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清华校友走进田间地头 用乡创焕新千年文化

时间:2021-03-06 13:03:58来源:小康网 作者:鞠萍

21329652098532827.jpg

很难想象一群做文创、文旅、传媒的清华校友能躬身入局,于浮梁县的田野间开创一种乡村振兴领域的文化传承实践。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东北部,在这片秀丽的土地上,曾经涌现过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篇佳作。如今的浮梁,传承着千年瓷茶文化、千年县衙文化、千年农耕文化、千年理学文化、千年商业文化。

如何通过优秀文化薪火的相传而让乡村活力重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文创院)的专家学者走进了浮梁的田间地头,用亲身实践对实施乡创振兴做出了最好的文化回应。

为振兴乡村打造区域IP

千年之前,浮梁茶享有盛誉;千年之后,浮梁茶已走出中国获得世界认可。五百多年前,“解元计礼”走出港口,开启了科举致仕之路;而今,浮梁人才聚集,返乡青年们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创意与创新。

今年春节期间,清华C-LAB(清华文创院创意开放平台)“中国节日创意发展计划”和浮梁县联合发起“浮梁红·守千年”浮梁焕新中国节系列活动,集合多支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和内容制作团队,深度挖掘以港口村、沧溪村、严台村为核心的浮梁过大年民俗与传统,共探疫情期间过节新方式:在线上,他们与央视网合作打造“云村晚”,探秘浮梁县千年之貌,实现特色文化的全面立体呈现;与网易逆水寒合作,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复刻“浮梁红·守千年”过大年场景;与国内最大填色二次元社区“漫芽糖”万人手绘“浮梁红·守千年”。在线下,他们打造“沧溪秘境”汉服秀,并邀请中国首位3D街画艺术家齐兴华在沧溪村创作国潮街画……多元内容,全网渠道,让浮梁的传统文化全平台绽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表示:“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虽沉寂却有生命力,虽一隅却有全局性,通过现代文化创意要素导入,可以有效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一千多年的历史演绎,浮梁的精神文化传承流传,与新的时代碰撞出新的火花。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浮梁红·守千年”,便是浮梁为振兴乡村而树立的区域IP打造目标。“红”,是一种颜色,是浮梁红茶的浓郁芬芳;是一种符号,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火热期盼与欢庆之喜;是一种文化,是浮梁薪火相传的鲜明信念与赤诚之心。 “守”,是一种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更是延续千年文明、弘扬千年文化、活化千年民俗。

“乡创特派员”共创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较“脱贫攻坚”来说,关注层面和实现路径都有所不同,乡村振兴是要找到更具普遍适应性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清华文创院在文化赋能的同时,还在更深层次创新探索了“乡创特派员”制度。在“浮梁红·守千年”项目总策划、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浮梁乡创基地主任殷秩松看来,如今在乡村空心化的大背景之下,乡创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乡村引进新的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观念与要素。

2020年10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乡创基地”正式落地浮梁县。一个月后,就在浮梁县16个乡镇143个行政村中选出了第一批26名“乡创特派员”。这一机制,是清华文创院与浮梁县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探索推出的一项创新实践,旨在通过探索乡创特派员机制,导入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与前沿理念,激发浮梁乡村的生命力。

乡创特派员就是将遴选出的掌握乡村创新发展理念的企业家、创业者、社会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等人才选聘为“乡创特派员”,由他们作为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与村书记、主任形成“双轮驱动”,对驻村的相关政府资金投入决策有知情权、建议权,以更好地统筹驻村的资源盘活以及资金利用。

锦泰文化的创始人谢锦红就是浮梁“乡创特派员”中的一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她用一面“共产党宣言瓷片墙”向伟大祖国献礼。“共产党宣言瓷片墙”位于浮梁县王港乡港口村锦泰研学基地,鲜红的瓷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璀璨夺目。瓷片墙“共产党宣言”正文总长18.48米,高2.21米,寓意着1848年2月21日发表,整幅画作包含22770片高温单色釉瓷片,每个正方形瓷片宽4.5厘米,厚1毫米,经1580度高温烧制成瓷,以新彩黑料书写,再经780度烤制而成。正文通篇采用工整的楷书书写,正中以留白行书“共产党宣言”五个大字,一目了然。

离开家乡二十五载,谢锦红早已在大湾区开辟了自己的事业,成立了锦泰文化有限公司,从事外贸灯饰生产,外销美国及北欧市场,但她一直心系家乡,希望架起大湾区和家乡的桥梁。三年前,为反哺家乡建设,谢锦红在浮梁县创办锦泰生态研学营地,开展红色教育和耕读教育,向走进新农村的人讲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伟大史诗。研学营地不仅活跃了乡村文化,也解决了当地百姓家门口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新颖的文化表现,极大地调动了乡村百姓的积极性。

在浮梁“乡创特派员”队伍中,除了有专注红色研学教育的开创者,也有“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者。同为“乡创特派员”的瀚和文化董事长孙倩就是将日本大地艺术的经验和理念带入浮梁的“艺术介入乡村”实践者。为浮梁县量身打造一个通过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区域性样板项目,是孙倩及其团队的目标。他们将第一阶段的目标瞄准了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区域的“艺术在浮梁——村落计划”。这一计划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宗旨,以产业运营与持续发展为目标,高度关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与村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表示,浮梁的未来重点在乡村、希望在田野。下一步我们就是要用乡创的制度推动人才振兴,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引入更多“活水”,把浮梁打造成为中国田园生活理想地、中国田园教育发源地、中国田园艺术创作地,使浮梁成为梦想家的乐土、创业者的热土、旅居者的净土。

以共创焕新中国传统节日

盘活文化资产、孵化优质内容、打造内容矩阵,由点拓面、连线成片、辐射全域,落实一次多渠道共举的IP盛典,从而带动浮梁县文旅产业全面发展,这是“浮梁焕新中国节”在浮梁乡创的有益实践,也是清华文创院顺应疫情防控形势的破题之举。

“焕新中国节”第一季春节篇的开展,让浮梁的过节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当地”与“当面”。积极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导,清华文创院联动浮梁百姓和全国各地的思乡人,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过了一个祥和热闹的中国年。

腊月三十,浮梁县143个村的村民通过投放到村里的京东方电子屏就可以观看中宣部主办的年画展,在“浮梁红·守千年”微信专区,点击“中国节日云妙汇”就可以云游浮梁,线上看展,获得AI在线福卡。正月初五,一年未归家的李方通过央视网收看了“云村晚”。这是今年浮梁联合央视网出品的“浮梁红·守千年”浮梁云村晚。随着浮梁第一代网红“白居易”身着汉服漫步在浮梁古村落中,李方也穿越千年,品味了赣剧春回大地,观赏了史子园的采茶舞,听见了悠扬的琴箫合奏,听见了传统的乡音乡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沙垚说:“浮梁‘云村晚’除了传统晚会演出,还增加了国风、带货等当下流行元素。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同村民‘围炉夜话’,共同谋划村庄未来发展,这些村民共创的部分非常值得思考与借鉴。”

如今很多青年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如何处理新老村民的关系,正成为当下乡村治理中无法回避的议题。基于此,浮梁的“云村晚”还特意安排老村民向新村民讲述村庄的历史,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看,这就是我从小长大的石板路,这个是村里的王婶,她做的碱水粑好吃。这个就是我和你说过的红茶,浮梁茶名满天下。这是庆云桥,万历年间皇帝赐建的。这些壁画我没见过呀?”浮梁小伙李小军一边找寻着乡味,一边给女朋友介绍着家乡的点滴,看着央视镜头下古朴美丽的村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也没想到,能通过央视网看我们村。”

21329652607362486.jpg

此外,在这个许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的特殊“云春节”,浮梁县还联合网易逆水寒、微博美学、微信搜一搜、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网、漫芽糖、中国节日云妙汇等互联网内容团队,深度挖掘浮梁乡村过大年的民俗与文化传统,将地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将乡村传统与生活风尚相结合,打造了逆水寒浮梁春节专区、“遇见浮梁”内容征集、微信品牌专区、云村晚投票、万人手绘浮梁红等乡村焕新传统节日内容,并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全网推广,让大众了解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国节日传统,也让大众看到了更多的浮梁县新风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快速树立了乡村振兴的新品牌。

此次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集合了水木乐创、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华裳九洲、原乡映客、一起闯天下、好吃来电、嘉乡好物等多支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内容团队“共创”参与,将人才、资源、观念引入乡村,激活在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一系列未来可以持续运营的新的乡村无形资产,包括乡村新IP、新内容、新商品,通过线上推广带来的新流量与新粉丝等网络资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助力。

乡村振兴与乡创紧密结合,以复合型产业带动乡村全面发展,这需要长线思维、专业的商业机构和团队运作,需要系统的运营策略。清华大学文创院副秘书长、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旭说:“我们可以把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看成一个连续的动作,扶贫是要让一个‘差生’具备及格的能力,而振兴是在此基础上让它获得80分或90分,达到优秀。这个时候就要结合当地的核心产业制定出一套产业发展逻辑,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浮梁红·守千年’项目就是在做这样的尝试。”

此次“浮梁红·守千年”的春节篇,正是通过新春传统节日,焕新激活乡村沉睡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创造乡村新IP、带动村民新观念、打造乡村新资产,既是为老百姓提供幸福感的一种新尝试,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交融碰撞,用文化艺术促进乡村振兴的多样可能。不久的将来,浮梁县还将与清华文创院团队一同持续进行深入的乡创实践,助力“浮梁红·守千年”文化品牌,实现产业突破,打造更多经营性资产。(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李方、李小军为化名)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

清华校友走进田间地头 用乡创焕新千年文化

时间:2021-03-06 13:03:58

来源:小康网

作者:鞠萍

21329652098532827.jpg

很难想象一群做文创、文旅、传媒的清华校友能躬身入局,于浮梁县的田野间开创一种乡村振兴领域的文化传承实践。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东北部,在这片秀丽的土地上,曾经涌现过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篇佳作。如今的浮梁,传承着千年瓷茶文化、千年县衙文化、千年农耕文化、千年理学文化、千年商业文化。

如何通过优秀文化薪火的相传而让乡村活力重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文创院)的专家学者走进了浮梁的田间地头,用亲身实践对实施乡创振兴做出了最好的文化回应。

为振兴乡村打造区域IP

千年之前,浮梁茶享有盛誉;千年之后,浮梁茶已走出中国获得世界认可。五百多年前,“解元计礼”走出港口,开启了科举致仕之路;而今,浮梁人才聚集,返乡青年们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创意与创新。

今年春节期间,清华C-LAB(清华文创院创意开放平台)“中国节日创意发展计划”和浮梁县联合发起“浮梁红·守千年”浮梁焕新中国节系列活动,集合多支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和内容制作团队,深度挖掘以港口村、沧溪村、严台村为核心的浮梁过大年民俗与传统,共探疫情期间过节新方式:在线上,他们与央视网合作打造“云村晚”,探秘浮梁县千年之貌,实现特色文化的全面立体呈现;与网易逆水寒合作,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复刻“浮梁红·守千年”过大年场景;与国内最大填色二次元社区“漫芽糖”万人手绘“浮梁红·守千年”。在线下,他们打造“沧溪秘境”汉服秀,并邀请中国首位3D街画艺术家齐兴华在沧溪村创作国潮街画……多元内容,全网渠道,让浮梁的传统文化全平台绽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表示:“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虽沉寂却有生命力,虽一隅却有全局性,通过现代文化创意要素导入,可以有效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一千多年的历史演绎,浮梁的精神文化传承流传,与新的时代碰撞出新的火花。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浮梁红·守千年”,便是浮梁为振兴乡村而树立的区域IP打造目标。“红”,是一种颜色,是浮梁红茶的浓郁芬芳;是一种符号,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火热期盼与欢庆之喜;是一种文化,是浮梁薪火相传的鲜明信念与赤诚之心。 “守”,是一种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更是延续千年文明、弘扬千年文化、活化千年民俗。

“乡创特派员”共创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较“脱贫攻坚”来说,关注层面和实现路径都有所不同,乡村振兴是要找到更具普遍适应性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清华文创院在文化赋能的同时,还在更深层次创新探索了“乡创特派员”制度。在“浮梁红·守千年”项目总策划、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浮梁乡创基地主任殷秩松看来,如今在乡村空心化的大背景之下,乡创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乡村引进新的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观念与要素。

2020年10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乡创基地”正式落地浮梁县。一个月后,就在浮梁县16个乡镇143个行政村中选出了第一批26名“乡创特派员”。这一机制,是清华文创院与浮梁县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探索推出的一项创新实践,旨在通过探索乡创特派员机制,导入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与前沿理念,激发浮梁乡村的生命力。

乡创特派员就是将遴选出的掌握乡村创新发展理念的企业家、创业者、社会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等人才选聘为“乡创特派员”,由他们作为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与村书记、主任形成“双轮驱动”,对驻村的相关政府资金投入决策有知情权、建议权,以更好地统筹驻村的资源盘活以及资金利用。

锦泰文化的创始人谢锦红就是浮梁“乡创特派员”中的一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她用一面“共产党宣言瓷片墙”向伟大祖国献礼。“共产党宣言瓷片墙”位于浮梁县王港乡港口村锦泰研学基地,鲜红的瓷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璀璨夺目。瓷片墙“共产党宣言”正文总长18.48米,高2.21米,寓意着1848年2月21日发表,整幅画作包含22770片高温单色釉瓷片,每个正方形瓷片宽4.5厘米,厚1毫米,经1580度高温烧制成瓷,以新彩黑料书写,再经780度烤制而成。正文通篇采用工整的楷书书写,正中以留白行书“共产党宣言”五个大字,一目了然。

离开家乡二十五载,谢锦红早已在大湾区开辟了自己的事业,成立了锦泰文化有限公司,从事外贸灯饰生产,外销美国及北欧市场,但她一直心系家乡,希望架起大湾区和家乡的桥梁。三年前,为反哺家乡建设,谢锦红在浮梁县创办锦泰生态研学营地,开展红色教育和耕读教育,向走进新农村的人讲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伟大史诗。研学营地不仅活跃了乡村文化,也解决了当地百姓家门口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新颖的文化表现,极大地调动了乡村百姓的积极性。

在浮梁“乡创特派员”队伍中,除了有专注红色研学教育的开创者,也有“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者。同为“乡创特派员”的瀚和文化董事长孙倩就是将日本大地艺术的经验和理念带入浮梁的“艺术介入乡村”实践者。为浮梁县量身打造一个通过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区域性样板项目,是孙倩及其团队的目标。他们将第一阶段的目标瞄准了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区域的“艺术在浮梁——村落计划”。这一计划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宗旨,以产业运营与持续发展为目标,高度关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与村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表示,浮梁的未来重点在乡村、希望在田野。下一步我们就是要用乡创的制度推动人才振兴,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引入更多“活水”,把浮梁打造成为中国田园生活理想地、中国田园教育发源地、中国田园艺术创作地,使浮梁成为梦想家的乐土、创业者的热土、旅居者的净土。

以共创焕新中国传统节日

盘活文化资产、孵化优质内容、打造内容矩阵,由点拓面、连线成片、辐射全域,落实一次多渠道共举的IP盛典,从而带动浮梁县文旅产业全面发展,这是“浮梁焕新中国节”在浮梁乡创的有益实践,也是清华文创院顺应疫情防控形势的破题之举。

“焕新中国节”第一季春节篇的开展,让浮梁的过节方式已不再局限于“当地”与“当面”。积极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导,清华文创院联动浮梁百姓和全国各地的思乡人,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过了一个祥和热闹的中国年。

腊月三十,浮梁县143个村的村民通过投放到村里的京东方电子屏就可以观看中宣部主办的年画展,在“浮梁红·守千年”微信专区,点击“中国节日云妙汇”就可以云游浮梁,线上看展,获得AI在线福卡。正月初五,一年未归家的李方通过央视网收看了“云村晚”。这是今年浮梁联合央视网出品的“浮梁红·守千年”浮梁云村晚。随着浮梁第一代网红“白居易”身着汉服漫步在浮梁古村落中,李方也穿越千年,品味了赣剧春回大地,观赏了史子园的采茶舞,听见了悠扬的琴箫合奏,听见了传统的乡音乡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沙垚说:“浮梁‘云村晚’除了传统晚会演出,还增加了国风、带货等当下流行元素。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同村民‘围炉夜话’,共同谋划村庄未来发展,这些村民共创的部分非常值得思考与借鉴。”

如今很多青年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如何处理新老村民的关系,正成为当下乡村治理中无法回避的议题。基于此,浮梁的“云村晚”还特意安排老村民向新村民讲述村庄的历史,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看,这就是我从小长大的石板路,这个是村里的王婶,她做的碱水粑好吃。这个就是我和你说过的红茶,浮梁茶名满天下。这是庆云桥,万历年间皇帝赐建的。这些壁画我没见过呀?”浮梁小伙李小军一边找寻着乡味,一边给女朋友介绍着家乡的点滴,看着央视镜头下古朴美丽的村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也没想到,能通过央视网看我们村。”

21329652607362486.jpg

此外,在这个许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的特殊“云春节”,浮梁县还联合网易逆水寒、微博美学、微信搜一搜、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网、漫芽糖、中国节日云妙汇等互联网内容团队,深度挖掘浮梁乡村过大年的民俗与文化传统,将地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将乡村传统与生活风尚相结合,打造了逆水寒浮梁春节专区、“遇见浮梁”内容征集、微信品牌专区、云村晚投票、万人手绘浮梁红等乡村焕新传统节日内容,并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全网推广,让大众了解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国节日传统,也让大众看到了更多的浮梁县新风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快速树立了乡村振兴的新品牌。

此次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集合了水木乐创、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华裳九洲、原乡映客、一起闯天下、好吃来电、嘉乡好物等多支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内容团队“共创”参与,将人才、资源、观念引入乡村,激活在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一系列未来可以持续运营的新的乡村无形资产,包括乡村新IP、新内容、新商品,通过线上推广带来的新流量与新粉丝等网络资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助力。

乡村振兴与乡创紧密结合,以复合型产业带动乡村全面发展,这需要长线思维、专业的商业机构和团队运作,需要系统的运营策略。清华大学文创院副秘书长、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旭说:“我们可以把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看成一个连续的动作,扶贫是要让一个‘差生’具备及格的能力,而振兴是在此基础上让它获得80分或90分,达到优秀。这个时候就要结合当地的核心产业制定出一套产业发展逻辑,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浮梁红·守千年’项目就是在做这样的尝试。”

此次“浮梁红·守千年”的春节篇,正是通过新春传统节日,焕新激活乡村沉睡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创造乡村新IP、带动村民新观念、打造乡村新资产,既是为老百姓提供幸福感的一种新尝试,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交融碰撞,用文化艺术促进乡村振兴的多样可能。不久的将来,浮梁县还将与清华文创院团队一同持续进行深入的乡创实践,助力“浮梁红·守千年”文化品牌,实现产业突破,打造更多经营性资产。(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李方、李小军为化名)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