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徽东至:信用变现惠民生 金融扶贫成色足

时间:2020-11-27 21:44:0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丁满莲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作为一个困扰社会的共性问题,近年来,东至县积极探索“变被动为主动”用金融“活水”为扶贫产业造血,逐步推广“信用+金融+扶贫”模式,以信用为支点,以金融为杠杆,以共赢为方向,以扶贫小额信贷、劝耕贷、红色信e贷等为手段,精准发力,求解出具有皖南特色东至特点的金融扶贫路径。

党的关怀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

“感谢党的关怀,贴息放贷帮我扩大养殖经营,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葛公镇天井村贫困户王黎萍感激地说。今年37岁的王黎萍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丈夫腰椎盘突出多年,几乎干不了活,父亲患鞍结节脑膜瘤,而且左眼失明。

家贫志不穷。自2018年开始,王黎萍利用村庄后面的山林和荒坡地养殖土鸡,由于经验不足,加上鸡舍环境差,两年间购4000只鸡苗就损失近半,但王黎萍没有气馁。2020年初,王黎萍琢磨着要想养好鸡,首先就要修缮、扩建鸡舍,改善养殖环境,但是这得好几万呀!彼时,她想到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4月份在镇村干部及东至农商行葛公支行的帮助下,王黎萍及时贷款4万元,用于改善养殖环境并购买了3000只鸡苗和200余只豚。

创业脱贫,资金是关键。2016年东至县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主要是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通过“四步法”(户申请、村初审、乡审核、银行审定)放贷模式,吸引众多贫困户发展水稻、香菇、木耳及鸡、鸭、禽畜等特色种养殖业。

2016年以来,小额信贷政策惠及5567名贫困户,放贷资金2.69亿元,为贫困户自主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劝耕贷助力产业升级,带贫效应成果斐然

金秋时节,走进池州市神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60余亩菊花基地,娇艳欲滴的金丝皇菊竞相绽放,如金色的海洋,吸引着各地近万人纷纷前来游玩,带动消费达200万元。

田垄间,50余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菊花;车间里,机器轰鸣,30余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把刚采摘的皇菊过滤、摆盘、烘干、归堆、包装、冷藏,加工好的成品将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日本、韩国等。

“都是手边的轻松活儿,男女老少都可以,女的80元一天,还可以照顾一家老小。”贫困户王桂红边摆盘边笑着说,工人都是本地的,大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和贫困户。“要感谢高总把公司落户在元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增收。”旁边的工人感激道。

据悉,自2012年池州市神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泥溪镇元潘村后,以菊花为主打产业方向。平均每年带动周边400余人参与田间管理和车间加工工作,其中固定工人有60余名,而贫困户近30名。2020年9月,“元甲山金丝皇菊”荣获第六批全国扶贫产品认定。

“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完全得益于劝耕贷政策。近3年来县扬子村镇银行每年都给我放贷200万作为企业发展流动资金。今年公司投资347万购置了一套金丝皇菊黄酮素提取设备,走精细深加工路线。”公司总经理高卫宇信心满满地说,预计走向市场后,每年可为企业增收2000万元,将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向高卫宇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有3000家,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带贫效应。而带贫效果直接和经营主体的运营息息相关。

2016年东至县积极创新开展“劝耕贷”试点工作,政担银三方合作酝酿,出台了《东至县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创新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扶持家庭农场、种养植(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产业联合体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职业农民。通过广泛收集经营主体土地、林权等资源“硬”数据和群众口碑等信用“软”信息,为每一户建立一份档案,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经营主体。

截止2020年10月,“劝耕贷”累计发放贷款1821户,投放资金6.8亿元。1420户纳入信贷对象数据库“备选”,获得“融资身份证”,服务主体占全省总户数达10%以上。

四年多来,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劝耕贷”名优特产品争奇斗艳,力推地方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信用变现金 贷出幸福生活

为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水平,2019年,东至县委县政府坚持平台思维、金融思维、治理思维、党建思维并重,高质量打造具有东至特色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红色信e贷”平台。致力建成“网上的金融超市”,让全县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贷款服务。

“有了红色信e贷,凭借个人信用足不出户就可以贷款,今年我贷了50万。”东至县洋湖镇仁龙家庭农场负责人范仁龙高兴道“信用变现金,贷出幸福生活呀!”

2019年初,范仁龙在永济村流转500余亩山地种植桃树、油茶和牡丹等,又承包300余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一时遇到资金“梗阻”难题。在村网格员的帮助下,他凭借个人AAA信用评级在“红色信e贷”平台顺利贷款20万。

“村民都愿意来做工,去年仅工资就发了26万元,带动贫困户十余人就业,其中6名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范仁龙介绍道。

目前,“红色信e贷”平台已有8家金融机构入驻,金融产品达58项,线上总授信额1.61亿元,累计放贷1.94亿元,架起了用户、金融机构、政务服务之间桥梁与纽带。

“遵循‘成长优先、信用为王’的信贷担保理念,县域金融支农方式也从‘要求银行支农’悄然转变为‘银行主动要求支农’。”县金融办主任吴建设介绍,实现了助力贫困户自我‘造血’、自主脱贫,力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再升级,通过土地流转、劳动用工、销售产品等带贫方式,带动千余名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走出‘东至’特色的‘担保服务大户、大户发展产业、产业带动脱贫’的扶贫路径,打通了金融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乡村发展

安徽东至:信用变现惠民生 金融扶贫成色足

时间:2020-11-27 21:44:0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丁满莲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作为一个困扰社会的共性问题,近年来,东至县积极探索“变被动为主动”用金融“活水”为扶贫产业造血,逐步推广“信用+金融+扶贫”模式,以信用为支点,以金融为杠杆,以共赢为方向,以扶贫小额信贷、劝耕贷、红色信e贷等为手段,精准发力,求解出具有皖南特色东至特点的金融扶贫路径。

党的关怀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

“感谢党的关怀,贴息放贷帮我扩大养殖经营,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葛公镇天井村贫困户王黎萍感激地说。今年37岁的王黎萍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丈夫腰椎盘突出多年,几乎干不了活,父亲患鞍结节脑膜瘤,而且左眼失明。

家贫志不穷。自2018年开始,王黎萍利用村庄后面的山林和荒坡地养殖土鸡,由于经验不足,加上鸡舍环境差,两年间购4000只鸡苗就损失近半,但王黎萍没有气馁。2020年初,王黎萍琢磨着要想养好鸡,首先就要修缮、扩建鸡舍,改善养殖环境,但是这得好几万呀!彼时,她想到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4月份在镇村干部及东至农商行葛公支行的帮助下,王黎萍及时贷款4万元,用于改善养殖环境并购买了3000只鸡苗和200余只豚。

创业脱贫,资金是关键。2016年东至县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主要是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通过“四步法”(户申请、村初审、乡审核、银行审定)放贷模式,吸引众多贫困户发展水稻、香菇、木耳及鸡、鸭、禽畜等特色种养殖业。

2016年以来,小额信贷政策惠及5567名贫困户,放贷资金2.69亿元,为贫困户自主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劝耕贷助力产业升级,带贫效应成果斐然

金秋时节,走进池州市神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60余亩菊花基地,娇艳欲滴的金丝皇菊竞相绽放,如金色的海洋,吸引着各地近万人纷纷前来游玩,带动消费达200万元。

田垄间,50余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菊花;车间里,机器轰鸣,30余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把刚采摘的皇菊过滤、摆盘、烘干、归堆、包装、冷藏,加工好的成品将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日本、韩国等。

“都是手边的轻松活儿,男女老少都可以,女的80元一天,还可以照顾一家老小。”贫困户王桂红边摆盘边笑着说,工人都是本地的,大多是留守妇女、老人和贫困户。“要感谢高总把公司落户在元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增收。”旁边的工人感激道。

据悉,自2012年池州市神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泥溪镇元潘村后,以菊花为主打产业方向。平均每年带动周边400余人参与田间管理和车间加工工作,其中固定工人有60余名,而贫困户近30名。2020年9月,“元甲山金丝皇菊”荣获第六批全国扶贫产品认定。

“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完全得益于劝耕贷政策。近3年来县扬子村镇银行每年都给我放贷200万作为企业发展流动资金。今年公司投资347万购置了一套金丝皇菊黄酮素提取设备,走精细深加工路线。”公司总经理高卫宇信心满满地说,预计走向市场后,每年可为企业增收2000万元,将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向高卫宇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有3000家,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带贫效应。而带贫效果直接和经营主体的运营息息相关。

2016年东至县积极创新开展“劝耕贷”试点工作,政担银三方合作酝酿,出台了《东至县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创新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扶持家庭农场、种养植(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产业联合体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职业农民。通过广泛收集经营主体土地、林权等资源“硬”数据和群众口碑等信用“软”信息,为每一户建立一份档案,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经营主体。

截止2020年10月,“劝耕贷”累计发放贷款1821户,投放资金6.8亿元。1420户纳入信贷对象数据库“备选”,获得“融资身份证”,服务主体占全省总户数达10%以上。

四年多来,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劝耕贷”名优特产品争奇斗艳,力推地方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信用变现金 贷出幸福生活

为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水平,2019年,东至县委县政府坚持平台思维、金融思维、治理思维、党建思维并重,高质量打造具有东至特色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红色信e贷”平台。致力建成“网上的金融超市”,让全县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贷款服务。

“有了红色信e贷,凭借个人信用足不出户就可以贷款,今年我贷了50万。”东至县洋湖镇仁龙家庭农场负责人范仁龙高兴道“信用变现金,贷出幸福生活呀!”

2019年初,范仁龙在永济村流转500余亩山地种植桃树、油茶和牡丹等,又承包300余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一时遇到资金“梗阻”难题。在村网格员的帮助下,他凭借个人AAA信用评级在“红色信e贷”平台顺利贷款20万。

“村民都愿意来做工,去年仅工资就发了26万元,带动贫困户十余人就业,其中6名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范仁龙介绍道。

目前,“红色信e贷”平台已有8家金融机构入驻,金融产品达58项,线上总授信额1.61亿元,累计放贷1.94亿元,架起了用户、金融机构、政务服务之间桥梁与纽带。

“遵循‘成长优先、信用为王’的信贷担保理念,县域金融支农方式也从‘要求银行支农’悄然转变为‘银行主动要求支农’。”县金融办主任吴建设介绍,实现了助力贫困户自我‘造血’、自主脱贫,力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再升级,通过土地流转、劳动用工、销售产品等带贫方式,带动千余名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走出‘东至’特色的‘担保服务大户、大户发展产业、产业带动脱贫’的扶贫路径,打通了金融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