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庆行:脱贫使命与为民初心

时间:2020-10-30 20:29:0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庆行

2017年4月27日,是我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培训结束的日子。上午,我从南京回到芜湖,下午,就来到汪田村报到。从市区出发,我驱车2小时20分钟到达村部。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真远”。也就是那一天,面对组织和汪田党群,我郑重作了承诺:“我是来汪田扶贫的,村不出列、户不脱贫,我就不离开汪田,请大家相信和支持我!”一句简单的承诺,陪我坚持走到了现在。

走访很重要

刚到村的时候,领导就叮嘱我,“了解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最重要,是你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入村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走访,做的最多事情也是走访。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正是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以公开、公正、透明为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解决了“扶贫谁”的问题。2017年汪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530人,到2020年贫困户120户430人,动态调整了27户100人。

入户走访是打开贫困户思想需求的一把钥匙,也是做到精准施策的秘诀所在。特别是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客观上也需要帮扶人时刻关注、关心他们,勤走访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阮成权,63岁,因残致贫,本人肢体残疾三级,2014年建档立卡,2016年脱贫,户内3人,妻子王小梅,儿子阮生在外务工。平时走访中,我觉得他本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就刻意多了关注,我把手机号码抄好留给他,有事随时可以打电话联系。2019年10月23日,早上5点,阮成权腹部突发肿胀疼痛难忍,我接到电话后穿好衣服没有来得及洗漱,立即驱车将其送到无为市第一人民医院,让他在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做事是关键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客观上不是“硬件”有伤,就是“软件”有缺,而想改变贫困村的面貌,关键在于做事,核心在于做什么事。

汪田村属山区村,20个自然村,距离无为市约55公里,道路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各自然村之间交通不便。修路是群众的所想所盼,在我驻村扶贫期间,实现了各自然村互联互通道路硬化,让水泥路进了村入了户;村里土地零散,耕地坡度大,抵御洪涝旱灾能力极弱,保农作物生产,清淤挖渠是关键。我和工作队队长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年年坚持“四沟一渠”,新建河边、泥别抗洪排涝小站2所,解决农作物生产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连续三年汪田大丰收;为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问题,完成了汪田小学的整修;为解决村部办公条件差的问题,争取单位资金支持完成了村部的整修;为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完成改厕,结束了农村旱厕的历史;为解决居民用电问题,完成了张湾、泥别、雷岗等自然村电网改造,结束了经常停电的历史;为解决喝水难的问题,建设了汪田村自来水厂,家家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为解决党员组织生活无场所问题,积极争取组织支持,新建党员活动室,让广大党员的组织生活有了一个“家”;为让群众夜间出行方便,2020年村主干道路实现亮化……百姓所思所想,就是我努力的方向。现在的汪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百姓真切感受着身边的变化,群众满意度得到直线式攀升。

发展是核心

2017年的汪田,是一个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是典型的“三无”未出列贫困村。经过调研,我却发现了汪田的“三好”:一是位置好,汪田村背山(九卿山、笔架山)面水(竹丝湖);二是资源好,现有耕地3100亩,有林地面积3495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三是情浓人好,民风淳朴,群众勤劳知礼重情义。也正是这“三好”,给我无限动力,让我信心十足,干劲百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将森林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生态+扶贫”绿色发展路逐步筑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为汪田村后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初心和使命不是空洞的,始于认知,成于行动,于本人而言,有了更深层更为丰富的意义和内涵。2017年,女儿小升初刚上,母亲的胃囊肿刚刚切除,我来到汪田;2018年,我身患肾结石,几多疼痛的夜晚,刻骨铭心,爱人胸腺瘤,我几近崩溃,却无暇陪伴;2019年,我身患骨囊肿,女儿血管瘤,我只能默默承受。面对生活的重压,我没有屈服,毅然决然完成2019村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对于家和爱人,我亏欠了许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件件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始终牵挂的事,人生能经历这些大事,何尝不是件幸事!每想至此,力量倍增。我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也无悔自己的选择,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努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作者为安徽省无为市昆山镇汪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刘庆行:脱贫使命与为民初心

时间:2020-10-30 20:29:0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庆行

2017年4月27日,是我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培训结束的日子。上午,我从南京回到芜湖,下午,就来到汪田村报到。从市区出发,我驱车2小时20分钟到达村部。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真远”。也就是那一天,面对组织和汪田党群,我郑重作了承诺:“我是来汪田扶贫的,村不出列、户不脱贫,我就不离开汪田,请大家相信和支持我!”一句简单的承诺,陪我坚持走到了现在。

走访很重要

刚到村的时候,领导就叮嘱我,“了解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最重要,是你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入村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走访,做的最多事情也是走访。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正是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以公开、公正、透明为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解决了“扶贫谁”的问题。2017年汪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530人,到2020年贫困户120户430人,动态调整了27户100人。

入户走访是打开贫困户思想需求的一把钥匙,也是做到精准施策的秘诀所在。特别是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客观上也需要帮扶人时刻关注、关心他们,勤走访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阮成权,63岁,因残致贫,本人肢体残疾三级,2014年建档立卡,2016年脱贫,户内3人,妻子王小梅,儿子阮生在外务工。平时走访中,我觉得他本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就刻意多了关注,我把手机号码抄好留给他,有事随时可以打电话联系。2019年10月23日,早上5点,阮成权腹部突发肿胀疼痛难忍,我接到电话后穿好衣服没有来得及洗漱,立即驱车将其送到无为市第一人民医院,让他在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做事是关键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客观上不是“硬件”有伤,就是“软件”有缺,而想改变贫困村的面貌,关键在于做事,核心在于做什么事。

汪田村属山区村,20个自然村,距离无为市约55公里,道路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各自然村之间交通不便。修路是群众的所想所盼,在我驻村扶贫期间,实现了各自然村互联互通道路硬化,让水泥路进了村入了户;村里土地零散,耕地坡度大,抵御洪涝旱灾能力极弱,保农作物生产,清淤挖渠是关键。我和工作队队长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年年坚持“四沟一渠”,新建河边、泥别抗洪排涝小站2所,解决农作物生产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连续三年汪田大丰收;为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问题,完成了汪田小学的整修;为解决村部办公条件差的问题,争取单位资金支持完成了村部的整修;为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完成改厕,结束了农村旱厕的历史;为解决居民用电问题,完成了张湾、泥别、雷岗等自然村电网改造,结束了经常停电的历史;为解决喝水难的问题,建设了汪田村自来水厂,家家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为解决党员组织生活无场所问题,积极争取组织支持,新建党员活动室,让广大党员的组织生活有了一个“家”;为让群众夜间出行方便,2020年村主干道路实现亮化……百姓所思所想,就是我努力的方向。现在的汪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百姓真切感受着身边的变化,群众满意度得到直线式攀升。

发展是核心

2017年的汪田,是一个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是典型的“三无”未出列贫困村。经过调研,我却发现了汪田的“三好”:一是位置好,汪田村背山(九卿山、笔架山)面水(竹丝湖);二是资源好,现有耕地3100亩,有林地面积3495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三是情浓人好,民风淳朴,群众勤劳知礼重情义。也正是这“三好”,给我无限动力,让我信心十足,干劲百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将森林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生态+扶贫”绿色发展路逐步筑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为汪田村后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初心和使命不是空洞的,始于认知,成于行动,于本人而言,有了更深层更为丰富的意义和内涵。2017年,女儿小升初刚上,母亲的胃囊肿刚刚切除,我来到汪田;2018年,我身患肾结石,几多疼痛的夜晚,刻骨铭心,爱人胸腺瘤,我几近崩溃,却无暇陪伴;2019年,我身患骨囊肿,女儿血管瘤,我只能默默承受。面对生活的重压,我没有屈服,毅然决然完成2019村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对于家和爱人,我亏欠了许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件件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始终牵挂的事,人生能经历这些大事,何尝不是件幸事!每想至此,力量倍增。我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也无悔自己的选择,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努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作者为安徽省无为市昆山镇汪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