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泸西:走开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子

时间:2021-07-24 23:14:1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 熙

泸西县金马镇工厂化育苗基地.jpg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体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营性资产,并将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村集体,再以租赁、合作、折股等方式获取收益,探索建立起多渠引水、多管齐下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强化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造血”功能,拓展出一条为农业龙头企业减轻投资压力、促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让集体组织成员获得稳定收益的发展路径,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受到群众普遍认可。2020年度,全县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8.35万元,最高的达43.6万元,其中金马镇的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超过30万元。

立足实际搭建增收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稳固基础。泸西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有着深厚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根基。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下,全县优质水果、蔬菜、生物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分别达29万亩、19万亩、7.2万亩、1.6万亩,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他们积极相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合资金、盘活资源、挖掘潜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构建冷库、搭建大棚和修建交易市场、整治提升土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帮扶资金、土地资源,形成相对稳定、持久的经营性村集体增收平台,把资金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也避免短期行为和权宜之计。

2019年,金马镇在太平村整合中国兵装集团帮扶项目资金500万元,并带动企业投资288万元,建成温室大棚2.6万平方米,配备棚内喷灌、电动内保温、湿帘风机系统等设施,成为泸西县第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育苗基地。金马镇在爵册村还成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孵化中心,推行异地资产收益模式,将异地资产收益模式拓展到中枢镇、午街铺镇的6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每年都有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仅2020年,泸西县就持续投入财政整合资金3707.35万元,实施项目20个,建设现代产业发展设施设备,形成村集体固定资产,带动32个行政村创收。由于明确产权归村集体,为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壮大赋权扩能,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村组干部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县累计培养“明白人、带头人”557名。

有效利用实现保值增值,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广阔空间。为让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落地生根,泸西县从有序组织土地流转开始,做足“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的工作。政府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组建由镇、村、组三级干部共同参与的土地流转工作小组,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户向龙头企业流转承包土地,用于规模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盘活土地存量,增强发展后劲。从2018年起,全县普遍按1500元/亩,每三年上涨100元/亩的承包价有序流转土地。

目前,泸西县土地流转16.5万亩,全县建立起504个产业帮扶基地,培育和引进32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由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村集体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为村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根据龙头企业实际需求,将村集体固定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入驻企业,签订正式合同,确定科学的收益分配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这样,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注重村组与市场主体的有效合作,获取相应的资本报酬,确保当年投入、当即见效、长久受益。

2017年10月,香港缤纷园艺公司引入金马镇种植盆花,政府投资300万元建设2个大棚作为雨龙村的固定资产,每年按投资额的7.5%兑付转让使用费,为雨龙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2.5万元。2018年,泸西县向阳乡整合资金460余万元,在旧寨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果蔬交易市场、冷库、加工包装车间等硬件建设,先后引进两家公司发展蔬菜种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

2019年11月,进驻金马镇太平村的云南鑫坤种苗有限公司,按照村集体入股资产500万元的7.5%兑付使用转让金,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7.5万元。2017年开始,泸西县中枢镇大兴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与广东宏升蔬菜种植发展有限公司“联姻”流转土地,发展蔬菜产业,并协调好用工需求、土地纠纷、用水纠纷等工作,企业负责培训农户、保证用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3.2万元。

着眼长远实现多方共赢,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村民增收、企业盈利与村集体经济紧密相连,泸西县委、县政府深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中国企业500强、G20杭州峰会蔬菜供应商——浙江海亮集团旗下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泸西种植有限公司,2014年7月进驻泸西县金马镇后,公司在经营管理爵册村2座200吨冷库、每年为爵册村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的同时,直接种植蔬菜4000多亩、通过群众订单种植蔬菜5000多亩,总种植面积覆盖到9000亩,每天的用工也在400人以上。从订单生产带动种植的5000亩当中,涉及到农户200多户,最多的有400多亩,实现了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农户、村集体经济的多方共赢。

当地种植大户史昌明一家就种植了近70亩蔬菜基地,给明康汇公司一个月供应蔬菜50吨、利润8万元左右,一年下来总的收益超过70万元。同时,每天请工20多人,每月付给务工人员的工资超过6万元。据了解,泸西县每年土地流转租赁金总收入2.48亿元,农户务工收入9.9亿元,仅这笔收入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超过7000元,成为泸西县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4949元的重要支撑。泸西县所到之处,到处都是青壮年务工忙碌的动人场景,农村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活力景象,从中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同时,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随之大为提升。泸西县注重把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权惠及到所有农户,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爱心超市和村级公益事业、农村无害化户厕建设,部分资金作为动态监测防控基金。金马镇雨龙村委会小龙潭村小组李卜先,一家6口人。

户主和妻子分别为听力残疾、肢体残疾4级,劳动力较弱,且有3个孩子分别就读高一、初三和小学五年级,家庭教育和医疗负担较重。李卜先主动把自家1.5亩地流转出来做为产业用地,每年获得土地流转金2250元,同时到缤纷公司花卉基地务工,月收入2000元,每年还通过村集体经济分红500元,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向阳乡旧寨村委会白泥塘小组杨兆良户,一家5口人中,3个孙子、孙女分别在读初一、蒙自职中和九年级,教育负担较重。考虑到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由村党总支研究决定由集体经济出资一万元,提供一个公益性岗位给杨兆良,由其负责村内卫生保洁,及时消除了返贫风险。(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云南泸西:走开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子

时间:2021-07-24 23:14:1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 熙

泸西县金马镇工厂化育苗基地.jpg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体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营性资产,并将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村集体,再以租赁、合作、折股等方式获取收益,探索建立起多渠引水、多管齐下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强化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造血”功能,拓展出一条为农业龙头企业减轻投资压力、促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让集体组织成员获得稳定收益的发展路径,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受到群众普遍认可。2020年度,全县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8.35万元,最高的达43.6万元,其中金马镇的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超过30万元。

立足实际搭建增收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稳固基础。泸西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有着深厚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根基。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下,全县优质水果、蔬菜、生物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分别达29万亩、19万亩、7.2万亩、1.6万亩,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他们积极相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合资金、盘活资源、挖掘潜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构建冷库、搭建大棚和修建交易市场、整治提升土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帮扶资金、土地资源,形成相对稳定、持久的经营性村集体增收平台,把资金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也避免短期行为和权宜之计。

2019年,金马镇在太平村整合中国兵装集团帮扶项目资金500万元,并带动企业投资288万元,建成温室大棚2.6万平方米,配备棚内喷灌、电动内保温、湿帘风机系统等设施,成为泸西县第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育苗基地。金马镇在爵册村还成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孵化中心,推行异地资产收益模式,将异地资产收益模式拓展到中枢镇、午街铺镇的6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每年都有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仅2020年,泸西县就持续投入财政整合资金3707.35万元,实施项目20个,建设现代产业发展设施设备,形成村集体固定资产,带动32个行政村创收。由于明确产权归村集体,为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壮大赋权扩能,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村组干部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县累计培养“明白人、带头人”557名。

有效利用实现保值增值,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广阔空间。为让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落地生根,泸西县从有序组织土地流转开始,做足“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的工作。政府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组建由镇、村、组三级干部共同参与的土地流转工作小组,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户向龙头企业流转承包土地,用于规模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盘活土地存量,增强发展后劲。从2018年起,全县普遍按1500元/亩,每三年上涨100元/亩的承包价有序流转土地。

目前,泸西县土地流转16.5万亩,全县建立起504个产业帮扶基地,培育和引进32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由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村集体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为村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根据龙头企业实际需求,将村集体固定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入驻企业,签订正式合同,确定科学的收益分配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这样,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注重村组与市场主体的有效合作,获取相应的资本报酬,确保当年投入、当即见效、长久受益。

2017年10月,香港缤纷园艺公司引入金马镇种植盆花,政府投资300万元建设2个大棚作为雨龙村的固定资产,每年按投资额的7.5%兑付转让使用费,为雨龙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2.5万元。2018年,泸西县向阳乡整合资金460余万元,在旧寨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投入果蔬交易市场、冷库、加工包装车间等硬件建设,先后引进两家公司发展蔬菜种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

2019年11月,进驻金马镇太平村的云南鑫坤种苗有限公司,按照村集体入股资产500万元的7.5%兑付使用转让金,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7.5万元。2017年开始,泸西县中枢镇大兴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与广东宏升蔬菜种植发展有限公司“联姻”流转土地,发展蔬菜产业,并协调好用工需求、土地纠纷、用水纠纷等工作,企业负责培训农户、保证用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3.2万元。

着眼长远实现多方共赢,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村民增收、企业盈利与村集体经济紧密相连,泸西县委、县政府深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中国企业500强、G20杭州峰会蔬菜供应商——浙江海亮集团旗下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泸西种植有限公司,2014年7月进驻泸西县金马镇后,公司在经营管理爵册村2座200吨冷库、每年为爵册村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的同时,直接种植蔬菜4000多亩、通过群众订单种植蔬菜5000多亩,总种植面积覆盖到9000亩,每天的用工也在400人以上。从订单生产带动种植的5000亩当中,涉及到农户200多户,最多的有400多亩,实现了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农户、村集体经济的多方共赢。

当地种植大户史昌明一家就种植了近70亩蔬菜基地,给明康汇公司一个月供应蔬菜50吨、利润8万元左右,一年下来总的收益超过70万元。同时,每天请工20多人,每月付给务工人员的工资超过6万元。据了解,泸西县每年土地流转租赁金总收入2.48亿元,农户务工收入9.9亿元,仅这笔收入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超过7000元,成为泸西县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4949元的重要支撑。泸西县所到之处,到处都是青壮年务工忙碌的动人场景,农村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活力景象,从中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同时,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随之大为提升。泸西县注重把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权惠及到所有农户,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爱心超市和村级公益事业、农村无害化户厕建设,部分资金作为动态监测防控基金。金马镇雨龙村委会小龙潭村小组李卜先,一家6口人。

户主和妻子分别为听力残疾、肢体残疾4级,劳动力较弱,且有3个孩子分别就读高一、初三和小学五年级,家庭教育和医疗负担较重。李卜先主动把自家1.5亩地流转出来做为产业用地,每年获得土地流转金2250元,同时到缤纷公司花卉基地务工,月收入2000元,每年还通过村集体经济分红500元,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向阳乡旧寨村委会白泥塘小组杨兆良户,一家5口人中,3个孙子、孙女分别在读初一、蒙自职中和九年级,教育负担较重。考虑到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由村党总支研究决定由集体经济出资一万元,提供一个公益性岗位给杨兆良,由其负责村内卫生保洁,及时消除了返贫风险。(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