中,我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一些个人的感悟,陆续写下了几十篇脱贫日记,从一个贫困户角度记录脱贫攻坚的恢弘进程,以质朴的语言表达贫困户心声,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后,被评为“中原传媒好书”,这也是惟一一本农民作者书写的入选作品。各级领导和媒体记者朋友评价我说,从最初的甘穷安贫、缺少“精神之钙”,到后来勤思苦干、力拔“贫困之根”,再到现在热心公益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全国贫困户中出版脱贫日记的第一人,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志智双扶的一个成功典型。籍此,我先后获得了河南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河南省劳动模范、第二届(2018)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最美人物”奖等一系列荣誉。我个人认为,这短短几年的生动经历,就是中国扶贫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回首几年来走过的路,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就是“风景很好!”第二句是“感慨良多!”说起这一路看到的风景和心中的感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迎来了一片希望的田野,那一年,我在获得土地承包权的同时拿到了唐河县一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入学不到一个月,因为生病再加上向往陶渊明笔下“草盛豆苗稀”的诗酒田园生活,就毅然决然放弃学业回家种地去了。那时候的乡村虽然还很穷,耕作方式几乎还停留在古代,但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泥土是散发着芬芳的。那时候的我,整日盘桓于田间地头,“野风儿刮,露水儿搭,只在地里不在家”。那一年春节,我家门口的对联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那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横批是“乐在其中”!

按说读读书、种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还能过,可是天不作美,一个傻儿子的诞生把我的人生理想击得粉碎。孩子小的时候,虽说知道这病不太好治,但我和老伴心中仍抱着一线希望。直到有一天,一位神经内科的专家告诉我,这孩子的智力不但不能恢复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继续下降。事实不幸证实了医生的话,我和老伴彻底绝望。看着别人家和他同龄的孩子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在外打工求学,我和老伴就会感到自卑和沮丧。不知道有多少次,或参加喜庆宴会,或偶遇亲朋老友,每当别人乘着酒兴,兴高采烈地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出人头地、怎样事业有成时,我就总是趁人不注意悄悄退下,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以手抱头,黯然落泪;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我和老伴闷声而坐,相对无言……慢慢地,我在苦闷中贪上了饮酒,老伴在无奈中恋上了打牌,穷日子过一天算两晌,麻醉一会儿是一会儿,随他去吧! 2014年开春,穷得快揭不开锅了,我又到工地上去干了两天活儿,结果从脚手架上掉下来,锁子骨也断了,肋骨也断了三根,做完手术又住了一段医院,钱没挣着又落下一屁股债。混到这份上我觉得这辈子彻底失败,一点儿翻牌的机会都没有了。从那时起,我就抱定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指望着哪天一醉不醒,“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到了那时,也就彻底解脱了。从此,我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愣是把本该和美的生活过成了一地鸡毛。那时候,我的网名叫“老树西风”,微信签名是:“老牛拉破车,一路向天涯”。这网名和签名是我当时悲观心情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负担,就是无穷无尽的烦恼。我的心情也反映在了我所喜爱的对联中,那一年春节,我家门口的对联是“对春光且趁今朝有酒,悲白发休说来日方长”,横批是“得过且过”。另一副是“闹市红尘看猴戏,长峡幽谷听猿声”,横批是“心远地偏”。

也是我命不该绝,遇到了真贵人,赶上了好时代。2015年底,因为家有病人和动力不足,我被评定为贫困户。记得帮扶责任人——县直工委的郭有霞书记第一次来到我家,看到满屋满院的垃圾和随处乱滚的空酒瓶子时,郭书记惊呆了,她难以相信一个人家竟能邋遢到如此地步。在和我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她直言不讳地说:“王大哥,人很多时候就是活个精气神,只要你打起精神,再大的难事儿那都不是事儿。今天,咱就先从收拾你的小家开始!”郭书记撸起袖子把我的屋里屋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这件事还真让我有点儿措手不及,触动很大,等于无形中狠狠地将了我一军。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想我老王,也是七尺男儿,也算是读过诗书、懂得廉耻之人。不指望你治国平天下,你连个小家都撑不起,让人家一个弱女子从城里跑来给你抹桌子扫地,自尊何在?脸面何在?在郭书记的带动下,我爬起来,具有象征意义地把满院子空酒瓶扫地出门。从那天起,老王我真正变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就成了我的生活习惯,也是从那天起,我才又发现原来我的小家也挺可爱。

还是从那天起,老王我干活有劲了!郭书记和工作队又帮我谋划怎样发展、怎样挣钱。2016年春天,我在自有6亩土地的基础上,又转租6亩土地第一次尝试种植地膜西瓜,还在瓜地里套种了红薯,经过虚心求教和细心管理,加上当年瓜价比较好,6亩地光西瓜就卖了一万多块,这让我一下子就尝到了甜头。俗话说:“有懒人没赖地”,就看你干不干。过去我也种过瓜,由于缺少管理,地荒得能撵出狼来,好不容易结几个瓜蛋儿吧,个个在草丛里深藏不露,到地里找个瓜比寻宝都难。你看,同样的地,同样的作物,干和不干的结果就是不一样!从此以后,我就对种地特别上心,有事没事就往地里跑。说来也怪,过去的酒瘾不知不觉地也给跑没了,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咋着经营、咋着管理、咋着发家致富。

随着健康扶贫、粮仓扶贫、公益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扎堆儿滋润,我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2016年底,经过算账,我全家纯收入达到11800元,人均3900多元。2017年春节,我格调有点张扬地挥笔撰写了两副春联贴在自家门口,一副是“秋水半瓢邀月饮,春风十里荷锄归”,横批是“柳暗花明”。另一副是“和谐普世东风化雨,精准扶贫老树逢春”,横批是“渐至佳境”,来表达自己喜悦、感恩的心情。这对联中的“老树”,指的是我老王。只是,我的网名已经从“老树西风”改成了“老树逢春”,感觉我这棵垂死的老树真的遇到了春天,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重新又吐枝了、发芽了……

2017年,是帮扶力度更大的一年,也是我更加努力、立志脱贫的一年。那一年,我的帮扶人郭有霞书记一边到村里来扶贫,一边还要回去照顾九十多岁瘫痪在床的父亲,每天城里乡下来回跑,看着就非常辛苦,我做为帮扶对象觉得很内疚。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咱贫困户也没啥本事,唯一能够报答帮扶干部的就是早日脱贫。那一年,我种的十亩地膜花生又获丰收,年底一算账,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00元,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脱贫标准,我和老伴商量说:“你看啊!咱们有种植收入、公益岗收入,再加上全家低保、残疾人补贴、扶贫粮仓分红等这些政策保障,特别是慢性病免费诊疗和大病住院六次报销这些措施解除了咱的后顾之忧,咱还怕啥?我看咱完全可以脱贫了,贫困户的帽子戴着也不光彩。”老伴完全支持我的提议,于是我就第一个向村委和驻村工作队提出了脱贫请求。在我的示范和带动下,我村又有十几户收入比较好的贫困户向村里表达了脱贫意愿。经过工作队的严格核算和评估,确认我们这些户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收入来源长期稳定,符合脱贫条件。2017年12月,我领到了脱贫光荣证。那一年,我那副“半瓢秋水”加“十里春风”的对联被来村督导扶贫工作的时任县长周天龙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一眼,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得到了他的很多鼓励,我也开始受到了宣传部门和县扶贫办有关领导更多的关注,我的脱贫故事开始精彩起来;那一年,我全程观看了十九大直播,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想着受到的帮扶,看着自己和身边群众发生的变化,心中受到了震撼;那一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我一生中,生一个残疾儿子显然是不幸的,但又欣逢盛世,赶上了精准扶贫的时代大潮,却又是万幸的,相信所有的贫困户都深有同感。脱贫路上,我亲身体验和见证了一个个贫困家庭从绝望无助到振作奋发的转变过程,就想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让这些宝贵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此次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就更加留意扶贫工作中的点滴,遇到有意义的人和事赶紧记下来、写下来。两年时间,我陆续写下了数十篇脱贫日记。2018年1月31日,《南阳日报》整版发表了我的作品,圆了我年轻时的文学梦想,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这是我2018年春节得到的最珍贵的新年礼物,也是我另一种意义上的脱贫。那一年,我怀着感恩和感动写了两副对联,大门口写的是“疏竹几枝留月影,繁花满树报春晖”,横批是“东风浩荡”。堂屋门口写的是“浓墨芳菲扶贫大业千秋画,春潮澎湃追梦征程一路歌”,横批是“小康在望”。这时候,返老还童的我又把网名改成了“老树繁花”。我曾经说过:“老树还是那棵老树,只是不愿继续在西风中萧瑟,而是要在春天里成长”。没有想到的是,无意之间的三改网名,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的前世今生。

2018年3月,我被评为全县脱贫示范户。同年4月,在唐河县首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平生第一次披红戴花走上主席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劳动模范证书。  2018年6月,唐河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决定将我的脱贫日记交由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2018年8月,《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正式出版发行。因为选中的篇数不多,页数太少,编辑老师建议把我的对联添上充数,于是我就把过去几年和网友互动的对联选了一些附在书后,没想到竟然也有人喜欢。因为这本小书,我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并收获了不少荣誉。2018年10月,经过各级推荐和实地考察,我又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并在大会上作了《感党恩,提信心,小康路上大步奔》的典型发言,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的亲切接见。

在荣誉面前,我非常明白,也非常清醒,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结出的硕果,失去了这个大背景我将一事无成。我还明白,光环的背后是责任,回报社会、带动脱贫我义不容辞。浇树浇根,扶贫扶心,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针对少数贫困户还存在越扶越懒、不愿脱贫的现象,我们唐河县不失时机地举办了多场“志智双扶”典型事迹报告会,我作为脱贫代表现身说法,让大家明白——虽说我们是贫困户,但贫困户也有尊严,如果我们躺倒不干,人家就会戳我们的脊梁说政府花钱养了一帮懒汉;如果我们躺倒不干,政府即使给再多的钱也不能让我们真正脱贫,因为脱贫不光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所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为别的,一为自己争气,二为政府挣光。 

这两年,我尽可能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先后参加了省、市、县、乡组织的多个“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巡讲”报告团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讲团,作报告近百场,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鼓舞贫困乡亲的奋斗热情,用真诚朴实的话语教育引导群众如何感党恩、念党情、听党话、跟党走。

作为劳模,我不能光说不练。为了给大家鼓起干事创业的勇气,我于2018年秋季又盘起了豆腐锅,加工销售传统手工豆腐。虽然辛苦,但每天只要开工就有收入。于是就有人说:“看看老王,人家可是去过省城,见过大领导的人,还能静下心思做这吃苦受累的小生意,咱有啥理由东游西逛,坐等国家救济?干吧!不怕慢,就怕站,习主席不是说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借用习主席这句话,我为我的豆腐坊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奋斗出幸福也出豆腐”,下联是“前行看腰身更看精神”,横批是“劳动光荣”。从这点看,什么最美?还是劳动最美,劳动最光荣!

我在多次的报告会上告诉大家,“一朝脱贫为劳模,终生奋斗不停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了这句承诺,这几年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忙人。村里发展扶贫产业,我把自己的“王万才”豆腐品牌和市场客户无偿转让,并且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指导生产,对经营者提出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必须参与扶贫和带贫。目前,这家豆制品企业运营良好,有至少两户贫困群众因参与经营而稳定脱贫。唐河县书强红薯专业合作社是由我们王庄村的回乡青年李书强创办的,是王庄村扶贫产业项目的主体,在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和周边群众增收中贡献巨大。作为该合作社的副理事长,我负责种植技术方面的服务和推广,为了把科学的红薯种植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群众的真金白银,我就经常出现在贫困户的田间地头和培训课堂上,手把手地把所学的技术传授给大家,遇到自己不懂的,随时向农技部门专家请教,然后现学现卖,直到帮助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合作社带动下,如今王庄村大部分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达900多万元,带动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000—6000元。看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效,我倍感自豪,还没等到2019年春节我就又写了一副对联:“河山美丽开新卷,使命光荣唱大风”!横批是:“青春不老”。

2019年7月,我光荣当选唐河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之后又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进行了宪法宣誓,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力。

过去每年春节我写对联往往被人耻笑,说我是抠门、穷酸,我只有摇头哀叹“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今,我这一身穷酸终于变成了有机酸,我们村也从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我提供的两副对联登上了矗立在村口的大牌楼,一副是:“脱贫路上,今日喜乘千里马;追梦途中,明朝更上一层楼。”另一副是:“和谐社会春光好,美丽乡村喜事多”,牌楼上方是四个醒目的大字“梦里王庄”。这座牌楼成了村口一道不错的风景,年轻人从这里路过,总喜欢停下来,摆个姿势留个影,然后发个朋友圈臭美一番。至于是不是因为我的对联,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次脱贫历程中,通过与众多扶贫干部的近距离接触,使我更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切身体会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党的十九大刚结束,经过深思熟虑,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够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很荣幸,党组织把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2020年春节,面对汹汹而来的新冠疫情,作为预备党员,我选择逆行而上、奋战一线。参加完鼠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演出,回到家中我就向村“两委”请战。疫情防控的两个多月里,我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在卡点值守、盘查,在村中宣传、走访。不仅如此,我还利用网络平台发表鼓舞民众斗志的诗歌散文若干篇,赞美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在微信朋友圈开设“普法小讲堂”,通过抗疫成效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广大群众加深对党的“四个自信”的认识。这一年,我家门口的对联是“千秋夙愿百年梦春山可望,一片初心两亩田幸福来袭”,横批是“国泰民安”。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九十九岁华诞,当天,党组织批准我成为正式党员,我在唐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众多新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我的心情就像那天的阳光一样明媚灿烂。那一天,我在心里默默地送给自己一副对联:上联是“新起点新征程莫道黄昏刚迈步”,下联是“大潮流大时代胸怀壮志再出发”,横批是:“不忘初心!”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我的脱贫故事,自我感觉真是精彩极了!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年3月6日,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话真是说到俺们这些脱贫群众的心窝里了。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我下定决心,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在带动示范的实践中,我将风雨无阻、继续前行。而且,我还要努力把我的脱贫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知道!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今,我和全国人民一道,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力奔跑,相信明年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美丽,我的脱贫故事也一定会更加出彩!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