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西湘东:发挥产业链合力优势 驶上产业扶贫快车道

时间:2020-11-17 15:03:1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周双萍 刘恋

盛夏,中院村300余亩白莲种植基地里,密密匝匝的莲叶中,朵朵荷花张开白的粉的花瓣轻舞,穿梭在荷塘中采摘的莲农灵活的双指上下翻飞;江边村、长塘村50亩蓝莓扶贫产业基地内,一颗颗小小的蓝紫色的蓝莓点缀在绿色的枝叶间,诱人的姿态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观赏采摘;初秋,一个个呈葫芦状的碧绿瓜蒌你挨着我我蹭着你,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种植基地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依靠这些欣欣向荣的产业基地,东桥镇的产业扶贫驶上了发展快车道,载着全镇190户贫困户奔向可期的未来。

“两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打响举国参与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东桥镇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以产业带动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加快推进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全力聚焦白莲种植基地、瓜蒌种植基地、蓝莓基地等特色产业。

该镇将致富带头人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作为新型产业扶贫模式,以“党员+村民+贫困户“联合参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村级集体的由村集体流转土地,聘请党员进行管理经营;贫困户种植的,自己提供土地,自己管理,收入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贷款资金入股、就业等多种方式加入合作社,企业和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中院村是湘东区六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之一,也是全区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之一。不单人多地少、产业稀缺、留守村民无事可做,还流传着“有女莫嫁中院郎,嫁到荒山悔断肠”的顺口溜,真实又令人心酸地道出了中院村曾经一穷二白的现状。

图片1.png

▲300余亩白莲基地

从2015年起,中院村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帮扶下,投入30余万元资金,引进药食俱佳、市场前景广阔的太空白莲种植产业,种植300余亩白莲,打造扶贫车间,形成了莲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当年栽种,当年见效。

据江西中医药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吴俊介绍,“一亩地可产干莲子100多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到了产莲子的旺季,村里的劳动力都会加入采莲、剥莲的队伍。”

图片2.png

▲贫困户加工莲子

这边厢白莲喜获丰收,那边厢依托益农扶贫平台、邮乐购电商脱贫站等,加强产销对接,白莲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18年,中院村白莲产业纯利润达20万元,全村16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白莲产业成为中院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前自己种田,每亩成本要数百元,劳心费力还赚不到钱。把农田以每亩46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后,还能在基地上班,每天至少能赚100元呢。”一提到白莲基地,村民邹全英就笑开了花:既能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到家人,又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经济收益,真的是两全其美喔。

除了太空白莲种植业,中院村还培植了中药瓜蒌产业、培训热敏灸、发展电商等特色产业。2018年底,中院村正式退出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一无所有到突破10万元,“蝶”变为当地美丽乡村示范村。

兴建扶贫产业基地的浪潮席卷全镇,江边村、长塘村以“公司+合作社”的方式,拿出45万元扶贫产业资金与萍乡市恒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荒坡荒地自留地等土地,大力发展盆栽蓝莓,由基地统一培植,集中连片全面推进。

合作社以毎株150元的价格认购3000株蓝莓,享受逐年递增,到果木存活期每年每株分红4斤的待遇。恒晟公司则以合作社认购数的3倍蓝莓数作为质押,确保产业资金的安全性并负责按照当年市场价收购分红给合作社。年底分红全部用于兜底保障所有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到了年底,42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未来产业分红还将进一步覆盖全镇贫困户。

与此同时,东桥镇还倾力打造“邮乐购”电商服务站,通过收集本地“土产品”,依托网络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助推贫困户就业创业,电商店主实现年增收2万元以上;整体推进光伏项目:投资60万元,在中院村建造100KW小型电站,年收入5万余元,为1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余元;结合贫困人口劳动力和就业意愿,根据实际需求,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175个,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今,东桥镇的白莲种植基地、瓜蒌种植基地、蓝莓基地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这种“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合力优势,让贫困群众致富路上“不断链”,幸福满满,获得满满。

图片3.png

▲蓝莓基地

图片4.png

▲丰收的喜悦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江西湘东:发挥产业链合力优势 驶上产业扶贫快车道

时间:2020-11-17 15:03:1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周双萍 刘恋

盛夏,中院村300余亩白莲种植基地里,密密匝匝的莲叶中,朵朵荷花张开白的粉的花瓣轻舞,穿梭在荷塘中采摘的莲农灵活的双指上下翻飞;江边村、长塘村50亩蓝莓扶贫产业基地内,一颗颗小小的蓝紫色的蓝莓点缀在绿色的枝叶间,诱人的姿态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观赏采摘;初秋,一个个呈葫芦状的碧绿瓜蒌你挨着我我蹭着你,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种植基地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依靠这些欣欣向荣的产业基地,东桥镇的产业扶贫驶上了发展快车道,载着全镇190户贫困户奔向可期的未来。

“两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打响举国参与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东桥镇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以产业带动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加快推进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全力聚焦白莲种植基地、瓜蒌种植基地、蓝莓基地等特色产业。

该镇将致富带头人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作为新型产业扶贫模式,以“党员+村民+贫困户“联合参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村级集体的由村集体流转土地,聘请党员进行管理经营;贫困户种植的,自己提供土地,自己管理,收入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贷款资金入股、就业等多种方式加入合作社,企业和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中院村是湘东区六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之一,也是全区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之一。不单人多地少、产业稀缺、留守村民无事可做,还流传着“有女莫嫁中院郎,嫁到荒山悔断肠”的顺口溜,真实又令人心酸地道出了中院村曾经一穷二白的现状。

图片1.png

▲300余亩白莲基地

从2015年起,中院村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帮扶下,投入30余万元资金,引进药食俱佳、市场前景广阔的太空白莲种植产业,种植300余亩白莲,打造扶贫车间,形成了莲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当年栽种,当年见效。

据江西中医药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吴俊介绍,“一亩地可产干莲子100多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到了产莲子的旺季,村里的劳动力都会加入采莲、剥莲的队伍。”

图片2.png

▲贫困户加工莲子

这边厢白莲喜获丰收,那边厢依托益农扶贫平台、邮乐购电商脱贫站等,加强产销对接,白莲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18年,中院村白莲产业纯利润达20万元,全村16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白莲产业成为中院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前自己种田,每亩成本要数百元,劳心费力还赚不到钱。把农田以每亩46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后,还能在基地上班,每天至少能赚100元呢。”一提到白莲基地,村民邹全英就笑开了花:既能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到家人,又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经济收益,真的是两全其美喔。

除了太空白莲种植业,中院村还培植了中药瓜蒌产业、培训热敏灸、发展电商等特色产业。2018年底,中院村正式退出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一无所有到突破10万元,“蝶”变为当地美丽乡村示范村。

兴建扶贫产业基地的浪潮席卷全镇,江边村、长塘村以“公司+合作社”的方式,拿出45万元扶贫产业资金与萍乡市恒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荒坡荒地自留地等土地,大力发展盆栽蓝莓,由基地统一培植,集中连片全面推进。

合作社以毎株150元的价格认购3000株蓝莓,享受逐年递增,到果木存活期每年每株分红4斤的待遇。恒晟公司则以合作社认购数的3倍蓝莓数作为质押,确保产业资金的安全性并负责按照当年市场价收购分红给合作社。年底分红全部用于兜底保障所有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到了年底,42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未来产业分红还将进一步覆盖全镇贫困户。

与此同时,东桥镇还倾力打造“邮乐购”电商服务站,通过收集本地“土产品”,依托网络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助推贫困户就业创业,电商店主实现年增收2万元以上;整体推进光伏项目:投资60万元,在中院村建造100KW小型电站,年收入5万余元,为1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余元;结合贫困人口劳动力和就业意愿,根据实际需求,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175个,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今,东桥镇的白莲种植基地、瓜蒌种植基地、蓝莓基地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这种“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合力优势,让贫困群众致富路上“不断链”,幸福满满,获得满满。

图片3.png

▲蓝莓基地

图片4.png

▲丰收的喜悦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