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淮南市潘集区打好三张组合牌

时间:2021-03-02 16:08:5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邓创 熊文田

“潘集区以优质粮产业、酥瓜产业、畜禽水产养殖产业、经果林产业、蔬菜产业、食用菌产业、豆制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八大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能人大户为桥梁,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三大行动,打好产业规模化、产品特色化、服务精准化三张组合牌,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集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委主任汪诗明告诉我们,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在抓产业振兴,要把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为突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产业规模化让农业产业效益倍增

在潘集区架河镇小郢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立富扶贫产业园。按照“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园区引领”经营模式,产业园积极打造扶贫平台,通过技术培训、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和带资入股等方式,扶持发展养殖、种植、沼气(液)、光伏、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带动了部分群众增收和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走进这个占地1500亩的架河立富扶贫产业园,你会看到一个集“蔬菜瓜果区、绿都养光互补生态区、垂钓区、葡萄采摘区、育种展示区”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该产业园省级示范合作社——淮南市许家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坚持“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路子,现拥有高标准猪舍14栋8800平方米,蔬菜大棚220亩,标准化果园1000亩,其中设施大棚油桃面积20亩,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720平方米,冷库200立方米。当地政府投资的360万元的1000立方秸秆沼气发电项目已实施完成总工程量的80%,计划6月能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了园区内道路循环、水系相通、绿树成荫,各种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架河立富扶贫产业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园区引领”经营模式,按照“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农户出土地”的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农户以每亩900元的租金将自家土地积极流转给园区进行集中经营,提高土地产能,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将部分贫困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自主创业增加了收入。目前,已流转泥集、小郢两村40户贫困户土地112.6亩,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总收入101340元。

贫困户张敬国、张敬明等人成为绿都养殖场的骨干力量,月工资3000元左右。园区建成运营以来,长期雇佣贫困人口在园区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就业门路。在农作物种植、瓜果上市等农忙季节,再增加贫困户零时就业岗位,促进了增收。

贫困户许瑞粉通过租赁园区4亩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户年收入4万元,2016年稳定脱贫。园区对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问题,同时自身也获得收益,实现了共赢。

该园区先后邀请省农科院、市区农业专家,举办蔬菜、瓜果、养殖等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户420人次,帮助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以上种植、养殖等方面实用技术,并且将建好的大棚低价返包给贫困户,帮助其自主发展。

高皇镇万顷葡萄种植精品园、许家岗循环生态园、后湖生态园、城北酥瓜产业园……在潘集区,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星罗棋布,该区大力推进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潘集区集中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潘集区已建成25万亩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4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2个,贫困村建设各类产业扶贫基地40个,培育了佳益米业、春风粮油、东联粮油、秦家米业等4家省级龙头企业,潘玉粮油等43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区参与扶贫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达153家,带动34个贫困村年总增收188.62万元,村均年增收5.55万元;带动贫困户4952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产品特色化,释放可持续发展持久动能

年前年后,在架河镇王圩村境内的淮南市芦村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忙碌景象。公司正在组织20多个工人赶制萝卜干订单。“我们公司萝卜干经过清洗、切片、腌制、压榨、脱盐、抽真空、灭菌等十几道传统工艺秘制而成,具有香、辣、甜、脆特点。春节前,我们就接到三万五千袋订单,并且实体店每个礼拜都有六千袋的销售。”正在厂房内指导工人生产的公司负责人王若哑向记者介绍。

潘集区是农业大区,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孕育出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如馓子、大救驾、神仙豆、芦集绿豆圆、面园、祁集豆制品、贺疃凉粉、古沟粉皮等。这些地域特色浓的小吃,因为品质好,口味香,价格合理,深受本地市民青睐。但这些小吃,却一直因为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环境差,包装单一,销售范围往往局限于潘集周边地区,制约了向外发展的机会。而现在,更多像淮南市芦村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样的潘集本地企业,认识到食品品牌化、专业的市场机遇,加上政府的鼓励和扶持,逐步让潘集小吃走向更高端。“我们公司主打本地特色食品加工,通过找寻民间传统老手工艺人,挖掘和改良传统制作方法,引进现代生产设备,聘请专门的销售团队通过营销手段,并采取“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网络销售和实体店销售,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产品供不应求。”王若哑介绍,目前公司生产有萝卜干、米酒、神仙豆、绿豆圆、麻花、馓子、西瓜酱、牛肉酱等二十多个品种,平均月产值达140余万元,解决了四十余人就业。

近年来,潘集区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优质粮、瓜果菜、畜禽水产和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的较快发展。

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分布广,技术成熟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带动覆盖面。潘集区共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5家,家庭农场276家,全区参与扶贫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达153家,带动贫困户4952户。努力打造潘集酥瓜、高皇蔬菜、架河葡萄、淮河湾农产品、祁老大豆制品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店集贡米、淮南麻黄鸡、刘余黄心乌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区注册“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其中“潘集酥瓜”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围绕这些特色品种,潘集区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和小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潘集品牌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瞩目和市民喜爱。目前,芦村湾生态农业利用电商平台已经远销20多个省、市,平圩的豆麸饼干已经成为航空食品,祁集的各类豆制品依托“豆腐文体节”在周边省市盛名远播,芦集的面圆每天的销往外地的车辆络绎不绝……

服务精准化,激发产业兴旺“内动力”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经济兴。潘集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基础,立足潘集实际,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培育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产业。

区委、区政府明确了产业扶贫优先投入的思路,以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基石。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财政资金875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3140个,其中到户项目12997个,到村项目143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收入。

祁集镇许岗村贫困户许克腾建设钢架大棚4亩,从事蔬菜瓜果种植,实现年收益3万元多元;贺疃镇古路岗村残疾人贫困户关廷春从事水蛭养殖,年收益超过5万元,同时带动20户村民发展水蛭养殖。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种养业,增强了自我脱贫能力……

“重服务强指导”,潘集区以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聘用了42名扶贫驻村工作队人员作为产业指导员,建立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特色种养业扶贫专家组,并组织专家组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调研、指导等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组织80名农技人员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每名农技人员联系2户贫困户,共计联系164户贫困户,将技术送上门。脱贫攻坚战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共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贫困人口达4000余人次。通过技术指导,全区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达2000余户。

1月12日,淮南市潘集区消费扶贫地方馆聚名优馆举行开馆仪式。地方馆名优馆是该区建设的第8家消费扶贫馆,也是全区目前规模最大、扶贫产品最多、辐射面最广的地方馆。该馆位于潘集区经济开发区(北区),展馆面积650平方米,毗邻淮潘公路,周边有潘集经济开发区、滨河新村、平圩电厂有近百家招商引资企业,数万外地人员工作生活。同时,通过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电视购物等线上团队推广销售,并同步筹建潘集区云物流,全面发挥了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商扶贫营销等综合营销模式,打通了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条,建设起互利互惠的贸易平台,掀起了全市消费扶贫新高潮。

该区出台农产品“八进”工作方案,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产的出,卖的好”。每年5月20日,通过淮南市潘集酥瓜节活动平台,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加农产品展销会。2020年“酥瓜节”活动共组织农业经营主体68家、贫困户35户参加了农产品展销,现场销售农产品货值27万元,签订农产品订单货值103万元。

联系合肥百大、淮南宜家超市、金地环球港与酥瓜种植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加扶贫日农产品展销会、合肥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交会,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矿业集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夹沟镇华李村开展农业订单生产。

让困难群众的生产力直接“变现”,让“卖货”这事儿不再难!潘集区采用“线上+线下”消费模式,想出好法子,走出新路子,鼓起钱袋子,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农副产品走向大江南北,在不断丰富消费选择的同时,还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如今,消费扶贫,正在为潘集区贫困群众打开一条脱贫增收的新路子。

“产业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企业走到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汪诗明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淮南市潘集区打好三张组合牌

时间:2021-03-02 16:08:5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邓创 熊文田

“潘集区以优质粮产业、酥瓜产业、畜禽水产养殖产业、经果林产业、蔬菜产业、食用菌产业、豆制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八大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能人大户为桥梁,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三大行动,打好产业规模化、产品特色化、服务精准化三张组合牌,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集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委主任汪诗明告诉我们,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关键在抓产业振兴,要把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为突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产业规模化让农业产业效益倍增

在潘集区架河镇小郢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立富扶贫产业园。按照“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园区引领”经营模式,产业园积极打造扶贫平台,通过技术培训、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和带资入股等方式,扶持发展养殖、种植、沼气(液)、光伏、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带动了部分群众增收和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走进这个占地1500亩的架河立富扶贫产业园,你会看到一个集“蔬菜瓜果区、绿都养光互补生态区、垂钓区、葡萄采摘区、育种展示区”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该产业园省级示范合作社——淮南市许家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坚持“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路子,现拥有高标准猪舍14栋8800平方米,蔬菜大棚220亩,标准化果园1000亩,其中设施大棚油桃面积20亩,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720平方米,冷库200立方米。当地政府投资的360万元的1000立方秸秆沼气发电项目已实施完成总工程量的80%,计划6月能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了园区内道路循环、水系相通、绿树成荫,各种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架河立富扶贫产业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园区引领”经营模式,按照“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农户出土地”的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农户以每亩900元的租金将自家土地积极流转给园区进行集中经营,提高土地产能,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将部分贫困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自主创业增加了收入。目前,已流转泥集、小郢两村40户贫困户土地112.6亩,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总收入101340元。

贫困户张敬国、张敬明等人成为绿都养殖场的骨干力量,月工资3000元左右。园区建成运营以来,长期雇佣贫困人口在园区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就业门路。在农作物种植、瓜果上市等农忙季节,再增加贫困户零时就业岗位,促进了增收。

贫困户许瑞粉通过租赁园区4亩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户年收入4万元,2016年稳定脱贫。园区对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问题,同时自身也获得收益,实现了共赢。

该园区先后邀请省农科院、市区农业专家,举办蔬菜、瓜果、养殖等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户420人次,帮助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以上种植、养殖等方面实用技术,并且将建好的大棚低价返包给贫困户,帮助其自主发展。

高皇镇万顷葡萄种植精品园、许家岗循环生态园、后湖生态园、城北酥瓜产业园……在潘集区,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星罗棋布,该区大力推进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潘集区集中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潘集区已建成25万亩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4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2个,贫困村建设各类产业扶贫基地40个,培育了佳益米业、春风粮油、东联粮油、秦家米业等4家省级龙头企业,潘玉粮油等43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区参与扶贫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达153家,带动34个贫困村年总增收188.62万元,村均年增收5.55万元;带动贫困户4952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产品特色化,释放可持续发展持久动能

年前年后,在架河镇王圩村境内的淮南市芦村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忙碌景象。公司正在组织20多个工人赶制萝卜干订单。“我们公司萝卜干经过清洗、切片、腌制、压榨、脱盐、抽真空、灭菌等十几道传统工艺秘制而成,具有香、辣、甜、脆特点。春节前,我们就接到三万五千袋订单,并且实体店每个礼拜都有六千袋的销售。”正在厂房内指导工人生产的公司负责人王若哑向记者介绍。

潘集区是农业大区,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孕育出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如馓子、大救驾、神仙豆、芦集绿豆圆、面园、祁集豆制品、贺疃凉粉、古沟粉皮等。这些地域特色浓的小吃,因为品质好,口味香,价格合理,深受本地市民青睐。但这些小吃,却一直因为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环境差,包装单一,销售范围往往局限于潘集周边地区,制约了向外发展的机会。而现在,更多像淮南市芦村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这样的潘集本地企业,认识到食品品牌化、专业的市场机遇,加上政府的鼓励和扶持,逐步让潘集小吃走向更高端。“我们公司主打本地特色食品加工,通过找寻民间传统老手工艺人,挖掘和改良传统制作方法,引进现代生产设备,聘请专门的销售团队通过营销手段,并采取“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网络销售和实体店销售,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产品供不应求。”王若哑介绍,目前公司生产有萝卜干、米酒、神仙豆、绿豆圆、麻花、馓子、西瓜酱、牛肉酱等二十多个品种,平均月产值达140余万元,解决了四十余人就业。

近年来,潘集区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优质粮、瓜果菜、畜禽水产和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的较快发展。

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分布广,技术成熟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带动覆盖面。潘集区共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5家,家庭农场276家,全区参与扶贫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达153家,带动贫困户4952户。努力打造潘集酥瓜、高皇蔬菜、架河葡萄、淮河湾农产品、祁老大豆制品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店集贡米、淮南麻黄鸡、刘余黄心乌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区注册“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其中“潘集酥瓜”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围绕这些特色品种,潘集区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和小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潘集品牌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瞩目和市民喜爱。目前,芦村湾生态农业利用电商平台已经远销20多个省、市,平圩的豆麸饼干已经成为航空食品,祁集的各类豆制品依托“豆腐文体节”在周边省市盛名远播,芦集的面圆每天的销往外地的车辆络绎不绝……

服务精准化,激发产业兴旺“内动力”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经济兴。潘集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基础,立足潘集实际,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培育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产业。

区委、区政府明确了产业扶贫优先投入的思路,以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基石。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投入财政资金875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3140个,其中到户项目12997个,到村项目143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收入。

祁集镇许岗村贫困户许克腾建设钢架大棚4亩,从事蔬菜瓜果种植,实现年收益3万元多元;贺疃镇古路岗村残疾人贫困户关廷春从事水蛭养殖,年收益超过5万元,同时带动20户村民发展水蛭养殖。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种养业,增强了自我脱贫能力……

“重服务强指导”,潘集区以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聘用了42名扶贫驻村工作队人员作为产业指导员,建立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特色种养业扶贫专家组,并组织专家组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调研、指导等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组织80名农技人员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每名农技人员联系2户贫困户,共计联系164户贫困户,将技术送上门。脱贫攻坚战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共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贫困人口达4000余人次。通过技术指导,全区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达2000余户。

1月12日,淮南市潘集区消费扶贫地方馆聚名优馆举行开馆仪式。地方馆名优馆是该区建设的第8家消费扶贫馆,也是全区目前规模最大、扶贫产品最多、辐射面最广的地方馆。该馆位于潘集区经济开发区(北区),展馆面积650平方米,毗邻淮潘公路,周边有潘集经济开发区、滨河新村、平圩电厂有近百家招商引资企业,数万外地人员工作生活。同时,通过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电视购物等线上团队推广销售,并同步筹建潘集区云物流,全面发挥了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商扶贫营销等综合营销模式,打通了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条,建设起互利互惠的贸易平台,掀起了全市消费扶贫新高潮。

该区出台农产品“八进”工作方案,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产的出,卖的好”。每年5月20日,通过淮南市潘集酥瓜节活动平台,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加农产品展销会。2020年“酥瓜节”活动共组织农业经营主体68家、贫困户35户参加了农产品展销,现场销售农产品货值27万元,签订农产品订单货值103万元。

联系合肥百大、淮南宜家超市、金地环球港与酥瓜种植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加扶贫日农产品展销会、合肥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交会,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矿业集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夹沟镇华李村开展农业订单生产。

让困难群众的生产力直接“变现”,让“卖货”这事儿不再难!潘集区采用“线上+线下”消费模式,想出好法子,走出新路子,鼓起钱袋子,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农副产品走向大江南北,在不断丰富消费选择的同时,还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如今,消费扶贫,正在为潘集区贫困群众打开一条脱贫增收的新路子。

“产业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企业走到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汪诗明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