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大化:战胜深贫向振兴

时间:2021-06-30 09:06:4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1年04期作者:本刊记者 张峰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极度贫困县,也曾是全国52个挂牌督战的贫困县之一。大化县缺土、缺水,石山面积占90%,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一水三用贵如油,洗菜洗脚又喂牛”“天梯石栈路难行,十家农户九家贫”“石头缝里种粮食”曾是大化县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大化县七百弄乡考察后认为:七百弄一带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经过脱贫攻坚,我们在‘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打赢了一场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极度贫困歼灭战。当前,全县人民正在奋力拼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说。 

QQ截图20210630094911.jpg

百马乡百马村至中和村盘山公路。  韦哲摄

滴滴甘露润民心

“几块巨大的石灰岩,围成一个空洞。空洞内,三五个农户拿着扁担,提着水桶,或站或坐,在等着挑水。排在最前面的农户正蹲下身子,手伸进岩缝处舀水。”这是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上一个实景展示“饮水难”的模型,真实地再现了广西山区农村群众以往盼水、等水的场景。

大化县不缺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249~1673毫米,但是因为喀斯特地貌的缘故,降水下渗快,不易在地表集聚,导致群众用水困难。据大化县七百弄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本乡每年的降水量超过了1500毫米,可以和水乡桂林相提并论,但是因为当地到处都是“洼地漏斗”,就算再大的暴雨,也会很快渗到地下,当地群众以前每家只能养一头猪,养不了牛,因为用水太多了。

在脱贫攻坚期间,大化县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扩建及管网延伸等多种措施,补齐贫困地区水利设施短板;实施饮水净化工程,对建设的每一个家庭水柜配套安装一个净水器,全力保障群众用上干净水、放心水。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用上了放心水,养起了猪和羊。”七百弄乡弄合村弄石屯脱贫户蓝正宽说。蓝正宽家有7口人,母亲年迈体弱,4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二人靠低保勉强维持着这个家。因为有了水,蓝正宽养了两头母猪、30多只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并于2019年脱了贫。今年,蓝正宽的两个孩子大专毕业工作了,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现如今,在弄石屯不仅每家每户都建设了60m3的家庭水柜,而且在一些群众聚居的村屯还建设了200m3~500m3的集体水柜,确保在农户家庭水柜出现供水不足时,能从集体水柜取水,农户家庭用水有了更好的保障。截至目前,大化县共建设家庭水柜11766座,集中供水工程608处。

昔日,大化山区群众盼水、等水、找水的情景成为历史,一个个镶嵌在山间的水柜润泽了千山万弄农户的心田。 

千山万弄变通途

“千山万弄行路难,出门背篓爬高山,云梯架在绝壁处,手攀脚钩心发慌”。这曾是大化县山区群众广为传唱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大石山区群众以往出行难的情景。大化县平均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道路弯多、崖深、坡陡,再加上缺水及作业面窄等问题,修路之难难以言表。

大化县的干部至今清晰地记得:在爆破北景镇可考村弄棒屯悬崖时,9个年轻力壮的爆破工人,奋战25天才钻出78个炮孔;在修建板升乡弄雷村弄福坳至红山小学道路、七百弄乡弄平村弄兄屯至弄费屯道路、雅龙乡温和村弄淰屯至弄翁屯道路时,曾发生过挖掘机师傅连人带机翻下悬崖的惨痛事件。

“在大化修建屯级道路经常遇到的‘拦路虎’便是石山临崖,有的地方悬崖下面就住着农户,只能用挖掘机一尺一寸凿石开路,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2016年以来,我县先后有4名村民因修路献出了宝贵生命,有5台挖掘机翻下悬崖,机毁人亡。”大化县县长蓝胜说。

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大化人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十指发力,全力以赴。从2016至2020年,全县总投资8.3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并升级硬化屯级道路1502条2300多公里,总长超过大化至北京道路的总里程,受益农户6.15万户30.99万人。

如今,一条条水泥路连通了大化县的村村寨寨,广大瑶山群众结束了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历史,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QQ截图20210630095632.jpg

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戈央屯水柜群蓄满清澈的水。  韦哲摄

迁入新地迎新生

“以前老家缺水,房屋破旧,到县城一趟至少要多半天的时间。现在住在县城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孩子上学、生活等各方面都方便多了。我们全家都享受了低保,社区还给安排了公益岗位,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秦洪良的妻子说。

秦洪良家有5口人,曾是七百弄乡保上村贫困户。2020年春节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到了县城的集中安置点——拿银社区,开始了城市新生活。

大化县石漠化严重,很多地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为此,大化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战役”,按照“坚持整屯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的工作思路,先后拿出县城城区1200亩原规划作为工业和商业的最好存量土地、乡镇靠近集镇及近中心村等最好地段用于建设搬迁安置点。截至2020年底,大化县共建成搬迁安置点17个(县外1个),搬迁安置6480户29382人。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管理问题,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大化县委副书记杨胜涛说。

为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管理,大化县从优服务、保就业、促融入、重管理、强引领五个方面出发构建起“五个体系”。在安置点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落实迁入地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机制,构建起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一镇一园一城三区”(达吽小镇、农民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城、特色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南综合工业园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构建起就业保障体系;组建文艺队、体育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文明公约培训、文艺汇演、斗鸟比赛、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新的环境里不仅住得舒心,还活得开心,构建起文化服务体系;成立县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县城安置区物业管理中心和乡镇安置点服务中心,依法依规成立社区居委会和群团组织,实行楼长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起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安置点(区)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安置点(区)各项工作中,确保每个安置点(区)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构建起基层党建体系。

目前,大化县搬迁群众在新的居住地,圆了“居者有好屋”的梦想,实现了由村民到市民的“蜕变”。 

QQ截图20210629224135.jpg

广西大化县雅龙乡尤齐村弄仇屯村民韦凤斌在使用净水器接净化过的水。  韦哲摄

振兴产业谋发展

2020年和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七百弄鸡“飞”上了代表委员的餐桌。这是大化产业发展成效的缩影。

大化自然条件恶劣,在“碗一块、瓢一块,一个草帽盖三块”的土地上发展产业,经常是“种一山坡,收一箩筐”,群众增收困难。

为发展脱贫产业,大化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突破山多地少的自然瓶颈,采取“联建联养”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七百弄鸡、肉牛、肉羊等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大化县已建成七百弄鸡规模育种场4个、鸡文化展示厅1个、养殖存栏5万羽以上养殖示范场8个、村级千羽以上七百弄鸡养殖场150个;建成千头以上肉牛产业核心示范区1个、村级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21个;建成县级万只肉羊全产业链项目示范基地1个、乡级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园18个、村级百只肉羊养殖场75个。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摆脱贫困羁绊的大化县,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着瑶乡的时代新篇,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建党100周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广西大化:战胜深贫向振兴

时间:2021-06-30 09:06:4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1年04期

作者:本刊记者 张峰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极度贫困县,也曾是全国52个挂牌督战的贫困县之一。大化县缺土、缺水,石山面积占90%,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一水三用贵如油,洗菜洗脚又喂牛”“天梯石栈路难行,十家农户九家贫”“石头缝里种粮食”曾是大化县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大化县七百弄乡考察后认为:七百弄一带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经过脱贫攻坚,我们在‘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打赢了一场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极度贫困歼灭战。当前,全县人民正在奋力拼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说。 

QQ截图20210630094911.jpg

百马乡百马村至中和村盘山公路。  韦哲摄

滴滴甘露润民心

“几块巨大的石灰岩,围成一个空洞。空洞内,三五个农户拿着扁担,提着水桶,或站或坐,在等着挑水。排在最前面的农户正蹲下身子,手伸进岩缝处舀水。”这是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上一个实景展示“饮水难”的模型,真实地再现了广西山区农村群众以往盼水、等水的场景。

大化县不缺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249~1673毫米,但是因为喀斯特地貌的缘故,降水下渗快,不易在地表集聚,导致群众用水困难。据大化县七百弄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本乡每年的降水量超过了1500毫米,可以和水乡桂林相提并论,但是因为当地到处都是“洼地漏斗”,就算再大的暴雨,也会很快渗到地下,当地群众以前每家只能养一头猪,养不了牛,因为用水太多了。

在脱贫攻坚期间,大化县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扩建及管网延伸等多种措施,补齐贫困地区水利设施短板;实施饮水净化工程,对建设的每一个家庭水柜配套安装一个净水器,全力保障群众用上干净水、放心水。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用上了放心水,养起了猪和羊。”七百弄乡弄合村弄石屯脱贫户蓝正宽说。蓝正宽家有7口人,母亲年迈体弱,4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二人靠低保勉强维持着这个家。因为有了水,蓝正宽养了两头母猪、30多只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并于2019年脱了贫。今年,蓝正宽的两个孩子大专毕业工作了,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现如今,在弄石屯不仅每家每户都建设了60m3的家庭水柜,而且在一些群众聚居的村屯还建设了200m3~500m3的集体水柜,确保在农户家庭水柜出现供水不足时,能从集体水柜取水,农户家庭用水有了更好的保障。截至目前,大化县共建设家庭水柜11766座,集中供水工程608处。

昔日,大化山区群众盼水、等水、找水的情景成为历史,一个个镶嵌在山间的水柜润泽了千山万弄农户的心田。 

千山万弄变通途

“千山万弄行路难,出门背篓爬高山,云梯架在绝壁处,手攀脚钩心发慌”。这曾是大化县山区群众广为传唱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大石山区群众以往出行难的情景。大化县平均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道路弯多、崖深、坡陡,再加上缺水及作业面窄等问题,修路之难难以言表。

大化县的干部至今清晰地记得:在爆破北景镇可考村弄棒屯悬崖时,9个年轻力壮的爆破工人,奋战25天才钻出78个炮孔;在修建板升乡弄雷村弄福坳至红山小学道路、七百弄乡弄平村弄兄屯至弄费屯道路、雅龙乡温和村弄淰屯至弄翁屯道路时,曾发生过挖掘机师傅连人带机翻下悬崖的惨痛事件。

“在大化修建屯级道路经常遇到的‘拦路虎’便是石山临崖,有的地方悬崖下面就住着农户,只能用挖掘机一尺一寸凿石开路,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2016年以来,我县先后有4名村民因修路献出了宝贵生命,有5台挖掘机翻下悬崖,机毁人亡。”大化县县长蓝胜说。

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大化人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十指发力,全力以赴。从2016至2020年,全县总投资8.3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并升级硬化屯级道路1502条2300多公里,总长超过大化至北京道路的总里程,受益农户6.15万户30.99万人。

如今,一条条水泥路连通了大化县的村村寨寨,广大瑶山群众结束了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历史,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QQ截图20210630095632.jpg

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弄雄村戈央屯水柜群蓄满清澈的水。  韦哲摄

迁入新地迎新生

“以前老家缺水,房屋破旧,到县城一趟至少要多半天的时间。现在住在县城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孩子上学、生活等各方面都方便多了。我们全家都享受了低保,社区还给安排了公益岗位,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秦洪良的妻子说。

秦洪良家有5口人,曾是七百弄乡保上村贫困户。2020年春节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到了县城的集中安置点——拿银社区,开始了城市新生活。

大化县石漠化严重,很多地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为此,大化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战役”,按照“坚持整屯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的工作思路,先后拿出县城城区1200亩原规划作为工业和商业的最好存量土地、乡镇靠近集镇及近中心村等最好地段用于建设搬迁安置点。截至2020年底,大化县共建成搬迁安置点17个(县外1个),搬迁安置6480户29382人。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管理问题,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大化县委副书记杨胜涛说。

为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管理,大化县从优服务、保就业、促融入、重管理、强引领五个方面出发构建起“五个体系”。在安置点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落实迁入地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机制,构建起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一镇一园一城三区”(达吽小镇、农民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城、特色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南综合工业园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构建起就业保障体系;组建文艺队、体育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文明公约培训、文艺汇演、斗鸟比赛、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新的环境里不仅住得舒心,还活得开心,构建起文化服务体系;成立县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县城安置区物业管理中心和乡镇安置点服务中心,依法依规成立社区居委会和群团组织,实行楼长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起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安置点(区)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安置点(区)各项工作中,确保每个安置点(区)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构建起基层党建体系。

目前,大化县搬迁群众在新的居住地,圆了“居者有好屋”的梦想,实现了由村民到市民的“蜕变”。 

QQ截图20210629224135.jpg

广西大化县雅龙乡尤齐村弄仇屯村民韦凤斌在使用净水器接净化过的水。  韦哲摄

振兴产业谋发展

2020年和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七百弄鸡“飞”上了代表委员的餐桌。这是大化产业发展成效的缩影。

大化自然条件恶劣,在“碗一块、瓢一块,一个草帽盖三块”的土地上发展产业,经常是“种一山坡,收一箩筐”,群众增收困难。

为发展脱贫产业,大化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突破山多地少的自然瓶颈,采取“联建联养”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七百弄鸡、肉牛、肉羊等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大化县已建成七百弄鸡规模育种场4个、鸡文化展示厅1个、养殖存栏5万羽以上养殖示范场8个、村级千羽以上七百弄鸡养殖场150个;建成千头以上肉牛产业核心示范区1个、村级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21个;建成县级万只肉羊全产业链项目示范基地1个、乡级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园18个、村级百只肉羊养殖场75个。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摆脱贫困羁绊的大化县,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着瑶乡的时代新篇,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建党100周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