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南华县:“摘帽”的革命老区县富起来了

时间:2020-08-21 00:00: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朱义清

2014年以来,云南南华县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紧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聚焦“六个精准”,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为基本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农田水利、道路桥梁、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扶贫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信贷扶贫、消费扶贫等扶贫开发项目,全县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历史性改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显著进步,于2018年圆满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2019年以来,该县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作为重点,坚持“四不摘”,持续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201021160326139372.jpg

一、智志双扶不间断,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南华县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中实现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抓手,投入资金8.9亿多元,改扩建校舍新增建筑面积7.9万㎡,增加学位5458个;扩建运动场面积8.9万㎡;增加小学科学实验室134间,初中理化生实验室29套(间),增加中小学音乐、美术专用教室217间,学生阅览室84间,合计增加功能室464间,使全县尤其是山区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投入资金986.65万元,更新、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资金200万元补充义务教育学校图书38.42万册;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49间,增加学生电脑3226台,教师电脑347台,配备LED液晶电脑电视触摸互动一体机586套,班套比达到1:1,使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做到“校校通”“班班通”。投资1.26亿元建设民族中学,投资6300万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让贫困山区3000余名初中生和900余名小学生进县城就读,使乡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通过教育基础的“升级”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无论是城区还是山区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以此不断斩断穷根、挖掘富源,教育扶贫助推了彻底稳定脱贫。一是阻断了贫困的代际相传。近三年共投入资金756万元,用于改善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并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继续开展职业教育帮扶,让未能考入高中或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就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县委、县政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行订单式培养。目前,每年送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稳定在1100人左右,占全县初中毕业生的40%,其中县职中每年招生在250人至300人之间,大多数学生的月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基本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实现“读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二是培养了农村致富能手。创新开展校外教育扶贫,开展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举办“讲习所”“农民夜校”“道德讲堂”,以沪滇扶贫协作为契机,开展贫困村结对帮扶,将上海的市场、技术、人才与贫困村的资源对接起来,教会群众一技之长,提高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能力。三是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深化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教育扶贫同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实施爱心超市等“十小工程”结合起来,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二、积极应对疫情,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南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全县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统一调度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抓早、抓实、抓细稳就业各项工作。一是精准实施稳就业。制定了《南华县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劳务输出工作方案》,通过精准推送岗位、精准提供就业服务、精准输送转移就业、精准对接稳定就业等方式,全力抓好劳务输出。同时,通过建立一批“扶贫车间”、鼓励创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一系列就业兜底政策,帮助本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上半年,全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6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122人,占比12.26%。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全县贫困人口26994人的41.2%;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县外转移就业5859人,占比52.68%。二是精准指导培训。组织全县308名产业指导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种养殖基地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及跟踪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县产业扶贫成员单位共开展贫困户各类产业技术培训6820人次;指导帮助贫困户开展魔芋、烤烟、沃柑、茶叶、核桃、花椒、野生菌保育促繁等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培训;以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开展了12期非洲猪瘟防控及养殖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和农业主体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及时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难题,实现了对全县6707户贫困户科技指导、培训的新一轮全覆盖。三是精准产销对接。农业部门主动介入,帮助种植养殖大户协调好农药、种子、种苗、化肥、农膜等生产物资的供给。同时,加强产销对接,加大农产品外调力度,鼓励和支持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大型商超、规模连锁企业的产销对接,积极开展农特产品订单农业、直采直销。今年4月底,全县34户省州农业龙头企业、11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农业企业、3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1个家庭农场就已全部复产复工。四是精准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提高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先后对主体带贫能力强的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兑现州县扶持资金180万元。今年7月,又对2019年以来符合申报条件的9家农业经营主体上报州农业农村局,拟争取扶持资金75万元。五是精准消费带动。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县委、县政府于5月8日至10日,组织全县10个乡镇贫困地区滞销的40余个农产品在县城瑞特展销街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展销活动。全县92个部门(单位)、2个单位食堂和4个个体餐饮业主及广大市民共1.3万余人次到现场采购农特产品,展销现场累计销售了40多万元的农产品。上海援滇、东南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相关消费群体与县内农业经营主体达成和签订了1580多万元消费扶贫订单,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南华县一方面走群众路线,问需于民,引导群众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打破常规技能培训模式,开展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教什么。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与培训。依托乡镇、村干部及扶贫队员、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等,进村入户开展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引导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参加技能培训不但可以免费参加,还能领到务工补贴和交通补助,培训后变成技术人员还能提高就业质量,到州内、省外等地务工,能提高工资收入,即使没有条件外出务工在家发展养殖、种植业的,参加种养殖技能培训后,能增强种养殖技术,增加产量及质量,也能提高收入。二是根据群众需求,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开展菜单式培训,由培训对象自己选择培训类型及工种,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选择参加建筑、刺绣、电焊工等培训,无外出务工意愿或条件的选择参加种养殖、中草药种植等培训。根据农村劳动力报名选定的培训工种进行公开招标后,采取把培训班办到村的“送技上门”方式,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技能。同时,加强转移就业的基础性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较以往增加了外出务工知识、普通话、电子商务等,为外出务工打牢基础。2020年,南华县计划开展技能及创业培训51期3062人,其中:技能培训48期,培训2862人;创业培训3期,培训200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人。目前,已经培训42期23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57人。大多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后,自身素质及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参加培训的125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878人,占比69.84%,多被当地种养殖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吸纳就业或自己发展产业实现了转移就业。如南华七彩彝绣加工厂2020年6-7月开展民族刺绣培训5期3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8人,培训后大部分都被吸纳到公司上班或直接为公司提供绣品获得收入。

四、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拓宽结对帮扶渠道

南华县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互助。在“走出去”方面:一是积极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到上海中职学校就读。三年来,南华县累计有141名学生到上海就读,毕业的已全部在上海就业,没毕业的按照协议也将在上海就业。对到上海就读的学生每年补助雨露计划5000元、润雨计划2000元、交通费2000元、免学费2000元,共计补助资金11000元,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上海参加跟岗培训。三年来,南华县共选派优秀教师46名到上海跟岗交流培训16期,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南华县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全县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请进来”方面:上海市嘉定区派出支教教师并多次带领教育交流团到南华县进行交流指导;嘉定区搏击足球俱乐部、马陆镇心连新志愿公益服务社等多家社会团体关注、关心贫困学生,为贫困学生捐赠爱心物资;南华职中与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和上海临港科技学校结为互助学校,由上海两家学校对南华职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不断拓宽结对帮扶渠道,南华县职业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调查研究    
观察思考

云南南华县:“摘帽”的革命老区县富起来了

时间:2020-08-21 00:00: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朱义清

2014年以来,云南南华县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紧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聚焦“六个精准”,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为基本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农田水利、道路桥梁、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扶贫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信贷扶贫、消费扶贫等扶贫开发项目,全县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历史性改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显著进步,于2018年圆满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2019年以来,该县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作为重点,坚持“四不摘”,持续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201021160326139372.jpg

一、智志双扶不间断,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南华县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中实现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抓手,投入资金8.9亿多元,改扩建校舍新增建筑面积7.9万㎡,增加学位5458个;扩建运动场面积8.9万㎡;增加小学科学实验室134间,初中理化生实验室29套(间),增加中小学音乐、美术专用教室217间,学生阅览室84间,合计增加功能室464间,使全县尤其是山区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投入资金986.65万元,更新、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资金200万元补充义务教育学校图书38.42万册;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49间,增加学生电脑3226台,教师电脑347台,配备LED液晶电脑电视触摸互动一体机586套,班套比达到1:1,使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做到“校校通”“班班通”。投资1.26亿元建设民族中学,投资6300万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让贫困山区3000余名初中生和900余名小学生进县城就读,使乡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通过教育基础的“升级”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无论是城区还是山区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以此不断斩断穷根、挖掘富源,教育扶贫助推了彻底稳定脱贫。一是阻断了贫困的代际相传。近三年共投入资金756万元,用于改善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并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继续开展职业教育帮扶,让未能考入高中或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就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县委、县政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行订单式培养。目前,每年送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稳定在1100人左右,占全县初中毕业生的40%,其中县职中每年招生在250人至300人之间,大多数学生的月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基本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实现“读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二是培养了农村致富能手。创新开展校外教育扶贫,开展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举办“讲习所”“农民夜校”“道德讲堂”,以沪滇扶贫协作为契机,开展贫困村结对帮扶,将上海的市场、技术、人才与贫困村的资源对接起来,教会群众一技之长,提高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能力。三是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深化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教育扶贫同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实施爱心超市等“十小工程”结合起来,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二、积极应对疫情,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南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全县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统一调度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抓早、抓实、抓细稳就业各项工作。一是精准实施稳就业。制定了《南华县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劳务输出工作方案》,通过精准推送岗位、精准提供就业服务、精准输送转移就业、精准对接稳定就业等方式,全力抓好劳务输出。同时,通过建立一批“扶贫车间”、鼓励创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一系列就业兜底政策,帮助本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上半年,全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6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122人,占比12.26%。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全县贫困人口26994人的41.2%;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县外转移就业5859人,占比52.68%。二是精准指导培训。组织全县308名产业指导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种养殖基地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及跟踪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县产业扶贫成员单位共开展贫困户各类产业技术培训6820人次;指导帮助贫困户开展魔芋、烤烟、沃柑、茶叶、核桃、花椒、野生菌保育促繁等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培训;以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开展了12期非洲猪瘟防控及养殖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和农业主体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及时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难题,实现了对全县6707户贫困户科技指导、培训的新一轮全覆盖。三是精准产销对接。农业部门主动介入,帮助种植养殖大户协调好农药、种子、种苗、化肥、农膜等生产物资的供给。同时,加强产销对接,加大农产品外调力度,鼓励和支持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大型商超、规模连锁企业的产销对接,积极开展农特产品订单农业、直采直销。今年4月底,全县34户省州农业龙头企业、11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农业企业、3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1个家庭农场就已全部复产复工。四是精准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提高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先后对主体带贫能力强的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兑现州县扶持资金180万元。今年7月,又对2019年以来符合申报条件的9家农业经营主体上报州农业农村局,拟争取扶持资金75万元。五是精准消费带动。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县委、县政府于5月8日至10日,组织全县10个乡镇贫困地区滞销的40余个农产品在县城瑞特展销街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展销活动。全县92个部门(单位)、2个单位食堂和4个个体餐饮业主及广大市民共1.3万余人次到现场采购农特产品,展销现场累计销售了40多万元的农产品。上海援滇、东南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相关消费群体与县内农业经营主体达成和签订了1580多万元消费扶贫订单,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南华县一方面走群众路线,问需于民,引导群众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打破常规技能培训模式,开展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教什么。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与培训。依托乡镇、村干部及扶贫队员、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等,进村入户开展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引导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参加技能培训不但可以免费参加,还能领到务工补贴和交通补助,培训后变成技术人员还能提高就业质量,到州内、省外等地务工,能提高工资收入,即使没有条件外出务工在家发展养殖、种植业的,参加种养殖技能培训后,能增强种养殖技术,增加产量及质量,也能提高收入。二是根据群众需求,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开展菜单式培训,由培训对象自己选择培训类型及工种,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选择参加建筑、刺绣、电焊工等培训,无外出务工意愿或条件的选择参加种养殖、中草药种植等培训。根据农村劳动力报名选定的培训工种进行公开招标后,采取把培训班办到村的“送技上门”方式,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技能。同时,加强转移就业的基础性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较以往增加了外出务工知识、普通话、电子商务等,为外出务工打牢基础。2020年,南华县计划开展技能及创业培训51期3062人,其中:技能培训48期,培训2862人;创业培训3期,培训200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人。目前,已经培训42期23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57人。大多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后,自身素质及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参加培训的125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878人,占比69.84%,多被当地种养殖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吸纳就业或自己发展产业实现了转移就业。如南华七彩彝绣加工厂2020年6-7月开展民族刺绣培训5期3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8人,培训后大部分都被吸纳到公司上班或直接为公司提供绣品获得收入。

四、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拓宽结对帮扶渠道

南华县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互助。在“走出去”方面:一是积极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到上海中职学校就读。三年来,南华县累计有141名学生到上海就读,毕业的已全部在上海就业,没毕业的按照协议也将在上海就业。对到上海就读的学生每年补助雨露计划5000元、润雨计划2000元、交通费2000元、免学费2000元,共计补助资金11000元,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上海参加跟岗培训。三年来,南华县共选派优秀教师46名到上海跟岗交流培训16期,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南华县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全县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请进来”方面:上海市嘉定区派出支教教师并多次带领教育交流团到南华县进行交流指导;嘉定区搏击足球俱乐部、马陆镇心连新志愿公益服务社等多家社会团体关注、关心贫困学生,为贫困学生捐赠爱心物资;南华职中与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和上海临港科技学校结为互助学校,由上海两家学校对南华职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不断拓宽结对帮扶渠道,南华县职业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