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姚红权:“三指”弹出致富曲

时间:2021-01-11 16:39:5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辉

QQ截图20210111164229.jpg

经常走访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摄影:杨金伟

“扶贫战线红旗展,带民致富姚红权!”在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党员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语,说的便是古城镇古城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红权带民致富的故事。

姚红权是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人,生于1977年10月,大专学历,1996年12月应征入伍,1999年军营入党,在山东泰安军旅服役三年之后,于2000年退伍返乡。2008年被推举为支部委员,2014年被选举为村委主任,2015年当选垣曲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17年上任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至今。因为他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扶贫成绩优,2015年至2019年间,多次被垣曲县委授予“优秀党员”“优秀村干部”称号;2019年被垣曲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人民好代表”,2020年被运城市委宣传部评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因而被古城镇党委树为“脱贫攻坚战线上耀眼的一面旗”,被古城村民们誉为“群众最贴心的父母官、扶贫最出色的尖刀兵”。 QQ截图20210111163928.jpg

垣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卫鹏为姚红权颁发“运城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奖杯和证书。摄影:常丽荣 

了解内情的人都明白,姚红权之所以能在五六年内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并取得多项殊荣,靠的就是“三指”,即三大招,分别是:“三红”“五拳”“二描”。 

以“三红”擦亮政治底色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姚红权自身竟然有“三红”。

一是拥有一个“红名”。姚红权自小便显现出了别于一般孩子的特质:坚强。父亲觉得他像神话故事里的“红孩儿”,所以跟他起名时,特意用了个“红”字。姚红权以这个带“红”字的名字,在支部、村委岗位上发扬“拼命三郎精神”,直面问题不后退,敢啃硬骨挑重担,成为勇于攻坚克难的“尖刀兵”,敢于斗争的“铁手腕”,从而为他做好古城村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鲜明的性格优势。

二是怀有一颗“红心”。姚红权自记事起便对“党员”怀有特殊的感情和敬意,后来部队入党,再到村委、支部工作,他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初心本色,争做时代先锋,为他强化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三是持有一条“红线”。姚红权的姚家是古城村的大家族、大门户,也许是历史的沉淀使然,姚红权骨子里对那些家庭贫困的村民们怀有悲悯之情,也很乐意去帮助他们。进入村班子工作后,他坚持“底线”思维,抓紧“共同脱贫、一起致富”的红线不松手,这为他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顽强拼搏创佳绩、高质脱贫摘穷帽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可以说,这“三红”是姚红权的立足之本、创业之基,是擦亮他政治底色的重要保障,使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逐步锻炼成长为政治标准高、政治担当强、政治作风硬、政治纪律严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 

靠“五拳”体现担当作为 

姚红权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出了五套“组合拳”,拳拳相接,步步为营,充分体现了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工作风范。

一是争取了大量项目资金。脱贫攻坚要靠扶贫项目支撑,要靠真金白银说话。为此,几年来,姚红权始终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古城”和“大垣曲建设”总体目标,在古城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到县、市农业、水利、扶贫、移民部门汇报工作,跑断腿、说破嘴,千方百计争取各种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为实施脱贫致富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二是创新了多种工作办法。干工作首先需要精气神,需要正能量。为此,姚红权根据古城村实际,充分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成果,先后创新实施了“爱岗敬业有作为”“天天工作制”“弘扬移民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等思想活动和工作办法,使支部、村委班子成员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责任心,加大了凝聚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带领全体村民创收致富当好了“火车头”和“领头雁”。

三是实施了多个带富项目。姚红权积极实施系列“一线带富”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发展从河南渑池到古城码头的铁矿石千吨货轮,带动贫困户30余人年增收180万元;通过创办“古城水产品交易市场”,使全村贫困户200余人在捕鱼、分拣、包装等环节,实现年增收300余万元;通过实施千亩杞柳种植基地项目,安置低全村收入群众200余人务工,年增收400万元左右。通过实行种养工程打头阵、光伏发电唱主角、就业工程为重点、生态工程起作用、兜底政策严执行、赡养工程全覆盖、金融工程搭桥梁等多种措施并举,使全村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0000余元,于2018年底以人均年收入7500元,实现了整村高质脱贫,目前贫困发生率为零。

四是盘活了集体闲置楼房。姚红权本着“固定变流动,资产变资源、民居变民俗”的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地投资商,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对村集体长期闲置的10栋单元楼进行高标准装修,发展集库区旅游、餐饮服务、住宿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经济,既盘活了集体资产,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更为低收入群众增设了诸多就业岗位,带动全村20余户困难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并增加其收入。

五是巩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等项目,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全村1246户居民全部吃上了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五龙泉水;建成一处村级垃圾处理站,力保村民生活洁净化;硬化田间机耕道路5公里,兴修水利灌溉工程3处,使800亩旱地变成高效水田;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投产,使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遍受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QQ截图20210111164247.jpg

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渠道实施的杞柳产业园,促进千亩杞柳基地高效运行。2020年9月份施工中航拍图,摄影:张菲泽 

凭“二描”规划发展蓝图 

古城是垣曲老县城所在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同时也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的重点淹没区。自2000年实施移民搬迁后,库区水位持续高位运行,形成了数十公里的辽阔水库,但由于种种原因,“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一直是古城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和缺憾。为此,姚红权采取了“二描”手法,规划出了古城村高质量发展的恢弘蓝图。

一是描绘水库旅游的美好前景。利用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人脉,积极着手申报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决定借助“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金字招牌,将古城村打造成“凤凰文化城”。同时,申请上级有关部门开通“省级水上旅游线路”,发展水上旅游业,为更多的低收入群众搭建良好的就业增收平台。 QQ截图20210111164302.jpg

水库旅游正在申请开通。摄影:杨金伟 

二是描绘杞柳产业的发展宏图。在不断扩大杞柳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县移民办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7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杞柳加工厂,组织200名闲散劳动力开展杞柳工艺品编织技术培训,并引进安徽杞柳专业加工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把小杞柳做成大产业,使杞柳种植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与全国同步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真正把古城村打造成民富村强的“北方小江南”! QQ截图20210111164316.jpg

争取700万元创建的杞柳产业园已正式运营。摄影:杨金伟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姚红权感觉到了肩头的责任和压力。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而是昂首挺胸,激情满满,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继续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核心要义,真正干出让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为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垣曲小康社会凝聚智慧、贡献力量!(作者单位:垣曲县融媒体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姚红权:“三指”弹出致富曲

时间:2021-01-11 16:39:5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辉

QQ截图20210111164229.jpg

经常走访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摄影:杨金伟

“扶贫战线红旗展,带民致富姚红权!”在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党员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语,说的便是古城镇古城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红权带民致富的故事。

姚红权是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人,生于1977年10月,大专学历,1996年12月应征入伍,1999年军营入党,在山东泰安军旅服役三年之后,于2000年退伍返乡。2008年被推举为支部委员,2014年被选举为村委主任,2015年当选垣曲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17年上任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至今。因为他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扶贫成绩优,2015年至2019年间,多次被垣曲县委授予“优秀党员”“优秀村干部”称号;2019年被垣曲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人民好代表”,2020年被运城市委宣传部评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因而被古城镇党委树为“脱贫攻坚战线上耀眼的一面旗”,被古城村民们誉为“群众最贴心的父母官、扶贫最出色的尖刀兵”。 QQ截图20210111163928.jpg

垣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卫鹏为姚红权颁发“运城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奖杯和证书。摄影:常丽荣 

了解内情的人都明白,姚红权之所以能在五六年内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并取得多项殊荣,靠的就是“三指”,即三大招,分别是:“三红”“五拳”“二描”。 

以“三红”擦亮政治底色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姚红权自身竟然有“三红”。

一是拥有一个“红名”。姚红权自小便显现出了别于一般孩子的特质:坚强。父亲觉得他像神话故事里的“红孩儿”,所以跟他起名时,特意用了个“红”字。姚红权以这个带“红”字的名字,在支部、村委岗位上发扬“拼命三郎精神”,直面问题不后退,敢啃硬骨挑重担,成为勇于攻坚克难的“尖刀兵”,敢于斗争的“铁手腕”,从而为他做好古城村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鲜明的性格优势。

二是怀有一颗“红心”。姚红权自记事起便对“党员”怀有特殊的感情和敬意,后来部队入党,再到村委、支部工作,他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初心本色,争做时代先锋,为他强化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三是持有一条“红线”。姚红权的姚家是古城村的大家族、大门户,也许是历史的沉淀使然,姚红权骨子里对那些家庭贫困的村民们怀有悲悯之情,也很乐意去帮助他们。进入村班子工作后,他坚持“底线”思维,抓紧“共同脱贫、一起致富”的红线不松手,这为他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顽强拼搏创佳绩、高质脱贫摘穷帽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可以说,这“三红”是姚红权的立足之本、创业之基,是擦亮他政治底色的重要保障,使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逐步锻炼成长为政治标准高、政治担当强、政治作风硬、政治纪律严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 

靠“五拳”体现担当作为 

姚红权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出了五套“组合拳”,拳拳相接,步步为营,充分体现了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工作风范。

一是争取了大量项目资金。脱贫攻坚要靠扶贫项目支撑,要靠真金白银说话。为此,几年来,姚红权始终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古城”和“大垣曲建设”总体目标,在古城镇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到县、市农业、水利、扶贫、移民部门汇报工作,跑断腿、说破嘴,千方百计争取各种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为实施脱贫致富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二是创新了多种工作办法。干工作首先需要精气神,需要正能量。为此,姚红权根据古城村实际,充分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成果,先后创新实施了“爱岗敬业有作为”“天天工作制”“弘扬移民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等思想活动和工作办法,使支部、村委班子成员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责任心,加大了凝聚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带领全体村民创收致富当好了“火车头”和“领头雁”。

三是实施了多个带富项目。姚红权积极实施系列“一线带富”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发展从河南渑池到古城码头的铁矿石千吨货轮,带动贫困户30余人年增收180万元;通过创办“古城水产品交易市场”,使全村贫困户200余人在捕鱼、分拣、包装等环节,实现年增收300余万元;通过实施千亩杞柳种植基地项目,安置低全村收入群众200余人务工,年增收400万元左右。通过实行种养工程打头阵、光伏发电唱主角、就业工程为重点、生态工程起作用、兜底政策严执行、赡养工程全覆盖、金融工程搭桥梁等多种措施并举,使全村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0000余元,于2018年底以人均年收入7500元,实现了整村高质脱贫,目前贫困发生率为零。

四是盘活了集体闲置楼房。姚红权本着“固定变流动,资产变资源、民居变民俗”的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地投资商,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对村集体长期闲置的10栋单元楼进行高标准装修,发展集库区旅游、餐饮服务、住宿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经济,既盘活了集体资产,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更为低收入群众增设了诸多就业岗位,带动全村20余户困难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并增加其收入。

五是巩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等项目,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全村1246户居民全部吃上了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五龙泉水;建成一处村级垃圾处理站,力保村民生活洁净化;硬化田间机耕道路5公里,兴修水利灌溉工程3处,使800亩旱地变成高效水田;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投产,使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遍受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QQ截图20210111164247.jpg

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渠道实施的杞柳产业园,促进千亩杞柳基地高效运行。2020年9月份施工中航拍图,摄影:张菲泽 

凭“二描”规划发展蓝图 

古城是垣曲老县城所在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同时也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的重点淹没区。自2000年实施移民搬迁后,库区水位持续高位运行,形成了数十公里的辽阔水库,但由于种种原因,“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一直是古城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和缺憾。为此,姚红权采取了“二描”手法,规划出了古城村高质量发展的恢弘蓝图。

一是描绘水库旅游的美好前景。利用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人脉,积极着手申报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决定借助“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金字招牌,将古城村打造成“凤凰文化城”。同时,申请上级有关部门开通“省级水上旅游线路”,发展水上旅游业,为更多的低收入群众搭建良好的就业增收平台。 QQ截图20210111164302.jpg

水库旅游正在申请开通。摄影:杨金伟 

二是描绘杞柳产业的发展宏图。在不断扩大杞柳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县移民办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7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杞柳加工厂,组织200名闲散劳动力开展杞柳工艺品编织技术培训,并引进安徽杞柳专业加工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把小杞柳做成大产业,使杞柳种植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与全国同步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真正把古城村打造成民富村强的“北方小江南”! QQ截图20210111164316.jpg

争取700万元创建的杞柳产业园已正式运营。摄影:杨金伟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姚红权感觉到了肩头的责任和压力。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而是昂首挺胸,激情满满,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继续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核心要义,真正干出让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为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垣曲小康社会凝聚智慧、贡献力量!(作者单位:垣曲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