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陈磊:“农地云拼”构建数字乡村新通路
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拉开帷幕,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主论坛并发表演讲。这是陈磊出任拼多多董事长后首次在公开活动中亮相。
本次峰会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陈磊从销、供、产三个层面分享了拼多多在数字农业上的实践和思考,认为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
目前,农业基本盘依然是拼多多的战略重点。陈磊此前曾表示,希望将拼多多打造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零售平台。
▲ 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分享关于数字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过去的六年,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农地云拼’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让曾经不好卖的农产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 陈磊在演讲中讲道。
拼多多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在电商行业中占比最高。
伴随“销”的改变,在“供”上,陈磊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上行的短板。中国果蔬类产品的流通损耗达到20-30%,远高于美国的11%。鉴于此,拼多多正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
与此同时,“以销定产”的发展将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种植、采摘和拣选的标准化,从而带动了“产”的变化。比如,标准化的品质需求,结合5G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农产品自动化种植成为发展趋势。于是,拼多多发起“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探索“算法种地”的可行性。又如,当消费者近年来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关心营养是否均衡,能否促进健康,拼多多希望通过农业科技对普通农产品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控制、标准化,使得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实现“食补”。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陈磊表示,“今天我回到这里,可以说一解乡愁。但对于更多在外的游子,化解乡愁的路径是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脚步。”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回到家乡参加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是有福之地,我从这里出发,走了很多路,做了很多事,但从未忘记出发的地方。正如拼多多,我们从农产品起家,也始终不会忘记立足农业。对于农业,我们发自内心、持之以恒。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我们在数字农业上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中国有14亿人口,5亿多农民,20亿亩耕地,粮食产量6亿多吨。目前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在城市化、人口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趋势下,在未来十年内,很多农民将退出农业生产。这一趋势会使中国农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看到这个发展趋势,看到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的路线,并投身其中。
在过去的六年,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农地云拼”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农地云拼”模式在农田和城市之间,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上行超短链路,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让曾经不好卖的农产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在该模式推动下,去年拼多多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在电商行业中占比最高。我们在农产品上行和助农方面的努力,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嘉奖。
农产品供应链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上行的短板。过去十多年,电商推动了百货商品流通的数字化,大幅降低了流通成本。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数字化改造起步晚,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成本高。中国果蔬类的流通损耗20-30%(美国11%)。目前,通过优化包装技术等方式,相对标准、易保存的生鲜农产品,就比如我非常喜欢的福建特产云霄枇杷、仙游度尾文旦柚等,可以复用百货商品的供应链体系,但适用的品类不多。
非标、易腐的生鲜农产品需要新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同时,农产品品牌化、定制化,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趋势,也将影响供应链体系。我们正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农产品供应链的变化,正在引发农产品领域从“产供销”向着“销供产”模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以销定产”的发展,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会认品牌,这将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种植,采摘和拣选的标准化。这一趋势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有产地、无品牌问题,推动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并有望诞生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在我们拼多多平台,已经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标准化的品质需求,结合5G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农产品的自动化种植成为发展趋势。去年7月,我们和中国农业大学发起“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结果显示人工智能队整体表现明显好于顶尖农人队。人工智能队的“算法种地”有望实现一键式自动化种植。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只满足于吃饱吃好,更加关心营养是否均衡,是否能够促进健康。农产品有了从普通食品升级为“保健品”的需求。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对普通农产品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控制、标准化,使得一颗西红柿的微量元素配比最适合我们身体需求。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完成了营养成分的补充。农产品就升级为保健品,从而产生更高价值。
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但也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习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当下,中国领先的农业机械、人工智能、5G等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田间地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有望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解决农业生产方案,输出设备、技术、甚至于标准。
今天我回到这里,可以说一解乡愁。但对于更多在外的游子,化解乡愁的路径是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脚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此做出应有努力。
拼多多陈磊:“农地云拼”构建数字乡村新通路
时间:2021-04-25 15:14:5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院静
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拉开帷幕,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主论坛并发表演讲。这是陈磊出任拼多多董事长后首次在公开活动中亮相。
本次峰会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陈磊从销、供、产三个层面分享了拼多多在数字农业上的实践和思考,认为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
目前,农业基本盘依然是拼多多的战略重点。陈磊此前曾表示,希望将拼多多打造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零售平台。
▲ 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分享关于数字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过去的六年,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农地云拼’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让曾经不好卖的农产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 陈磊在演讲中讲道。
拼多多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在电商行业中占比最高。
伴随“销”的改变,在“供”上,陈磊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上行的短板。中国果蔬类产品的流通损耗达到20-30%,远高于美国的11%。鉴于此,拼多多正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
与此同时,“以销定产”的发展将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种植、采摘和拣选的标准化,从而带动了“产”的变化。比如,标准化的品质需求,结合5G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农产品自动化种植成为发展趋势。于是,拼多多发起“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探索“算法种地”的可行性。又如,当消费者近年来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关心营养是否均衡,能否促进健康,拼多多希望通过农业科技对普通农产品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控制、标准化,使得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实现“食补”。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陈磊表示,“今天我回到这里,可以说一解乡愁。但对于更多在外的游子,化解乡愁的路径是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脚步。”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回到家乡参加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是有福之地,我从这里出发,走了很多路,做了很多事,但从未忘记出发的地方。正如拼多多,我们从农产品起家,也始终不会忘记立足农业。对于农业,我们发自内心、持之以恒。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我们在数字农业上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中国有14亿人口,5亿多农民,20亿亩耕地,粮食产量6亿多吨。目前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在城市化、人口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趋势下,在未来十年内,很多农民将退出农业生产。这一趋势会使中国农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看到这个发展趋势,看到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的路线,并投身其中。
在过去的六年,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农地云拼”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农地云拼”模式在农田和城市之间,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上行超短链路,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让曾经不好卖的农产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在该模式推动下,去年拼多多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在电商行业中占比最高。我们在农产品上行和助农方面的努力,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嘉奖。
农产品供应链是制约我国农产品上行的短板。过去十多年,电商推动了百货商品流通的数字化,大幅降低了流通成本。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数字化改造起步晚,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成本高。中国果蔬类的流通损耗20-30%(美国11%)。目前,通过优化包装技术等方式,相对标准、易保存的生鲜农产品,就比如我非常喜欢的福建特产云霄枇杷、仙游度尾文旦柚等,可以复用百货商品的供应链体系,但适用的品类不多。
非标、易腐的生鲜农产品需要新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同时,农产品品牌化、定制化,生产的智能化、规模化趋势,也将影响供应链体系。我们正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农产品供应链的变化,正在引发农产品领域从“产供销”向着“销供产”模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以销定产”的发展,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会认品牌,这将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种植,采摘和拣选的标准化。这一趋势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有产地、无品牌问题,推动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并有望诞生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在我们拼多多平台,已经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标准化的品质需求,结合5G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农产品的自动化种植成为发展趋势。去年7月,我们和中国农业大学发起“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结果显示人工智能队整体表现明显好于顶尖农人队。人工智能队的“算法种地”有望实现一键式自动化种植。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只满足于吃饱吃好,更加关心营养是否均衡,是否能够促进健康。农产品有了从普通食品升级为“保健品”的需求。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对普通农产品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控制、标准化,使得一颗西红柿的微量元素配比最适合我们身体需求。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完成了营养成分的补充。农产品就升级为保健品,从而产生更高价值。
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但也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习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当下,中国领先的农业机械、人工智能、5G等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田间地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有望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解决农业生产方案,输出设备、技术、甚至于标准。
今天我回到这里,可以说一解乡愁。但对于更多在外的游子,化解乡愁的路径是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脚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此做出应有努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