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减贫带贫案例

时间:2020-10-31 16:03:0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一、企业基本情况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金5200万元,是一家环保型农业高科技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也是京蒙扶贫协作重点企业,主要经营秸秆生物质的收集和加工,有机炭肥、生物质炭基缓释复合肥、生物质炭、配方复合肥制造与销售等。公司以兴安盟丰富的秸秆资源为依托,以秸秆的收集和加工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生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与二氧化碳减排,破解了兴安盟秸秆综合循环利用难题。在兴安盟农牧业大旗(县)科右前旗,项目总投资1.7亿元,于2017年10月15日投产,2018—2019年共生产各类肥料4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税收7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担负起扶贫带贫的社会责任,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脱贫奔小康。

20201031160413169012.jpg

二、引进企业的基本思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品种多,长期是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宝贵的自然资源。据测算,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总量约为10.5亿吨,可收集量达到9亿吨。以兴安盟为例,现有耕地面积1895万亩,年产秸秆1100万吨左右,其中科右前旗耕地面积416万亩,年产秸杆近200万吨。农作物秸秆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由于转化利用率低,有的秸秆无人收割在田间焚烧污染空气,有的随处堆放影响环境卫生又极易引起火灾。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兴安盟科右前旗依托京蒙扶贫协作政策,积极引进精准扶贫环保型农业高科技企业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通过“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和土壤改良成套产业化技术”,对秸秆限氧炭化,生产生物质炭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产品进行还田,有利于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促进粮食增产提质和农业循环发展。公司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解决了科右前旗150万吨秸秆(占全部秸杆产量的75%)、90万立方米玉米芯(占全部玉米芯产量230万立方米的40%)闲置堆放、低效处理和土壤板结等难题,帮助农户实现亩均增收120元、贫困群众实现亩均增收140元,成功捡回“另一半农业”,并有效解决了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目标。

20201031160413173948.jpg

三、公司带贫益贫模式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国内秸秆转换领域先进的技术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秸秆转化高值化利用、秸秆换炭肥扶贫、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扶贫和科技增收扶贫4种减贫带贫模式,成功带动9539户、21492名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帮助3864户、715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爱放牧公司立足科右前旗贫困实际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4种减贫带贫模式”。

一是“变废为宝”——秸秆转化高值化利用模式。爱放牧公司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做好“资源变资金”的现代农业发展文章,成功实现了秸秆向生物质炭基肥料的转化,在推动农作物增产提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爱放牧公司与京蒙糖业公司深度结合,发展玉米精细化工产业,打造“玉米+淀粉发酵品+有机酸”产业链、扩展“玉米+淀粉发酵品+氨基酸”产业链、构建“玉米+淀粉+淀粉糖”产业链、延伸“葡萄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产业链,实现玉米“吃干榨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秸秆、土地等要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爱放牧秸秆综合利用与绿色农业发展高度契合,可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和资源浪费,提高空气质量,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提效,使农村环境“天蓝、水清、地沃”,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对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目标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秸秆扶贫车间

二是“就地就业”——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扶贫模式。深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抓中间,带两边”的运行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秸秆搜集和炭肥使用两个终端,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借助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打造村级秸秆造粒扶贫车间和玉米芯收储站100余处,将松散的秸杆在嘎查村就地造粒,成为还田肥料。扶贫车间通过务工送料,将贫困群众吸附在产业链条上,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猫冬”问题,实现“冬闲不闲”,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爱放牧公司(秸秆造粒扶贫车间建设模式是村集体或农户运营,政府提供设备补贴,企业提供技术和收购订单)秸秆收购价为每吨2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到每吨250元),玉米芯收购价为每方50元(建档立卡户提高到每吨60元),按每3亩地1吨秸秆,每亩地1方玉米芯测算,亩可增加收入120—140元。100家造粒扶贫车间通过造粒加工、打捆搬运等季节性用工,累计带动农牧民就业500人以上,人均增收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人以上。

20201031160413192548.jpg

三是“以废换宝”——秸秆换炭肥扶贫模式。炭基肥具有培肥地力、减少土壤污染、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强土壤通气透水效率等独特作用,长期使用,可实现土壤有机质小幅上升0.001个百分点,土壤容重保持在每平方厘米1.5克以内,农作物籽粒粗蛋白提高8.1%,有机质增加20%。推广秸秆换炭肥扶贫模式,最大程度解决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春耕生产生产资料短缺、资金紧张难题,帮助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高亩产收益。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为3714户贫困户置换炭肥1856吨,帮助贫困群众节省备春耕资金557万元,户均减少开支近1500元。

四是“科技助贫”——科技增收扶贫模式。科右前旗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依托爱放牧公司成立的绿水青山富碳农业研究院,成功研发出以木醋液肥料为核心的亩产效益高、经济收益好、生态效益优的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系统,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有3714户贫困群众实施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4550亩,亩年均增产达9.32%,其中,水稻亩年均增产达到8.72%,亩年均增收90—100元,而亩年均支出减少50元(农药减少20元、化肥减少30元)。

(科右前旗扶贫开发办公室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内蒙古科右前旗、东西协作与定点扶贫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减贫带贫案例

时间:2020-10-31 16:03:0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一、企业基本情况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金5200万元,是一家环保型农业高科技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也是京蒙扶贫协作重点企业,主要经营秸秆生物质的收集和加工,有机炭肥、生物质炭基缓释复合肥、生物质炭、配方复合肥制造与销售等。公司以兴安盟丰富的秸秆资源为依托,以秸秆的收集和加工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生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与二氧化碳减排,破解了兴安盟秸秆综合循环利用难题。在兴安盟农牧业大旗(县)科右前旗,项目总投资1.7亿元,于2017年10月15日投产,2018—2019年共生产各类肥料4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税收7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担负起扶贫带贫的社会责任,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脱贫奔小康。

20201031160413169012.jpg

二、引进企业的基本思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品种多,长期是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宝贵的自然资源。据测算,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总量约为10.5亿吨,可收集量达到9亿吨。以兴安盟为例,现有耕地面积1895万亩,年产秸秆1100万吨左右,其中科右前旗耕地面积416万亩,年产秸杆近200万吨。农作物秸秆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由于转化利用率低,有的秸秆无人收割在田间焚烧污染空气,有的随处堆放影响环境卫生又极易引起火灾。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兴安盟科右前旗依托京蒙扶贫协作政策,积极引进精准扶贫环保型农业高科技企业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通过“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和土壤改良成套产业化技术”,对秸秆限氧炭化,生产生物质炭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产品进行还田,有利于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促进粮食增产提质和农业循环发展。公司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解决了科右前旗150万吨秸秆(占全部秸杆产量的75%)、90万立方米玉米芯(占全部玉米芯产量230万立方米的40%)闲置堆放、低效处理和土壤板结等难题,帮助农户实现亩均增收120元、贫困群众实现亩均增收140元,成功捡回“另一半农业”,并有效解决了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目标。

20201031160413173948.jpg

三、公司带贫益贫模式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国内秸秆转换领域先进的技术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秸秆转化高值化利用、秸秆换炭肥扶贫、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扶贫和科技增收扶贫4种减贫带贫模式,成功带动9539户、21492名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帮助3864户、715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爱放牧公司立足科右前旗贫困实际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4种减贫带贫模式”。

一是“变废为宝”——秸秆转化高值化利用模式。爱放牧公司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做好“资源变资金”的现代农业发展文章,成功实现了秸秆向生物质炭基肥料的转化,在推动农作物增产提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爱放牧公司与京蒙糖业公司深度结合,发展玉米精细化工产业,打造“玉米+淀粉发酵品+有机酸”产业链、扩展“玉米+淀粉发酵品+氨基酸”产业链、构建“玉米+淀粉+淀粉糖”产业链、延伸“葡萄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产业链,实现玉米“吃干榨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秸秆、土地等要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爱放牧秸秆综合利用与绿色农业发展高度契合,可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和资源浪费,提高空气质量,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提效,使农村环境“天蓝、水清、地沃”,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对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目标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秸秆扶贫车间

二是“就地就业”——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扶贫模式。深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抓中间,带两边”的运行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秸秆搜集和炭肥使用两个终端,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借助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打造村级秸秆造粒扶贫车间和玉米芯收储站100余处,将松散的秸杆在嘎查村就地造粒,成为还田肥料。扶贫车间通过务工送料,将贫困群众吸附在产业链条上,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猫冬”问题,实现“冬闲不闲”,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爱放牧公司(秸秆造粒扶贫车间建设模式是村集体或农户运营,政府提供设备补贴,企业提供技术和收购订单)秸秆收购价为每吨2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到每吨250元),玉米芯收购价为每方50元(建档立卡户提高到每吨60元),按每3亩地1吨秸秆,每亩地1方玉米芯测算,亩可增加收入120—140元。100家造粒扶贫车间通过造粒加工、打捆搬运等季节性用工,累计带动农牧民就业500人以上,人均增收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人以上。

20201031160413192548.jpg

三是“以废换宝”——秸秆换炭肥扶贫模式。炭基肥具有培肥地力、减少土壤污染、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强土壤通气透水效率等独特作用,长期使用,可实现土壤有机质小幅上升0.001个百分点,土壤容重保持在每平方厘米1.5克以内,农作物籽粒粗蛋白提高8.1%,有机质增加20%。推广秸秆换炭肥扶贫模式,最大程度解决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春耕生产生产资料短缺、资金紧张难题,帮助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高亩产收益。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为3714户贫困户置换炭肥1856吨,帮助贫困群众节省备春耕资金557万元,户均减少开支近1500元。

四是“科技助贫”——科技增收扶贫模式。科右前旗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依托爱放牧公司成立的绿水青山富碳农业研究院,成功研发出以木醋液肥料为核心的亩产效益高、经济收益好、生态效益优的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系统,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有3714户贫困群众实施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4550亩,亩年均增产达9.32%,其中,水稻亩年均增产达到8.72%,亩年均增收90—100元,而亩年均支出减少50元(农药减少20元、化肥减少30元)。

(科右前旗扶贫开发办公室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