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时间:2021-01-13 17:34:1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孟庆岩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摘要: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其产生经历了萌芽、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价值体现在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现实途径,也是现阶段获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胜利的方法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实践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曾强调,要将脱贫放在重要位置,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跟上其他地区的步伐,让这些地区一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当中提到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制定的,其主要核心在于两点:一是精准扶贫为主要发展目标,二是尽快实现精准脱贫,结合贫困人口目前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尽快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根据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形成发展与习近平个人经历存在较大的关联。它是国家领导人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在延安梁家河插队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发展,随后,在其他地区进行多次考察,对其进行完善,最终确立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战略是国家领导人在实践工作当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充分体现[1]。扶贫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精准扶贫方针实施,这一方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的领悟是不可缺少的。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

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经过了长期实践以后提出的,它是习近平满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心,长时间关注百姓的困苦,开展多种形式的脱贫工作,最后,在基层工作长时间之后形成的。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萌芽

在1969年,习近平小时候便根据党的指示,进入梁家河插队,在这段时期,他参加了多种形式的上山下乡活动,当地落后的经济条件使他深有感触,他慢慢的认识到祖国一些地区仍然停留在贫困阶段,资源严重缺乏,生活异常贫苦,这段经历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推动了扶贫思想的形成发展。在日后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带着这一信念为民做事,使得这一精神进一步升华。梁家河是习近平书记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这片土地是他生命中的宝贵记忆,乡亲们的艰难困苦让习近平书记印象深刻,也使他下定决心为民做事。梁家河的插队经历也让习近平认识到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大广大人民群众,离不开广袤无垠的土地,也作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形成的最早的萌芽[2]。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

习近平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情,满怀着带领人民脱离贫困的热情,在我国的河北,以及其他的福建、浙江等地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对解决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其提出的扶贫思想观点内容也得到完善。对贫困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随后,这一思想观念在《摆脱贫困》当中得到了体现,我们应当应当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或是保持“滴水穿石”精神,与此同时,对精准扶贫理念进一步完善,或是根据考虑当地发展状况,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他的观点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特殊,使其发展保持缓慢的进程,而发展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领导,随后在浙江省工作的过程中,习近平开展了多次调研活动,并强调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不可形成相应的等和靠的思想。明确提出扶贫工作的基本任务,应当确定扶贫主体,解决贫困群体的问题,根据这些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扶贫活动,扶贫资金应当发挥其重要作用,解决贫困户问题,与此同时,习近平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融入了邓小平同志在长期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全新的东西部协作扶贫的“闽宁模式”,也形成了全新的精准扶贫格局[3]。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    

经过多次实践以后,习近平对贫困这一概念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由简单的感性认识最后发展为全面化的理性认识,最后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发展,在这些年实践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习近平在此基础上,对基层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最后,在2013年11月考察乐湖南湘西等地区的实际情况,他第一次强调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并提出,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尊重事实,尽可能做到精准扶贫,而不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或是好高骛远,在2014年,国家领导人曾在两会当中明确提到,应当做好精准化扶贫,确定具体的帮扶对象,制定有重点的施策,对精准扶贫理念做全面的诠释,2015年,贵州省开展重要会议的时候,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精准,在这一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明确强调,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应当制定相应的精准化扶贫方略,与此同时,为扶贫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或是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展现中国制度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贯彻落实六个精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为扶贫工作提供支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完善,将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并明确提出党应当在扶贫工作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长期坚持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等当成扶贫的关键,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策,或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4]。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解析

自国家明确提到了精准扶贫思想后,习近平在调研的过程中明确强调了这一理念,与此同时,提出扶贫工作应当划分各个领导人员的责任,最后,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最后,对精准扶贫思想总结归纳如下:“扶贫对象应当进行精准定位,项目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合理使用,设立专人进行精确扶贫”。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包括几种含义:   

(一)精准化理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政府扶贫单位确定了具体的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再次确定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确定了14个集中性的贫困地区,并开展专门的扶贫工作。农村扶贫最明确的特点在于区域瞄准,并未进行识别到户。这种扶贫模式可以快速的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或是解决一些地区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些贫困地区有两类现象较为普遍:一是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或是自身不符合综合素质的要求,这类群体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增加了扶贫难度;二是脱贫以后再次进入返贫的广大人民群众,或是因为经营问题,或是由于疾病问题再度陷入贫困,这种问题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效果。而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在吸取了大量的扶贫经验,结合现阶段贫困群体状况制定的发展目标来看,精准扶贫包括几个组成部分:一是精准识别政策,二是精准帮扶对象,三是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管理,四是进行精准考核,其至关重要的理念在于精准化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当成扶贫工作的核心,最后,融入到扶贫工作当中[5]。    

(二)分批分类理念

2015年,习近平曾明确提到了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为“四个一批”,这一思想概念的内涵关键在于:“通过制定扶持生产的发展政策,或是移民搬迁安置大量的群众,或是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重要作用,以医疗救助的方式扶持贫困群众,以扶持生产的形式,为这些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制定新的培育计划,或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地发展变化的扶持政策,帮助大量的硬软件实力过关的群体脱贫;以移民搬迁的方式安置这些贫困群体,或是对一些贫困地区人民群体,以及缺乏生活资源的群体,有目的的进行移民搬迁,安置到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居住地,通过低保政策保证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对于一些残疾群体,不再为其提供基本的就业培训,而是以低保等政策,维持其基本生活,与此同时,也要关注贫困群体的医疗生活,为其环节医疗压力,防止贫困群体由于医疗问题影响扶贫工作效果[6]。    

(三)精神脱贫理念

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将精神扶贫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提出的这一思想当中明确强调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明确强调,到2020年,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为其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或是保障其住房,这作为中央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高贫困地区孩子的文化层次,这是脱贫的关键” [7]。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价值

理论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来源于其长期基层实践。从实践角度来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价值体现如下: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不只是要注重“小康”,也应当注重“全面”。小康要求发展应当注重质量的提升,以及发展水平。全面的核心在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尤其是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阶段,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发展,使其上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最后,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到:全面小康社会应当保证贫困户逐步朝着小康水平发展,这是党的基本任务。应当充分发挥全党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将精准扶贫放在第一位,并开展针对性脱贫,在2020年,使我们能够尽快的实现目标,使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或是缩小贫困范围,使农村地区能够脱贫,结合以上论述来看,全面小康突破了地域或是民族的局限性,是针对所有群体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策略,使城乡发展相平衡,或是保证区域的发展平衡,使贫困地区人民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8]。因此,我们应当把握好精准扶贫的发展方向,确定导致贫困的根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应当保证精准扶贫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或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易地搬迁,最后,对扶持政策做出适当改进,使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使贫困地区人民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接受专门的技能培训,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对生态补偿制度进行完善,制定全新的生态补偿标准,或是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可以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支持;“进一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的实施,或是防止由于疾病问题再次陷入贫困。”二是要对深度贫困地区,采取专门攻克的方法,实现各方资源的全面整合,对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相应的脱贫攻坚举措,并推动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最后,进一步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并展现地区产业优势,或是提高生活水平。三是要建立全新的脱贫攻坚协调机制。使行业、社会扶贫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建立全新的扶贫格局,扶贫应当融入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脱离贫困,从而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扶贫的精准度,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精准扶贫是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当中再次强调了新的发展理念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创新发展,绿色开放、共享”,反应了以习近平为主的中央领导人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新的理解,是当代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并作为扶贫思想的指导,为其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从而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行动指导[9]。就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展现出了创新发展这一观念的重要性。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时期,面对的贫困问题错综复杂,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思路,并全面的论述精准扶贫当中存在的“扶持对象,扶持干部,扶持方法,如何退”等问题,对精准识别等工作进行改进,并使扶贫工作成效得以提升。第二,充分展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进入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最后时期,应当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当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使贫困地区能尽快的解决贫困问题,并保证这些地区交通事业获得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为这些地区提供扶贫优惠政策,尽可能的实现城镇差距最小化,或协调城乡发展,使其维持均衡,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性,最后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应当把握好发展与生态这些重要的主题,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五位一体”的发展政策,应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精准扶贫项目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是加强生态保护,而非以破坏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第四,充分展现开放发展的理念。开放发展应当统筹规划,为精确扶贫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持,随着全球化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精确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发挥国际平台的重要作用。第五,充分展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发展以人民为基础,发展成绩为人民带给分享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证在2010年所有的贫困群体能够完全脱贫,解决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并开展义务教育,或是处理基本的医疗事宜,解决其安全住房问题,包括几个组成部分:政策经济领域,或是其他的社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等,并特意提到了共享理念的重要性。

(三)精准扶贫是现阶段获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胜利的方法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是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依据和方法指南。经过长时间的扶贫开发实践,脱贫群体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剩下的群体脱贫难度较大。为了保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正常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应当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并确定基本的发展思路,一些耗费大量的心血,应当明确具体的帮扶主体,为贫困群体提供支持,或是确定贫困人口数量、或是评估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以及影响贫困群体的几个方面要素,并将政策进行贯彻落实,进行明确分工,或是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并进行后期考核,最后,采取具体的帮助措施,并按照贫困地区人口数量,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政策。与此同时,也需要确定怎么退。或是控制好脱贫进度,最后,做好后期评估工作,或是进一步完善贫困户退出机制,最大程度上实现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扶贫工作中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扶持谁的问题,二是谁来扶持的问题,三是如何扶持的问题,四是如何退的问题,全面论述了精准脱贫的发展方向,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精准扶贫的方针[10]。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尽快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逐步延伸到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在这一过程中,贫困问题成了最大的阻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贫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最后向纵向延伸,现阶段,应当建立新的扶贫模式,习近平同志通过改革传统的扶贫方式方法,树立了全新的精准扶贫新思想,并完善了这一思想内,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前前进,最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精准扶贫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承伟. 习近平扶贫思想论纲[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54-64.

[2]曹立. 简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J]. 理论视野,2018(01):16-19.

[3]杨增岽,张琦. 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创新[J]. 贵州社会科学,2018(03):4-10.

[4]高杨,刘永功.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直过”民族村落脱贫路径探析——以云南拉祜族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9(06):150-155.

[5]沈万根,马冀群.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实践[J]. 科学社会主义,2018(02):102-108.

[6]李萍,田世野. 习近平精准扶贫脱贫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 教学与研究,2019(02):5-14. 

[7]刘长庚,郑品芳. 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的指导[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6.  

[8]薛杨.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看习近平人权思想的特征[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3-19. 

[9]史本林.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西藏践行之思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5+24. 

[10]章元,李全,黄露露. 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理论基础[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2):20-27+107.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扶贫论坛    
观察思考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时间:2021-01-13 17:34:1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孟庆岩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摘要: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其产生经历了萌芽、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价值体现在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现实途径,也是现阶段获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胜利的方法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实践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曾强调,要将脱贫放在重要位置,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跟上其他地区的步伐,让这些地区一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当中提到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制定的,其主要核心在于两点:一是精准扶贫为主要发展目标,二是尽快实现精准脱贫,结合贫困人口目前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尽快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根据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形成发展与习近平个人经历存在较大的关联。它是国家领导人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在延安梁家河插队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发展,随后,在其他地区进行多次考察,对其进行完善,最终确立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战略是国家领导人在实践工作当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充分体现[1]。扶贫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精准扶贫方针实施,这一方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的领悟是不可缺少的。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

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经过了长期实践以后提出的,它是习近平满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心,长时间关注百姓的困苦,开展多种形式的脱贫工作,最后,在基层工作长时间之后形成的。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萌芽

在1969年,习近平小时候便根据党的指示,进入梁家河插队,在这段时期,他参加了多种形式的上山下乡活动,当地落后的经济条件使他深有感触,他慢慢的认识到祖国一些地区仍然停留在贫困阶段,资源严重缺乏,生活异常贫苦,这段经历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推动了扶贫思想的形成发展。在日后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带着这一信念为民做事,使得这一精神进一步升华。梁家河是习近平书记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这片土地是他生命中的宝贵记忆,乡亲们的艰难困苦让习近平书记印象深刻,也使他下定决心为民做事。梁家河的插队经历也让习近平认识到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大广大人民群众,离不开广袤无垠的土地,也作为习近平扶贫思想形成的最早的萌芽[2]。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

习近平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情,满怀着带领人民脱离贫困的热情,在我国的河北,以及其他的福建、浙江等地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对解决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其提出的扶贫思想观点内容也得到完善。对贫困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随后,这一思想观念在《摆脱贫困》当中得到了体现,我们应当应当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或是保持“滴水穿石”精神,与此同时,对精准扶贫理念进一步完善,或是根据考虑当地发展状况,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他的观点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特殊,使其发展保持缓慢的进程,而发展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领导,随后在浙江省工作的过程中,习近平开展了多次调研活动,并强调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不可形成相应的等和靠的思想。明确提出扶贫工作的基本任务,应当确定扶贫主体,解决贫困群体的问题,根据这些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扶贫活动,扶贫资金应当发挥其重要作用,解决贫困户问题,与此同时,习近平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融入了邓小平同志在长期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全新的东西部协作扶贫的“闽宁模式”,也形成了全新的精准扶贫格局[3]。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    

经过多次实践以后,习近平对贫困这一概念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由简单的感性认识最后发展为全面化的理性认识,最后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发展,在这些年实践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习近平在此基础上,对基层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最后,在2013年11月考察乐湖南湘西等地区的实际情况,他第一次强调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并提出,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尊重事实,尽可能做到精准扶贫,而不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或是好高骛远,在2014年,国家领导人曾在两会当中明确提到,应当做好精准化扶贫,确定具体的帮扶对象,制定有重点的施策,对精准扶贫理念做全面的诠释,2015年,贵州省开展重要会议的时候,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精准,在这一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明确强调,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应当制定相应的精准化扶贫方略,与此同时,为扶贫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或是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展现中国制度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贯彻落实六个精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为扶贫工作提供支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完善,将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并明确提出党应当在扶贫工作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长期坚持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等当成扶贫的关键,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策,或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4]。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解析

自国家明确提到了精准扶贫思想后,习近平在调研的过程中明确强调了这一理念,与此同时,提出扶贫工作应当划分各个领导人员的责任,最后,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最后,对精准扶贫思想总结归纳如下:“扶贫对象应当进行精准定位,项目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合理使用,设立专人进行精确扶贫”。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包括几种含义:   

(一)精准化理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政府扶贫单位确定了具体的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再次确定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确定了14个集中性的贫困地区,并开展专门的扶贫工作。农村扶贫最明确的特点在于区域瞄准,并未进行识别到户。这种扶贫模式可以快速的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或是解决一些地区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些贫困地区有两类现象较为普遍:一是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或是自身不符合综合素质的要求,这类群体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增加了扶贫难度;二是脱贫以后再次进入返贫的广大人民群众,或是因为经营问题,或是由于疾病问题再度陷入贫困,这种问题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效果。而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在吸取了大量的扶贫经验,结合现阶段贫困群体状况制定的发展目标来看,精准扶贫包括几个组成部分:一是精准识别政策,二是精准帮扶对象,三是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管理,四是进行精准考核,其至关重要的理念在于精准化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当成扶贫工作的核心,最后,融入到扶贫工作当中[5]。    

(二)分批分类理念

2015年,习近平曾明确提到了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为“四个一批”,这一思想概念的内涵关键在于:“通过制定扶持生产的发展政策,或是移民搬迁安置大量的群众,或是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重要作用,以医疗救助的方式扶持贫困群众,以扶持生产的形式,为这些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制定新的培育计划,或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地发展变化的扶持政策,帮助大量的硬软件实力过关的群体脱贫;以移民搬迁的方式安置这些贫困群体,或是对一些贫困地区人民群体,以及缺乏生活资源的群体,有目的的进行移民搬迁,安置到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居住地,通过低保政策保证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对于一些残疾群体,不再为其提供基本的就业培训,而是以低保等政策,维持其基本生活,与此同时,也要关注贫困群体的医疗生活,为其环节医疗压力,防止贫困群体由于医疗问题影响扶贫工作效果[6]。    

(三)精神脱贫理念

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将精神扶贫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提出的这一思想当中明确强调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明确强调,到2020年,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为其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或是保障其住房,这作为中央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高贫困地区孩子的文化层次,这是脱贫的关键” [7]。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价值

理论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来源于其长期基层实践。从实践角度来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价值体现如下: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不只是要注重“小康”,也应当注重“全面”。小康要求发展应当注重质量的提升,以及发展水平。全面的核心在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尤其是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阶段,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发展,使其上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最后,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到:全面小康社会应当保证贫困户逐步朝着小康水平发展,这是党的基本任务。应当充分发挥全党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将精准扶贫放在第一位,并开展针对性脱贫,在2020年,使我们能够尽快的实现目标,使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或是缩小贫困范围,使农村地区能够脱贫,结合以上论述来看,全面小康突破了地域或是民族的局限性,是针对所有群体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策略,使城乡发展相平衡,或是保证区域的发展平衡,使贫困地区人民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8]。因此,我们应当把握好精准扶贫的发展方向,确定导致贫困的根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应当保证精准扶贫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或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易地搬迁,最后,对扶持政策做出适当改进,使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使贫困地区人民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接受专门的技能培训,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对生态补偿制度进行完善,制定全新的生态补偿标准,或是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可以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支持;“进一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的实施,或是防止由于疾病问题再次陷入贫困。”二是要对深度贫困地区,采取专门攻克的方法,实现各方资源的全面整合,对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相应的脱贫攻坚举措,并推动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最后,进一步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并展现地区产业优势,或是提高生活水平。三是要建立全新的脱贫攻坚协调机制。使行业、社会扶贫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建立全新的扶贫格局,扶贫应当融入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脱离贫困,从而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扶贫的精准度,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精准扶贫是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当中再次强调了新的发展理念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创新发展,绿色开放、共享”,反应了以习近平为主的中央领导人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新的理解,是当代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并作为扶贫思想的指导,为其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从而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行动指导[9]。就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展现出了创新发展这一观念的重要性。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时期,面对的贫困问题错综复杂,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思路,并全面的论述精准扶贫当中存在的“扶持对象,扶持干部,扶持方法,如何退”等问题,对精准识别等工作进行改进,并使扶贫工作成效得以提升。第二,充分展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进入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最后时期,应当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当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使贫困地区能尽快的解决贫困问题,并保证这些地区交通事业获得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为这些地区提供扶贫优惠政策,尽可能的实现城镇差距最小化,或协调城乡发展,使其维持均衡,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性,最后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应当把握好发展与生态这些重要的主题,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五位一体”的发展政策,应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精准扶贫项目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是加强生态保护,而非以破坏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第四,充分展现开放发展的理念。开放发展应当统筹规划,为精确扶贫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持,随着全球化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精确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发挥国际平台的重要作用。第五,充分展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发展以人民为基础,发展成绩为人民带给分享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证在2010年所有的贫困群体能够完全脱贫,解决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并开展义务教育,或是处理基本的医疗事宜,解决其安全住房问题,包括几个组成部分:政策经济领域,或是其他的社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等,并特意提到了共享理念的重要性。

(三)精准扶贫是现阶段获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胜利的方法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是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依据和方法指南。经过长时间的扶贫开发实践,脱贫群体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剩下的群体脱贫难度较大。为了保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正常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应当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并确定基本的发展思路,一些耗费大量的心血,应当明确具体的帮扶主体,为贫困群体提供支持,或是确定贫困人口数量、或是评估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以及影响贫困群体的几个方面要素,并将政策进行贯彻落实,进行明确分工,或是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并进行后期考核,最后,采取具体的帮助措施,并按照贫困地区人口数量,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政策。与此同时,也需要确定怎么退。或是控制好脱贫进度,最后,做好后期评估工作,或是进一步完善贫困户退出机制,最大程度上实现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扶贫工作中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扶持谁的问题,二是谁来扶持的问题,三是如何扶持的问题,四是如何退的问题,全面论述了精准脱贫的发展方向,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精准扶贫的方针[10]。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尽快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逐步延伸到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在这一过程中,贫困问题成了最大的阻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贫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最后向纵向延伸,现阶段,应当建立新的扶贫模式,习近平同志通过改革传统的扶贫方式方法,树立了全新的精准扶贫新思想,并完善了这一思想内,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前前进,最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精准扶贫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承伟. 习近平扶贫思想论纲[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54-64.

[2]曹立. 简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J]. 理论视野,2018(01):16-19.

[3]杨增岽,张琦. 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创新[J]. 贵州社会科学,2018(03):4-10.

[4]高杨,刘永功.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直过”民族村落脱贫路径探析——以云南拉祜族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9(06):150-155.

[5]沈万根,马冀群.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实践[J]. 科学社会主义,2018(02):102-108.

[6]李萍,田世野. 习近平精准扶贫脱贫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 教学与研究,2019(02):5-14. 

[7]刘长庚,郑品芳. 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的指导[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6.  

[8]薛杨.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看习近平人权思想的特征[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3-19. 

[9]史本林.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西藏践行之思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5+24. 

[10]章元,李全,黄露露. 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理论基础[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2):20-27+107.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