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路上的“汉滨足迹”

时间:2021-02-05 09:35:2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陈善刚

从2016年贫困发生率16.12%下降至1.42%,累计稳定脱贫退出231个贫困村55911户191107人。截止2020年底,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中全区共有建档立卡60996户202998人,贫困村231个,己全部脱贫退出……

面对易地搬迁量最大、危房改造量最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量最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基本区情,安康市汉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牢牢抓在手上,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尽锐出战、聚焦精准、深化帮扶,共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汉滨担当”。

精准补短  决胜主战场

路通了,水来了,家里每年增收5000—6000元……谈起这两年的变化,双龙镇新华社区的程代顶激动地说。

过去程代顶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干部为他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解决安全住房,教技术、搞产业、促增收……如今,程代顶自主发展养殖业,日子也有了大的起色。

“交通、水利、住房、贫困户经济收入”是群众脱贫退出重要指标。如何高质量打好这场攻坚战?该区紧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从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保障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

从2016年开始,该区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修建通村组道路671条1556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深度贫困村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全覆盖;累计投资5.53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15处,常住农户全部解决安全饮水;累计投资46.31亿元,建设安置社区17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809户,81594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入新居;累计投资1.98亿元,实施危房改造5324户。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5.4亿元,率先在全市探索实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举措,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零。

2020年2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复汉滨区整县脱贫摘帽。这一刻,沉淀了太多努力、饱含了太多期盼;这一刻,汉滨多年的扶贫心结终于变成现实。

矢志不渝 高位抓推进

“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良好作风作保障。”区委书记王孝成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掷地有声。

几年来,汉滨区委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遍访贫困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定期研究分析,把方向、定调子,根据不同阶段及时制定工作思路。

全区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扶贫的责任,建立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包联区级领导、帮扶单位、“四支队伍”、驻村工作队员落实“两天一夜”、“三天两夜”、“五天四夜”、“一天一夜”工作机制,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用实际行动检验脱贫攻坚实绩成效。

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迁入新居,区委书记王孝成坚持每天蹲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召开调度会、研判会,抢工期、抓质量;区长范传斌在张滩镇中心社区吃住在一线。他们既当“总调度”“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用“白+黑、五加二”“拼刺刀、攻山头”的无畏和锐气,攻克了最后堡垒。中心城区刘家沟社区、长岭社区、张滩中心社区、关庙镇邹家碥社区以及吉河镇恒华佳苑如期建成,搬迁户迁进新居,脸上绽放出喜悦笑颜。

实干笃行  勇扛千斤担

我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汉滨区茨沟镇二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小娟驻村第一天,在日志上写下“做个'知心人',知晓民情、心系民事、以人为本。”在她和同事们努力下,全村实现了百姓“出门水泥路,夜行灯通明”的愿望。

该区注重从“单兵作战”向“系统谋划”推进提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在脱贫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

“组织上派我去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我要沉下去住下来,坐到穷亲板凳上!”洪山镇天池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李说。

今年49岁的刘瑞红,不仅让建民办忠诚村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还与4个镇办有产业关联的5个村党支部建立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大棚反租倒包、免费技术培训、签订生产订单、固定园区务工等利益联结机制,累计投资7152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园6个,累计带动全区535户1853人增收。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始终走在前、作表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正锋表示。

据统计,五年来该区有中省市97个帮扶单位倾力帮扶,遴选扶贫工作队员 725 名,选派第一书记245 名,选派231名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3194名驻村工作队员,2.9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村组,用辛劳的汗水,写就了汉滨“同步踏上小康之路”的实干与担当。

五心工程  融入是根本

2020年12月26日,在建民长岭社区,10个镇办5000余户搬迁群众参加了不动产权证书集中发放仪式并领到不动产权证书,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帮扶问题,该区创新实施“五心工程”(核心、安心、暖心、连心、舒心),以中心城区五大社区为示范点,打造“核心工程”,让党员有“新家”,社区群众办事有“平台”,示范带动有“主心骨”。围绕脱贫攻坚,采取“支部+产业就业”模式,实施“安心工程”,建成社区工厂108家,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解决就近就业岗位3489个。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精心打造“暖心工程”,使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以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持续推行“连心工程”“舒心工程”等,建立帮扶干部结对包抓贫困户的“3+1”包联制度,根据对象需求,针对性提供有效服务;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典型、立榜样,除陋俗、树新风,先后开展新民风建设“小场子”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建文化书屋154个、村史馆12个、健身广场165个、道德讲堂27个,进一步促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区形成。

同时大力引进毛绒玩具、服装鞋帽、电子配件、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各安置社区,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上班”。五年来,全区累计投资46.31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170个,23809户81594人搬出“穷窝”过上新生活。

产业扶贫  特色减贫路

60岁的脱贫户李洪良前些年依靠外出打工贴补家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去年,村上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并引进酿酒厂,以订单收购方式带动村民种植甘蔗,老李和很多村民被吸纳进来成为了产业工人。

入股有分红、务工有工资、同步同业有订单、反租倒包有承包费……多重增收让群众稳定脱贫有了“保险”,这是该区创新探索“村有四式、户有八法”资产收益模式,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

为壮大村集体,贫困户实现增收。该区打造特色产业富民之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区级统筹、镇办实施、村级所有、企业使用、收益固定、贫困户受益”要求,实施“拨改投、投转股、股分红”,探索建立“企业帮带、异地置业、光伏产业、资产租赁”四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土(林)地流转、订单收购、园区(社区工厂)务工、技术服务、同步同业、生产托管、返租倒包、电商帮扶”八种方法带动贫困户增收模式,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条发展产业、助力脱贫、壮大积累的集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新路。目前,17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零,348个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达4475万元,带动5.5万户19.1万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在此基础上,为切实打开扶贫产品消费难题,他们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拓宽产供销一体化、市场化对接渠道,通过建设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为山货触“网”搭建平台。目前,该区已通过国扶办认定带贫益贫新型经营主体64家,扶贫产品352个,扶贫产品认定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已建成汉滨消费扶贫专馆6个、专区18个、专柜76个(其中:智能专柜30个),“832平台”上线供应商38家、农产品411种,举办推介会16场次,区、镇村三级电商、供销服务站点106个,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55亿元,依托消费扶贫,利用扶贫产品直接带动的贫困户1.8万户。

面对当前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在2020年12月14日全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工作专题会上,区委书记王孝成要求要继续保持职责不变、人员不撤、力量不减,扎实开展“走千家、进万户、解难题、送温暖”活动,持续用力抓好脱贫攻坚扫尾和成果巩固工作,全力以赴扣好高质量脱贫的最后一粒扣子。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稳岗就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保障其正常生活,确保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区脱贫办主任、扶贫局局长田远金介绍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路上的“汉滨足迹”

时间:2021-02-05 09:35:2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陈善刚

从2016年贫困发生率16.12%下降至1.42%,累计稳定脱贫退出231个贫困村55911户191107人。截止2020年底,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中全区共有建档立卡60996户202998人,贫困村231个,己全部脱贫退出……

面对易地搬迁量最大、危房改造量最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量最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基本区情,安康市汉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牢牢抓在手上,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尽锐出战、聚焦精准、深化帮扶,共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汉滨担当”。

精准补短  决胜主战场

路通了,水来了,家里每年增收5000—6000元……谈起这两年的变化,双龙镇新华社区的程代顶激动地说。

过去程代顶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干部为他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解决安全住房,教技术、搞产业、促增收……如今,程代顶自主发展养殖业,日子也有了大的起色。

“交通、水利、住房、贫困户经济收入”是群众脱贫退出重要指标。如何高质量打好这场攻坚战?该区紧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从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保障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

从2016年开始,该区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修建通村组道路671条1556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深度贫困村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全覆盖;累计投资5.53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15处,常住农户全部解决安全饮水;累计投资46.31亿元,建设安置社区17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809户,81594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入新居;累计投资1.98亿元,实施危房改造5324户。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5.4亿元,率先在全市探索实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举措,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零。

2020年2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复汉滨区整县脱贫摘帽。这一刻,沉淀了太多努力、饱含了太多期盼;这一刻,汉滨多年的扶贫心结终于变成现实。

矢志不渝 高位抓推进

“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良好作风作保障。”区委书记王孝成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掷地有声。

几年来,汉滨区委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遍访贫困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定期研究分析,把方向、定调子,根据不同阶段及时制定工作思路。

全区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扶贫的责任,建立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包联区级领导、帮扶单位、“四支队伍”、驻村工作队员落实“两天一夜”、“三天两夜”、“五天四夜”、“一天一夜”工作机制,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用实际行动检验脱贫攻坚实绩成效。

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迁入新居,区委书记王孝成坚持每天蹲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召开调度会、研判会,抢工期、抓质量;区长范传斌在张滩镇中心社区吃住在一线。他们既当“总调度”“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用“白+黑、五加二”“拼刺刀、攻山头”的无畏和锐气,攻克了最后堡垒。中心城区刘家沟社区、长岭社区、张滩中心社区、关庙镇邹家碥社区以及吉河镇恒华佳苑如期建成,搬迁户迁进新居,脸上绽放出喜悦笑颜。

实干笃行  勇扛千斤担

我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汉滨区茨沟镇二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小娟驻村第一天,在日志上写下“做个'知心人',知晓民情、心系民事、以人为本。”在她和同事们努力下,全村实现了百姓“出门水泥路,夜行灯通明”的愿望。

该区注重从“单兵作战”向“系统谋划”推进提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在脱贫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

“组织上派我去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我要沉下去住下来,坐到穷亲板凳上!”洪山镇天池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李说。

今年49岁的刘瑞红,不仅让建民办忠诚村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还与4个镇办有产业关联的5个村党支部建立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大棚反租倒包、免费技术培训、签订生产订单、固定园区务工等利益联结机制,累计投资7152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园6个,累计带动全区535户1853人增收。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始终走在前、作表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正锋表示。

据统计,五年来该区有中省市97个帮扶单位倾力帮扶,遴选扶贫工作队员 725 名,选派第一书记245 名,选派231名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3194名驻村工作队员,2.9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村组,用辛劳的汗水,写就了汉滨“同步踏上小康之路”的实干与担当。

五心工程  融入是根本

2020年12月26日,在建民长岭社区,10个镇办5000余户搬迁群众参加了不动产权证书集中发放仪式并领到不动产权证书,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帮扶问题,该区创新实施“五心工程”(核心、安心、暖心、连心、舒心),以中心城区五大社区为示范点,打造“核心工程”,让党员有“新家”,社区群众办事有“平台”,示范带动有“主心骨”。围绕脱贫攻坚,采取“支部+产业就业”模式,实施“安心工程”,建成社区工厂108家,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解决就近就业岗位3489个。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精心打造“暖心工程”,使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以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持续推行“连心工程”“舒心工程”等,建立帮扶干部结对包抓贫困户的“3+1”包联制度,根据对象需求,针对性提供有效服务;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典型、立榜样,除陋俗、树新风,先后开展新民风建设“小场子”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建文化书屋154个、村史馆12个、健身广场165个、道德讲堂27个,进一步促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区形成。

同时大力引进毛绒玩具、服装鞋帽、电子配件、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各安置社区,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上班”。五年来,全区累计投资46.31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170个,23809户81594人搬出“穷窝”过上新生活。

产业扶贫  特色减贫路

60岁的脱贫户李洪良前些年依靠外出打工贴补家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去年,村上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并引进酿酒厂,以订单收购方式带动村民种植甘蔗,老李和很多村民被吸纳进来成为了产业工人。

入股有分红、务工有工资、同步同业有订单、反租倒包有承包费……多重增收让群众稳定脱贫有了“保险”,这是该区创新探索“村有四式、户有八法”资产收益模式,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活水源头。

为壮大村集体,贫困户实现增收。该区打造特色产业富民之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区级统筹、镇办实施、村级所有、企业使用、收益固定、贫困户受益”要求,实施“拨改投、投转股、股分红”,探索建立“企业帮带、异地置业、光伏产业、资产租赁”四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土(林)地流转、订单收购、园区(社区工厂)务工、技术服务、同步同业、生产托管、返租倒包、电商帮扶”八种方法带动贫困户增收模式,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条发展产业、助力脱贫、壮大积累的集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新路。目前,17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零,348个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达4475万元,带动5.5万户19.1万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在此基础上,为切实打开扶贫产品消费难题,他们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拓宽产供销一体化、市场化对接渠道,通过建设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为山货触“网”搭建平台。目前,该区已通过国扶办认定带贫益贫新型经营主体64家,扶贫产品352个,扶贫产品认定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已建成汉滨消费扶贫专馆6个、专区18个、专柜76个(其中:智能专柜30个),“832平台”上线供应商38家、农产品411种,举办推介会16场次,区、镇村三级电商、供销服务站点106个,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55亿元,依托消费扶贫,利用扶贫产品直接带动的贫困户1.8万户。

面对当前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在2020年12月14日全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工作专题会上,区委书记王孝成要求要继续保持职责不变、人员不撤、力量不减,扎实开展“走千家、进万户、解难题、送温暖”活动,持续用力抓好脱贫攻坚扫尾和成果巩固工作,全力以赴扣好高质量脱贫的最后一粒扣子。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稳岗就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保障其正常生活,确保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区脱贫办主任、扶贫局局长田远金介绍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