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携手乡贤 同心圆梦 凝聚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时间:2021-06-23 14:44:4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林凡建

人才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黄洞乡聚焦“两个健康”创建,以“1+5”同心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引导乡贤回归,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优势,激发乡贤活力,为打赢脱贫攻战、巩固脱贫成果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实现了“一招破局、满盘皆活”的工作局面。

号准内心需求,让乡贤在乡村聚得住。实施“乡贤荣归故里”工程,着力挖掘人的内心需求,引才回乡,升华人生价值。一是关注在外创业就业人士的“桑梓情怀”,引雁回村。实施“头雁回归”工程,通过深挖选人、精心培训、从严管理三项举措,让带头人真正动起来,先后回引了9名离退休干部回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些头雁返乡后,工作有激情,干事有能力,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催生了一个个精神焕发的村庄。鲍庄村第一书记冯增智回村两个月,就迅速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目前鲍庄康养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本人也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二是利用本地自然禀赋优势,招凤驻村。以传统村落、森林公园、闲置农舍等为资源,开展招商引智活动,先后吸引河南省一群一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天人合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主到黄洞乡投资兴业,并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回应乡贤热心家乡事业的根亲情结,让鸟栖村。打好“根亲牌”,利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召开“乡贤恳谈会”,紧紧系牢乡贤和家乡的感情纽带,针对他们内心都有被肯定被认可被重视的心理,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投身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目前,全乡各类乡贤登记在册人数达267人。

搭建事业平台,让乡贤在乡村干得好。根据各类乡贤的意愿特长,成立了乡村振兴智囊团,激励其在乡村施展才华,激活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池春水”。一是在班子上“带”。实施“乡贤同心助力人才振兴”工程,探索了“头雁+基层组织”模式,为基层班子配上“新引擎”。东掌村原头雁回归第一书记王之玺发挥在省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的优势,与高校牵线搭桥,成功打造了艺术东掌,每年吸引高校艺术生、摄影师、书法家2300余名到东掌村写生采风,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二是在产业上“领”。实施“乡贤同心助力产业振兴”工程,利用“乡贤+合作社”模式,鼓励有才能的乡贤能人先行先试,助推产业发展,涌现出了“发展订单农业帮民富”李刘喜等一批致富带头人。截止目前,全乡成立合作社13家,初步形成了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带领群众种植花椒达1.2万亩,特色林果3000亩,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防止出现新的返贫。探索“乡贤+集体经济”模式,将经营能人与村集体经济项目联姻,增加收入。外引乡贤赵德文将纣王殿村打造成3A级景区,对纣王殿村集体经济进行打捆租赁,每年上缴村集体14.5万元,实现了企业、脱贫村、脱贫户三方共赢。通过乡贤带动,全乡已发展石老公家、纣王殿度假村、东晟宾馆等特色民宿、宾馆35家。2020年,黄洞乡被评为“全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三是在治理上“帮”。实施“乡贤同心助力组织振兴”工程,采取“乡贤+协会”的模式,积极邀请乡土人才参加村内重大活动,引导其协助村“两委”参与公益事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工作。尤其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生态环卫小组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作用,先后组织动员群众达2600余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四是在文化上“引”。实施“乡贤同心助力文化振兴”工程,采取“乡贤+文化建设”的模式,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了“一村一谱、一村一训、一村一赋、一村一馆、一村一园、一村一队、一村一评”的“七个一”文化创建活动。在乡贤牵头指导下,新建了东掌村史馆、石老公淇园书馆、纣王殿风光馆等一批文化阵地,14个村完成了村赋、村规民约,“寻梦黄洞”一书的初稿编撰,乡风村风焕然一新,为脱贫群众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五是在生态上“助”。实施“乡贤同心助力生态振兴”工程。大力弘扬全国绿化先进人物靳月英“不懈追求,甘于奉献”精神,动员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大力实施绿化提升行动,累计完成太行山绿化45000亩,中幼林抚育抚育9000亩,封山育林60000亩,农户造林30万余株,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8%,成功创建全省森林公园,4个脱贫村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其它10个脱贫村均创建省级森林乡村,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以上,如今的脱贫村环境宜人、生态宜居。

激发内生动力,让乡贤在乡村留得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处处为乡贤着想,在全乡营造出重视乡贤、渴望乡贤、支持乡贤发展的浓厚气氛,才能引得凤凰来。一是愿景上引领,思想“拧心劲”。认真分析群众所思所盼,充分结合各村发展方向,科学谋划了“林果烟岭沟”、“水美纣王殿”等一个个朴素美好、振奋人心、人人愿意为之奋斗的“愿景”,把乡贤和干部群众凝聚在共同“愿景”之下,使他们心劲同向、奋发有为。二是事业上支持,做好“走心事”。根据企业所思所需,主动将产业项目、扶持政策等与之对接,采取村集体谋划争取项目、公司租赁经营等形式,实现双赢。先后为天人合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谋划了旅游服务中心、康养培训中心等项目,每年上交村集体租金12万元;为“一群一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民宿等项目,每年上交村集体11.5万元,既增加了脱贫村集体收入,又助推了企业发展,让外来创业人员留得下、稳得住、能发展。三是精神上激励,营造“正气场”。在县委每年设立农村带头人“金雁奖”的基础上,黄洞乡每年开展“十佳新乡贤”和“最美黄洞人”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通过奖惩,激发每一个人争胜的责任感,让每一个人奋斗的有荣誉、有价值,干得有劲头,活得有尊严。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乡村建设    

携手乡贤 同心圆梦 凝聚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时间:2021-06-23 14:44:4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林凡建

人才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黄洞乡聚焦“两个健康”创建,以“1+5”同心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引导乡贤回归,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优势,激发乡贤活力,为打赢脱贫攻战、巩固脱贫成果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实现了“一招破局、满盘皆活”的工作局面。

号准内心需求,让乡贤在乡村聚得住。实施“乡贤荣归故里”工程,着力挖掘人的内心需求,引才回乡,升华人生价值。一是关注在外创业就业人士的“桑梓情怀”,引雁回村。实施“头雁回归”工程,通过深挖选人、精心培训、从严管理三项举措,让带头人真正动起来,先后回引了9名离退休干部回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些头雁返乡后,工作有激情,干事有能力,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催生了一个个精神焕发的村庄。鲍庄村第一书记冯增智回村两个月,就迅速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目前鲍庄康养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本人也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二是利用本地自然禀赋优势,招凤驻村。以传统村落、森林公园、闲置农舍等为资源,开展招商引智活动,先后吸引河南省一群一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天人合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主到黄洞乡投资兴业,并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回应乡贤热心家乡事业的根亲情结,让鸟栖村。打好“根亲牌”,利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召开“乡贤恳谈会”,紧紧系牢乡贤和家乡的感情纽带,针对他们内心都有被肯定被认可被重视的心理,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投身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目前,全乡各类乡贤登记在册人数达267人。

搭建事业平台,让乡贤在乡村干得好。根据各类乡贤的意愿特长,成立了乡村振兴智囊团,激励其在乡村施展才华,激活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池春水”。一是在班子上“带”。实施“乡贤同心助力人才振兴”工程,探索了“头雁+基层组织”模式,为基层班子配上“新引擎”。东掌村原头雁回归第一书记王之玺发挥在省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的优势,与高校牵线搭桥,成功打造了艺术东掌,每年吸引高校艺术生、摄影师、书法家2300余名到东掌村写生采风,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二是在产业上“领”。实施“乡贤同心助力产业振兴”工程,利用“乡贤+合作社”模式,鼓励有才能的乡贤能人先行先试,助推产业发展,涌现出了“发展订单农业帮民富”李刘喜等一批致富带头人。截止目前,全乡成立合作社13家,初步形成了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带领群众种植花椒达1.2万亩,特色林果3000亩,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防止出现新的返贫。探索“乡贤+集体经济”模式,将经营能人与村集体经济项目联姻,增加收入。外引乡贤赵德文将纣王殿村打造成3A级景区,对纣王殿村集体经济进行打捆租赁,每年上缴村集体14.5万元,实现了企业、脱贫村、脱贫户三方共赢。通过乡贤带动,全乡已发展石老公家、纣王殿度假村、东晟宾馆等特色民宿、宾馆35家。2020年,黄洞乡被评为“全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三是在治理上“帮”。实施“乡贤同心助力组织振兴”工程,采取“乡贤+协会”的模式,积极邀请乡土人才参加村内重大活动,引导其协助村“两委”参与公益事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工作。尤其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生态环卫小组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作用,先后组织动员群众达2600余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四是在文化上“引”。实施“乡贤同心助力文化振兴”工程,采取“乡贤+文化建设”的模式,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了“一村一谱、一村一训、一村一赋、一村一馆、一村一园、一村一队、一村一评”的“七个一”文化创建活动。在乡贤牵头指导下,新建了东掌村史馆、石老公淇园书馆、纣王殿风光馆等一批文化阵地,14个村完成了村赋、村规民约,“寻梦黄洞”一书的初稿编撰,乡风村风焕然一新,为脱贫群众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五是在生态上“助”。实施“乡贤同心助力生态振兴”工程。大力弘扬全国绿化先进人物靳月英“不懈追求,甘于奉献”精神,动员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大力实施绿化提升行动,累计完成太行山绿化45000亩,中幼林抚育抚育9000亩,封山育林60000亩,农户造林30万余株,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8%,成功创建全省森林公园,4个脱贫村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其它10个脱贫村均创建省级森林乡村,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以上,如今的脱贫村环境宜人、生态宜居。

激发内生动力,让乡贤在乡村留得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处处为乡贤着想,在全乡营造出重视乡贤、渴望乡贤、支持乡贤发展的浓厚气氛,才能引得凤凰来。一是愿景上引领,思想“拧心劲”。认真分析群众所思所盼,充分结合各村发展方向,科学谋划了“林果烟岭沟”、“水美纣王殿”等一个个朴素美好、振奋人心、人人愿意为之奋斗的“愿景”,把乡贤和干部群众凝聚在共同“愿景”之下,使他们心劲同向、奋发有为。二是事业上支持,做好“走心事”。根据企业所思所需,主动将产业项目、扶持政策等与之对接,采取村集体谋划争取项目、公司租赁经营等形式,实现双赢。先后为天人合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谋划了旅游服务中心、康养培训中心等项目,每年上交村集体租金12万元;为“一群一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民宿等项目,每年上交村集体11.5万元,既增加了脱贫村集体收入,又助推了企业发展,让外来创业人员留得下、稳得住、能发展。三是精神上激励,营造“正气场”。在县委每年设立农村带头人“金雁奖”的基础上,黄洞乡每年开展“十佳新乡贤”和“最美黄洞人”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通过奖惩,激发每一个人争胜的责任感,让每一个人奋斗的有荣誉、有价值,干得有劲头,活得有尊严。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